徐叙瑢院士,100岁生日快乐!
我校徐叙瑢院士
迎来百岁生日
中国科学报今日发表头版文章
徐叙瑢:让中国在国际舞台“发光”
点击查看《徐叙瑢:让中国在国际舞台“发光”》
在我国,提到发光学
就不能不提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叙瑢
倡导建立我国第一个发光学研究室
作为主要创建人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实验室”和“铁道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部级开放实验室”
开创我国第一个发光学专业
组建我国的发光学会
培养的人才大多成为我国
发光领域的中坚力量与学术带头人
国士无双,松鹤长春
我们为徐叙瑢院士
送上生辰祝福
生于旧社会、成长于动乱年代少年时代的徐叙瑢尝尽动荡战乱之苦,坚定了发奋读书、报效祖国的决心。大学时期徐叙瑢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寻找答案,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远大志向和科学报国的情怀。
徐叙瑢于西南联大毕业时的留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此时的徐叙瑢从西南联大毕业后,找到了自己钟爱的研究方向——光谱学。刚刚成立的中科院也在此时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从事固体发光科学研究,一个是自己喜爱的方向,一个是未知的科研领域,徐叙瑢陷入两难。但当他得知固体发光在我国是空白领域而且国家迫切需要时,便愉快地服从了组织的决定。“照亮全中国”成为他毕生的愿景。
20世纪50年代,徐叙瑢被派遣至苏联深造学习,成为我国第一批获苏联副博士学位的归国留学生。苏联深造归国后,徐叙瑢立即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他先是与物理学家许少鸿、黄有莘教授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发光学研究室,率先进行阴极射线发光、光致发光、场致发光的研究。此后,他先后被调到中科院长春物理研究所(后合并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天津理工学院(后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在北京交通大学,他仅用了3年时间,就建设了设备先进、实验手段完备的“铁道部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部级开放实验室”,成为学校的“211重点建设项目”。
徐叙瑢在哪里工作,发光学研究基地就建设在哪里。
徐叙瑢院士在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早在20世纪80年代,徐叙瑢就预言平板电视将取代电子管显示,开始着手薄膜电发光这一研究领域。1997年,在他的提议下组建了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深入研究无机和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等研究及应用,成为我国发光学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为交大光电和物理学科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积极推动中国发光学科发展的同时,徐叙瑢也在默默努力推动另外一件大事:“让中国发光学走向世界舞台”
1984年刚刚做完开颅手术的徐叙瑢,赴美参加国际发光会。他的目标很明确:争取1987年国际发光会来到中国召开。此前这项国际会议从来没有第三世界国家承担的先例,委员会更是对中国表示极大的不信任。在徐叙瑢的大力争取和相关人士的声援下,最终成功说服了委员们,会议组织更是得到国外专家一致称赞,并在此后先后承办了两届,把中国发光事业推向国际前沿行列,使我国发光学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正是由于徐叙瑢院士的大力付出,填补了我国固体发光领域的空白,使我国的发光学事业实现了长足的进步,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徐叙瑢院士有着“科学大师”的前瞻眼光,他常说“要做就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不能局限于自己悉的领域”。围绕发光机理,徐叙瑢开展了一系列系统、独创的研究,首次运用光探针的实验方法,应用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立足影响薄膜电致发光的“瓶颈”问题,首次提出“分层优化”方案。发现了固态阴极射线发光,提供了崭新的场诱导发光方式,研究成果成为国际首创。
徐叙瑢院士不仅在科学领域发光发热,还关心我校学生的发展,向我校图书馆捐赠学习手稿。
徐叙瑢院士向我校图书馆捐赠了学习手稿十二册。这些手稿时间跨越六十、七十年代,包括中、英、俄文,非常珍贵。工整的手写体,详细的知识点,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徐叙瑢院士认真进取的学习态度、夙兴夜寐的研究精神,让人钦佩不已。
徐叙瑢院士百岁寿诞之际,我校党委书记黄泰岩、校长王稼琼代表学校表达祝愿。中国物理学会、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光机与物理所、北京交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发光学报》等各单位纷纷祝贺,祝愿徐叙瑢院士安康喜乐!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丁鹏玉、院长唐爱伟和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何大伟受学校委托看望了徐叙瑢院士,表达了学院师生的衷心祝愿!全院老师在学院工作群里纷纷表达了对院士的祝福,祝福徐叙瑢院士身体康健、福如松柏!
谨祝先生松柏常青
福寿绵长
吾辈定当传承先生精神
志向高远,脚踏实地
小微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出品 |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来源 | 中国科学报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往期推送
排版|彭慧悦 刘家豪
本期编辑 | 罗雯娟 刘家豪
责任编辑 | 龚家琦 秦岸荔
为徐叙瑢院士点亮666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