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自己当成唯一读者

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23-07-08

「配图摄影 by 辉友蒋荷」


辉友@辉哥奇谭知识星球,提问:

请问辉哥:如何克服写作时怕被别人(特别是生活和工作中和自己有真实交集的人)用写作内容来评判、批评自己的担忧?

具体问题和背景:我也有一个公众号,写出来的文章都是三四千字以上的深入思考以后的长文,但“只敢写仔细思考过很多遍的长文”背后的原因是我很害怕写得快的文章会导致“自我审核”不够,暴露了自己或者身边人的真实情况,而被其他有交集的人评判。我之所以这样害怕,也是因为我父亲(是我写作的重要启蒙者),每次读到我的写作会判断这样写“会被别人怎么想”,而导致我也会下意识地害怕。比如说:写买房会被别人当作炫富、写自己父亲当年从农村一路进城会暴露了他小时候的状况,写工作中碰到的和领导交往的内容会导致领导不快等。

但这样我写作的动能其实会很不持续,正如您说“周更比日更更难”,月更就更不容易了。我听辉哥的语音和看辉哥的文章,知道辉哥是个很真实的人,这样可以带来高效的“日更”,也能更好地促进思考。但辉哥是如何做到不那么多地自我审查呢?你怎么克服写“买房”或者自己的资产被别人认为是“炫富”此类的担心;或者如果你对一件事情的认知还没有做到99%,如何有勇气写出来而不用被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洞见的人觉得自己肤浅呢?再就是您会如何明智地筛选和有现实生活中的交集的人的故事和内容,避免伤害他们呢?谢谢辉哥!

如何克服这位辉友所说的问题?其实这类问题非常普遍,我们在写作时,不可避免地思考:这样的文字写出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的思绪一旦产生,会一个接一个。我也是这样,比如昨天和一个年轻创业者沟通两个小时,期间问答非常精彩,他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在回答他的问题时,也把自己很多关键的思考都串联了起来。

在聊天的尾声,我甚至都后悔,为什么没有用录音机把我们的对话录下来?其实别说录下来,就是写下来我印象中的观点,都觉得有困难。因为我在想:如果这样的文字发出去,会不会产生不好的效果?对方是否同意我发这样的文字?…

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地产生,自己写作的时候,心态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变化。这样的心态,无法支撑一次完整的写作,更别提进入心流状态了。在我看来,如果写作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进入心流状态,这样的文字出来之后是丑陋的,自己都不忍心看的。它就像一个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面貌,用了一层一层厚厚的粉底,反复涂抹。最后镜子里的那个人,自己都不认识。

这样的心态如何克服?其实只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立刻学会为自己写作。即在写这段文字时,给自己创造一种心理环境:让自己成为这段文字的唯一读者。这是绝对安全的心理环境,有了这种环境,我们立刻就可以变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们可以谈论一切话题,可以表达一切观点,不用担心对于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的影响。总之,这就是写给我一个人看的。

在这种心态下写作,很快会进入心流状态。而写出的文字,也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当然,写完之后,还得面对一个问题:这段文字,是公开还是不公开呢?

其实这时候的选择会多样化:如果审视完文字后,发现其实也没有什么内容会产生严重影响,那么简单修改之后就可以发。如果还不确认,可以找相关的人确认一下,获得授权或者认可之后再发。此外,如果认为这段文字现在还不适宜发,那么当然可以像日记一样私藏起来。在我们未来有勇气的时候再发,都不迟。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就是他在清华园求学期间的胡言乱语,如果当时发出来,一定会被人诟病,鄙视。但是在季羡林老去之前,整理出版,却让人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让我们产生无比的亲近感。所以,这个时候发出来,对于季羡林和读者,反倒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仅摘抄几段日记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不知道怎么写日记,看看这本《清华园日记》会大有启发:

I don’t myself know whether I am happy or sorry。我的思想时常转到性欲上去,我这时的心情,我个人也不能描写了,我相信,也没有人能够描写的。

现在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无聊地上班。倘若不记,这一天也实在没有什么可记,记起来又觉得很单调,真没办法。无已,还是记罢。

过午看同志成中学赛足球和女子篮球。所谓看女子篮球者实在就是去看大腿。说真的,不然的话,谁还去看呢。

这几天心绪坏极了——人生反正不过这么一回事,只有苦痛,苦痛。到头也是无所谓。说我悲观厌世吗?我却还愿意活下去,什么原因呢?不明了。

我讨厌一切人,人们都这样平凡。我讨厌自己,因为自己更平凡。

想写的文章很多,不但“很”多,而且“太”多,结果一篇也写不出来。《黄昏》想了一个头,没能写下去。

晚上因为太乏,精神萎靡。实在这几天来,精神都不强,自念身世环境,为什么上帝要叫我摊上这许多不痛快的事?

无聊的工作,无聊的人,怎样这样使人感到无聊,早晨在图书馆忙了一早晨,无聊地,作Philology的reading report,说是作,有点不妥,不如说抄。

生活太刻板了,一写日记,总觉着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我现在的生活的确有点刻板,而且也单调,早晨读书,晚上读书,一点的变化就是在书的不同上,然而这变化又多么难称得变化呢。

但之所以有这种选择,还是源于当初能把自己的心境全然记录下来。因此,我鼓励大家看看很多「名人」的日记。这些日记,都是当时心境的真实记录,更体现这个人的本质,而不是我们最后看到的,经过层层包装和大众想象加工的样子。这样的模样,体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我们希望借助写作,成为一个真正的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所以,我鼓励你首先用日记的方式去记录自己任何想记录的内容。把自己当成这段文字的唯一读者,这就是坚持写作,直到becoming a writer的全部的秘密。(注:BECOMING A WRITER是一本不错的书,不讲述具体的写作技巧,而是要告诉你怎样才能成为一个WRITER。书名翻译为「成为作家」(作者:多萝西娅·布兰德),我认为有误导,其实直译为「成为一名写作者」更加符合本书的内容。我最近正在重读,看完之后在星球和大家分享。)

相关文章:怎样提升写作的效率?
上一篇:为什么35岁之后很难找到好工作?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如何成为日写作者?

写作改变了我的人生,为我带来终身收入,也带来更好的工作机会,更是帮我改善了焦虑和失眠。有段时间我在写作状态方面提升很多,通过观察自己写作状态的变化,我意识到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巨大的潜力。深挖之后,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日写作者」(daily writer)。为什么成为日写作者是必要的,而且如何成为日写作者?我将通过这段30分钟的语音揭秘。

如果你对写作之于我的影响非常好奇,可以从这篇语音中获得启发。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5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