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辉 2018-06-04

朋友 A 在工作上碰到了意外,辛勤工作了好几年,但是突然间一个人事调整打乱了自己原有的职业规划,原本是预料之中的职业发展机会突然失去,他非常沮丧。

见状我劝他道:「这是好事,该来的迟早要来。与其晚来,不如早到。早一点到来,自己早一天知道惨淡的现实,是好事。」我继续解释说:人之所以会感到痛苦是因为自己内心所想和客观世界不符。是你错了还是这世界错了?当然是你错了。要接纳世界、接纳现实、接纳人性,而非对抗或者陷入不可名状之困扰中。

人和人最本质的差别就一项:心智模式(mindset),《终身成长》一书把心智模式分为成长型心智和固定型心智两种。如果你是成长型的心智,那么眼下的痛苦境遇正好是考验你的时刻。

当现实无情的打击你,你需要明白:既然痛苦来源于自己的心智无法匹配客观世界,那么就趁机去反思和尝试改变心智。归根结蒂,我们痛苦的原因是我们的心智没有匹配真实的世界,而不是正好反过来。此时越痛苦,思考才可能越深刻。

我在2013-2014年整整一年的深度焦虑,给了我重新反思人生的机会。通过这一年的挣扎,我发现了更加丰富的人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独特优势;「改变自己」微信公众号正是始于那时;同时也确立了「三个经济支柱」的理念,开始大规模的把「闲钱」用于股票投资。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非常感谢当年的焦虑。

有人可能会问,有没有平和的方式来完成这种蜕变?很遗憾,由于人固有的劣根性,想风平浪静的升级自己的心智模式基本上不可能。

人的劣根性在于:给点糖就会觉得生活很甜蜜,缺少足够的动力去面对「人生是残酷的」这一本质。虽然很多时候觉得有点不对,但是转念一想,感觉日子还可以凑活。结果浑浑噩噩中过了很多年,等醒悟时已经不再年轻。

所以,我的观点是:最好在27-35岁之间遇到很大的坑。为什么是27-35这个阶段?本科毕业的话,27岁正好工作5年,而3年后又是30岁,所以正好处于第一阶段的世界观被挑战,需要重构的时候。35岁也是一个坎,大部分人在此时上有老下有小,而抬头一看,40岁这个结点也在不远处。所以,27-35之间如果遇到坑,遭遇焦虑,感受痛苦,是一个「好时机」,因为你还足够年轻。

而自己从这个坑里爬出来的过程就是心智成熟,自我觉醒的时机,这个坑越深,你爬的越艰难,对你以后的发展越有利。特别简单的小坎坷没有用,你会麻痹自己,而麻痹自己就是放弃成长的机会。只有那种让你产生了恐慌,产生了沉重焦虑的坑才有真正的促进作用。

我在朋友圈发了相关的看法,李想的回复很值得推荐给大家,如下:

对外关注探索,就不那么烦躁;对内关注成长,就不那么焦虑。但是,烦躁和焦虑都是永远发生的,我们要做的是减少时间周期。

你可以把每个「痛苦」都当成成长的机会,这些痛苦驱动你对外探索,对内成长。当你把这种「痛苦 —— 成长」变成一种自动的机制,你就在真正变得强大,你也会更加了解真实的自己。

通过痛苦来成长,这是通往自由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章:焦虑给我的启发

前一篇文章:朋友圈不是工作圈

365天,每天坚持写作之102/365,爱上你的每一天!

我在「知识星球」(原来的「小密圈」)记录我每日的成长经历与感悟,这里已经汇聚1000多位朋友,请和我们在2018年共同成长:记录、分享、互助和共庆。希望你在这里能具体的学到:如何坚持每日锻炼、如何养成写作的习惯、怎样开始倾吐心声以及逐步开始实践投资。

回复「知识星球」了解如何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