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那本反复阅读的书中看到自己

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23-02-02

「配图摄影 by 辉友洗友记」

在你的书架上一定有一种奇特的存在,即被你反复阅读的书籍。我逐渐意识到,是这些被你反复阅读的书籍定义了「你是谁」。这些书中有我在之前文章和语音中经常提到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也有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说句老实话,正是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逐渐坚定了把「写作」作为终身职业的想法。即如果当我有一天老去,我希望自己的墓志铭上写着「一个终身写作者」的字样 —— 这番情景,大概是以终为始的极致。

无论做什么,无论与任何人或者事物发生关联,我都有一种暗藏的初衷,即我们是否能建立一种终身的关联,在茫茫人海中,我所寻找的是那种可以终身畅谈的朋友,虽然极少。在无涯书海中,我所寻找的是那种可以每年反复阅读的书籍,因为这些书籍就像是终身的朋友,其实定义了「我是谁」。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长期主义写在我的骨子里。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有一些观察和总结,比如我与速胜无缘等等,但还不是清晰完整的答案。没关系,这个答案可以用一生去探索。

我几乎可以肯定,自己每年会至少看一遍《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我不知道自己是何时拥有这本书的,但自从它在我的书架上,我们就成了一生的朋友。在我遇到困惑、遭遇低谷的时候,我会随手拿起这本书,翻几页,和村上春树君聊几句,得到他的安慰,看到真实的自己,于是合上书,继续前行。

一开始我在坚持日更写作时,看到村上春树在书中提到毛姆:

萨默塞特•毛姆写道:“任何一把制刀都自有其哲学。”大约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特,从中总会产生出来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我也衷心地想对毛姆的观点表示赞同。

能日复一日地坚持写作,这让我在工作之外建立了自我价值的根基。我发现坚持做一件小事,其实适合每个人。比如有个朋友自从离开大厂之后,就坚持每天6点起床,并在朋友圈打卡。很多人觉得6点起床没啥稀奇,但对于那些长期在互联网大厂,习惯于半夜一两点才睡,第二天恨不得睡到九、十点的人而言,这简直就是奇迹。还有人对于这种打卡行为不屑,其实我知道这种微小行为的价值。对自己而言,这是一种鞭策;对于他人而言,是一种布道行为。人在修炼自己的时候,如果能同时影响身边的人,这是一种莫大的善意,而持续发挥善意,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类似这种微小的坚持,都是很好的切入点。

春节期间,我又拿起《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正好看到如下观点:

想起来,正是跟别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确立自我,一直作为独立的存在。就我而言,便是能够坚持写小说。能在同一道风景中看到不同于他人的景致、感到不同于他人的东西、选择不同于他人的语句,才能不断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来。甚至产生了一种罕见的状况:为数绝不算少的人把它拿在手中阅读。我就是我,不是別人,这于我乃是一份重要的资产。心灵所受的伤,便是人为这种自立性而不得不支付给世界的代价。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孤勇者,这是给孤勇者最好的「加油」。当整个社会越来越追求效率时,人在职场基本上趋同,因为有比较一致的衡量方法,同时,周边人带来的同级压力永远存在,消除这种压力的最好方式是与周边的其他人比较像,而不是有很大的差异。但这种趋同会让人逐渐忘记「我是谁」,发展到极致,人会变成机器,而脱离人的属性,难怪有人提出「人矿」这种名词。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一个问题:「如果只能给孩子教会一种能力,那会是什么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文中提到,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与最流行的答案不同,他们二人都选择「专注」。不知道是不是孕妇效应在起作用,昨晚睡觉时,正好又翻开这本书,看到如下:

才华之外,如果再举小说家的重要资质,我将亳不犹豫地举出集中力来。这是将自己拥有的有限的才能汇集,尔后倾注于最为需要之处的能力。没有它,则不足以办成任何大事。有效地使用这种力量,就可弥补才华的不足与偏颇。我每天在早晨集中工作三四小时。坐在书案前,将意识仅仅倾泻于正在写的东西里,其他什么都不考虑。

能持之以恒,至少在写作这件事上,正好是我的最底层的信心和力量来源。而文中提到的「每天在早晨集中工作三四个小时。坐在书案前,将意识仅仅倾泻于正在写的东西里,其他什么都不考虑。」正好是我内心中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我知道自己迟早有一天会实现这样的生活梦想,是这种愿景在驱动着自己每天更努力工作和生活。这里的重点并非是靠今日的辛劳去换取未来的幸福,而在于人必须有向往的生活在牵头牵引,才会更有力量。这种向往的生活最好有非常具体的画面,而且自己偶尔就可以体会之 —— 比如对我而言,周末或者假期,我就会体会到这样的生活方式。

每逢过年,公众号或者微信中,总有几个不那么熟悉的朋友给我留言,告诉我在过去的几年,我的文字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借着新年的机会,向我表示感谢。每次收到这样的消息,我都有莫名的喜悦。我不敢说这是一种动力,但的确是一种「小确幸」的感觉 —— 一种似乎只有持续通过文字输出自己想法才会获得的小确幸。

村上春树也提到类似的场景:

正跑在外苑的慢跑道 上,一位偶然路过的女子冲着我呼喊致意。是我的一个读者。这样的事情鲜少见到,偶尔有之。我驻足与她简短地交谈几句。“有二十多年了,我一直在阅读您的小说。”她二十岁未到便开始阅读我的小说,而现在已近四十了。人啊,都会公平地加龄增岁。“谢谢你。”我说。微微一笑,握手,告别。恐怕我的手上净是汗水。然后,我重开步伐。她朝着她的目的地——究竟是何处,我不得而知——继续走去,我则朝着我的目的地继续奔跑。我的目的地在何处?当然是纽约。

我已经拥有五、六年的读者,所以十年、二十年的读者还是可以期待的。我原本担心随着自己的年龄增长,自己关心的话题会不会与自己的读者群产生隔阂,但当我发现自己持续关心的,几乎是有关人生和周遭世界的永恒大问题时,这种恐惧就消失了。一方面关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持续有价值,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我才与相对更年轻的读者产生了更多的关联,这样确保我头脑的持续刷新。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逐渐会发现哪些是自己应该改变、可以改变的,而哪些是自己无法改变,不应该改变的。我们通过改变去适应社会,适应外界的变化,也通过不变去成为自己,被他人所需要,所记住。在这其中,我与村上春树共享的是「不甚在乎胜负成败」。一开始我的理由是「世界那么大,有什么好争」,后来我的理由中增加了「既然是一场无限游戏,那么何必在意一时的胜负。最重要的对手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的怠惰,只要自己能坚持下去,那么自己就会出现在最后剩下的那批人中。」

诚然,我并非亳无争强好胜之心。不过不知何故,跟别人一决雌雄,我自小就不甚在乎胜负成败。这一性格在长大成人后也大致未变。无论何事,赢了别人也罢输给别人也罢,都不太计较,倒是更为关心能否达到为自己设定的标准。在这层意义上,长跑方是与我的心态完全吻合的体育运动。

我与不少人讲:「我其实是一个内向者」,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自己的能量源于独处。所以,当生活工作忙碌到一定程度,每天最基本的独处都无法保障时,我会陷入焦虑和不安中 —— 这显然偏离了自己的轨道。对于村上春树而言,每天跑步一小时,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个人独处的时间,对于精神的健康意义重大。对我而言,阅读、冥想、写作、散步则是类似的时间。

但话说回来,人的本性不会极端地发生变化。希望一人独处的念头,始终不变地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个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的时间,对我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便可。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

在一本反复阅读的书籍中,你的的确确能看到自己,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的生活哲学,看到自己的理想生活,看到未来的自己。对我而言《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就是这样一本书。你的呢?

相关文章:我又一次爱上了阅读
上一篇:用「学习X践行」来解决人生的大多数问题


我一直认为如果能够读懂一些经典书籍,认知得以提升,这足以改变我们的人生。

我在去年更新了自己的阅读系统,也意识到阅读的唯一目的就是「提升认知」,而我们所接触的一切又都是认知。比如我之所以焦虑,原因是认知还不够,格局还不高。而只要提升认知,就能缓解焦虑。所以阅读系统在更高的层次得到了闭环。

今天再次分享知识星球语音「如何打造自己的阅读系统(2022版)」?希望大家从这篇接近30分钟的语音内,能获得全新的启发。我也希望带着大家,一起打造、升级自己的阅读系统 —— 这才是辉哥知识星球最终的目标 —— 陪着大家一起打造、升级经营自己的人生系统。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4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