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好产品的前提
今天参加一个闭门的讨论会,在会上,我有一个观点,这里再强调一下,即:如果想做出好产品,则产品开发者本人必须用过同类的其他好产品。比如,如果想做一个好手机,则首先必须是 iPhone 的深度用户(国产现有的好手机都是在模仿 iPhone 的基础上起家的,比如小米、华为、锤子、Vivo、OPPO 等);如果想造一辆好的电动车或者研发自动驾驶系统,则首先必须是 Tesla电动车的深度用户。
乔布斯生前是日本索尼产品的粉丝,第一代 iPhone 的一款原型机甚至刻着 Sony 的 Logo,原因是乔布斯要求产品设计人员能做一个和 Sony 产品媲美的手机。同时,深爱德国汽车的乔布斯也多次表达对于德国汽车精良工艺的赞叹,而他本人最钟爱的座驾是奔驰SL65 AMG。
Tesla已经通过Model S 和 Model X两款车证明了自己「造一款好车」的实力,这两款车在美国的同级细分市场都取得了销量第一、消费者满意度第一和碰撞成绩第一的成绩。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Tesla的 CEO Elon Musk 本人是豪华车的狂热分子,他创立的第一家公司 Zip2被收购之后,Musk 成为一名27岁的千万富翁。他立刻购买了一辆迈凯轮 F1跑车,他自豪的对记者说:「全世界仅有62辆迈凯轮,而我拥有其中一辆」。更为有趣的是,他这辆迈凯轮汽车是从著名时尚设计师拉夫·劳伦那里抢来的。他不像其他迈凯轮车主那样平时把车子藏起来,只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使用。他每天开着这辆车满街跑。他甚至向同是迈凯轮车主的甲骨文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发邮件邀约其下跑道比赛。我想,Elon Musk 的这个爱好对于其指导 Tesla电动车的研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 作为 Tesla 的实际掌舵人,他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车,他是深度的用户,他知道好车需要具备什么元素,什么体验。
今晚开完会,我开车在北五环巡航的时候,碰到右前方一辆货车突然并线,而我身后紧跟了一辆车,刹车并非明智选择。我一个急加速,同时轻打方向,就快速的化解了潜在的冲突。之后在巡航的过程中,我想:如果 Tesla 没有自动驾驶,没有大屏,没有 OTA 升级,它依然是一个好车,仅凭刚才这一脚油门(电门)下去的车辆敏捷反应,就足以征服驾驶它的驾驶者。这种超出同侪的驾驶感受,也是 Tesla 销售的独门武器。不像一般的汽车经销商,Tesla 的销售顾问倾向于安排足够长的试驾时间,比如30分钟,并且允许你自己急加速和测试自动驾驶。很多还在犹豫的用户,一旦试驾完之后,就会立刻在激动的心情下「冲动消费」,交10万元下单。能打造这样驾驶感受的人,必然是其他好车,甚至是世界上最好汽车的深度用户或者车主。
李想说的一个理论我很赞同,即一个公司,必须非常明确的知道两点:第一,自己想要什么;第二,自己的客户是谁?这两点非常明确的公司,做选择,找方向都非常坚定。这两点有任何一点不清楚,或者公司上下无法在这两点基本认知上达成一致,业务就会出大问题。
如何明确的回答「自己的客户是谁」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成为自己的目标客户。换言之,如果你无法深入的体会某个场景,深入理解某种痛点,你很难做出真正的好产品。因为你不知道该如何「取舍」,你也不知道该坚持什么。
出于某种个人的原因,微信之父张小龙非常在意隐私,在意到可能会影响一些人的「体验」。比如,如果你有两个微信帐号(很多人都是这样),但只有一部手机,你希望能在手机上方便快捷的切换帐号登录,对不起,每次切换你都需要重新输入密码。一键切换难吗?一键切换没有需求吗?答案都是否定的。所以,这样设计必定是有所坚持的结果。张小龙首先是为自己打造一款自己愿意日常使用的 IM,其次才是为大众打造一款工具。
也是出于这种原因,自从我负责相关的智能汽车项目以来,我招人时必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平时开车吗?对于平时不开车的人,我现在基本不招。对于已经在这里的「老员工」,如果自己不开车,我一定会用各种方式「催促」Ta 买车、开车。甚至,为了促进大家对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的理解,我在内部多次「安利」Tesla。我身边的同事、朋友,今年3月以来在我影响下买 Tesla Model S、X或者定Model 3的人不下10个。
我在3月买入 Tesla Model X 之后,每天上下班、周末长途、假期都是尽量的驾驶 Tesla 而不是奔驰 GLC,只要是环路或者高速,必定开启 Auto Pilot 自动辅助驾驶或者 TACC 自适应巡航。为了深入理解电动车跨省驾驶的问题和机遇,我从5月开始,先后进行过三次500公里以上的长途自驾,特别是十一休假期间,更是带着家人,进行了一次3500公里的长途自驾。在这次自驾中,我充分体会了电动车的充电网络,长途适应性和自动驾驶等特性。在经历了头两天的里程焦虑之后,我突然适应了电动车的长途驾驶。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产品经理所习惯的「产品调研」、UE/UX 所习惯的「用户访谈」已经失效了。因为最新的产品的用户还是非常少的,属于《跨越鸿沟》中所定义的 Innovator 和 Early Adopter。因为样本的稀少,所以,最有效的方式反而是让自己变成 Innovator 和 Early Adopter。
每次我劝说一些产品人员购入最新的产品体验时,总会碰到这样的回答:「太贵」、「还不成熟」。但我想说的是:就是因为「贵」和「不成熟」,你才有机会成为「Early Adopter」。早期体验前瞻性产品,是给自己一张通向未来的船票。你自己所付出的金钱和时间成本,最终都会被加倍的「补偿」,如果你不是特别笨的话。
人和人最终的差别会体现在认知和品位两件事情上,而这两件事情,都可以通过体验好产品,体验前瞻性产品逐步积累。想想看,你日常所用的产品如果都是好产品,你的认知会差吗?你的品位会差吗?如果你的生活中充满了此类的好产品,你会潜移默化的形成一个很高的标准。最终,是这个标准决定了你所能做出来的东西的水准。
从这个角度讲,我非常相信现在的一批「新汽车人」能造出不错的产品,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这些公司的创始人,比如李想、李斌等,本人很早就是「好车」的深度用户。当你习惯「好车」所带来的品质、品位和品格时,你不会容忍自己的团队做出低于水准的产品。
产品设计有不同的层次,为他人设计是更高的要求,比如张小龙所说的「训练自己瞬间成为傻瓜用户的能力」(只有成为傻瓜用户才能为大众设计产品),但张小龙在同一场讲演中又强调「你无法理解他人,只能理解自己」。因此,首先确保为自己设计一款好产品,一款你愿意每天使用,解决你自己痛点,你愿意向朋友推荐的产品,愿意告诉朋友「这是我的作品」的产品。
能达到这样基本要求的产品经理,实在太少!更多的人,每天做一些自己平时不用,但是期待用户每天使用的 feature。
所以,如果你要参与一个新产品的研发,一定要确保自己首先是自己产品的目标用户,你一定要深入的体验同类产品中最好的那几个产品,甚至就应该成为目前市面最好产品的拥有者和深度用户。
别怕花钱,认知比钱值钱,而钱每天都在贬值。
参考文章:冒险的意义 - 为何选择开电动车长途跋涉?,克服电动车「里程焦虑」的最佳方式
前一篇文章:过节要不要回家看父母?
原创100天100篇之51/100,享受自己的每一天吧!
不愿意在朋友圈谈的事情,来小密圈(现已改名「知识星球」)谈吧。我已开通小密圈,我会在小密圈中记录我的坚持。而小密圈里,也聚集了1000多位对于生活同样敏感,同样积极,同样热情的朋友——我的读者们,过去的六个多月,我们成功在「小密圈」营造了一种不同于「微信朋友圈」的氛围。了解「小密圈」,请回复消息「小密圈」(非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