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7年2月1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王忠新:对照历史典籍中的东北该作何反思

2017-02-16 为人民服务


作者:王忠新

来源:民族复兴网


  中国历史典籍对人的定义:“有历史典籍,能把历史典籍当作镜子以自省的动物”;《现代汉语词典》对人的解释是“能制造并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作为人中之杰的中国共产党人,可否用历史典籍去对照能制造并熟练使用工具劳动,体现不同时代社会关系的东北人,以其做一点反思和自省!

  一、东北的强权缔造了半部中国史

  在中华大地都以省份称人,而以一个地域称人,唯有“东北人”。东北是中国相对完整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是中华民族相对独立的历史单元,是中国近现代相对独立的经济单元,是中国相对独立的风俗文化单元,是中国相对独立的人口流动单元。只因自古以来以中原为主的历史观作祟,东北的强势历史影响被长期淡化。

  1、东北的文化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有5000年历史,可至今能发现和被公认的历史不到4000年。因最能代表中华文明的甲骨文和青铜器,是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商出现。除此,再无大面积的中华文明发现。

  红山文化是位于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距今五千多年的农业文明,经碳14测定约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是中国已知出现的最早文明。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70年代末开展大规模调查,发现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

  作为“2016年中国考古新六大发现”之一的辽宁朝阳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发掘,共清理墓葬78座、祭坛1座、祭祀坑29座。东北的红山文化证明,5500年前,这里曾存在着一个具有国家雏型的原始文明社会,这将中华文明扎扎实实地往前至少推进了1000多年。

  2、东北自古就代表强权。东北从地理上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在中国历史上,无论西南,还是西域,包括西北的少数民族,绝无将兵锋指达中原,更没建立起全国性的政权。可从东北崛起的少数民族,一次次问鼎中原,一次次君临天下。东北在古代从东胡、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皇太极定族名满州),缔造半部中国史,一直代表亚洲的强权。对定都今辽宁朝阳市的前燕(337年-370年)、后燕(384—407年)、北燕(407年-436年)且不论,东北对中国历史有四次极深刻的影响。

  北魏(386年—534年)是少数民族第一次建立全国性政权。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原居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的鲜卑族拓跋部,逐步西迁进入漠北。386年,拓跋珪纠合旧部,在牛川(今内蒙锡拉木林河)召开部落大会,即代王位。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结束十六国时期,统一北方和大半个中国,面积达330万平方公里,绝对称得起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迁都洛阳,建近100平方公里世界最大面积都城。

  辽朝(公元907年~1125年)夺取中原疆域达448万平方公里。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36年,大辽从地处东北的今赤峰市巴林左旗出兵,割取燕云十六州后,将其建成南下基地。公元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改国号为“辽”。1004年,宋与辽订澶渊之盟:宋每年贡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成兄弟之邦。辽疆域达448.54万平方公里,实行五京制,上京临潢府为正式首都,其余四京为陪都,辽阳是四京之一。

  金朝(1115年-1234年)臣服全国并称霸东亚。金朝是中国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一个王朝,于1115年1月28日于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建都立国,国号大金。金朝立国后,与北宋定“海上之盟”向辽朝宣战,于1125年灭大辽,于1127年灭北宋。1153年迁都中都时(今北京),疆域盛时北达今外兴安岭,南抵淮河,东临于海,西至陕西,面积达361万平方公里(南宋才200平方公里)。金朝虽未统一全国国,却使南宋、西夏与漠北塔塔儿、克烈等臣服而称霸东亚。

  清朝(后金1616-1912)疆域达1310万平方公里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征服王朝。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在东北建立后金,1619年统一女真诸部。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末农民将领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覆亡。山海关大战后清军趁势入关,逐步占领中国。后历经康雍乾三朝,经济得到一定恢复。1759年乾隆时期的清朝疆域达到最大范围,极盛时期总面积可达1310万平方公里。

  对照历史典籍可清晰看到,东北那嘎达自古以来,就盘马弯弓,就雄风万里!

  二、近代东北是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历史上关内对东北称谓很多,只有张学良易帜后,中华民国开始用“东北”,来取代清朝原有的“满洲”名称。近代,我国东北行政区划变动最频繁,但作为大地区概念的“东北”,那是相当的稳固。

  1、张作霖时期东北是东亚经济的“领头羊”

  从张作霖成奉天省都督,到“九一八”事变,,东北已是中国工商业中心,金融中心也在东北和京津,哈尔滨是远东金融贸易中心城市(1927年国民政府首都在南京,加之张作霖东北“独立”,将金融中心放到在上海)!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天当局抓经济,先从整顿金融财政入手,待东三省财政状况逐渐好转。1924年1月,张作霖召集东三省军政官员讨论经济发展计划,决定三省联合集资2000万元,一年内,开办10个官办工厂,20个采矿业。又成立了东三省交通委员会,负责统一建设和管理东北铁路。东北经济呈现快速发展,以外贸为例,从1903年到1930年的28年中,中国其他地区对外贸易额仅增3倍多,而东北则增加30倍。从1921年至1931年,东北自建10条铁路,营业里程计1521.7公里,占全中国铁路总长度的10%以上。占1931年东北铁路营业里程的25%。若加上日俄控制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及支线的2874公里,东北的铁路约占中国铁路总长度的30%。

  上世纪20年代末期,东北自主发展超过长江流域,成中国经济最发达,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地区,建设成就国际瞩目。东北是近现代成中国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经济区域,也是近现代中国经济和东亚经济的领头羊。尤以机械、冶金和军工产业的研究制造水平最为发达。

  如,奉天兵工厂号称“远东克虏伯工厂”,是当时中国最先进和规模最大的兵工企业,有机器8千余部,设立枪厂、轻机枪厂、炮弹、炮等四厂,不仅能量产17式65轻机枪, 13式79重机枪,那240毫米大炮的试制生产线,规模和技术毫不逊色大阪炮兵工厂(淞沪战役中国军队最大口径的重炮不过150毫米)。教育也很发达,至20年代末,东北大学已是国内学生最多的大学,教授300人,学生3000人。当时北京大学只有学生2000人。

  2、 伪“满洲国”时期东北是亚洲第一经济体

  由张学良这个花花公子“一枪不放”丢掉的东北,给“伪满”留下雄厚的经济基础。那无数的矿山、工厂和便利的交通,成为小日本进行侵华战争的强力支撑,也是进行疯狂掠夺的基地。东北在抗日结束前,与饱受战火蹂躏的关内相比,东北的GDP占全国85%,全国的重工业更有90%以上在东北。农业不仅能养活东北全境人口,还供应侵华日军的军粮,并大量出口日本本土。

  充足的人口资源,也使东北成为当时中国最发达的地区,1942年东北城市化水平达到23.8%,而全国城市化水平在44年之后,也就是1986年才达到23.7%。东北在1945年甚至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一经济体,其生产总值在全球仅次于美、苏、英、德等发达国家。

  到1945年“八一五”小日本投降时,中国的形势是“得东北者得天下”,此言绝对不虚!

  三、毛泽东时代东北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1、“得东北者得天下”。1945年4月23日在延安召开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毛泽东指出:东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域,将来有可能在我们的领导下。如果东北能在我们领导之下,那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呢?我看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胜利就有了基础,也就是说确定了我们的胜利。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得相当分散,各个山头、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没有工业,有灭亡的危险。所以,我们要争城市,要争那么一个整块的地方。如果我们有了一大块整个的根据地,包括东北在内,就全国范围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基础,有了巩固的基础。

  会议结束的前一天,又进一步强调: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最近和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东北是很重要的”,“东北是特别重要的”为争夺东北,毛泽东1946年先后派出11万人的部队和2 万名干部开往东北。其中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4 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七届中央委员会没有常委,除5大书记之外,只有8名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10 人,候补中央委员10 人。毛泽东宁肯丢掉全国所有的根据地,也志在东北必得!

  2、东北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日本投降后,国库空虚,索要现金没有,只有用机器设备等实物赔偿,从1947年4月,盟军陆续从日本拆撤40000余台机器,分给中国54.1%,苏联将“满洲国”一些机器设备拆运回国。也就是说,毛泽东接手的东北,是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东北,也是机器被拆除运走的东北。对鞍钢破坏之严重,让日本人预言:鞍钢只能种高粱!

  新中国实行一五计划(1953-1957年)期间,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基础的苏联156个援助项目中,黑龙江有22项,吉林有11项,辽宁有24项,总计57项。而仅为与辽宁这24项重点工程配套,全省就安排了730个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包括改扩建抚顺钢厂、大连钢厂、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沈阳冶炼厂、锦州铁合金厂、沈阳第三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沈阳水泵厂、大连重型机器厂、大连机床厂、沈阳化工厂、沈阳玻璃厂、大连玻璃厂等。

  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布局在东北三省的钢铁、能源、化工、重型机械、汽车、造船、飞机、军工等重大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东北三省是中央的“钱袋子”、“装备部”和“大粮仓”。对此,仅从东北三省的利税上缴及调出物资情况,就足可证明:

  黑龙江省仅“一五”计划期间,向国家上缴的利润就等于国家给其工业投资的三倍多。另据黑龙江省1981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当年全省净调出28亿元的产品。1953-1987年间,全省净上缴中央财政467.3亿元。

  吉林省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的省份。1950-1952年,吉林省的财政总收入为7.54亿元,三年共上缴国家5.69亿元,上缴额占全省总收入的75.5%。“一五”时期,吉林省的财政总收入达27.53亿元,上缴中央财政16.55亿元,上缴额占全省总收入的60.1%。

  辽宁省1953-1988年,工业企业为国家提供的利润和税金,相当于同期国家投资的四倍多。仅1953—1994年辽宁省就累计上缴中央财政3234亿元。此外,大量调出生产和建设物资,成辽宁省一大鲜明特点。1952-1988年,净调出生铁达6113万吨,调出铜、铝、铅、锌等四种有色金属383万吨;净调出钢材达7949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52.9%。仅1981-1988年,石油加工业净调出产品产值即为269.9亿元。在化工产品中,辽宁纯碱的产量最大,1952—1988年中,净调出纯碱达1178万吨(约占其产量的2/3),烧碱达165万吨。这期间净调出水泥总量达5508万吨。

  这里有两个个数字的背景必须交代清:一是到毛泽东逝世为止,国家年流通的货币量不到700亿人民币,你就懂得东三省上交的利税,虽然绝对数不是很大,但它所占比重有多大;二是1952年中央财政收入为158.8亿元,一直到1979年,中央的财政收入年平均基本都在这个数字上下浮动。仅辽宁一省上缴中央的利税,就长期占中央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辽宁一省的GDP也长期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辽老大”那是当之无愧,那是为共和国做出的贡献最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北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的1/3。全国什么都能涨价,东北的贡献的商品粮,却一直执行国家的收购价。

  4、东北三省城市化率高、人才济济。在1987年,全国的非农业人口才占19.8%,而黑龙江省占到41.4%。到2002年时,辽宁省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4%,排在了全国第一位。东北三省成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比张作霖时期的东北城市化率翻一番。

  与此同时,东北三省还为各地培养和输送了大量技术和管理人才,有力地支援了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大庆油田从1963年开始,向全国各油田陆续输送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8.6万多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仅20世纪50-80年代,就为同类企业、大专院校以及一些国家培养和输送了5.63万余名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到1985年,一汽向全国各地输送了1.8万多名干部和生产技术骨干。而辽宁一省到改开开始,就向全国输送各种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将近50万。

  5、东北三省地杰人灵英雄辈出。就在东北这块热土,就在那火红的年代,东北大地英雄辈出。

  《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党对国营企业领导的决议》;《推广五三工厂的经验》,全国开展马恒昌小组竞赛活动;全国推广庆华工具厂党委《关于干部参加生产、工人参加管理和业务改革经验的初步总结》;毛泽东高度评价鞍钢“两参一改三结合”,并把它称之为“鞍钢宪法”,要求全国大中型企业学习这些经验;还有全国学习“大庆‘三老四严’的管理经验”;全国学习“吉化‘严、细、实、快’的管理经验”等等,这些新中国当家作主的宝典,这些管理企业的国际先进经验(日本等国纷纷来取经,并开花结果),更给新中国的企业管理做出典范。

  孟泰精神、雷锋精神、王铁人精神等更是光照千秋。至于劳动模范,仅辽宁省就夺全国的榜首。

  与此同时,文化事业也生机勃勃,仅辽宁的芭蕾舞团、歌舞团、话剧团,那都是在中国名列前茅。体育事业更一直雄踞老大。

  特别要提及一句,就在那个“火红的时代”,辽宁还一直是输出省委书记和省长的“摇篮”。可现在甭说辽宁的省委书记和省长(包括副省级城市的沈阳、大连)都需要一直“空降”(至2016年12月辽宁的12名省委常委,就有11名是“空降”而来)就连地级市的市长和书记都需要“空投”,“辽老大”,你还有什么能称上“老大”的东西?大东北,你还有什么东西值得骄傲?

  编后语:自古以来就雄视东亚和亚洲的东北,毛泽东时代担纲中国半壁江山的东北,自进入“改开”,却突然进入一个历史的转折,东北在全国的经济地位逐年下滑,东北在“改开”中无奈地全面进入沉沦!

  这个沉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疯狂出卖和瓜分国有企业,大量下岗工人,近百万的企业管理层的和生产一线的骨干被迫“孔雀东南飞”。第二阶段:经济位次逐年下滑,长期进入负增长。辽宁从2014年这一轮振兴的三年,GDP呈全国倒数第一的连续负增长。而最“闪亮”的增长,就是辽宁的政府举债则从4000多亿,翻番直逼上万亿。与之相伴的是,东北的官场腐败惊人,从黑龙江的韩素芝卖官,到绥化马德卖官的“窝案”,再到辽宁省省级人大被颠覆,2016年辽宁厅级以上官员落马201个,位列全国第一等,真让人触目惊心。

  当年,毛泽东能将东北建设成 “共和国的钱袋子”、“共和国的大粮仓”、“共和国的装备部”、“新中国的工业摇篮”、“新中国的人才基地”、“共和国的长子”,为什么伟大的“改开”,却让东北沦落到这般不堪?对照历史,该作何反思?



长按或扫描添加小编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