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续三年专业第一!她是交大范琳倩!

优秀的 北京交通大学 2024-03-19


前三学年成绩全院第一

立足统计专业,怀抱医学救人理想

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新冠病毒相关SCI论文两篇

所参与项目已经被

计算机视觉领域著名国际会议WACV接收

保送至清华大学

继续为人工智能方法在医学领域的落地应用

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她就是国家奖学金

知行奖学金(本科生)提名奖

小米特等优秀奖学金获得者

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专业

2020级本科生 范琳倩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我认为学习最重要的还是习惯”,在谈及如何保持成绩优异时,范琳倩提到了自己常做的一个小抉择,“每天下课后都需要做出一个小小的决定,是继续去自习室学习还是回宿舍休息,往往就是这样的一个很简单的选择,就决定了你今天在课堂之外还能收获什么。”一直坚持学习的她,在日复一日努力下也得到了回报,29门百分制课程90+、15门百分制课程95+,专业成绩前三学年排名全院第一,辅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3门课程中10门都在90分以上

▲ 范琳倩部分课程成绩


时间管理上,范琳倩也有自己的心得。喜欢在学习时保持专注的她会利用手机备忘录记下需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提前做好时间规划。“在自习室学习的这段时间,我会尽量去把手机拿远,只专注于当前的学习,如果有急事就先记到手机上,然后马上会回到原来的学习状态,尽量不打扰宝贵的学习时间。”



▲ 范琳倩进行自习


作为基础数理学科,统计学的专业课程难度较大,从大一时便和其他专业不同,学习的并不是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而是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更加深奥的专业课程,入门有一定难度。在碰到听不懂的科目时,范琳倩选择尝试多种方法不断坚持。“就真的在坚持,千万不能放弃。”她线上线下广泛搜罗学长学姐学习经验和相关资料,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直到找到自己适用的那一种。


心之所向,行之所


“我其实从高中开始就有医学相关的梦想”,在范琳倩看来,医生是有情怀、很“酷”的职业。大一时在发现学院有生物方向时,她便立刻联系了相关老师,走上科研之路。



▲范琳倩所作新冠病毒相关研究


“做研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是在跟着时代一起前进的科研,让我觉得很有使命感”。大一时她便作为大创项目负责人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遗传变异的多样性与流行传播的时空动力学”研究,探究了新冠病毒流行传播的时空特征和生物学性质,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数据和提论支持,作为第一作者产出的论文已在二区SCI(影响因子 6.064)发表,大创项目被评为国家级大创并被推荐至全国大创年会


范琳倩研究项目:新型冠状病毒遗传变异的多样性与流行传播的时空动力学


在谈及自己的第一个科研项目时,范琳倩感谢自己幸运地遇见了很好的导师,也通过自己的主动和努力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第二年老师便主动联系她继续进行新科研项目。“我觉得科研有很多需要自己探索的过程,我很少等到老师去催促我,而是在自行探索后,有问题就主动去跟老师沟通,这样会更受到老师的重视,老师也会很乐意和我沟通问题。”“尤其是大一时,我是一脸懵地进入这个领域的,但当时就认为自己做的是比较有意义的工作,所以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把这个做好。”


范琳倩研究项目:人群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与新冠病毒变异的关系

在第二年的科研项目中,范琳倩向导师提出了自己想将统计和编程的专业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融合的想法。于是,她继续深耕新冠病毒领域,基于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数学理论方法,研究人群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与新冠病毒变异的关系,从科学角度建议加强新冠疫苗的接种,以共同一作产出论文已在二区SCI(影响因子 5.818)发表。整理分析代码和软件使用方法,与导师学生共享探讨,推动相关研究可持续性。


在这一次次的科研中,范琳倩也发现了自己对科研的兴趣,“做科研的话,你肯定需要有兴趣去驱动的,不然会非常难。”她喜欢去探索,去做出一些有用的、实在的东西。


多元探索,锐意创新


在打好理科基础之余,范琳倩也根据自己的兴趣辅修了计算机专业课程,加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科研上也开始逐步接触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参与计算机相关比赛,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


范琳倩研究项目:研究基于情感分析和知识图谱的AI心理咨询师


一方面她紧跟当下AIGC热点,交融医学和计算机学科,动手微调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研究基于情感分析和知识图谱的AI心理咨询师;另一方面她与来自麻省理工、北理工的同学合作研究基于AI扩散模型的3D多模态分类,在ModelNet10、ScanObjectNN_OBJ_BG上达到SOTA(当前最好的水平),研究成果被计算机视觉领域著名国际会议WACV接收。同时,她积极参与兴智杯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仅由2人组成的团队,在521只参赛队伍中获得了全国三等奖


▲与麻省理工、北理工同学合作研究项目:基于AI扩散模型的3D多模态分类


范琳倩鼓励有志于研究的同学在保证学业成绩的同时尽早开始科研,在本科就多尝试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在不断试错中进步。“科研上你越早入门,能学到的也就越多,特别当你发现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刚好可以在科研中使用时是会感到很欣喜,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尽早在科研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激励自己。”


在科研竞赛中她提升了自己思考、阐述的条理性和严谨性,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了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和科研软件使用技术。“毕竟不能光有兴趣,我还需要有能力、有毅力才能决定我以后是不是能坚持做这个方向的科研。”



青春奉献,知行合一


在科研学习之余,范琳倩在社会工作中也绽放了出属于自己的青春之花。大一时就因为曾经的医学梦就加入校红十字会的她,在多项志愿活动中体会到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从理事到部长再到红十字会副会长,她参与了“青春伴夕阳”志愿服务培训班、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蓝信封大使、冬奥志愿者学业帮扶和与动物园社区共建助老、助残、助幼等多项志愿活动。


▲范琳倩参与校红十字会及各项志愿活动


“我想,帮助他人的过程也是在温暖自己”,在志愿活动中帮助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给了她很大的触动,“志愿活动让我能了解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内心想法,能尽自己的力量给予他们陪伴。”


·


在未来,范琳倩会继续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她也希望自己在生活中也能有在科研上的勇气和毅力,突破自己的“社恐”,去尝试滑板等感兴趣的活动。


最后,谈到对学弟学妹的建议,范琳倩特别想说的就是“想做就做”。“大学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然后再尝试的过程,想做就做就对了,就一定要有这个勇气去跟人家主动沟通,去争取!”







小微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出品 |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本期编辑 | 魏宇琳 王思言责任编辑 | 韩榕 何菲 王思言审核 | 袁芳

为交大点亮666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