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把收入当身价

2018-03-10 张辉 辉哥奇谭

很多人搞不清楚收入和身价的差别,导致很多理解和行为的偏差。

比如许多公司的老员工,或是工资水平因「工龄」原因相对年轻人高一些,或是拿了公司的股票而导致实际年收入远大于工资,就在内心深处不自觉的以为自己每年工资、股票账户里的进账就是自己的「身价」。这是一种典型的认知错误。

与公司估值做类比,员工身价有两种计算方式,第一是用市场定价的方法,即如果你现在出去找工作,市场其他公司愿意付给你的平均工资水平;第二是「现金流量贴现法(Discounted Cash Flow Method)」,是把自己未来特定期间内的预期收入总和还原为当前现值(考虑到通货膨胀)。比如自己估计还可以挣20年的工资,每年工资预计是多少,算一个总额,再换算成今天的钱。说的可能复杂了,其实就是父母那一代经历过的「买断工龄」或者新时期创业公司给的股票期权。

这两种方法都是「试金石」。如果你真的是抢手人才,其现象是市场上的其他公司争相给你提供远比现在总收入水平更高的薪金;或者公司给你一个未来若干年的总 package的预期(比如创业公司的股票期权以及预计增幅)。

但不幸的是,对于很多老员工而言,Ta 无法顺利通过这个测试。他的收入反应了他的历史积累。但如果把这种历史积累的效果直接转换成年薪,其现在的能力可能未必能匹配。这会带来两种可能,第一,这个老员工出去找工作,很难找到与自己目前收入对等的机会;第二,如果现在公司决定换人,完全可以轻松的找一个工资水平低,更具冲劲的年轻人顶替,而没有太多的损失。

为什么一些老员工会落入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是其风险意识差,导致学习意识差,没有主动去更新自己。平日里只在公司的象牙塔内,以公司天花板为天,以食堂为地,以写完周报,完成 KPI 为生活的里程表,忘却了一个更大的世界。同时按照延续性的思维,以为自己今天有这份工作,明天就会有这份工作;明天有这份工作,一直就会有这份工作,直到退休。不料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人事资产中「低性价比」的那一类人。

怎样才能破局?当然还是看自己。有几个方法可以使用,第一要每年更新一下自己的简历,碰到一些不错的机会可以出去聊一下,评估一下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你把面试当成体检就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了;第二,可以尝试创造更多的收入可能,就像我在「三种收入」中所说的那样,其实就是把不可控部分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中降低,增加更加可控部分的收入比例,尤其是增加那些可以成为「时间的朋友」的收入比例 —— 说简单点,就是「越老越香」的收入;第三,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提升层级,做高价值、稀缺的事情,这是在企业中保持长青的不二法门;第四,提升自己的影响力,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连锁店都把「门店选址」作为经营的第一考虑要素。所以,一定要去不断提升影响力,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别指望老板或者 HR 会驱动你做。

最终我们需要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即:收入很高,涨势喜人,同时身价还要高于收入——即你的能力和贡献不仅对得起收入,而且还有更多变现的可能。至于是否变现这部分「资产」是自己的选择,保留这部分不变现也能带来很多弹性。


参考文章:为什么你需要三份收入?

前一篇文章:第二极城市

365天,每天坚持写作之69/365,爱上你的每一天!

我在「知识星球」(原来的「小密圈」)记录我每日的成长经历与感悟,这里已经汇聚1000多位朋友,请和我们在2018年共同成长:记录、分享、互助和共庆。希望你在这里能具体的学到:如何坚持每日锻炼、如何养成写作的习惯、怎样开始倾吐心声以及逐步开始实践投资。

回复「知识星球」了解如何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