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辉 2018-06-02

我在北京车展的第一天看了一整天,主要看了那些「汽车新物种」,今天做一个简单的点评,聚焦于那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车辆。我的点评主要基于我的用车经验(奔驰 GLC 300豪华和 Tesla Mode X 90D),所以是主观的,大家参考即可,切勿较真。

蔚来的 Nomi

蔚来的 Nomi 语音交互系统无疑是蔚来上最大的亮点,这样的设计把「人工智能」具象化了,变成了一个呆萌的机器人。如果语音系统的软件和服务做好,相信这套系统的使用频率会非常高,也会在上市之后成为抖音上的网红。

Nimo 可以根据说话者声音的来源转变朝向,可以挤眉弄眼,没听懂的时候会摇摇头,当你的回应符合它的预期时它还会有点兴奋和羞涩的鼓掌。真是聪明的设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1338sfp25x&width=500&height=375&auto=0

相比于 Nimo,中控和仪表盘的设计亮点不突出,续航能力也有待上市之后车主的进一步体验。

首秀的 Tesla Model 3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当天 Tesla Model 3只接待记者,而我缺一张记者证(求教怎么才能获得一张记者证,也不枉我每天码字),所以第一次被拒绝进入。我走出去50米,突然想到,为何不以「Tesla车主」身份尝试?这一次我掏出钥匙,他们还要看 App,于是我又拿出手机。对方看到我居然已经开了2.7万公里,立刻欢迎我进入。

在看完几乎所有纯电动车型之后,我认为Tesla Model 3的中控台设计和完成度还是最好的,主要亮点在于非常的简洁,空调的出风口被隐藏在一个简约大方的木质饰条的下面(预计这种空调设计会引领潮流),而中控大屏的硬件、软件设计都属于上乘,不像很多车型,感觉就是把 Android 早期的 Pad 生搬硬套到汽车上来,说它们「傻大黑粗」一点不为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13387utopr&width=500&height=375&auto=0

后排我没有去,据说对个头稍高的人缺少足够的腿部支撑。

可以在车里「养鱼」的拜腾

我一看到拜腾的49寸大屏,就不禁想到以后这个大屏上可以做一个「鱼缸」的 App,在停车休息的时候,就放几条各种鱼类的高清视频作为屏保(拜腾的朋友看到之后要给我点赞啊,专利费就不收了)。

这块大屏的实用性还不得而知,但是作为「新物种」,能有这样一个「Wow」 的元素,并且在静态展示时没有太多违和感,实属不易。

此外拜腾车尾的造型和贯穿式尾灯都很性感,尾灯下面有细细的纹路,其中隐约透出光线,非常有趣。

我和旁边拜腾的某工作人员聊天,她指着人群中一个白发老外说,那是拜腾的设计师,来自宝马 i8 团队。我感叹到:宝马 i8 团队真是出人才啊,FF91也是来自 i8 团队的人设计的。另外,展会上也有宝马 i8,那个小小的中控屏和拜腾的这个耀眼的大屏相比,怎么也看不出基因的相似。

价格屠夫威马汽车

威马汽车车展的发布会很火,所以我即使进去,也只能以如下的方式看现场的发布会。

威马汽车的设计有一定的时尚元素,但整体是中规中矩的,这种稳妥的风格与团队的基因有关。让我最惊奇的是,为何他们能在如此低的售价之下还可以做出这样规格的产品,尤其 EX5 Pro 的NEDC 续航能力如果真的可以达到其宣称的数值,真是值得好好研究一下,因为这样的续航打了很多车的脸。

但是,威马这样的定价也带来一个问题,我上汽车之家威马论坛看了一下,感觉他们选错了早期的用户。其实越是「低端」的用户越是对产品挑剔,电动车本身属于新生事物,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冬天续航里程显著缩短,充电并非如大家宣传的那么容易,日常续航里程也要远远短于 NEDC 工况里程(60公里等速续航里程 >> NEDC工况里程 > EPA工况里程 )。在这个阶段把价位拉得如此之低,会给自己的发展带来很多坑。可以参考 Tesla,Tesla Model S 和 Model X 的早期用户对于 Tesla 的科技感更感兴趣,所以对于内饰和其他小毛病宽容度比较高。但 Model 3将不享受这样的待遇。

传统汽车制造商的诚意之作 - 捷豹i-Pace

捷豹的 i-Pace 可以说是传统汽车厂商试水电动车的诚意之作。虽然这辆 SUV 在外观上无法与其他捷豹汽车有显著的区分,内饰部分也更多的是 old fashion,但是这辆车的性能参数可以傲视 Tesla Model X 75D,而且售价很可能低于75D,最重要的是今年应该可以买到(想想 Tesla Model 3的产能问题)!据现场的工作人员透露,中国区的售价可能是70万元起。如果你只是想买一辆高性能的电动车,那么可以把 捷豹的 i-Pace 与 Model X 75D 与做比较。

此外保时捷也带来了自己的 Mission E,因为没有近距离看内饰,并且其量产时间也不是明年,所以不做深入点评。看外观,还是浓浓的保时捷范儿,只要价格不要太作,还是值得期待(人的一生中,至少得有一辆保时捷,对吧 —— 这是我在十几年前看到汽车杂志上讲一辆夕阳下停在高速公路边的保时捷911时产生的想法)。

几点思考

以下是几点思考,供所有造车新势力的大佬们参考。

  1. 首先还是要明确,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是其他新物种还是老物种?我建议大家把枪头瞄准同级别的汽油车,这样很多困惑就可以迎刃而解。可以参考我昨天文章中的分析。

  2. 一定要造一辆自己非常愿意开的车,而不是自己不开假想其他人会开的车。我发现一些车企的决策者自己并非电动车的深度用户,也不是豪华车的深度用户。这会带来一个问题:到底为谁在造车?

  3. 不要过度设计 —— 很多车企在堆砌 feature 和屏幕。在设计上,「做的少」比「做的多」要难很多。iPhone、MUJI、Tesla Model 3都是「做的少」的典型。

  4. 不要粗糙的实现 —— 魔鬼在细节。大部分车,大家只要坐在车内,花10分钟把玩一下各种设施,就会发现很多粗糙的地方。比如「傻大黑粗」的所谓大屏,肯定不是诚意之作。不要以所谓「车规」来搪塞用户。但不幸的是,过度设计和粗糙的实现往往相伴而生。

  5. 不要过度承诺 —— 自我宣传各种「第一」是不负责任的,宣传「60公里等速续航」是不负责任的,产品名称中300、400、500远远超过用户实际能用到的里程,也是不好的。过度承诺不会带来口碑,因为你拉高了用户预期,但用户在使用中会失望。预期管理是个艺术,但只要心诚,把用户当成身边的朋友看待,就不难。

祝这个世界有更多的好车可供我们选择。


参考文章:车能否成为「第三空间」?

前一篇文章:电动车普及的关键

365天,每天坚持写作之117/365,爱上你的每一天!

我在「知识星球」(原来的「小密圈」)记录我每日的成长经历与感悟,这里已经汇聚1000多位朋友,请和我们在2018年共同成长:记录、分享、互助和共庆。希望你在这里能具体的学到:如何坚持每日锻炼、如何养成写作的习惯、怎样开始倾吐心声以及逐步开始实践投资。

回复「知识星球」了解如何加入。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