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多少

2015-10-30 一千零一课

富兰克林、罗振宇、罗永浩、曾国藩,等等,这些活跃在近现代、当代的读了不少书的人,都对社会和公众做出了很大影响力。


那些一味说自己读了很多书的人,往往是没读过多少书的,或者涉猎非常狭窄。


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书读到一定境界,读的量达到一定层次了,对这几句话肯定非常赞同而且已经从中受益颇多。


还没读到一定境界的人,认识到了这些点,也是美好的开始。


做一件事最难得就是两点:


一,开始。

二,坚持。


听过太多人讲读书可以达到每周一本,更厉害的甚至每天一本,每天几十本。


前几天看某位知名人士分享的观点,这里分享一下:


当我们看书达到某种程度时,会越看越快,吸收的也越来越快。这个程度比如是100本、500本、1000本,这三个层次。


心智基本成熟后,大学及大学之后,看完100本并记笔记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知识框架。


看完500本书并记笔记后,就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能非常独立的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创意、见解,可以在小众群体里有些话语权及追随者了。


当你看完1000本书并记笔记后,基本上除了你所专注的领域比较精通外,顺便把相关行业知识脉络也理清了,这样非常便于融会贯通,进行异业整合。


在第二个层次,读完500本书时,关于你所在行业的基础框架,核心理念,你已经了如指掌,所以看书速度会开始越来越快,有的书只要看其中几章就可以了,有的书甚至看看目录就可以了,因为内容都是类似的,看过的。


当我们读到500本书并做了笔记后,已经可以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读到1000本后,后面两条也会自然而然达到。


古今都有先例。


真假?


谁试谁知道。


那怎么开始阅读呢?怎么制定书单、计划呢?


这个真的很难建议,如果你看过听过一些名人分享会,谈到这点,每个人推荐的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应该以自己的兴趣、专业为圆心,慢慢往外扩展,是自己的圆周越来越大。


能和几个朋友一起开始阅读计划,或者加入一些阅读群,最好,毕竟一个人很难坚持。


不要问实体书好,还是电子书好。各有千秋,二者结合最好,互相弥补。


电子书可以直接用手机阅读类app,也可买个kindle,体验很好。


纸质书,值得反复看或收藏的,一定要自己买,不要借。自己买了,也不要当成宝贝,不敢划线,不敢做笔记。随时把自己的灵感,与作者不同的观点,记在书上或其他地方,很重要。


在开始正式阅读之前,有本书是强烈推荐你看一下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1940年就完成的书,影响力到今天依然不减。书中非常详细且深入探讨了怎样阅读,一定要看。


分为以下四大部分:


一、基础阅读

二、检视阅读

三、分析阅读

四、主题阅读


在碎片化阅读时代,能深入阅读的人会越来越重要,作为社会节点的机会就越多,个人价值也就会发挥越大。


养成阅读的习惯,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拆掉框架思维。


总之,还是那句话,做一件事最难得就是两点:


一,开始。

二,坚持。


今天,现在,就给自己列个书单吧。


(我的书单,可翻看本公众号历史文章。)


最后,推荐优酷视频,鸿观,“第30期 读万卷书之五大神器”,听听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的读书方法论。


欢迎扫二维码加我讨论读书心得,质量高的会组织起来建微信群:

备注请填写“读书多少”,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