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终为始

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21-03-14

每当你困惑于当下的二难选择时,一定要抬头看看终点在哪里,这是把你拉出泥潭的最佳方法。

昨天大家在讨论社区运营问题,发现有一个频道还没有运营负责团队,但是无法做出清晰的决策。这时我问了一个问题:这个频道的最终形态是什么?实现什么目标?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大家从当下的困境中拯救出来,帮助团队迅速做出了清晰的判断。

在此之前的一个会议讨论某专业团队的人员培养问题,计划安排三周左右的集训,昨天要讨论的是培训的课程安排。

在陷入执行细节之时,我还是问了大家两个问题:

第一、你最终期待这群人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二、在培训结束时,你期待他们能带走什么?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有何种帮助?

当大家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时,发现答案极为清晰。并且在想清楚这两个问题之后,再回头看刚才的课程安排细节,马上就能明白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要坚持,哪些要调整。

其实在以上两个案例中,我都在运用一种方法:以终为始。这是从史蒂芬·科维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学到的。我在将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曾经接受过两次关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培训,每次都受益匪浅。

虽然很多人,尤其是管理者对此都不屑一顾,但是回过头来看,大道至简,能把这七个习惯中的某几个深刻领会了,不断运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好处非常多。

至于我自己,其中两个习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是「要事第一」,另一个是「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的想法之前屡次提到过,其实做OKR、写日报计划都是实践这个思想。今天来谈谈「以终为始」。

对这个词,我的理解是:指导我们迈出第一步的是我们对于终点的理解。昨天文章《如何做出无悔的长期决定》中,也是谈到类似的思想。注意,这个习惯并非只有在做「重大决定」时才使用,实际上,我们每天工作生活都可以用。

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两种事情,一种是短周期的事情,比如吃饭喝水,效果立现;另一种是长周期的事情,比如「十年树人、百年树木」、甚至「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第一种类型的事情,按照习惯去反应就行了,第二种事情,就需要按照「以终为始」来决策了。

长周期的典型例子就是种树,尤其是种那种缓慢生长的树,比如银杏。

云南腾冲有一个银杏村,村中有很多树龄百年以上的银杏树。银杏叶可以入药,银杏果可以食用,银杏树本身就是景观。我们去的时候,正是落果季节,在树下铺上油布,摇一摇树,落下无数个果子,真是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作为普通游客,我们坐在树下喝茶吃饭闲聊时,总是不由得感叹这些先民的善举,招待我们的农家也是满脸的幸福感。虽然我们无法考证先民们大举种植银杏树的具体原因,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们种树的原因并非受到短期目标的驱使。因为这种「摇钱树」成长极为缓慢,从自然栽种到结果需要二十多年,而大量结果需要等四十年,因此也被称为「公孙树」,取「公众儿孙得食」之意。

但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长周期决策,其结果不会等几十年才显现,更多的结果会以数月到数年的周期显现。凡事皆有因,凡事也皆有果,当「因」与「果」发生的时间间隔很长时,我们就需要多多使用「以终为始」去做决策。

在熟练运用这个思考方法之后,你会发现,很多结果,不是外力带来的,也不是我们无法干预的,而是我们自己的决策带来的。

比如股票投资,如果你选择的结果是「从买卖的差价中获利」,你今日的行为一定是热衷于买卖,关心股价的涨跌;如果你选择的结果是「成为好公司的股东」,你今日的行为一定是像一个淘金者一样,从沙粒中寻找那少数的闪亮晶体,一旦获得,小心珍藏,从不随便买卖易手。

很多人感叹我在35岁之后这五六年的华丽转身,但对我而言,这只不过是因为巨大的痛苦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让我能彻底的遵从「以终为始」的思考习惯,去在每个当下做看似反人性的决策。

今日我只是在诸位心中种下「以终为始」的种子,待到它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可能还需要一些积累和运气(这些运气,通常以你避之唯恐不及的坏消息的形式体现)。但我有耐心,你也需要有耐心。

BTW,请在知识星球上的辉友务必关注一下我每日的「足迹」。我会在股市低迷时提醒你注意投资的机会(比如去年11-12月),但是在股市渐热时,我会提醒你少犯错。近期我会仔细讲讲「新手如何在所谓牛市少犯错误」,请关注。


参考文章:闭环的原点

前一篇文章:如何做出无悔的长期决定?

59/365

来知识星球,培养自己的智慧。

即刻加入,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