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中俄芬兰湾外岛联合探险考察活动之总结篇
2014年12月,中国地理学会与俄罗斯地理学会签署了合作协议。2017年初,俄罗斯地理学会向中国地理学会发出邀请,希望选派中国青年学者参与俄罗斯地理学会组织的芬兰湾外岛联合探险考察活动。3月,中国地理学会在官网发布活动招募通知,得到了国内近50位青年学者和学生的积极响应,根据报名者申请情况以及俄方对探险人员的具体要求,共遴选出11名中国青年地理学者赴俄参加芬兰湾外岛联合探险考察活动。
俄罗斯当地时间5月31日,中方队员顺利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考察前期与俄方志愿者一起接受野外生存技能和考察训练。根据芬兰湾外岛附近天气情况,全体队员们于6月5日乘坐俄方军舰出发,并于次日下午抵达目的地岛屿–索莫斯岛。该岛为无人岛,面积很小,却是二战时的重要战场,当年的一些军事设施和各种垃圾仍遗留在岛上。登岛后,队员们即刻开展了生态考察工作,对那里的动植物、土壤、岩石和水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绘制了岛屿地图和采集的植物图样,并对岛上的垃圾进行了收集、分类和处理。岛上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队员们在探险考察中团结友爱,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既定的考察目标,也取得了重大收获。为期十天的索莫斯岛中俄联合考察任务于6月15日顺利完成。考察归来的队员们表示这次经历已经成为他们每个人生命里难以忘怀的一段美好时光。
中方队员
邮箱
liuxq@lreis.ac.cn
1984年10月生,内蒙古赤峰人,蒙古族,博士,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自然地理专业,曾公派到美国杜克大学交流学习。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景观生态、生态恢复力评价及系统动力学模型等,关注的研究区域包括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和京津冀城市群。现主持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后科学基金各一项,曾参与国家级研究课题十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在本次探险活动中担任中方队长。
这次非常荣幸有机会能够加入芬兰湾外岛的探险活动中,并受中国地理学会委托,担任中方探险队队长,无论从经历上还是知识上都收获很大。我的专业是自然地理学,去过中国三分之二的省市,也曾在内蒙草原、新疆荒漠和青藏高原进行生态考察,每一次考察都能学到新的知识,结识新的朋友。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被很多地理学家奉为箴言。对于地理学家,深入自然环境的考察,是获取科学研究资料的第一步。一方面,需要理性的分析,需要认真设计调查方法和研究方案。同时,地理考察也是感性的,在大自然中,人能够真正释放紧张的情绪,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时光让人难以忘怀。
Sommers岛之行,是我对这次考察最期待的部分。该岛面积不大,但这里的生态系统就像一个袖珍的小世界,丰富多彩又充满惊喜。大面积出露的岩石、稀薄的土壤层、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大量的战争遗迹和破碎的生境,典型而有趣,我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小世界。队员们通过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共同完成对该岛屿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景观生态,人类活动遗迹等方面的联合考察,并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地质组确定典型的岩石类型和地质遗迹;土壤组寻找典型采样点并做土壤剖面;人文组进行人工建筑的定位和评估;污染源组对污染类型和规模进行定位及记录。生态组的内容较多,参与的人也最多,队员以俄方提供的索莫斯岛地图为底图,将其划分为682个栅格,结合地表标志物定位确定栅格实际范围,进行地表覆盖和植被调查,结合植物识别和分类结果,进行优势群落分布制图,生成最终的多幅生态调查地图结果。这些工作开展的非常有序,我代表大家对各方向取得标志性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汇报,并对后续需要深入的内容进行了展望。俄方对我们的成果很满意也很吃惊,Alex用“surprising”来形容他的心情。他可能心想着,这些中国学者不仅会打牌聊天唱歌,干起工作来竟然分分钟就做出专业的数字化图,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岛上的生活条件确实比较艰苦,男女队员们每天吃住在一起,用海水洗脸刷牙洗澡,也需要做一些垃圾清理的体力活,但大家都很乐观。男生们充分发挥自嘲和自黑的优良传统,咖啡就大蒜吃的也不亦乐乎。女生们开始发挥中国人的烹饪天赋,顶替Nikkita当大厨,用牛肉罐头、洋葱和土豆,以及不知名的黄色糙米,做出了一顿美味十足的中国饭,大受中外人士好评。为保护海岛的生态,我们坚持不留垃圾不破坏当地生态的原则,所有消耗品都来自随队自带物资。因此,前期俄方为此做了充足的物资准备,能够保证所有人20天的吃穿住行所用,也显示了他们在野外探险方面经验丰富。在空闲时间,俄罗斯的小伙伴们还给我们准备了多种惊喜:围绕篝火的中俄对唱比赛,有明月当空陪伴,愉快温暖;颇具特色的Knife Fighting培训,让人热血沸腾;精心准备的结业证书和小礼物,值得永久珍藏。孤岛生存的经历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失为一种新鲜的体验。
我认为这次中俄联合探险活动,是一次中俄地理学界乃至科学界合作中一个非常成功的尝试。在这次考察中,中俄双方队员在生态保护和科学考察等领域都进行了成功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在Sommers岛上的经历,记忆最为深刻,许多美好的瞬间,至今难忘。分别时短,再见有期,希望这段探险考察能够成为中俄科学家乃至中俄人民相互了解、相互友好的见证,让友谊地久天长。
邮箱
zhuh.14b@igsnrr.ac.cn1989年6月生,山东济南人,博士,中国地理学会会员。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旅游研究、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城市旅游,已发表论文十余篇。
第一次野外技能的真实实践,第一次荒岛生存的完全体验,第一次自然环境下观察大天鹅、小海豹,第一次乘坐军舰……随着若干的人生第一次被Mark,我们的中俄联合科考也渐渐落下帷幕,而同时,关于索莫斯岛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很荣幸被选为中俄芬兰湾外岛联合探险科考队的成员,成为了第一批登上索莫斯岛的非俄方人士,成为了第一批在这片非公开领土科考研究的女科学家。小岛上的日子是艰苦而快乐的,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未知。索莫斯岛是俄属非公开岛屿,是二战的重要战场,原属芬兰,二战时期德-芬军队以其为重要据点,其后苏联军队攻下,并建立了城墙、炮楼等重要军事设施,是苏军海上的要塞。二战后,该岛归俄方所有。由于大量的人为工程,二战后岛上一度植被和动物非常稀少,但军事基地废弃后,近几十年都几乎无人登岛,生态渐渐恢复,如今则变为了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形成了非常良好的生态环境。
初登岛时,我们获悉最近一次的登岛记录还是2007年,岛上很多情况都是未知的,在俄方的安排下,我们打扫原苏军的军事办公基地,搬运物资,开辟住处;岛上没有卫生间和浴室,我们打扫房间、安置马桶、搭建帐篷淋浴室;没有电,用俄方准备的发电机自发电;缺少淡水,收集雨水,自主净化;信号不好,与外界基本断联的艰苦的环境下,我们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渐渐步入正轨。没有足够的科研设备,依靠最原始的科研方法,手绘的植物谱系图、人工格网定位的覆被调查、纯手工切出的土壤剖面,一系列的野外调研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户外研究的辛苦,跨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也不断拓宽了个人的知识面和科学认知。头一回在这样近极昼的环境下生活,晚上11点,集聚海边看日落西方,升起欢乐的篝火,进行中俄歌曲大对唱,火边啃着烂熟的烤土豆,磕瓜子谈天说地,中、俄、英三种语音混杂在一起竟有别样的风趣。特别有意思的是,我们“家”邻居是一对孵宝宝的大天鹅,因为风暴延误归期,却让我们意外收获了看到天鹅宝宝破壳而出的惊喜,还有二十多种鸟类在小岛上空自在翱翔,令人称奇的是还发现了很难见到的大冠蝾螈。在那里,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我是团队中唯一一个旅游地理方向的,从资源的角度来讲,索莫斯岛非常适合发展旅游,自然环境优美,人文遗迹较多。但经综合评估,我们一致认为这里应该成为一个自然保护区,良好的海岛生境、和谐的生态才是这里最宝贵的财富,不足的生态承载力决定了索莫斯岛未来的发展必须以保护为主。
感谢这些天一直合作的俄方友人:幽默风趣的总指挥阿塞、最帅的青年科学家安东、美丽的通讯记者丹妮娅、温暖的大摄影师安东、博学广识的生物学家伊古特还有爱抽烟的军事爱好者是一个帅大厨的尼基塔。感谢同甘共苦相互陪伴的各位兄弟姐妹:脑洞大开的Captain、真挚热情的柱子哥、摇滚歌王杜千人、俄语高级翻译小玲、无所不知的大雄哥、逗萌合一的“流氓”江、据说炒菜比科研还牛的老吕、颜值担当的隔壁老王、深藏不漏的老谭、中华小歌库旭同。还要感谢中国地理学会张国友秘书长、张萱子老师对我们时时的关注和支持。其实经历这样的一次科考,所获友情才是最大的财富,感谢大家,感谢这一段别样的“荒岛求生”生活。
邮箱
xbdzyz05@nwu.edu.cn
1987年5月出生,山东临沂人,博士,讲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主要从事环境变迁与人地关系演变研究;就职于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Sommers Island”科学考察及探险活动是由俄罗斯地理学会组织、中国地理学会受邀共同参与的一项合作项目,旨在增进两国学者的交流,探讨中俄生态环保的理念和经验,推动自然环境保护系列项目的进行。对我而言,非常荣幸能够作为中方团队的成员,参加了这次终生难忘的科考探险之旅!
“Sommers Island”科考探险之旅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岛前培训、岛中科考和岛后总结,历经20天 (2017.05.31-2017.06.19)。索莫斯岛为芬兰湾俄属外岛,虽然面积不大(长约1000米,宽450米),却是二战期间通往圣彼得堡主要航线上的要塞和重要战场,留有灯塔、堡垒等军事遗迹。本次探险活动为非俄方人员第一次参与登岛行动。
在岛前培训阶段,我们住在托科索沃地区的一个体育训练学校,在那里主要向俄罗斯地理学家们学习如何在无人岛上判断地形和方向、开展紧急医疗救援和搭建帐篷等野外生存技能,在我们中方团队成员的精诚配合之下,所有成员都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本次训练。其后我们跟随俄方队员一起参观了圣彼得堡市区,其是俄罗斯的中央直辖市,列宁格勒州的首府,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个,又被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该座城市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大帝。圣彼得堡旅游资源丰富,有与城市历史一样长久的涅瓦大街;位于十二月党人广场上的青铜骑士是圣彼得堡市标志性雕塑;还有冬宫、夏宫和俄罗斯地理学会总部大楼等历史经典建筑。其因为建在波罗的海东岸的涅瓦河口,整个城区分布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岛屿上,多河流穿越而过,别具水城风情,故有“北方威尼斯”之称。尤其是通过参观俄罗斯地理学会总部,领略了总部大楼的气势恢宏、壮观华丽,总部大楼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地理图书馆。据俄罗斯地理学会科学图书馆馆长斯维特兰娜·曼古托娃介绍,俄罗斯地理学会于1845年8月6日在圣彼得堡成立,在图书馆档案中保存着独一无二的历史书籍和地图册,其中也包括由汉语写成的文献。
当然我们更不会错过俄罗斯最重要的军港城市—喀琅施塔德。喀琅施塔德拥有非常杰出的历史文化遗产,诞生了许多世界第一!包括第一批破冰船、第一台收音机、第一位女潜水员和第一份水下视频等!它作为保卫俄罗斯西北海上边界的前哨始建于1704年。这里曾经是俄罗斯在波罗的海上的第一座海上堡垒,后来,它变成了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因此,在这座城市有很多与海军历史有关的纪念碑。喀朗施塔德军事基地的建设是非常令人震撼的,美丽的港口、壮观的堤坝、沿海的炮楼、防卫建筑构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美丽景象,这不仅是军事防卫工程,更是人造的奇迹。此外,军事基地的旅游化应用规划得也非常好,没有大面积的旅游设施建设,保护了原始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场地中的车展和风筝、气球、草地悠悠球等项目的设计又增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动性,还有博物馆的设计,展示了军事基地的发展历史,科普了相关知识,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价值。
在岛中科考阶段,中俄探险队员们共同完成了生态保护和科学考察两个主要任务。虽然在岛上的生活条件艰苦,自己搭建厕所和浴室,用雨水洗碗,海水做饭,中俄团队成员们一起吃住 (11男5女),但是这都不能够阻挡住科考队员们积极工作的热情。我们皆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积极交流与合作,在有限时间内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尤其是通过对海岛进行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联合考察,使我们很好地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当然,通过合作和交流,我们的感情也变得更加深厚!在这次科学考察过程中,我主要负责了地质地貌和生物多样性考察两个方面,每天都坚持环岛考察,通过与俄方科考人员的交流,了解了该海岛形成演化机制,研究了海岛基岩类型、海岸地貌和第四纪冰川地貌证据,调查了海岛上发生的风暴潮沉积,配合团队其他成员清点和描绘了大约200种岛上植物,23余种动物(娃娃鱼、蝌蚪、天鹅、海豹、海鸥、海燕等),绘制了该地区的精准地图,并清理了二战期间留存在这里的垃圾。工作之余,俄方队员还给我们安排了精彩的业余活动,包括教授俄罗斯传统搏击术 (Knife Fighting)和篝火晚会等,每一天都感觉过的充实有趣,专注清静!
在岛后总结阶段 ,我们团队成员乘坐俄罗斯军舰从索莫斯岛抵达圣彼得堡后,还受俄罗斯地理学会邀请参加了与列宁格勒州立大学的学术交流活动。我们与对方学校相关专家分享了在Sommers Island上的初步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在那里建一个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岛上的大自然独特性。6月19日,我们中方团队圆满完成所有俄罗斯境内的考察探险和学术交流活动,顺利返回祖国。
总而言之,这次科考探险之旅,对我而言,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国旅行。我不知道将来是否还有机会去俄罗斯,而且还是到Sommers Island那么偏远的地方!在海岛科考的过程中,我对了解海岛的自然景观和二战时的战争遗迹都非常感兴趣。在孤岛中进行科考探险的感觉很不寻常—安静专注,与世无争!我们在海岛上每天都安静地生活着,从事科学研究,在岛上漫步,聆听大海的声音和鸟语花香。当然二战时期的古老的建筑和战壕堡垒,在那里依然存在,它们每天都在提醒着我们珍惜现在的和平世界。我们应保留这一未经触碰的历史氛围,尽可能地保持其免受污染。
邮箱
wuxutong@pku.edu.cn
1994年10月出生,山东泰安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戈格兰岛中俄联合探险。作为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学生,我们的研究离不开书卷,也离不开大自然。在俄罗斯度过的这样一段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时光,让我终生难忘。
我们在芬兰湾的索莫斯岛上度过了10天9夜。索莫斯岛面积不大,曾经是俄罗斯军队驻地,现在已经成为了无人岛。这里有曲折的海岸、裸露的岩石、种类众多的海鸟和战争留下的遗迹。我们走遍了全岛调查地质地貌、植被、土壤,将全岛划分成600多个样方,调查了土地覆盖和优势植物,与俄方队员一起收集整理了岛上的垃圾。走进自然、接触自然的过程让人感受到自然本身的魅力。在短暂的考察中,我们偶遇过在岩石上晒太阳的可爱的海豹,见证了驻地旁边的海湾里四只小天鹅的诞生,有时误入海鸟的领地,还会惊起一群叫不上名字的海鸟。索莫斯岛的美,美在一种宁静、纯粹,这里没有城市的嘈杂,能听到的只有海风吹过的声音和鸟类不时的鸣叫,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除了领略自然的魅力之外,岛上的生活也十分丰富多彩。我们十几个人一起住在俄军废弃的建筑里,自己搭建了浴室、厕所和其他必要的生活设施,每天在海边洗漱、洗碗,在淡水不足的日子里收集雨水、海水来煮饭。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没有网络、信号和几乎没有电的日子更能让人静下心来工作、思考、感受自然。在岛上的每一天都很辛苦,但也很充实。俄方队友还为我们准备了很多惊喜,静静的夜里篝火旁的中俄对唱,落日的余晖下岩石上的knife fighting格斗,昏暗的灯光中餐桌上的美食,对我来说都是难忘的记忆。
从俄罗斯回到北京已经一个星期了,告别了睡袋,回归网络、信号之后,还很怀念这样的一段时光。非常高兴能够在探险中结识一群真诚、可爱的队友,结下一段真挚的友谊。探险过程中每位队友都给了我许多帮助,让我收获与成长了很多。我要感谢这个团结友爱的大集体,感谢中国地理学会、俄罗斯地理学会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组织,这段难得的经历将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
邮箱
duhb655@nenu.edu.cn
1987年5月出生,四川南充人,博士,东北师范大学 讲师;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主要从事气候变化研究和植被气候关系研究。
这次中俄戈格兰岛联合探险活动是让人一生难忘的经历。感谢中国地理学会和俄罗斯地理学会给我们的机会。2017年5月30号,中方来自全国各地的11名队员在北京集合,自来熟的我们注定了这是一次团结友爱的探险之旅。5月31号到达了圣彼得堡,开始了我们的探险之旅。俄方对中方的行程计划安排的很周到,在上岛前,教了我们一些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医疗急救等知识,并且以“做游戏”的方式考察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我觉得这非常有意思。俄方多次称赞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比其他团队强,也是我们11人自来熟的体现。我们去的小岛是戈格兰岛附近的索莫斯岛,需要乘船大概10个小时才能到达。由于第一次坐船,时间还这么长,还担心会晕船,但事实上,我们乘坐的军舰很舒服,没有不良的反应。岛上有很多战争遗迹,听了俄方的介绍后,特别是二战时为了索莫斯岛这个关键位置,250名俄军在登岛时全部壮烈牺牲,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在岛上,其他队员从不同的角度讲解了他们对这个岛的认识,包括索莫斯岛的成因、海岸线、植被、土壤特征等,以及俄方研究动物的教授对岛上几十种鸟类的介绍,学到了很多知识。岛上的条件比较艰苦,主要体现在吃饭和喝水上,没有可用的淡水来源,最后用上了雨水和海水,但大家都十分乐观地坚持过来了。团队中4名女生在面对这样艰苦条件的时候,毫不逊于男生,对她们表示十分的佩服!除了在岛上的科研考察外,能在岛上看晚上十点半的日落是非常美的一件事。总之,这次探险让我看到了很多新的事物,学到很多东西,也结识了很多朋友,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
邮箱
lixl027@nenu.edu.cn
1987年5月出生,黑龙江省富锦人,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俄地缘关系与区域研究。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中俄联合探险活动。从最初的野外生存技能培训到荒岛求生,及最后与列宁格勒州立大学交流。每一个阶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7.6.1-6.5日索莫斯岛探险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进行了野外技能拓展训练活动和参观了克朗什塔得岛军事博物馆、码头及海上教堂。这个阶段迅速加深了我们小组成员间熟悉和默契程度,同时也让我们对俄罗斯的海底潜水历史与发展以及东正教文化有了初步印象,让我们在了解荒岛求生经验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团队间的合作力。
2017.6.6-6.15日索莫斯岛探险阶段。我觉得荒岛求生阶段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段,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面对可能14年都没人住过的旧房子,面对四周环海的孤岛,面对淡水缺乏的生活,面对宁静、美丽又惊喜不断的发现,索莫斯岛作为自然保护区,我很幸运能有这样的机会来到这里体验,在索莫斯岛探险的日子里我们小组的成员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也正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我们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来终身难忘的回忆。
2017.6.16-6.18日列宁格勒州立大学交流阶段。此次的交流活动,让我对俄罗斯大学有了更多印象,也看到了中俄大学之间迫切交流的共同愿望。我们首先参观了大学的各项基础设施,这是一个年轻的大学,至今为止刚成立25周年,学校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地理学科发展。随后,我们参观了普希金曾经上过的贵族中学与其故居,让我对普希金在俄罗斯人心中印象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俄罗斯人民而言,普希金不仅仅是一位诗人,更是生活及内心灵魂中浪漫和艺术的存在。
探险活动就这样结束了,回程后生活又恢复了它原本的样子,但是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来自中国的索莫斯岛探险队成员会时常想起那里的寂静、简单及与自然为伴的日子,同时作为一个地理科学的青年工作者,这段经历也会激励我们更加严谨工作,学以致用,爱护环境,保卫地球!
邮箱
tanwenxia@mail.ccnu.edu.cn
华中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全球变化遥感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极海冰变化研究1项。主要讲授《地图学》《遥感概论》《GIS设计与开发》等课程。
在俄罗斯这个语言不通国家的二十天,确实是个探险。从上岛前的野外生存、设施设备的使用培训,到岛上食物和各种生活工作设施的准备,再到探险中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等等,都体现了俄方人员为此次探险所做的周密安排。索莫斯岛的探险,是此次活动中的重头戏。中方青年学者11人,外加俄方领队、厨师、摄影师、记者、学者和医生各一名组成的17人团队,在无人的荒岛共同生活十天的生活体验,非常难得。岛上鸟类数量众多,许多鸟窝鸟蛋和刚刚孵化的雏鸟,让小岛已经俨然成为一个鸟岛。海豹了几次出现也让我非常的惊喜。岛上的堡垒地道以及锈掉的警戒铁丝网等军事设施,让我对历史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在岛上,队员们一起打扫清理垃圾,一起做饭吃饭刷碗,一起进行土壤植被等调查,一起看日落,一起篝火唱歌,都成为了美好的回忆。岛上虽然没有淡水没有电没有无线网,但天鹅在屋前孵蛋,海豹在屋后晒太阳,厕所门口就是超级无敌的海景。非常幸运自己能有这么一次经历。上岛前,我们有机会参观了圣彼得堡市和历史悠久的俄罗斯地理学会。从岛上回来后,我们又参观了自然风景优美绿化率极高普希金小镇,大文豪普希金在这里度过了6年的中学时光。非常感谢中俄地理学会为青年学者提供的机会。
邮箱
jxu@sklec.ecnu.edu.cn
1987年6月生,浙江绍兴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0项,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10篇;主要从事水体传统/新型污染控制、纳米材料修复技术等;就职于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首先,十分高兴可以和国内优秀的青年地学专家一起参加中国和俄罗斯地理学会组织的联合考察活动,与俄罗斯地理学会的学者们一起考察圣彼得堡地区的人文景观和sommers岛的生态和环境;其次,这是我第一次出野外,获益匪浅,不但从其他地理学者学习到很多知识,包括辨别方向、搭建帐篷、鉴别优势种群、分析地质地貌结构等等,更是体验到了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的艰辛,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最后,十分感谢俄罗斯地理学会和几位俄罗斯友人在考察过程中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让我们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
邮箱
wch@nju.edu.cn
1987年9月生,籍贯浙江宁波,中国地理学会会员,2016年9月获得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16年10月进入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土壤地球化学及其健康效应,已发表论文10余篇。
我从小就对世界未解之谜充满了无限兴趣,我的专业是自然地理学,这也许注定了我与“自然”的不解之缘。当我看到中国地理学会发布的戈格兰岛中俄青年学者联合探险活动的报名信息时,便毫不犹豫的报了名,没想到被幸运选中,在此真的非常感谢中国地理学会给我这个宝贵的名额。我们这次科考的目的是研究14个芬兰湾外岛的地质、动物、植被、土壤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等,并参与当地的环境保护工作。
来到俄罗斯后,我们中国学者被安排到了Sommers岛,这个岛屿面积较小,岛长不到1公里,宽度仅有450米,岛上没有常住民,最近的一次有人类驻足也隔了近10年。因此,除了科考外,如何生活也成了我们队员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洗澡、睡觉这些日常事务在岛上都变得困难起来,尤其到了考察后期,由于所带的淡水资源耗尽,我们不得不用海水煮饭做菜,下雨时我们又用面盆接水以补充日常饮水,这样的体验对于我来说,真是弥足珍贵,也是终生难以忘怀的。
我们队员总共11个人,基本上每个人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都不同。我的研究方向是土壤地球化学,因此,寻找和分析Sommers岛的土壤剖面成了我的主要科考任务,由于Sommers岛是基岩岛,土壤发育较为贫瘠,在岛上只是零星分布,土壤剖面更是绕岛一周后才找到,同时,也与随行的俄罗斯科考人员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用于分析岛上的污染物含量。除此之外,我也对岛上的地质地貌、岛上井水变黄的原因以及动物的分布进行了考察,并与其他队员一同参观了二战时Sommer岛遗留的军事堡垒。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综合科考,让我加深了对Sommers岛的印象,也加深了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
当然,更难忘的是与我一同科考的队员们,我们的队员来自全国各个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在这历时18天的探险过程中,生活上,我们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荒岛生存”更是让我们加深了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并结下了友谊。此外,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俄方科考人员的热情和友好,虽然我们言语不通,有时候只能用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交流,但这却丝毫没有阻碍我们之间的沟通,他们的热情和友好也让我对俄罗斯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我想,Sommers岛的探险之旅必将成为我人生最难忘的经历之一!
邮箱
lvjianshu@126.com
1986年生,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工作于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主要从事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海岸带现代沉积过程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横向项目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2017年5月底到6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地理学会和俄罗斯地理学会联合组织的戈格兰岛系列探险活动,来自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1名队员与俄方的5名队员由喀琅施塔得港口乘船出发,经转戈格兰岛,最终到达索莫斯岛开展考察,在岛上的10天9夜,我们克服了居住环境恶劣、淡水短缺等困难,开展了科学考察等活动,收获颇丰。
在进岛之前,在我印象中索莫斯岛是一个无人岛,人迹罕至,景观保存完整。去过以后恰恰相反,上面有很多废弃的军事设施,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岛上的景观;但废弃的营房为我们安营扎寨提供了很大便利,找来废弃的铁床,集中放进一个大营房中,收拾一下卫生,架起燃气灶,这便是我们的起居室,为我们遮风挡雨。安顿下来,便要好好欣赏体味一下。索莫斯岛是极其美丽的,波罗的海环绕,海水清澈,天空湛蓝,海天一色;岛上的基岩以玄武岩为主,岛屿岸线曲折,海蚀地貌发育,分布有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典型地貌类型;岛上土壤贫瘠,植被稀疏,主要以草本和低矮的灌木为主,乔木零星分布;动物主要是鸟类,未见四肢动物,是海鸥和天鹅的天然栖息地,海豹时不时会游到海边的基岩上懒懒的晒晒太阳,晃悠一圈然后游回到海里,显得特别可爱。
在索莫斯岛上,有两件事情让我终生难忘。第一件事情是,我们遇到了严重的淡水短缺。到了考察最后的几天,从戈格兰岛带去的淡水已经消耗殆尽,虽然索莫斯岛上有一口井,但是井水呈现黄色,可能是海水入侵到井里,并产生浓缩形成的,显然是不能喝的。幸亏下了两场及时雨,可以用各种容器甚至雨衣接雨水,勉强可以满足日常饮水。波罗的海的海水用来做饭、刷牙、洗澡,他的海水盐度是世界最低的,在0.7 ~ 0.8%%之间,比生理盐水还要低,因此做饭甚至少量的喝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波罗的海海水尝起来并不太咸,更多的是涩,可见NaCl含量并不是特别高。这可能是我这辈子喝下的最多的雨水和海水。第二件事情是,对天鹅孵蛋的感动。在我们刚上岛时,看到有一只天鹅一直在那里蹲着,即使我们走过去,别的鸟都飞走了,但她依然镇定,昂着头几乎一动不动,她是在孵蛋孕育新的生命;另一只天鹅会给她送来食物,显然他是未来孩子的父亲。她时不时遇到一群海鸥的挑衅,只见她仍然昂着头,巍然不动;即使是在风暴来临时,海浪在风的胁迫下猛烈拍击着海岸,她只会微微俯下脖子,继续孵蛋。幸运的是当我即将离开岛上时,小天鹅出生了,我见证了孕育的艰辛过程和母爱的伟大。这两件事情对我触动很深,淡水短缺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天鹅孵蛋让我体味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总结在索莫斯岛的时光,虽然条件很苦,但是很快乐,领略了海天一色的自然风光,人与人之间也很纯真,经历的事情让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这也许就是探险的魅力吧!
邮箱
qinxionghe1988@163.com
1988年出生,广西柳州人,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全球创新网络与地缘战略。
首先,要说从所莫斯岛考察探险回来的身体比较疲惫,第二天就生了一个小病,但是俄罗斯所莫斯岛的考察探险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一辈子都会记住这次考察。
还记得我们刚到北京的那股兴奋样,尽管俄罗斯地理学会一直没有给我们考察的具体行程,大家在机场都有种要大干一场的感觉,这种充满活力的感觉在我们团队之间是能够相互感染的。
在圣彼得堡期间,我们进行了考察前的培训,来自五湖四海的小伙伴们配合得那么默契是我没有想到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当时有一个比较坏的消息就是由于天气原因,我们考察探险出海的时间需要延后,出海的具体时间尚未确定。
因此,留给了我们团队更多的时间进行接触和交流,我们也更深入的了解彼此。在此期间,俄罗斯地理学会给我们安排了比较多的活动,比如去参观俄罗斯地理学会的总部、去圣彼得堡市走走看看、去参观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博物馆。
圣彼得堡是一个区位优势显著的沿海城市,遗留下来悠久历史以及军事旅游资源,是一个典型的全球旅游城市。先举个例子,我们的探险考察团队在城市中进行了简单的人文景观的考察,也需要解决一些个人问题,比如上厕所,我们花了几乎半个小时才找到厕所,一人花了几十卢布才解决了个人问题。造成这种尴尬场面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从公共厕所的分布来看得到印证,而且公共厕所的收费相对较贵,作为旅游城市,很容易给游客带来一些负面的评价;第二,语言问题,俄罗斯的母语是俄语,但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语言是英语,城市的基础设施名称、餐饮店名称、路标等重要地区仅用俄语标注出来,而没有相应的英语翻译,此外,俄罗斯居民大多都无法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如此导致非本国的游客和考察者在俄罗斯城市旅游几乎寸步难行。圣彼得堡的总人口三百万左右,意味着整个城市的旅游承载能力很强,但是走在圣彼得堡街头,游客数量却不见很多,圣彼得堡旅游业发展还是稍微滞后。
最后,来到了所莫斯岛,我们一行17个人在所莫斯岛上度过了10天时间,在岛上,过上了没有网络也几乎没有电的生活,让我们17个人团结起来,努力的过好每一天。我们最开始的任务是将我们安置下来,需要打扫卫生,搬东西,以及装上一些设备让我们的生活能够多彩一点。前几天几乎每天都是筋疲力尽,尽管吃住的条件都不好,但是我们吃得很香睡得很好。这样的生活过上一两天还行,但是持续一个星期,大家的内心都开始急躁了,除了进行的正常的科学研究之外,我们团队的小伙伴们也寻找一些娱乐活动来度过没有网络与世隔绝的生活。我们几乎聊尽了所有的段子,把能想到的娱乐活动都体验了一遍,一起洗碗抬水做饭做菜,一起挖土探险寻找新的动物,一起喝海水雨水井水。面对着每天美丽的日出日落以及偶尔来到的暴风雨,我们相依为命度过了这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十天十夜。
我相信每个人在岛上都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我也不例外。除了科研之外,我更多是在精神上有所收获。生活在浮躁的城市中,每天面对的电脑手机以及各种各样的人,很难会有那么一长段的空白时间让你独处思考。没有网络也就意味着无法与外界人进行联系,手机仅成为一个拍照的电子设备,几乎没有电也就意味着无需每天都要阅读文献,待在与世隔绝的小岛将你带离了浮躁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岛上,大脑将是一种被清空的状态,没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提醒着自己,最享受的时刻是在傍晚太阳快落海期间一个人靠在石头上看着太阳落下,享受着落日的余晖和一个人的宁静,此时此刻大脑中闪现过很多很多沉寂在脑海中的瞬间,非常享受这一瞬间,这种独处与思考很长时间都没出现过了,所以,珍惜此时的每分每秒。
很遗憾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回到了中国即将分别,还记得在一次讨论中,我们说道,这种将我们11个人聚在一起的考察与探险的经历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了,我们能够聚在一起是缘分,我们珍惜着彼此,团队中的兄弟姐妹们,别了依然相信以后会再会!
感谢中国地理学会与俄罗斯地理学会的支持能让我们聚在一起度过那么难忘的日子!
欢迎您加入我们
成为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具体入会流程请公众号首页查看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www.gs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