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危险的上学路”,交大人来建桥!
7年坚守 5座小桥
他们用一座小桥造福一方水土
用公益之心连接希望和未来
当地孩子上学困难
他们建起富宁桥
连起求学的“芳华路”
接起百姓的幸福感
他们是北京交通大学
“公益桥——小桥工程”团队
这是他们关于
“坚守”和“连接”的故事
公益桥——小桥工程团队
在项目负责人杨丽辉的带领下
筹划、设计和实施公益桥工作
团队成员先后数次
赴贵州、云南、重庆、四川等
偏远地区进行勘察
团队成员冒着道路塌方
山坡落石、道路险峻等危险
克服了资金和技术等困难
援助落成了富宁桥、和桥、木桥
明月桥和星寨桥等五座公益桥
小桥工程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师生涉水上学的难题,也为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出行提供了便利。小桥工程项目现已成为北京交通大学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特色项目和学校基金会服务社会的公益名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学生队列正在通过富宁桥(2016年11月23日,由北京交大参与捐资、方案设计的茅以升公益桥-富宁桥建成竣工)
杨丽辉,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桥梁系副教授、茅以升公益小桥项目负责人,曾获北京市科协会全国科技工作者者日先进个人表彰,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公益贡献奖”,北京茅以升教育基金会“小桥爱心天使”、北京交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土建学院“最美土建人”等称号。
为小桥“量体裁衣”
“设计一座小桥,就像是量体裁衣,每一座桥都是独一无二的。”——杨丽辉
细致入微的工作让他们赋予了小桥独特的灵魂。河流宽度、流量、水位、桥的选址、桥的跨度、桥的用途、人流量、车流量、村寨人口以及当地居民对小桥的期望值……都在团队前期考察调研工作的范围内。
为了设计出最安全、最合适的小桥,团队的同学曾整个暑假都“泡”在学校实验室。计算数据、绘制图纸、测试材料、载荷实验等工作,都需要在小桥的设计中完成。
由于地形复杂陡峭,考察的路途经常充满艰辛,在考察时还遇到过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
就算住在村子所属的县城里,团队成员常常凌晨四点多起床驱车前往桥址,晚上才能回到休息地。在去富宁桥的路上,“山路真是崎岖颠簸,坐在车里,头就会撞到车顶,我当时头非常晕”,杨丽辉描述道,甚至在途中还遇到过山体滑坡阻断道路的险情。
实地考察富宁桥时,正当学生们拉皮尺测量时,一块近乎两吨的大石头伴随巨大的响声朝团队滚来,“最开始我以为是雷声”,杨丽辉说,大家立刻朝坡面疏散,十分惊险,石头停下来时,原来站的道路已经被淹没了。“在场的都是我的学生,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怕,”杨丽辉回忆道。
让小桥顺利落地
“并不是仅有一颗公益之心,就能解决建桥难题。”——杨丽辉
一座公益小桥的建设,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还需要反复多次与当地政府部门、交通部门以及材料厂商沟通、协商。由于协商问题,双方的争吵也时有发生。
小桥工程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茅以升公益桥基金会、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地方政府补助以及公开募捐。团队曾在贵州三都县考察过一处待建的桥址,但由于桥梁工程大,筹集的资金远不能支持桥的建设,团队不得已放弃。杨丽辉将其命名为第0座小桥。
公益的特点不仅在于不求回报,更在于对公益事业的付出的心血。除了无偿免费帮助贫困山村修建小桥,作为小桥工程的总指挥,杨丽辉还担任了和多方沟通的“磋商人”。建桥的土地属于国有,需要与当地政府沟通并出具项目同意施工书,得到政府支持。而建桥用的材料很多是杨丽辉“化缘”得到的。因为工程量小,许多材料需要厂家定制,厂家考虑到高昂的单价和加工费,也多次拒绝了杨丽辉的请求。
在这种情况下,杨丽辉并没有放弃,而是三番五次和厂家协商,表明造桥的决心和小桥的公益性,以及小桥是为贫困山区的人民建造的。终于,厂家被杨丽辉的精神打动,有的厂家选择以成本价格将材料出售给团队。在建造明月桥时,鑫桥护栏的杨经理特地在紧张的加工任务中为团队加工了所需要的护栏,并且用最低的售价供货。也有的厂家直接将材料捐赠给团队。衡水益通管业有限公司无偿为星寨桥捐赠了波纹钢材并提供了技术支持,江苏南通时瑞塑胶有限公司捐赠了和桥、木桥上部GFRP(玻璃钢)材料,杨丽辉说,“公司董事长平时不会过问具体业务,但在得知我们去工厂考察时,亲自到公司接待了我们,他对公益桥项目非常认可。”
连通起孩子们的上学路
“选桥址的时候,我的第一个要求就是靠近一所学校,首先考虑孩子上学需求。”——杨丽辉
杨丽辉和其团队在对富宁桥的考察过程中发现,当地对于建桥的需求非常迫切,特别是对于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如果能够建桥,就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孩子们上学路途远的问题。没有桥的时候,孩子们上学需要绕很远的路,走到两公里外的桥,再从那个桥又走两公里才能到学校,这样坑坑洼洼四公里的路,对孩子来说,至少得走一个半小时左右。
而如果不想绕远路,孩子们就需要穿着凉鞋趟水过河,遇到汛期,河水上涨,河水能够淹没大人的大腿根,对于小孩来说,就更危险了,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这一天可能就不会去学校了。
这样一处曾被人民日报评为“最危险的上学路”的地方,也牵动着杨丽辉的心。在富宁桥建成后,孩子们和学校之间四公里的山路缩短成了一桥之隔,仅仅是一座小桥的跨越,却圆了很多孩子上学的梦想。
在之后的项目中,杨丽辉也始终秉持着这样的初心。在贵州三都镇的明月桥选址时,当地人告诉公益桥团队,前一年有几个小朋友上学的时候,经过这条河,由于当时发大水,结果小孩被冲走了,不过多亏了下游正好有大人在劳作,才把小孩救起。这也使得项目团队当机立断,就在这里建桥!
现在正在建造中的第6座桥——芳华桥,它的起名也带有着“助学”这样一个美好的祝愿,“芳华”意味着“青春”,意味着“美好的年华”,参与芳华桥项目的杨春云同学谈到自己与小桥之间的巧妙缘分时说:“我小时候上学也是像这些孩子一样趟水过河的,小时候和伙伴开玩笑的时候说以后长大了要回家乡,给家乡修桥,现在虽然没能给家乡修上桥,不过能够在四川凉山给这些像曾经的我一样的孩子们修上桥,也算是实现了我小时候的愿望吧。”
小时候不经意间的一个玩笑在长大后成为了现实,曾经上学需要趟水过河的小孩成为了能够筑桥助学的青年,这是公益桥团队一份独有的情怀。通过筑桥,实现助学,他们也一直都走在这样一条“芳华”的路上……
△“芳华桥工程”团队合影
做一群有温度的造桥人
始终坚持尊重地方文化传统,桥梁的设计都要与当地的文化传统融合。
△研究生许洪浩给村民讲解桥梁方案
和桥、木桥所在的母牛科村是纳西族的聚居地,纳西族自古崇尚单数,在设计小桥栏杆型式时,团队多次和当地居民沟通,尊重了纳西族的单数传统。对于和桥、木桥的碑文,团队请纳西族居民撰写碑文内容,这也体现了团队充分尊重当地文化。最初考察和桥、木桥时,团队计划命名为“宝山桥”,但通过了解百姓意愿,团队发现他们并不喜欢这个名字。作为负责人,杨丽辉专程向村中老人了解当地文化,她发现,和姓、木姓是村寨里人们的主要姓氏,于是就将两座小桥命名为“和桥”、“木桥”,同时“和”“木”寓意邻里和睦,团结幸福。桥名的美好寓意,正是团队对贫困山村未来发展的祝愿与期待,“明月桥也有一个美好的寓意——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明天的月亮村会更加美好,”杨丽辉说。
团队坚信,即使做工程也要充满人文关怀,只有尊重地方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让当地百姓高兴,让人民满意。
脱贫攻坚的参与者
交大的公益桥项目至今已经持续了整整七年,团队在云南、贵州、重庆等地都留下了公益桥的足迹,一批一批的学生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来,又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而杨丽辉老师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始终坚守在小桥工程中,也正是因为这个项目,才让杨丽辉真真切切地走到一线去,感受到了“脱贫攻坚战”的力量。
走进云南玉龙雪山,深入四川大凉山,与重庆土家族的同胞们对话,为丽江宝山村古老的纳西族人民建桥……对于杨丽辉来说,“脱贫攻坚”不再仅仅是所看到的报道中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而是脑海中能够想起的一幅幅真实图景,是孩子们能够在桥上跑来跑去,是村里老乡们能够把八角、山核桃运出山外,是更多的游客来到了美丽的小山村,更是一座小桥造福了一方水土……
△富宁桥建桥前后对比照片
△星寨桥建桥前后对比照片
每一座桥身上发生的故事都是不一样的,每一次的经历也是有滋有味的,一座座小桥的收获也让杨丽辉感受到:“像港珠澳大桥这种标志性、地标性的大桥,我们都会认为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跨越,但我觉得任何一个桥,不管跨径大或者小,只要是因地制宜的,就是一种卓越的跨越”。
大桥的大,也许在于它沟通着两个繁华的区域,而小桥的小,在于它沟通着两个微小的村寨单元。如果说高铁、大桥、隧道是交通的主动脉,那么,遍布于山区、农村的道路、桥梁就类似于毛细血管,虽然微小,却是关系到人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的“切肤之痛”。
那么
“小桥工程”团队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公益桥——小桥工程”团队前成员许洪浩
写下了一封来信
回忆起那段经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一座座小桥的汇聚
切实提升了当地百姓的幸福感
而在这个过程中
不变的是公益桥团队的坚守
连接的是未来和希望
小微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责任编辑 | 何菲 郝子越
为交大公益桥团队点亮520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