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里的小旅行

2017-05-02 张辉 辉哥奇谭

(注:文中所有照片,如果没有特意说明,皆是我的拙作-其实我想说「杰作」)


在朋友们的印象里,我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周末和假期的,但是,这次5.1小长假,我并没有远行,反而是选择待在城里。我并没有整天待在家里,而是把每天也过得很充实。

我小长假和周末,如果不去郊区,每日的典型日程是:早起去公园散步,拍照,一般是1小时30分钟。回家吃早餐,伏案工作1-2小时。中午开车出去吃饭,顺便在商场的小铺和书店转转。下午回家稍事休息,工作2小时左右,然后傍晚的时候去北京的胡同溜达拍照。这样的安排,既能兼顾工作等事务,又能愉悦身心;即躲过了烈日,又不错过日出和日落时分。

其实小长假若想好好的外出,必须错峰,比如提前请一天或者半天的假,或者在小长假的第一天凌晨4-5点左右就出发。回程要么提前一天,要么也是清晨时分进北京。这样安排,才不会遭受到堵车之苦。

这次小长假,工作上有一些事情,前后都无法脱身,于是干脆选择反其道而行之,就在城里做小旅行。

北京城的魅力首先是大,有容乃大。大,往往意味着包容。我们可以在北京城看到各种各样的搭配。比如在高楼大厦后面,看到窄窄的胡同。而胡同正是我在北京城的最爱。

曲径通幽的胡同里,偶尔会有令人惊喜的去处,比如一家特色的私房菜,一个话剧场,但最吸引我的,还是居民的本来生活面貌。北京的初夏和秋天,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北京的胡同。你从胡同穿过,不经意间,靠近一些人的原本生活,但又不去干扰,只是瞥见,然后又慢慢的走过,不留下任何一丝痕迹。这是一种很独特,很有趣的体验。

北京的胡同和上海的弄堂(发音:Iòngtáng),不同之处就在于胡同和胡同之间基本是连通的,所以你可以放心的走过每一条胡同而不必担心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我只是偶然路过而已」。但是在上海的弄堂,就不一样了,很多小弄堂都是一端封闭的,如果你走入一个弄堂,那一定是「刻意走入」了。这就让人凭空紧张和警觉了很多。这种感觉,打个可能不恰当的比喻就是:逛北京的胡同,就像在路上瞥见偶然的春光,欢喜轻松;踏入上海的小弄堂,就像要刻意去偷情,紧张的不得了。当然,也可能是我对于上海了解不多,曲解了。

这世界上真正美好的东西,大多是要毁灭的,这是悲剧的美学特点,也是美学的悲剧宿命。就比如北京的这些胡同和上海的小弄堂,在城市管理者的眼中,除了少数一些被刻意打扮,已经失去原有味道的地方需要被「保护」起来,其他所有的地方,都是被当成「棚户区」,城市落后的象征,要竭力抹去的。

而我最珍惜,最喜爱的就是那些「保护区」的周围,你从南锣鼓巷的任何一个小路口钻进另外一个胡同,马上就会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一个安静,清幽,原本的胡同。虽然可能仅仅距离5米,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同样,大栅栏(发音dàshila'r)那些热闹的商业街的周边,也都是保留了过往北京的风貌,这里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外面匆忙纷扰的世界貌似完全隔绝开了。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了过去的模样,在这里能清晰的找到,真是神奇的所在。

有些胡同,仅仅是听名字就醉了,「烂漫」、「帽儿」、「菊儿」。虽然可能你看不到鲜花烂漫,也看不到帽儿,菊儿,但是只要徜徉其中,就能体会到当年起名时的风貌。

只是,不知道这些卑微的美好,还能保留多久。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去旅行啊!

同样,还有很多民宿、五星酒店、特色的咖啡厅值得我们去旅行,去体味。所谓旅行,并非一组令人羡慕的照片,也并非一定是「远方」。旅行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受,一种能把你从俗世生活拉出来,暂且的脱身的感觉。在这个意义上,旅行可以是去漫步胡同,去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艺术展,去一家民宿住一夜,与有趣的人聊天。所以,旅行无关乎别人是否点赞,而在于自己是否能真正的抽离。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力和行动力,每天都去城市的不同角落来一场「小旅行」。目前我的旅行,仅限于周末和假期。希望我能开动脑筋,每天都有一场「旅行」。

关于在城市里的「小旅行」,你有怎样的看法或者感受?欢迎与朋友讨论,也欢迎与我交流(在留言区)。

广告时间:#浮生一日# 每天一张照片活动

我已开通「辉哥奇谭读者群」小密圈,一个私密社区,有超过1000个新老朋友加入。

继3月的#坚持运动31天#和四月的#坚持写作30天#活动之后,5.1起,我在小密圈发起一场#浮生一日#活动,每天拍一张照片,并配上小段文字,今天稍晚会在小密圈发出报名的链接。我相信,这种拍照习惯能让我们对周边的世界更加敏感。这种习惯也能让普通人的普通的一天,更加有意义。快来一起参加吧!

了解「辉哥奇谭读者群」小密圈,加入小密圈,请在微信后台回复「小密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