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一带一路”里找答案!北交大,又有新突破!

服务一带一路的 北京交通大学 2024-03-19



“展望未来,‘一带一路’的壮丽画卷和中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宏伟蓝图需要包括你们在内的更多有为青年来实现。”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引发学校师生热烈反响。


交通运输学院党委书记聂磊表示“备受鼓舞,催人奋进”。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一带一路”陆路通道国际联运研究与交流中心负责人,聂磊带领团队开展合作研究,在构建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世界一流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国际化环境与合作网络方面取得系列成效



(团队参加中老铁路运营技术研讨会合照)


01奔赴热爱,让交大智慧“走出去”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千年之前,驼铃悠悠,商队络绎,承载了丝绸之路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壮景;而如今,“钢铁驼队”中欧班列联通亚欧大陆,车轮滚滚,汽笛轰鸣,续写这片土地的传奇。


作为国际运输服务体系的重大创新,中欧班列的成功并不容易。“沿线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技术水平,用什么样的标准性技术,让它能够适应这种大通道,实现总体效能的提升,需要一套复杂的技术体系。”聂磊介绍



项目组成员、交通运输学院副教授马敏书协助中铁集装箱公司,参与了《在全程货物追踪的技术工艺和解决方案中采用区块链技术》提案编制,提出了采用区块链技术开展中欧班列跨国数据共享的技术方案标准建议,推动与白俄罗斯、德国等国跨国数据共享,助力“钢铁驼队”跑出丝路新传奇交通运输学院副教授纪寿文承担的《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思路研究》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机关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截至2023年11月24日,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8.1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


这只是“一带一路”陆路通道国际联运技术体系成果的一个缩影。




去年10月2日,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的雅万高铁正式启用。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的启用意义重大,而其运输组织里最关键的一个系统——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由交通运输学院教授乐逸祥带队开发。


刚接手时,乐逸祥就面临两个难点,一是技术上,所有代码都必须完全自主可控;二是作为真正工程应用项目,留给团队的工期只有半年。运行图优化问题是管理领域世界级难题,大多数采用国际通用的商业求解器,国内也有采用国产求解器,“我们团队经过长期积累有自己的算法程序和系统,当初设计列车运行图云编制系统就是为了适应国内超大规模路网和复杂场景,发挥云端计算集群海量数据存储和极限计算峰值的优势,应该是国际上第一套真正基于云计算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这次针对雅万高铁进行改进,恰好能适应雅万高铁的实际需求。”


系统受到中方、印尼方技术人员的一致好评。从雅万高铁的联调联试开始,一直到目前实际运输生产,每一个运输方案的编制和优化都由该系统实现。“整个项目做下来,我觉得咱们北交大是能做工程项目的,咱们的理论和技术跟国际同行比不弱,只要给我们机会,我们就能落地应用并产生良好效果。”乐逸祥说到。



科研成果还有很多。为解决“一带一路”陆路通道综合物流成本偏高、沿线交通设施和配套服务支撑能力不足、运营组织协调性差等问题,项目突破了大空间、多粒度、多模式、多品类、时变性国际联运市场分析技术,全物流链体系下跨国长大通道运能瓶颈识别与疏解技术,一带一路特殊地形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铁路通道工程勘察与设计技术,多种技术标准及组织模式共存条件下的客、货联运产品设计技术,国际联运场站设施设备协调运作和作业流程优化技术,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制定技术;阐明了超长距离跨国复杂运输市场与运力资源配置、运力保障的耦合机理,铁路运输40英尺集装箱箱内货物纵向加速度的计算原理……有力支撑了“一带一路”陆路通道客货联运效率与效益的提高和国际联运服务水平的提升。


02大道同行,一路相伴一路歌


丝路轨道交通研究基地,作为第一家由我国主导的轨道交通运输领域国际科技组织,也是一带一路”陆路通道项目代表性成果之一,基地积极推动了中国与俄罗斯、法国、老挝等国家合作交流,构成国际合作新网络。


“基地成立以前,我们发现尽管中国高速铁路是世界第一,但是相关国际组织由中国主导的几乎没有”,项目组成员、交通运输学院教授李得伟感慨,“但是我们非常坚定,中国相关的铁路标准与技术要走出去,成立这个基地的目的,就是要让中国的铁路标准与技术在国际上,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挥作用。”



在“一带一路”的陆路通道里面,从中国经白俄罗斯到达欧洲的路线是最有影响力的通道之一,但是这个通道里有一个非常棘手的堵点,位于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到波兰马拉舍维奇区间。“这里一堵车,将严重影响中欧班列的运输时效,”李得伟介绍。


解决拥堵刻不容缓,但是打通堵点需要很多力量的支持,例如一些数据材料的获取,作为异国口岸作业时间是多少?作业程序是什么样……这里面有政策的问题、有技术的问题。如何解决?丝路轨道交通研究基地发挥“朋友圈”优势,破除瓶颈,引入白俄罗斯的国立交通大学等单位加入基地进行联合研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联运领域的落实。


目前基地已联合国内外30家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岗位研究、举办多次国际会议、合作发布多部研究报告,起到有力的平台支撑作用。



共荣互通、协同合作,除丝路轨道交通研究基地外,“一带一路”陆路通道项目还联合多方成立“一带一路”新工科高校联盟。作为我国搭建的第一个“一带一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领域高水平、可持续的人才培养平台20余所联盟高校签署了共享教育资源的协议,起到了广泛的辐射带动作用。



中外合作,互利共赢,为促进“中国标准”国际推广应用,项目组44人次到铁组等国际组织工作,提出了国际货协5项技术标准建议,多条被采纳;完成15位国外研究人员来华合作研究以国际组织名字发布了“一带一路”陆路联运技术研究报告;承办12次国际联运研究与交流相关会议……



“这其中不仅包括科研的事情,还有属于战略合作的内容,很多时候我们也没有太多经验,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整体经历过一遍以后,确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项目组成员、交通运输学院副教授贺振欢说到


03多点开花,人才培养的双向奔赴



2016年,聂磊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来自蒙古铁路局颁发的勋章,以表彰交通运输学院为蒙古铁路优秀人才培养做出的贡献。


不仅仅是蒙古国,项目团队还承担了包括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各级各类交通人才培养工作。“我们的人才培养主要分三个梯度”,聂磊介绍,“第一个层次是短期培训,除铁路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外,还在北京南站、天津站、动车所等铁路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等学习活动;第二个层次是本科生培养,例如总书记复信的肯尼亚留学生,我们承担相关课程教学任务;第三个层次是商务部铁路运营管理工程硕士班,这是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全英硕士项目,目前已有毕业硕士留学生41人。”



人才培养工作并不容易,首先就是教材问题。由于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生的基础也是不同的,例如很多学生国家还没有铁路,相关基本概念都没有,短期内很难将认识拉齐;此外,若仅教授基础内容,又不针对他们需要的问题讲解,培训又很难达到效果。所以授课老师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每次上课都得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备课,也存在标准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交通运输学院耗费数年,组织编写了我国首套系统介绍中国铁路运输组织技术的英文教材,填补了我国铁路运输专业本科层次英文教材的空缺。



除课程教学,更有生活上的保障。谈及2021年中老铁路技术人员培训,“可以拍部‘惊险’纪录大片”。作为老挝的一号工程,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意义重大,亟需专业人才支持,老方员工培训刻不容缓。3个月的培训期内,项目团队极力保障线下食宿事宜,协调云上课、云实习、云参观,几十名师生排好班严阵以待。但就在培训结束时,归程国内段航班突遇取消。而此时,老方技术人员的签证即将过期,面临滞留风险。在极限的数小时内,项目组老师通过各种渠道找票、寻求帮助,面临极大压力,终于在当天凌晨四点,将老方技术人员安全送出。


时至今日,中老铁路技术人员培训群依然活跃,很多老方技术人员回国后成为了中老铁路的骨干,经常会在微信群里分享工作生活动态。“到现在他们还时不时给我发个微信,老师你不是说的要坐着火车来看我们吗?中老铁路开通这么久了还没来呀?”聂磊笑着说。







“一带一路”陆路通道国际联运研究与交流中心项目如今已完成验收,往事历历,聂磊认为两个字最能概括,“一个就是‘难’,客观上真的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字‘合’,大家齐心协力、合作担当、无私奉献。”


心怀国之大者

勇担时代使命

交大人的故事还在继续……





小微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出品 |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采写 | 龚家琦

图片来源 | 交通运输学院 人民铁道公众号 中国铁路公众号

本期编辑 | 甄俐媛

责任编辑 | 韩榕 王思言

审核 | 袁芳


为交大点亮666“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