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笔记3

2015-12-05 闫涛 一千零一课

《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笔记1

《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笔记2


3、横穿欧洲


1990年3月25日,罗杰斯计划横穿欧洲的第一步是从爱尔兰的西海岸出发,汽车穿越欧洲和中国,然后到日本,成为第一队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陆地骑手。第二步是经西伯利亚、俄罗斯和中欧回到爱尔兰,再创一个第一——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骑手。这个往返行程为2万英里。


在爱尔兰的最西端当昆,这个不足人口不足100的小地方。罗杰斯找到了邮局,两人在明信片上郑重的签了名后,算是得到官方认可的开端了!


罗杰斯说,他的整个一生,从在耶鲁到哈佛以及后来到华尔街,先后学习了地理、政治、经济,并钻研了历史,他相信这些学科是相互关联的,他把所学到的知识都用到了全球证券市场的投资上。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密切注意着一些国家及其投资市场,随时准备行动,寻求那些可以把他的投入翻两番、三番、四番的地方。


爱尔兰不是这样的地方。这儿有的只是旅游业和畜牧业。爱尔兰是中央集权制的牺牲品,活力都被耗光了,人才外流严重。


到了英国,待了一周,然后穿过巴黎,再到慕尼黑,然后是奥地利的林茨(奥地利北部城市,多瑙河上游最大河港,上奥地利州首府)。


罗杰斯对奥地利及其股票市场有着美好的回忆,1984年11月,他去过奥地利,当时的奥地利股票交易市场一个人也没有。一周只开放几个小时。当他找到交易市场负责人时,发现在奥地利最大的银行中,只有这个负责人一个人操纵股票,连秘书都没有。罗杰斯感到自己就像个暴发户


奥地利只有不到30种股票上市,成员还不到20人。然而,一战前,奥匈帝国的股票交易市场上有4000人,当时是中欧最大的,就像90年代的纽约和东京一样。


罗杰斯讲到:投资的第一条就是不要损失资金。他的态度是,如果你对一个国家有信心,就应该购买交易市场中的所有像样的股票。只要经营有方,这些都会升值的。所以他在奥地利入股了一家家庭装修公司,一些金融和产业公司,银行,还有其他建筑公司和一家大的机械公司。


1987年的春天,罗杰斯将奥地利的股份全部出售,那时股市已经涨了四五倍。罗杰斯被当地报纸称作“怪才吉姆·罗杰斯”、“奥地利股市之父”。


4、林茨


1990年初,柏林墙倒塌,全球市场中的所有人都确信中欧会成为下一个经济奇迹,成为另一个东南亚。


而罗杰斯的视角与此相反。他和塔贝莎赶到奥地利的林茨,讲述了他的看法:中欧将面临一场灾难,奥地利的股市已经持续上涨了一段时间——利润丰厚的7年——现在已经走到了尽头。罗杰斯描述了股市的症状:所有的大学生想做的都是进入股市;人们纷纷辞去工作去炒股,因为这是一条极容易又见效快的生财之道;从所有的传统方法来看——低红利产出,高价格收益比率,大的惊人的贸易额——一切都预示着顶点的到来。这个气球是投机者吹起来的杰作——只需一根小小的别针就可以把它扎破。


罗杰斯告诉林茨的股民说:股市正在走向尾声,你们最好开始抛,因为一跌起来至少就是50%的幅度。我不知道它会发生在下个星期还是下个月,但几个月内定会发生。


听众一片质疑,不愿相信。


历史在前进,而没有人想倾听他的脚步。


第二天,罗杰斯和塔贝莎离开了,演讲的结果是奥地利股市跌了一两个点——没什么大不了的,否则,他俩可能就走不了了。但是,媒介还是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因为谁也不允许卖空奥地利的股票,谁也不想让他下跌,这里的股民希望在奥地利的股市上没有熊市。


然而,这种现象又是股票下跌的一个先兆。人们从来不想听坏消息,从来不想听,使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受挫的话。


在当年那段石油很火的年代,华尔街上的人们告诉我石油会涨到每桶100美元,而我告诉他们这不可能,当价格高到一定程度,总是会发生同样的情况:不管是什么东西,有人会发现更多的,或者有人会制造出替代品,这样,对这种东西的消费就会下降。就好像人们会调低空调的温度穿上毛衣。


(上面这段话与罗辑思维2013年的一期节目“石油永远用不完”讲的是同一个道理。)


华尔街的那些人听了罗杰斯上面这段话,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他们总会说:这次不一样。这句话罗杰斯听得太多了,但从来都没有什么不同。


树再长长不到天上,股市也不会无休止的涨下去,价格上去了,需求就会下来。价格一高,人们就会蜂拥而至,盘算着怎么赚这笔钱,这就带来了供应,最终使价格降低。从来没有人拒绝承认供求关系,也没有人会拒绝。


这是一条自然规律。


欢迎关注,持续更新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