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柬埔寨暹粒,吴哥窟。

2017-01-22 无敌小屁狗 旅游头条



漫游迹专栏|第十三期


    一位特立独行的建筑师,曾对我讲述他大学时的一次旅行。

    30年前,他沿着沈从文《湘行散记》的轨迹独行三月。在一个唤作青浪滩的小村,村小唯一的老师在月光弥散的夜色中赶来赴会,“一个人吹着口琴,一路踏歌而来”。



我对故事中随遇而安的浪漫心向往之。

无所谓看到什么样的风景,

只想在旅途中换一个地方,换一重心情。

所以我很懒,出门前几乎不做功课。

排好时间,订下机票和酒店,

打点行装,说走就走。


柬埔寨于我,最大的诱惑便是吴哥。在深邃的东方世界,那是一处致为神秘的所在。还记得《古墓丽影》里劳拉眼中那个时隐时现的女孩儿吗?大眼睛,棕皮肤,唇角边勾起一抹不掺世俗的笑靥,身穿一件单薄得稍嫌鄙陋的衣裙,行走在枝蔓缠绵的榕树下,出没于恬淡清雅的茉莉旁。

那份感觉就是吴哥。

在中国佛学古籍中,她有一个别致的名字:桑香佛舍




Day1


小吴哥—塔布龙司—小圈内寺庙若干


小吴哥

到了暹粒才知道,所谓吴哥窟不止一处寺庙,是由小圈、大圈、外圈三个层次的十数组印度教和少量佛教神庙、陵寝形成的古迹群。


其中最著名的,是被护城河环伺的小吴哥,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桑香佛舍。

15世纪,暹罗入侵吴哥王朝,高棉人很快遗弃这座都城内的“毗湿奴神殿”,举国南迁。人去楼空后,草木藤萝在热带气候的滋养下恣意繁殖、疯狂生长,湮没了青灰色石砖上的雕梁画栋,煊赫一时的神殿历经人世,堕入蛮荒。


(漫长无尽的回廊。)

400年后,当一位法国生物学家进入原始森林深处发现这座古刹时,她早已远离红尘,与世隔绝。就连与她毗邻而居的本地人,都对她的前世今生知之甚少。

(日暮下面带微笑的僧侣。)


不过,正是数百年的荒芜浸润了今天的吴哥,让她的形象与气质略带差异。


这里分明堆满了方正、厚重、扎实的石墙壁垒,但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总是阴柔、空灵、高深莫测?或许,这份异样的气息来自砖瓦楼台灰黑的颜色,来自极富造型感的石刻?

在这里,一个个凸于石面的形象丰乳肥臀,弓腿屈臂,姿态翩迁。它们与高棉湿热的暑气共存千年,将一种悠远的神秘投射在21世纪的空气里。


(雕梁画栋,繁复,绝美。)


黄昏时分,工作人员从后至前驱赶着不愿离去的游客。这些赖着不走的旅人,都在等待吴哥的日落。鸭蛋黄似的太阳带着橘黄色的柔光,在棕榈树宽大锋利的叶片间缓缓落下,整座神殿罩在复古风格的滤镜下,无比宁静。



(古城余晖。)


如果是在月朗星稀的夏夜,我敢不敢在小吴哥独自过夜?肯定不敢。


但我知道,月光下的小吴哥不会有夜枭的尖笑,即便略有声响,也只能是幽幽虫鸣。夜色里,古塔之上或许会浮出几缕印度教大小神祗的幻影,安静地飘着、舞着,一如石壁上轻盈曼妙的刻印。



事实上,吴哥王朝覆灭前,高棉人的庙宇已经从印度教向佛教过渡。转向后的信仰终得保留、传承。


塔布龙寺

(塔布龙寺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她的颜色。粉绿交加,古树苍白。)


(塔布龙寺正是当年拍摄古墓丽影的地方。榕树灰白色的根脉在石刻建筑中绵延不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信仰是庙宇的源头,庙宇是信仰的肉身。)


在这片雨水丰沛土壤肥沃的国度,任何东西——哪怕扔在地里不管不顾——也会生根发芽,成长开花。宗教也是一样。如今,95%的柬国居民信仰南传的上座部佛教。每天载我们出门的小哥、拿着砍刀劈开椰子的姑娘、在街头叫卖咸鱼炸虾的大妈,吴哥是根,他们是汲取养分破土而出的芽。


(街巷间随处可见的TUKTUK车,车棚下斜对着的两角上有结实的金属挂钩,小哥们休息时,就这样优哉游哉的躺在吊床上。TUKTUK车是这几日最常用的代步工具。每天上午从宾馆门口包一天的车,因路程远近不同,大约15-20美金左右。)


(柬国长年战事导致境内地雷遍布。各处旅游景点几乎都能见到这种残疾人乐团。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地雷受害者,用柬国民族乐器,演奏着中国、韩国等地的民歌。)
(P.S. 一天走完小吴哥、塔布龙寺和附近的几座寺庙,十几公里,人已累成渣渣。)



Day2



巴戎寺—巴芳寺—大圈寺庙若干


巴戎寺

高棉的微笑。这大概是柬埔寨、吴哥窟最具代表性的面孔吧?


巴芳寺

巴芳寺和小吴哥、巴戎寺是少数几个对穿着有要求的寺庙。上装不能露肩,下装必须过膝,而且均不能太透。不过爱美的姑娘可以讨个巧,在裙子外裹个披肩。

(寺院外,是长达数百米的甬道。)

(参天古树下,坐着花白了头发的美人。)

(想当年,这里或曾金戈铁马。看如今,满目疮痍又是谁的断壁、谁的残墙?)

(岩缝间也能迸发出绿色的希望。)

(我因为装束不合规,主要是把披肩放在了TUKTUK车上,所以巴芳寺木有进去。55555~~~~)

(巴芳寺外的另外一处庙宇。这个美丽的背影,是与我同游的姑娘。) 


Day3



崩密列—女王宫—外圈寺庙若干


(外圈各景点距离我们市郊的酒店大约一小时的车程,不适宜用TUKTUK车,所以是和其他驴友合伙拼车去的。4人,一天往返费用共70美金。)


崩密列

崩密列,原意荷花池(一说茂密的黄花梨)。但她如今的样子,似乎与音译得来的中文名字更加匹配——一个崩塌碎裂的神秘之地。



这里处处是清灰色的残垣断壁,半埋于土中的石块上铺坠着青绿色的苔藓。高大繁茂的榕树伸展开净白古朴的枝桠,从一条条缝隙间蜿蜒而进、攀爬而出,撕裂了千年的时空,寄生在几个世纪的历史空白之上。

散落的旅人贪婪地追逐着树影下的荫凉,在岩砖瓦砾间星星点点地走着。踽踽而行,窃窃低语。生怕踩碎这份静谧,唤醒废墟深处辽远、古老的记忆。


(四天的行程中,这是唯一一个没有烈日暴晒的所在。)


“我特别特别特别喜欢崩密列!”和朋友汇报行程时,我词穷。

“Why?”朋友在微信上回复一个表情符号。

“嗯……这地方不用任何装饰和布景就能拍鬼吹灯!纯天然。”我无厘头地切换到“灯丝”模式。确实,几百年前被古树托举在半空的藏经阁,如今看来就像一个巨大的棺椁。

“那是佛院。鬼怪不得进门。”(实际为印度教寺庙,但一些雕刻中混有佛教主题。)

是啊,这又是一处与小吴哥相似的所在。“鬼吹灯”一般的格局只是她的外形;在气质上,她幽静,神秘,破败、蛮荒得更加彻底,但并不哀怨。斑斑树影间,照样是丝丝缕缕的阳光普照大地。一粒沙、一方石、一棵树、一茎草,都是干净的,纯良的。



女王宫

( 女王宫及其附近的几座寺院与大多数吴哥庙宇不同,告别了一以贯之的灰黑、灰白,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褐红。

(通往女王宫的路上,黄土漫漫。)

(难得一见的砖制佛塔。)

(谁说吴哥没有繁花绿洲?)

 


Day4


暹粒市里随便逛逛


暹粒市内最著名的红钢琴酒吧,当年拍摄《古墓丽影》时,Angelina Jolie最喜欢的所在。

(连菜单上都是Jolied的头像。)


(P.S. 暹粒的湿热酷暑让我完全没有胃口。每天除了在酒店对付一顿早餐,就是在路上喝些椰汁,偶尔到餐吧里点个沙拉。仅此而已。)

(最富盛名的越南河粉,味道的确不错。)








↓↓有投稿意向的小伙伴欢迎加群↓↓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望不吝留言,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