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重置与港股暴跌
十號颶風將襲,為1946年來第15次。 ── 香港天文臺
笔者不得不从蒙代尔不可能三角讲起:
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比较直接:指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完成下列三者:
资本自由进出(Capital mobility)
固定汇率(Exchange rate)
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进一步说,放弃资本自由叫资本管制,而放弃汇率稳定称为浮动汇率,放弃货币政策自主性叫联系汇率。
联系汇率制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即将本币与某特定外币的汇率固定下来,并严格按照既定兑换比例,使货币发行量随外汇存储量联动的货币制度。如果所联系的货币是美元,也可称作“美元化制度(dolla rlization)”。——百度百科
外汇占款占据基础货币近70%比例的情况下,中国大陆实施了事实上的联系汇率制度。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本质是无效的。也就是说,资金的流动不在汇率上体现就会借道利率。上图为人民币远期汇率与中美利差走势,可以轻易的预知2015.8.11汇改人民币瞬间贬值和2016年底国债期货跌停(利率快速走高)的必然性。
而最典型的联系汇率制度,正是香港。
港币不是钱,本质上是美元的兑换券。港币上的”凭票即付“的意思就是指凭着这张纸能换到对应的美元。港币主要由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中国银行(HK)发行。法律要求银行发行港币时,需按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向金管局递交等值美元;相反,注销港元时银行同样从外汇基金回收等值美元。
香港牺牲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银行向货币发行局出售美元换取港币,基础货币便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同样的,资金的流动不在汇率上体现就会借道利率,除非放弃联汇制度,利率差与汇率必定趋于一致。
图中圈出的位置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一、美元利率明显高过港元利率
二、港元贬值接近弱方兑换保证(金管局承诺在7.85的水平向银行出售美元)
而由于联汇制度,息差或汇率至少回归一个:
要么港元加息(后文会论及美元利率);
要么港币升值。
这两者的共同点就是,都会对股市造成向下的价格重置。
港元加息毋庸置疑的增加杠杆者的机会成本;而港币升值的道理更加显而易见:例如1000美元的黄金在中国的价格是7000人民币,而人民币升值到1:6时,同样的黄金价格却是6000人民币。对整体的企业价值来说,货币只是一个尺度,价值不随尺度变化故而价格必然变化。
价格重置并不一定导致股市下跌。如果价格重置的时间短,价格重置的效应明显高于股市上涨的动力时,向下的变化将会变得迅速而分明。过去数年,香港一直是人民币贬值预期下,中国资本外逃的唯一宣泄口。而近期北京更严格的资本管制措施,基本封闭了这一渠道。港股向上的动力也变得微乎其微。价格的重置会飞快的带来港股向下变动。
现在的香港的股市、利率与汇率水平,一如前三次的价格重置阶段。港府面临着这样的抉择:
美元利率不迅速降低的情况下,加息与升值至少选择一个,否则就放弃联汇制度。
笔者在前文中写道,收缩资产负债表是美国唯一的选择。低利率意味着资本利得持续高于劳动所得,代价是近乎极限的贫富分化。在世界基尼系数高达0.7的情况下,进一步的财富转移就是革命。极低的美元利率时代,已渐行渐远了。
那么联汇制度会被放弃吗?
如果联系汇率遭受攻击而被迫放弃,在前期,短期利率的急剧攀升会如同1998年那般,快速让股市价格暴跌;而若是主动放弃联汇制度,港府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香港是法制健全的地区,同时受到"五十年不变"的掣肘,需要较长的时间筹备新的货币发行法案。这在目前尚杳无音信。
二、需要新的信用支撑港币。在美元都不行的情况下,港府微弱的黄金储备更不可能被考虑。唯一的凭借便是与人民币挂钩 ── 这却需要完全兑换的人民币,更是遥遥无期。
联汇制度难以在短期放弃。贸然放弃则会让人们争相把港币换成美元,银行倒闭、金融瘫痪、经济崩溃会接踵而来。
联汇难变,美元不便宜,港元加息与升值至少居其一,更有可能的是同时发生。港股的暴跌之途,已势在必行。
"未来的伏笔是当下。" —— 伏尔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