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写公众号还晚不晚?
(配图摄影 by 辉友Dora)
我的结论:不晚。具体原因如下(注意,本文写于2022年2月28日 —— 我估计自己每隔几年就会重写一下这个话题):
前提,好内容永远稀缺
我有一个判断,无论技术有多么发达,无论资本有多么热炒,在内容领域,有一个铁律:好内容永远稀缺。
我的逻辑很简单:原因是 AI 算法很难学习到人类的情感。如果数据驱动创作这件事成立,那么我们都可以放弃做这件事了,因为在 AI 擅长的领域,人类都应该退后一步,果断放弃,没必要和不知疲倦的代码去较真。
多年以前,大家就在谈论 Netflix 如何用数据驱动去创作一部影视剧,从选角到情节设计,都是数据驱动。但这个案例过去之后很多年,都没有出现另一个成功案例。原因是什么?我们需要深思。
AI 算法天然会学到「最佳实践」,比如如果我们设定好文章的「标志」是阅读量高,那么只要不断给 AI 算法投喂阅读量高的数据,那么它一定会被训练成最好的「写爆品」的写作机器人。比如在某个阶段,标题中一定要有「震惊」二字。但这样的训练是无效的,因为一旦这样的文章变多,大家天然会忽略标题中有「震惊」二字的内容。
多年以前,很多讲公众号运营的人会谈论如何想好一个「标题」,这两年,很少有人再谈论这个技巧 —— 因为读者厌烦了标题上的过度用力。
这里面的「悖论」在于:假设 AI 能学到人类写作爆品的最佳实践,那么这样的算法很快会传播开来,于是乎,类似的「爆品」通过算法大量产生,于是读者生厌,到这这些爆品不再受欢迎。从这个角度出发,任何去追逐、模仿、复制流行的做法,会很快失效。这里面也给大家提个醒,几乎所有根据数据驱动,讲述写作爆品技巧的秘籍,都是「速朽」的,逻辑同上。
从这个角度看,充分个性化的,想象力丰富,不落俗套的内容,永远受欢迎。如果一个人希望自己的内容长久被欢迎,就需要能做到自己「个性鲜明」,且「持续成长」。
第一性问题:你想写多久?你为何而写?
其实写作的第一性问题是:你想写多久?你为何而写?这两个问题是相关的,甚至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在回答「你想写多久」的时候,最好的探索就是去发现「自己为何而写」。而搞懂了「自己为何而写」,就能自然想清楚「我到底想写多久」。
为了赚钱而写作或者为了表达自己而写作,都是很好的出发点,没有高下之分。只要你表里如一,对自己足够真诚,那么这样的出发点就足够驱动你。
当然,如果非要比较,那么「一直写下去,写一辈子」会产生更强大的驱动力。但要想坚定地说出这句话,我们还是要向内探索:自己为何出发?为什么要写作?
比如一个好的心理医生,他的出发点很可能是为了疗愈自己或者疗愈自己钟爱的一个人。我知道有一些女性朋友会喜欢上有忧郁症的男友,她的男友多少都有忧郁的气质。她们学习心理学的一个动因就是为了治愈自己的男友。又比如《精神焦虑症的自救》一书的作者,自己早年受困于精神焦虑症。所以我有充分的理由猜想:她终身致力于研究精神焦虑的问题,一开始为了疗愈自己,之后变成了更大的爱,希望能帮助到与自己有同样困扰的人。
我自己为何要写作?其实回顾起来,我从小就是一个极度敏感的人。敏感到初高中有段时间,晚上经常彻夜难眠,因为想到一些让自己兴奋、激动,或者悲伤的事情。那时候一旦睡不着,就爬起来,打开台灯,开始抄写书籍,以平复内心。印象中经常会抄写《傅雷家书》、《少年维特之烦恼》等等。
因为我的过度敏感,所以我需要持续与自己内心对话,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也是因为我非常敏感,我能体会和感受到很多常人难以体验的情绪。一些大家觉得是小事的事情,我会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很难「放过这件事情」,也很难「放过自己」。大家如果看过电影《绿里奇迹》,就会明白这个问题 —— 我和电影的主人公都是非常敏感,同时又是内心善良的人。电影的主角会感受到远处的罪恶,我会感受到身边的困扰。
为了让自己内心平静,我需要探索这些困扰背后的原因,理解其逻辑,找到出路。所以写作对我而言是一种自我对话的结果。我的文章,第一读者永远是我自己。如果我写了一篇文章,自己10年之后还愿意看,这对我而言是一篇好文章。如果我写完之后自己都不愿意再看第二遍,虽然读者可能很喜欢,那么我还是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
从上述原因推理,我自然会写一辈子,我停下写作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生命的结束。第二、我不再敏感。但是,当我不再敏感时,我已经与行尸走肉没有本质的区别。
所以,你必须要真诚回答「你为何而写作」和「我希望写多久」。这个答案决定一切的结果。
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
知道自己为何而出发之后,就需要来为自己的写作选择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对,你没看错,你必须为你喜欢的,希望持续做下去的事情选择商业模式。
这意味着两件事:第一,一定得有商业模式;第二,一定要合适,即匹配自己的写作出发点。
为什么要选择商业模式呢?原因很简单:一件事要想持久地做下去,就必须有商业模式。换句话说,世界上所有持久的事情,其背后都有可以持续经营的「商业模式」或类似的东西。无论是一家百年公司,还是任何持续千年以上的信仰。
其次,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因为错误的商业模式会把你引向歧途。还是以我为例,我为何没有选择「广告变现」的模式?其实我尝试过几次广告变现,的确能赚到「快钱」。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和自己的长期目标是相悖的。
我希望能长期地「写出我心」,写我内心认可的东西。同时,我不愿意追逐热点,因为这会绑架我的创作思路。而广告模式要求「流量」,即「阅读量」。为了获得阅读量,有几个简单的方式:
第一、追逐热点,即当下人们关心什么,就写这方面的话题 —— 其实越是社会热点,越是有海量信息,我们距离真相和本质都更远,四处弥漫的都是情绪。
第二、围绕自己内容中,更受欢迎的主题写作。比如我的内容中,谈投资、谈职场、谈情感的话题非常受欢迎。为了阅读量考虑,围绕这几个话题写是最好的选择 —— 但这同样会局限我的写作主题。
第三。抛弃理性,挑动情绪 —— 其实理性的文章很难有很好的传播量,但是如果愿意挑动人的情绪,产生强烈的共鸣,是更容易有传播的。但这会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把我们训练成操控读者情绪的流行写手。
因为我想写一辈子,想一辈子「写出我心」,所以上面的获得阅读量的做法都是相悖的。所以我自然放弃了「广告变现」这个模式,而是选择类似知识星球这样的私密社区。并且,公众号和知识星球也是充分闭环的。公众号上是我想对大家讲的内容,而知识星球也是,只不过更加深入(比如星球语音),更加频繁而已(比如在星球上分享的随感)。
这种坚持带来一种效果,即最终选择加入知识星球的人,都是「被时间筛选」出的人。我们曾经做过一次抽样调查,样本量有150个,都是在某几天加入知识星球的辉友。核心有一个问题:「你是在关注「辉哥奇谭」公众号多久之后加入知识星球的?」超过50%的朋友是在关注公众号半年以后选择加入的。当然,也有更快加入的。但显而易见,对我有一定了解之后,在非常理性的情况下加入的朋友,占据了绝大多数 —— 这是我所喜欢看到的。因为这些朋友相信一件事:和辉哥深交不会吃亏。从我的角度,我也会努力让星球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因为有了这样的出发点,我很少参加知识星球官方的活动(比如限期打折),或者发放优惠券。原因很简单,我还是希望大家在非常平和理性的情况下加入星球,而不是头脑一热进来。
有很多商模式选择和日常运营的细节,可能大家都没有关注到,但是却是我在意的。在关键细节的选择上,我都力求与自己的「出发点」相符。这样能吸引我希望吸引的人加入,也能更持久地去健康运营。
这是我的案例,其实除了付费私密社区之外,还有其他模式可以选择。有些做心理研究的朋友会选择「课程」的方式变现,还有更直截了当的模式:即通过文章筛选客户或者合作者,从线上走到线下。只要与自己的出发点相匹配,都是很好的选择。而好的商业模式选择,又会促进自己更长久地写下去。
回到今天文章的标题:现在写公众号还晚不晚?我的答案是非常坚定不移的:不晚 —— 只要你明白自己为何要出发,知道自己要写做久,知道匹配怎样的商业模式,就能做下去,并且不断靠近自己的目标。从出发点到目标的达成,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我最近和朋友雪颖(「雪颖进化论」主理人,正念冥想老师,心理咨询师)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对话,这次对话发生在北京的胡同里,我们边走边聊,谈公众号的运营,谈个人兴趣与工作的关系,谈灵性成长,谈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个人的闭环」,即把我们自己内心所想与周边世界构成完整闭环。
通过这次对话,我把自己最近一年多的重要感悟做了一次完整总结。录音是100分钟左右,有一些胡同的背景音,需要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下倾听。我觉得站在10-30年的角度,这段对话价值远超千金,希望你能听到。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3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