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罗畲寨:从红色山村到网红新村

深汕视点 深汕视点 2023-07-11


蒸上乌米饭,端出佳肴,摆上米酒,点燃篝火,载歌载舞。又到了三月三畲族传统佳节,罗裙山下的红罗畲族村张灯结彩一派喜庆吉祥……












红罗畲族村位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是国家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已建村300多年,村民们从深山老林中走来,几经迁徙,最后在罗裙山脚下建起红罗新村,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实现了从“山上孤烟远村”到“山下和美乡村”的精彩蝶变。



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旅游小镇

畲族先民千百年来依山而居,自称“山哈”,意为“山里的客人”,新中国成立后统称“畲族”。


红罗畲族村是深圳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红罗村村民主要以蓝姓和雷姓为主。据村民介绍,数百年前红罗村先祖逐步从河南南迁到福建及广东潮州、惠东一带,后定居于深汕罗裙山上,长期以打猎、采草药为生。



红罗村老村深藏于罗裙山深处,原名为嶂背村。1928年,徐向前率领红四师在周边作战,多次在罗裙山一带宿营。村民们为红军提供粮食,用草药为伤员疗伤,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红四师离开这里时,将嶂背村命名为“红罗村”。


新中国成立后,红罗村历经多次搬迁,一步步搬离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迁至现址,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红罗新村。生产方式也从狩猎为主,改为农事耕作、经商务工。近年来,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红罗村成为深汕“五光十色”乡村振兴示范带重要节点和农村综合性改革的试点村之一。


红罗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区首个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在此成立,文化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村民广场相继落成,曾经泥泞难走的山道变成休闲的郊野径,家家户户都盖上了新房子,用上了“村村通”自来水,新买的新能源汽车在家门口广场上就有充电桩充电,村民出行“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公交”……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正成为一条文旅特色鲜明的网红村。


“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和好政策,就没有红罗村的今天。”红罗村党支部书记蓝壬生说,红罗村人一心跟党走,深入挖掘红色底蕴、民族文化,在特建发东部公司等企业争相投资加持下,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努力打造中国畲族文化旅游小镇,不断提升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畲族文化绽放“新韵味”

在三月三乌饭节来临前夕,记者走进红罗村,满是畲族风情及岭南风格元素的红罗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尤为引入注目。这两栋建筑是深圳市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为红罗村开展党建活动、展示、传承畲族文化建设的重要配套设施。在统战、农渔等部门的支持下,村民们定期开展畲语教学、畲族传统技艺培训、畲族传统服务展示等一系列活动。



“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红罗村民身着节日盛装,挑着山哈酒(米酒),带上乌饭,从四面八方会聚在一起,祭拜祖先,对酒当歌,围着篝火联欢,男女青年借此机会传情说爱,直到天将破晓。


今年的“三月三”,深汕特别合作区在红罗畲族村举办欢天喜地三月三——深汕红罗乌饭节文化艺术系列活动,包括篝火晚会、文创集市、民俗体验、小吃品鉴等,盛情邀请八方游客到红罗村感受畲族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田园都市的别样风情。





文/刘淑芳(深圳商报)

图/左佛亮

编辑/赵容祺

责校/袁承咏

深汕特别合作融媒体中心报道

往期 · 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