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定要富有

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21-03-13

我昨天在培训时问大家一个问题,请花10秒钟快速想一下:你一生能拥有的最大财富是多少?

问了差不多有10个人,其中比较高的说希望有2-3千万,比较低的说希望有几百万,最高的一个说希望是1亿。听大家答案时,我发现几乎没有人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很少有人能坚定的说出自己的答案并解释理由。

但这个问题很重要,我和朋友吃饭聊天时经常会问起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因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能看出你对于自己一生的重要规划。如果这个目标很明确,那么当下的很多决定和选择都会不同。

前两天招行发布年报,披露了一组数据,招行客户的财富分布如下:塔尖的0.058%客户占据30%的财富,人均2800万元;1.88%占据81%的财富,人均233万;底部98.12%的人占19%的财富,人均1.05万。

以前大家都知道财富分布的二八原则,占总人口20%的人占据80%的财富,但从招行的数据看,其客户中2%不到的人占据了81%的财富,分布的不均衡性比二八原则更显著。相对于全国人口,招行数据只算是抽样,但我们还是能从中得到启发。

这不是故事的全部,综合其他历史数据,我们发现财富越多的人其财富每年增速越快,主要原因在于更富有的人其财富增值大部分来自于资产,这会进一步加剧头部效应,这个效应在世界主要国家均有体现。

面对这样的数字,普通人该有怎样的态度?有些人会因此抱怨阶层固化,但我认为,其中孕育着更多的机会,因为财富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

平克在《当下的启蒙》一书中探讨过这个问题,他的主要观点是虽然财富差距在拉大,但从人类整体看,大家相对于过去越来越富有了,而且贫穷的人数总体上在减少,大家的生活水准都在顺势提升。如果回顾过去40年,我们每个人的家庭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必须肯定。

但是作为个体,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前2%,甚至前0.1%,一个普通个体的机会在哪里?作为一个曾经为金钱焦虑过,但最近几年越来越放松的人,我有如下的建议:

第一、普通人致富的最佳秘密是找一份好工作,能进入一家好公司,并伴随这家公司不断成长,从中分享收益,这是一条康庄大道。

我的同学们在毕业时大多数进入了科技公司,从事技术研发类工作。过去20年以BAT、华为等等为代表的科技公司,成功的为一大批人带来了可观的财富,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虽然其中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但只要走出公司,横向对比一下就会立刻发现自己的幸福所在。我在过去5年所积累的财富中,其中有一半要感谢前雇主百度。

第二、不断投入自我教育,这里主要谈的是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再教育。

我的很多同事、前同事,在三四十的「高龄」,重新走入校园,利用周末的时间接受MBA、EMBA教育,有人甚至暂时放下工作,远赴香港、美国接受全职商学院教育。我的几个朋友都因为这样的教育再次切换了跑道,进入了二次腾飞的阶段。

第三、真正学会投资理财,不断加强财商教育。

投资理财方面,与其说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更不如说是培养一种性格。因为在投资理财上收获巨额回报需要更长的周期,一般都在5年以上。在这种长周期的比拼中,比的不是能力,而是心力 —— 是真正的知行合一,是真正基于长远认知的耐心,是返璞归真,抱诚守拙的性格。

第四、真正向内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兴趣,从问题中发现机会,借助不断涌现的平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我有个朋友在美国,是一个全职妈妈,在家照顾几个小孩。近几年,她发现一个商机,以朋友圈为渠道,做代购生意。这为她带来不错的收入,去年全家的暑期旅行费用就来自于她做代购的收入。还有一位女同事,在有了宝宝之后,开始创业做儿童时装。很多职场女性视生小孩为畏途,因为觉得会担心事业发展,但上述两个朋友都是开始生养宝宝之后发现了人生的新机会。

我建议所有的辉友都能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你一生能拥有的最大财富是多少?」答案最好清晰具体,策略也要非常明确。

希望你能把「一定要富有」这颗种子从现在起,就深深的埋在自己内心中,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最近,我会借着在知识星球上分享「对我启发最大的投资理财书籍」的契机,也分享我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章:如何克服对金钱的恐惧和焦虑?

前一篇文章:有些事,不相信就永远看不见


87/365

培养投资理财,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你可能不需要看很多书,但一定要把几本经典之作读懂、相信、践行。我计划最近在知识星球上分享我对几本经典书籍的理解。从这里获得的认知,彻底改变了我的财富结构。

点击原文,加入知识星球,期待我的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