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现前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山何大地、芸芸众生,就如银幕里头现出来的相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空法严经讲义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在上一次,我们将这两种根本的第一种介绍出来。第一种是讲六道凡夫的生死根本,虽然重点是讲的六道凡夫,实际上将二乘以及权教菩萨都包括在其中。那么今天讲这个菩提涅槃的根本,可以说这是纯粹大乘菩萨,是圆实的菩萨。圆是讲的圆满,实是讲的真实,不是说的权教小乘。

我们要学佛,首先我们自己先得问问自己,我们是要想成就菩萨的果报呢?还是啊,依然愿意得一个人天果报?假如我们要想成就“圆实菩萨的果报”,那么这个第二种根本就非常重要,这是诸佛之所以成佛的大根大本。那么我们先说一说菩提涅槃。菩提在佛经里面通常说三种:有分证、究竟、真性。此地所指是指真性菩提,真性菩提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根本智。

涅槃,这个翻译有许多种,就是有许多种的翻法。许多种里面最常用的是用圆寂两个字,圆是指的圆满,寂是指的寂灭。圆满是从功德上讲的,寂灭是从断证上讲的。合起来说,功德本来是圆满的,而一切虚妄也本来是寂静的。涅槃在佛经里面也说有三种:所谓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性净涅槃。这个地方所指的不是说有余、无余,而是指的性净涅槃。性净涅槃就是真如理体,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

所以虽然我们看这个经上,菩提涅槃,菩提是指哪一种菩提,涅槃是指的哪一种涅槃,都得要把它搞清楚。为什么呢?要弄不清楚的话,小乘阿罗汉也有涅槃啦。这个地方不是讲的小乘阿罗汉,也不是讲缘觉的,而是讲大乘圆顿教义里面所说的菩提涅槃。所以菩提讲的真性,刚才讲了就是根本智;涅槃呢,是讲真如理体。那么换句话说,这个意思就是教我们用根本智契入真如理体。

我们这个说法不得不从方便上来讲,根本智是能成无上道的智,能成,这是从方便上说,真如理体是所证的理体。但是诸位要晓得,能证、所证是一不是二。所以心经后面说无智亦无得,那个智就是能证之智,也就是我们此地讲的菩提;那个得就是所证的德,也就是这个地方讲的涅槃。

那么心经里面讲无智亦无得,那在此地为什么又提一个菩萨涅槃呢?这就是不得已而方便说啊。入了这个境界,诸位要晓得根本智里面没有一念呢。起一个念头,“哦,我有菩提了”,那错了,那你这是迷惑颠倒。这实在是不得已而勉强说这么一个名词。所以我们对这个名相要清楚,但是不能执著,决定不能执著。实在讲,空、有是一桩事情,是一不是二。诸位要几时悟得空有不二了,你就悟这个境界了。

实实在在说,我们今天这个修学的机会,比古人真是来得方便,但是怎么样?我们不会用。你比如说,诸位同修们,现在无论是在家出家,电视是很普遍的,你们有没有天天看电视呢?看电视有没有觉悟到空有不二啊?电视机打开了,你看你面前画面有啊。有是真有,是假有呢?有当体就是空啊,空有不二就摆在我们面前啦!从这里要悟入了,我们现前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山何大地、芸芸众生呢,就是银幕里头现出来的相啊。可是银幕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啦。这个道理,佛在唯识里面说得非常的详细。我们见的这个相叫相续相,所以它不是真的,它是虚妄的。但是虚妄的呢,它有。虽有啊,当体就是空。所以说有而非有,空而非空。希望诸位天天看电视啊,天天提起这个觉照的功夫。果真要能够提得起来,我相信不久诸位就开悟了。

所以看电视的时候万不可以迷在那个画面上。画面可以看,要晓得当体即是空,从这个里面去看空有不二的道理。那么换句话说,正可以借这个机缘,来修行呢,修不二法门。一法会了,其余的都会了,所以是一即一切呀,一法通达了,一切都通达了。

那么也就是这个理很难讲,就是能证之智所证之理,因为它是一,所以我们就没有办法说一个能证,说一个所证。心里起一个能证、所证,那就是无明啊,那就不是正智。正智是一切境界清清楚楚,所以是理智一如啊,不起一个妄念呢。那么是不是要修呢?修都是多余的。可不可以不修呢?不修又不能够证得。

修又是多余的,不修又不能证得,这是禅家所谓向上一着啊。我们现前所研究的几部大经,都是圆顿菩萨的境界。那么这个境界,我们可以提出来谈谈,对我们初学的人啊,不能说没有帮助,是有很大的帮助。可是我们修学要脚踏实地,不可以好高骛远,我们才能够有成就。那么这个意思,无论在哪一部经里,楞严虽然说得那么高,它确实是脚踏实地。为什么呢?本经,它的大主意,教我们什么呢?持戒念佛。你要不相信,把最重要的那个第六卷,你们看看。第六卷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后面,四种清净明诲啊,是教我们持戒,而观音、势至是教我们念佛。所以楞严经修行的方法,归宗于持戒念佛啊,既使是六祖坛经都不例外。那么像华严,像大智度论,都是在持戒念佛。可见得圆顿大菩萨,他们修学的方法是脚踏实地的。

为什么说修学是多余的呢?此地说了,【元清净体】元是原来,本来就是清净啊。如果说修了以后才清净,那么这个元字就用不上了。元是原本呢,可见得,不必等待修学,本来就是清净的。换句话说,一切众生每一个人的因心都是清净,每一个人的本性也都是清净的。所谓迷,所谓染污,通是方便说。真性要果然会迷、会染污,那就不叫真性啦,因为佛法里面讲的那个真的定义,是永远不会变异的。它要是会染,要是会迷,那它就不真啦,不能叫真性了。所以凡是讲到迷惑、染污,你看看,都用什么呢?叫妄啊,不是真的。那么由此可知,无明,它本来就虚妄的,它不是真实的。这个道理啊,在本经第四卷,会有很详细的讨论。

真性,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增不减。心经里面所讲的,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中观论里的八不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自己要明了,要能够相信,更重要的是要直下承当。诸佛菩萨,之所以能修成佛菩萨,就是他有信心,他相信自己有清净心,相信自己本具的菩提涅槃,与十方诸佛一切众生无二无别。他能够信得过自己呀,所以他成就了。我们之所以不能成就,说实在话,我们没有信心,这是很大很大的错误。

佛在楞严会上就是教给我们认识真、妄两种根本。如果要希望成就佛道,必须要舍弃妄本,要取真本做本修因,这个修行最根本的这个亲因缘。我们讲四种缘: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要以这个为亲因缘,那就对了,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会成就。那么后面这个二十五圆通章里面,二十五位菩萨,代表的就是一切法门。但是他们的修学呢,都是用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都是用这个为本修因,所以各个成就。

那么这个因地心,也就是佛平常跟我们讲的,一切众生现前的第八识。第八识,诸位要晓得,是真、妄和合之体。从真本上来讲,就是阿赖耶识里面那一分净识,真体的一部分;从妄本来讲,就是阿赖耶识里面那个无明的一部分。阿赖耶是真妄和合。诸位要是把这个道理明白了,你才晓得佛所讲的真妄不二,是一不是二。所谓真就是觉的那一部分,所谓妄就是迷的那一部分。实际上觉、迷是同一个体,同一个根源,不是两桩事情,它是一桩事情。但是虽然是一个根源,一个理体,它可是两个相,因此就有两种不同的作用。

你比如说水,水平常在一般通常的温度底下,它是液体。如果在零下呢,它就结成冰了。冰虽然是水,不错,是一桩事情,冰就是水,水就是冰,可是冰与水的相不一样,因此它的作用,也就不相同了。那么这个道理比较浅显,我们容易懂。所以觉迷之相不一样,那个觉的作用是四圣啊,迷的作用就是六道凡夫啊。觉是解脱,迷是烦恼。那么这个底下就讲了,这就是很亲切地指到我们身上来了。那么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在哪里呢?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

佛就指到我们身上来了,就是我们自己识精元明。识就是指的第八识,第八识精华的那一部分,就是真的那一部分,觉的那一部分,这是称之为识精,所谓是第八识精明之体呀。那么这也是刚才给诸位讲啦,就是第八识的两种现象,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第八识有两种意思:一个是觉义,一个是不觉义,那么此地所讲的是指觉的那一边说的。觉这一边它是明的,本来就是明的,所以叫元明啊,原本它就是光明的。那么这个就是通常讲三种觉里面的本觉,我们前面给诸位讲的根本智啊,是本觉啊。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见到本觉呢?给诸位说,心啊,要清净到极处,本觉就现前了。本觉现前,给诸位说,不觉就没有了,我们所讲的,破迷开悟啊。我们现在本觉为什么不能现前呢?因为我们不觉。为什么不觉呢?我们心是乱糟糟的,心是动摇的。所以诸位要能入这个境界,一定要修定。

那么修定,这是佛学里面唯一的一个方法。法门虽然是无量无边,四弘誓愿里面讲法门无量誓愿学啊,无量无边的法门通是修定,这个是要记住的。法门之多啊,换句话就是,修定方法很多,无量无边的方法,都是修定。为什么呢?不修定啊,我们的本觉不能现前。古人在经典里面也有比喻,把我们这个心比作水一样,水要在定的这个状况之下,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它有光明,一切的景象都能够照在其中。可是这个水要起了波浪了,虽然它也能照,照外面的境界像,是断断片片的,是支离破碎的像,不是一个完整的像。我们凡夫这个心呢,就像起了波浪的水;佛的心呢,就好比静止的水。所以佛法里头所有的法门,没有别的,就是叫我们把心静下来,把心定下来。法门虽然多,这个纲领、这个原则,决定不变的。

那么修定,除了佛法之外,在古印度,除佛以外还有九十五种外道,里面有许许多多也是修定的。他们的定功可以修到四禅天,可以修到四空天,不能说不高啊。他们一入定,不要说十天半月不出定啊,那都是小,小小定啊。他可以坐,坐好多年都不出定。在我们看起来这是了不起的功夫啊,但是诸位要晓得,在佛法里面说起来呢,这是鸡毛蒜皮呀,小定啊。为什么说它是小定呢?这种定不能起作用,自己可以得到一点清净的享受,一出定,心就又乱了。

佛菩萨的定,就是本经上讲的首楞严大定。这种定啊,不是盘腿面壁的,行住坐卧,谈笑风生,都在定中,六根入六尘境界如如不动,这叫楞严大定,才真正谈得上叫自利利他。诸位要晓得,那个小定容易修啊,大定难修啊,大定是在境界里面修。那么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懂得,这几句话里面,实在说佛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

那么识精元明,又是什么样子呢?一层一层的解释。元清净体,是用识精元明来解释元清净体。下面又讲【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这个两句来解释识精元明。「能生诸缘」,这个诸缘呢,也就是我们现前见到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这叫作诸缘。诸缘两个字就是指第八识的见分与相分。诸这一字就是指第八识的见分,缘就是指第八识的相分。由于第八识见、相两分,变现出山河大地,一切众生。不但我们眼前所见所闻所接触的,都是阿赖耶识的见相两分,十八界依正庄严都不例外,都是阿赖耶识的见相两分。

所以从这地方变现出根、身、器界种子。那么这是佛给我们讲呢,这是在染位呀。真堕在妄中,虽然堕在妄中,经上常讲,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啦,随缘不变。可见得,妄妨不妨碍真呢?不妨碍。因为它是虚妄的,它要果然能妨碍,那就不是虚妄的了,这是我应该要明了的。真能够妨碍,它就叫真实了,它怎么叫虚妄呢?那么我们现在是好像它有作用,它是真正妨碍了,实际上不是的,是我们这个迷关不能打破,自以为有障碍。

如果我们打破这个迷关,那就像诸佛菩萨一样的自在了。如果不信,你看看四十华严,你看四十华严里面的五十三位善知识,那都是明心见性的,他们所表现的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有没有妨碍呢?没有妨碍啊,确确实实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就叫入不二法门啦!这是破了迷以后的境界。

我们虽然天天读,能不能体会到里面的境界?体会不到。为什么体会不到呢?我们自己没有入那个境界,所以体会不到。我们自己要入那个境界,诸位才能够体会到。你要能体会到,那确确实实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真是别有天地非人间呢。别有天地,跟现在的天地是不二。所以诸位要是能够悟了,能够入了,你当然得大自在,那真是当下解脱啊。

可是我们凡夫,这个病根啦,就在无始以来我们只认识攀缘心,上次所讲的这个第一个根本,误会把这个攀缘心当作自己的真心,就是这个地方所讲的「能生诸缘」,这个是攀缘心。而不晓得还有「缘所遗者」,这一个缘字,给诸位说,跟前面那个缘字意思不一样了。前面诸缘,诸是指的见分,缘是指的相分。这个地方用一个缘字,就是见、相两分,这是诸位特别要把它记住的。前面这个诸缘,一个字代表一桩事情,这个地方这个缘字是代表两桩事情,就是阿赖耶识的见、相两分。

是什么呢?见、相两分所缘不到的,遗掉的那个,那个就是真性,那就是识精元明,那就是真的,妄的所缘不到的,那就是真的。所以要着重这个遗者,它所遗漏了的,缘不到的,这是真的,所以它用这个来解释识精元明。

「识精元明」是什么呢?哦,就是「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着重在遗者。因为见、相两分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见、相两分是从不觉里面生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所谓从无明再生三细相,那么见、相两分都是三细相之中的。

第一个就是无明业相,第二个就是转相,第三个是境界相。转相就是见分,境界相就是相分,那么这是阿赖耶的三细相。阿赖耶的三细相是从阿赖耶识不觉那一部分说的,不是从觉边上说的。所以这个遗者呢,那就是真是觉的那一边了。这几个字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才能够把菩提涅槃元清净体的根源,能够体会到一些。

当然要想把它找到,把它证实,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虽然是不容易啊,说老实话,这个也不是距离我们很远。拿禅家的话来讲呢,就在我们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呀。我们这个不觉,那就远之远矣啦,如果一觉,原来就在面前呢。那么这个意思说到这个地方也就可以了。我们讲堂里面也常常提到这个问题,见分与相分是同源的,同一个自证分,而自证分的理体就是真如本性。所以才说真妄不二,真妄是一如的。

这样的道理,我们必须要很细心地去体会。这个地方所讲的细心不是用思维的心,“仔细去想想”,这个不行,这是粗心。细心是什么呢?细心是没有念头,才能够体会得到。有念头,那个念头再细,还是粗心。这也是佛法的难处。

讲到这个地方,我们总结一句话来说,识精元明就我们自己的觉性,可是这个觉性要说,太难了,为什么呢?我们一有言说马上就落在意地里面去了。你比如说我们讲个觉性,诸位立刻啊,这个心里面就现了一个觉性的这一个念头,这就错了。为什么呢?心里面会现起这个念头,现起这个现象,是第六意识、第七识它在那里作怪了,那就不觉啦。

那么什么叫觉性呢?简单一点讲,眼能见,能见是觉性;耳能闻,能闻是觉性;鼻能嗅,能嗅是觉性;舌能尝,能尝是觉性。可是在这个里面时,对于这个境界相是了了分明,这是觉性,动一念分别妄想啦,就落到意地去了。诸位要知道啊,一切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妄想啊,境界是一真啦,叫一真法界啊。觉性用事,法界是一真。觉性用事,给诸位说,没有生死,没有轮回。为什么呢?它是不生不灭的。什么是生死轮回呢?妄念,这个妄念有生有灭,有生有灭才有生死轮回。

所以诸佛菩萨他不用八识,心意识俱不用啊,他没有六道轮回啊,他没有生死啊。不但是分段生死他没有,变易生死他也没有啊。为什么呢?他用的是觉性,所以这个里面根本没有这些东西。我们为什么有呢?我们用八识,用八识呢,就是前面第一种根本,生死根本,他们用的是第二种根本。

历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三(新关注的师兄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