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职场年轻人如何快速成长?

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21-05-05

(配图摄影 by 辉友Jay)

这是飞书产品负责人对我的采访整理续集,上一篇为:OKR落地的核心要义

今天讲讲企业如何激励年轻员工,以及对年轻人在职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些建议。


主持人:

辉哥对激励年轻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方面,有什么经验吗?

张辉: 

我觉得你把 OKR 用好了,其实就能激发这些人。因为 OKR 从开始设立到跟踪,到最后的复盘,都强调的是共创,这些年轻人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们能在快速的反馈中成长。

刚才咱们谈到 OKR 和绩效的时候,约翰·杜尔《这就是OKR》里有一个图(示意图如下)。

一个圈叫「事」,一个圈叫「成长」,一个圈叫「回报」。差一点的公司,这三个环是一体的。比如说给他设了一个刚性的数字目标,评绩效的时候按这个目标的达成率去评,给钱的时候按达成率去给钱,这会有很大问题。

问题在哪?我觉得一个例子就能讲清楚。假设你有个宝宝,你想激励他学习,但你告诉他只要你这个学期考 100 分,我就给你买一个游戏机。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他应该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而不是被别的东西所去驱动。所以在一个合理的体系中,「事」本身是 OKR 驱动的,就是 O 和 KR,大家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中自然得到成长。这三个圈,是相关的,但一定要解耦。

主持人:

您对想要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年轻人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张辉: 

我觉得核心还是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现在招聘战略 BP(相关文章:好JD是招人的第一步),最看重的也是目标力。目标力,就是设定和达成目标的能力。

这里面分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叫没目标;第二个层次是能设立目标;第三个层次是能设计并达成目标;第四个层次其实是能根据必要性去设定目标,然后再去反观自身能力和资源有什么差距,去补足这个差距。 

我举个企业经营的例子。我觉得「企业经营」和「个人成长」以及「培养下一代」,这三个关键问题是三位一体的,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可以互相去借鉴。

还是华为的例子。华为在 94 年的时候设立通信市场,它当时年收入只有 8 亿人民币。96 年它在基本法中设立了一个目标,说是要成为电子信息领域的世界领先企业,当然它的年收入只有 26 亿人民币。

这个目标是欲望,是能力,还是必要性?

首先肯定不是能力。它是欲望还是必要性?这就得去研究华为的哲学到底是什么。华为的哲学到最后,其实就是要活下来。而任正非在九十年代的时候看到了,整个通讯市场会越来越集中,最后可能只剩三家企业,所以三分天下有其一、成为世界领先企业以及活下来,三个东西是等价的。

这就是必要性,这不是欲望。所以华为在那个时候就请了一堆专家去做华为基本法。它花费数亿美金去跟 IBM 学 IPD,当时它的销售额才几十亿人民币。这就体现出,目标一定要基于必要性而设立。

我觉得对人其实也是一样的。你得问他,你的人生有什么目标,你的职业发展有什么目标。你继续问他,你这个目标到底是基于能力设定的,还是基于必要性设定的?

大部分人其实基于能力设定目标。我们在内部做 OKR 培训的时候,有一个练习题,让大家去根据必要性去计算自己(及家庭在内)一生需要多少财富。绝大部分人的数字是 1500 万人民币(在北京)。

这个数字其实不够。我们在五环外买 100 平米的房子差不多需要 1000 万,再加上生活开支、养孩子,这其实是不够的。但为什么我们反复提醒,绝大多数人还只是算出1500万的目标。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大家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总是基于能力本身。他们会想,“我现在收入多少?我年薪每年预计涨多少?我花多少钱?最后剩多少钱?”

我问他们,你们养老怎么算?他们说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我一年到最后花两三千块钱。

这是所有人的常态,当我们想去设定目标的时候,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回到能力依赖和路径依赖。这就跟企业 0 到 1 和 1 到 10 一样。0 到 1 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打法争取活下来,但 1 到 10,就得根据必要性设定目标。

我们2025年的目标是根据必要性设立的。根据必要性设立目标后,你会知道企业能力有差距,就会想办法去补企业战略、企业人才组织资源方面的差距。

讲了很多企业相关的东西,但道理相通。我们看一个人,就看他有没有目标感。我甚至不要求他做到第四层,我只要求他能非常强烈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知道自己可以不断尝试去实现目标。

当你发现一个人,他不知道自己目标的时候,你知道他来你的企业其实并不知道想做什么。他只是觉得这工作还不错,企业工资不错,或者别人说还不错。这种人其实不会在这个企业有很好的发展,哪怕他很聪明。

除了要有目标力,年轻人还需要有好的思维模式。你去观察一个看起来资质平平、到最后有比较大成就的人,和一个看起来比较聪明、到最后成就低于预期的人,会发现其实每个人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

我们公司一直提倡《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里面讲了三层的东西。第一、你是一个成年人,你为自己负全责,要事第一,以终为始;第二讲的是领导力,你怎么看待你跟其他人的关系;第三是终身成长。

我们会让候选人自评一下自己的「高七」,哪几条符合,那几条不符合,这个非常关键。一个人简历中写的都是能力,但当我们探讨「高七」的时候,你能看到这个人是不是匹配你公司的需求。

所以我觉得所有的年轻朋友,都可以去看一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你别把它当成一个类似于成功学的书,你要把它当成人生的一个操作系统。你要去对比你有没有这些习惯,为什么没有,怎么样去提升。

除了要有目标力,要有好的思维模式,还要重视「理性的力量」。我们最近跟与字节,美团这些公司交流的时候,能体会到这些公司不是靠激情生存的。激情很重要,但它们不是靠激情生存。理性的公司,它永远是感知、决策、执行、反馈,四位一体去做事情。

这个里面很重要的事情是,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后来我认识到:所有的决策,都依赖于全面的感知。你去感知这个世界,你去感知自己,拿到更多的反馈,拿到更多的数据,你就会知道,这个世界是这样的,然后再去做决策。

我们希望员工是理性的人。我们会问候选人很多关于决策的问题,比如你怎么做决策?你做决策的依据是什么?基于什么样的事实?等等。我们有时候也会给这个人一个考题,让他去做一个项目,去看他理性的能力。

以上提到的三点:目标力、思维模式、以及理性,我希望所有看到这段话的年轻人,都可以重视这些能力,并且去练习提升这些能力。

主持人: 

你刚才说只有大概 10% 的人,能够真正做到用必要性设立目标,并且很有目标感。那怎么样识别这 10% 的人才?

张辉: 

其实我说 90% 的人是没目标,剩下三档占有 10%。

根据必要性设立目标,再根据对自己现状的认知,去补足资源的人就更少了,我觉得不足千分之一。一旦有这种习惯,他一定是很出色的创业者。其实识别这些人很简单,你就去看这些人是不是目标驱动。王兴,李想,张一鸣等人,都是目标驱动型的。

普通人老是觉得,我辛苦就行了、我干活就行了,但目标驱动型人才老想着远方。

所以总结下来,第一、这种人强烈地被目标驱动着;第二、他所提出目标远远超出你的想象;第三、他能合理地解释他目标的必要性。

今天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BTW,完整语音有一个小时,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扫码进行收听,语音内容索引如下:

05:22 纠正:OKR 不是绩效管理工具

10:53 快速上手 OKR

18:30 揭秘理想汽车的使命哲学

23:38 切换到飞书只需要一顿饭?

28:40 在飞书上写博客,影响到更多的人

31:30 这里有一个 OKR 避坑指南

40:25 跟着头部企业学习激励“后浪”们的创造力

51:30 学会 OKR,最重要的是问为什么

55:40 在北京生活一辈子 1500 万就够了?

相关文章:OKR落地的核心要义

上一篇:多花一些资源,投资自己


文章中提到,年轻人如果想要取得一定的成就,一定要有目标力。

那究竟为什么目标力很重要?制定目标的基本逻辑是什么?如何避免能力依赖和欲望驱动?如何学习和培养目标力?

这些问题我都曾在知识星球上的语音「目标力」中做出过详细阐述。对目标的理解,是我人生第二次跃升的关键点。而这篇语音,是我对目标和目标力的总结。

希望大家可以反复收听这篇语音,并按照语音中的要求反复练习、实践。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1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