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最近发布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全面建成,形成‘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一核”是指上海虹桥商务区。“两带”是指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
开放枢纽建设离不开强大的腹地产业支撑,反过来,腹地产业的转型和创新发展,离不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高端服务。因此,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打造“苏州制造”品牌是高度统一的。特别是依托虹桥发展国际航空服务业,苏州各地更应当抢抓机遇,围绕航空零部件精密制造、航空新材料、专业无人机等重点方向,加强与上海大飞机产业体系的协作配套,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致力于建设国际化的航空高端创新成果的高端转化基地。太仓市、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地,正积极对接中国商飞公司,抢先布局航空航天产业。 作为在苏州全市率先布局发展航空产业的板块,太仓与中国商飞公司的对接非常早。
2018年,借助西北工业大学落户带来的航空航天科研优势,以及对德合作形成的精密制造产业基础,太仓前瞻性地布局航空产业。当年10月,太仓市政府与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签订合作协议。 2019年,太仓出台《太仓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吹响进军航空产业的“集结号”,重点打造国际化航空高端制造基地和长三角航空创新成果转化基地。这招“先手棋”,很快成为太仓产业发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名片。目前,太仓已初步形成以太仓航空产业园、太仓航空新材料创新园、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两园一院”为承载,以杨伟院士工作站、苏和空间站、未来宇航“六大平台”为支撑的航空产业发展格局。
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
据统计,已有20多个航空产业项目落户太仓,总投资超100亿元。去年,太仓航空航天产业实现产值近百亿元,集聚了舍弗勒航空轴承、中科院金属所航空叶片、嘉创飞航等一批优质航空产业项目。 近期,在太仓市政府、太仓高新区管委会对接的基础上,一批企业已主动与中国商飞公司进行对接,寻求进一步合作。 苏州华易航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两次赴商飞上飞院环控与氧气部门、液压系统部、燃油动力部对接,目前已向商飞技术部门提交了相关资料,进入采购部门评审阶段。卓能电子(太仓)有限公司已向商飞提交了起落架和刹车系统的技术资料。 就在近期,中国商飞董事长贺东风、中国商飞产业合作研究院院长高峰先后率队来太仓考察调研,对太仓围绕航空零部件精密制造、航空新材料、专业无人机、航空服务业四大领域,发展航空产业的布局规划给予高度评价。太仓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前期摸排,太仓已集聚了37家拟配套商飞的企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优秀的商飞潜在供应商,并对有意愿的企业开展航空业务知识培训,加速培育航空产业集群。
吴江正在积极主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推进“沪苏同城化”,因此,加强与中国商飞的战略合作意义重大。
近期,通过考察对接,双方围绕建立航空企业培育库、大飞机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共性难点和关键环节、共同推动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商飞副总经理、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应彪表示,吴江工业体系健全,产业基础雄厚,科研创新环境一流,当前又适逢践行国家战略的大好时机,无论是地理区位、产业基础还是营商环境等方面,吴江都拥有强劲的比较优势。
当前,中国商飞正着力完善大飞机产业链供应链,“希望能与吴江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第二货源、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等方面实现合作共赢。”魏应彪说。 今后,双方将充分发挥吴江高端装备制造业基础优势和中国商飞航空产业链整合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为助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苏作工艺的集大成者,吴中区具有天然的“制造基因”,多年来在精密制造领域打下雄厚的产业基础。
目前,吴中区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领域已集聚135家企业和30家系统集成商,基本形成了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和终端产品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十四五”期末,预计实现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3%以上。 同时,吴中区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不断深化。汇川技术、赛腾精密、绿的谐波、斯莱克精密等一批行业龙头领军企业着力打造行业级解决方案,建成市级智能工厂1家,省、市级示范智能车间37家,82家企业获国家或省级以上数字化转型示范(试点)相关项目及荣誉。
吴中区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方面有着很好的基础,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装备制造方面也集聚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这些都是与商飞开展合作的优良条件。 3月11日,苏州瑞可达连接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迈信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工程装备(苏州)有限公司以及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吴中区和中国商飞的对接。
其中,迈信林是一家专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工艺研发和加工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为我国输变电能源装备领域检测条件最完备、检测规模最大的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也是在国际上短路能力最大、检测水平能够与国外一流实验室相媲美的世界级检测站。
江苏迈信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相城区与中国商飞的合作去年拉开帷幕。
去年12月21日,中国航天科工与中国商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明确指出,苏相合作区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将作为机体结构件领域的研发中心,引进自动铺丝机等关键设备,与镇江产业园能力建设进行优势互补,达到中国商飞CR929宽体客机供应商资质条件,发挥内部资源协同效应,集成碳纤维原材料、关键核心部件研制能力,为中国商飞在飞机国产化进程中提供支持。
今年12月,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一期工程将建成投用。研究院将逐步形成“一个开放式创新孵化平台(星空实验室)+四个核心产业板块(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塑性成型、隔热控温材料和先进陶瓷材料)+N个新兴材料产业”的业务格局。
其中,四大产业板块中的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塑性成型、隔热控温材料三个板块已实现产业架构构建和实体化运营,面向国产大飞机、商用航天、无人机、商用航空发动机等领域,进行以航空航天结构轻量化产品、光电磁功能复合材料、压缩天然气及氢能源装备、高效防热隔热控温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苏州市政府与中国商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相城区与中国商飞进一步对接,围绕共建研发中心、搭建供应链等寻求进一步合作,共同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近年来,为参与我国商用航空装备产业市场提前布局,国际航空零部件巨头相继在苏州工业园区布局落子。目前,园区航空装备产业相关企业达到43家,约占全市航空装备企业数的40%,其中规上企业17家。
目前,园区有18家企业与中国商飞开展业务合作,大多在商飞飞机设计验证阶段就已介入,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例如豪梅特紧固件公司早在2011年就与中国商飞开展合作,提供工艺和技术支持。 合作方向也呈现多元化态势,中国商飞开放合作技术领域涉及金属材料、标准件等30个方向,覆盖大飞机制造生产的全产业链,园区的企业已涉及其中的10余个方向。
这两年,随着国内航空出行需求的不断释放和国产大飞机的成熟商用,商飞订单在企业业务占比中出现不断提高的迹象。尤其是今年首架C919客机即将交付,预期订单爆发,企业对与中国商飞的合作前景一致看好。
接下来,园区将探索制定相关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发挥园区航空产业联盟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日常沟通反馈机制,随时了解企业诉求,解决企业问题。 此外,园区还将通过加强与商飞合作的市场化引导,在苏州市拟与商飞达成战略合作的背景下,加强企业和商飞之间的沟通协调、产业链对接,助力企业融入商飞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放眼长远,园区将充分发挥航空装备企业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优势,通过航空装备产业招引培育、优化人才政策、攻克产业核心技术和加强贸易与物流服务,加快推进园区工业制造转型,促进苏州航空产业做大做强。
当前,围绕阳山智谷,苏州高新区正抢抓航空产业发展机遇,着力打造航空产业集群。 目前,阳山智谷已汇集苏州倍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苏州科可瑞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航空零部件及其配套企业,涉及航空电子、航空材料等多个领域,获航空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达14家,占全市的13.5%。
面对不断壮大的上海大飞机产业体系,高新区已有多家企业参与中国商飞有关项目。PPG航空材料(苏州)有限公司向商飞提供的涂料和密封胶占到公司业务量的20%至30%。其中,涂料(功能油漆)有面漆、底漆、耐磨漆、银粉漆等,占商飞用量的50%左右;密封胶业务占商飞用量的90%左右。 苏州科可瑞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了中国商飞诸多预研项目和研究课题,是中国商飞C919项目机载娱乐系统的国产设备供应商。而倍丰激光则在2015年联合中国商飞完成了包括槽轮、地板卡夹、闩槽、下导向槽和摇臂等20多件钛合金3D打印产品的工艺开发,并成功装上C919飞机。
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毛伟表示,高新区将充分发挥高端装备制造业基础优势,与中国商飞航空产业链实现强强组合、优势互补,构建全方位紧密高效的交流机制,持续释放发展动能,加快推进高新区航空产业做大做强。
进一步加大在基地建设、创新平台、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合作,就大飞机面临的共性难点、关键环节细化一批合作项目,进行规划对接、项目对接、策略对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共同打造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来源:苏州日报
图片来源:太仓发布、吴江发布、吴中发布、今日相城、苏州工业园区发布、苏州高新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