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怕死

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21-05-02


中国人避讳谈论死亡,但我打算今天直面这个话题。大家都觉得恐惧的事情,没有必要遮着掩着。直视人生,才能找到出路。

从小到大,家里爷爷、姥爷(我们那里叫舅爷)离去时,我还很小,没有什么深刻印象。奶奶离去时,我已经长大成人,远在他乡,也未有很深刻和直接的触动。

我第一次目睹死亡是小学时,当时跟父母朋友一起去人民公园,走在渭河河堤时,看到几个少年在干涸的河床上正准备渡河,河水当时就像溪流,一点也不觉得危险。没过多久,突然岸上有人惊呼:「救人啊」,原来渭河上游突然放水,河中的几位少年猝不及防,被卷入水流。岸上有青年二话不说,跑下河堤,跳入河中救人。最终他救上一名少年,但另一名少年在拉上河岸时,已经溺水身亡,留下他的伙伴在旁边哭泣。这是我在成长过程中第一次直视死亡。

第二次给我印象深刻的死亡事件是在Motorola工作期间,同部门的一个32岁小伙子因为感冒休病假,没过一个月,听说因为感染大脑,不治而亡。我与他的工作没有过多交集,但也因为距离如此之近而倍感冲击。从此之后特别怕感冒,因为知道耳鼻喉三角区看起来不起眼,但后面连着大脑,炎症不及时治疗就会影响大脑。那件事过后不久,我们闲聊时,部门的助理说了一句话:「这小伙子连女朋友都没有(没有尝尽人间滋味),可惜。」我在当时有感而发,给部门同事群发了一封短短的邮件,缅怀这个年轻的朋友。数年后,一位Motorola的老同事专门给我提起这件事,说我的邮件尤为感人,令人潸然落泪。

之后在工作期间,也遭遇过业界合作伙伴突然离世,留下妻儿,令人唏嘘。在这个合作伙伴离世前的几天,我们俩还通过电话,相约节后见面详聊合作事宜,结果几天之后,阴阳两隔。也曾遭遇老同事因半夜突发昏厥而造成不可逆的脑死亡,我们几个同事去ICU看望过这个同事,尽管其父母希望我们能唤起他的儿子,但是ICU的护士告诉我:他眼角的泪水只是神经反应。

以上就是在我成长过程中近距离经历的若干次「死亡」事件。尽管每次近距离的经历都令人印象深刻,但若要要谈论对死亡的深刻理解,我的回答还是空白。我会很简单的说出:「敬畏死亡」或者「恐惧死亡」这样的话,但并不深刻。

这一切,直到2019年我的儿子出生之后,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7个多月,守望着这个小生命一天天长大,我经常会告诫自己:「一定要活得久一点。」我算过,我在41岁有了儿子,等到这小子18成年时,我59岁,22岁大学毕业时,我63岁,如果他30岁结婚,我71岁了…若想目睹他人生一个个里程碑,我必须活得足够长,而且我活得越久,就越能分享他人生更多的喜怒哀乐,尽管不会住在一起,但是知道这些消息也是喜悦啊。因为疾病或者意外而过早离世是不可接受的。最起码,我必须抚养这个孩子到成年。我不希望他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父爱,更不看到家庭经济支柱的过早倒台而导致他们母子生活陷入窘迫。

作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相信科学与真理,相信生命的诞生和湮灭不过是概率罢了,知道地球此前经历过若干次物种大灭绝,知道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的微不足道。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我需要尽自己一切可能,提升自己「活得久一些」的概率,降低自己「过早离世」的概率。我愿意为了改变这个概率付出一切努力。

以前听过诸如「中年人必须懂得如何卑微的活着」的段子,但直到有了孩子,才真正理解「活着」,哪怕是卑微的活着的巨大意义。所以我不为任何身外之事拼命,我这条命需要支撑孩子和家人。希望所有辉友,无论你是否有类似的人生经历,都能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只要你理解自己的多重角色,知道你的人生责任,就会知道:我们没有勇气说「不怕死」这句话 —— 它太重,我们担不起。

相反,我今天真诚的给所有的辉友说一句:「我怕死,不仅怕死,而且怕过早死去。因为过早死去,意味着我无法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也无法目睹孩子的成长。」

祝大家平安,多保重,不要作,保证睡眠,多锻炼身体,不要生无谓之气。

有一个相关话题「养老」请大家一定要尽早考虑。最好在自己计划退休的年纪之前倒推20-30年考虑。即如果你考虑60岁退休,请在40岁之前就开始认真思考,提早准备。我在知识星球有一个语音「思考养老」,谈了我的观点,请大家参考。

想听辉哥更多的心里话,请点击「阅读原文」加入

这里有其他地方难得的真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