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报道|2018年中国地理学会科普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

天津市地理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 2019-06-30

        2018年中国地理学会科普工作会议于 11月10日至11日在天津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国地理学会和天津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天津市地理学会、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有关地球科学的研究单位、高校地理专业、旅游专业专家学者,部分省级地理学会的负责同志,以及基础教育系统的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共计2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从学科范围来讲,既有地理科学的各分支学科,也涉及到了教育、地质、地震、海洋、生态、环境、信息技术和情报、旅游、减灾防灾、管理等科学领域。为了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加强地学科普在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中的作用,与会专家学者汇聚于渤海之滨的天津,共商地理科普大事。

        开幕式由天津市地理学会理事长、天津师大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王中良主持,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王群生、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张国友、天津市科协副主席张丽珠参加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会上张国友副理事长就中国地理学会科普工作做了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闯研究员的科普报告,阐明了大数据推动下地理学科普的现状和前景,以及《林超地理博物馆》建设内容。《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单之蔷主编和央视《地理中国》栏目李伟老师的科普报告,体现了媒体在地理学大众科普道路上的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北京师范大学邱维理教授和天津师范大学崔铁军教授从野外实践和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地理实践力的研究新方向。与会者深切感受到了目前我国地理科普工作的大好形势,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会议还邀请陕西师范大学的葛淼教授做了关于《健康人医学参考值的地理环境分布》的成果介绍。最后举行了“奇美天下丹霞山图书漂流活动”启动仪式”,并请中国地质科学院苏德辰教授作了有关丹霞地貌的科普报告。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把地理科普融入社会各领域”,旨在把地理科学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成果以科普的形式为社会各阶层服务,以此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本次会议以全国地理各学科、各单位之间如何建立健全的科学普及工作体系,如何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如何推动地理科普活动持续创新,地理科普与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要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无论是大会学术报告还是专题学术研讨,大家都能充分展示各自科普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探讨如何加强地球科普工作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使与会者开拓了眼界、收获了众多同仁的实践经验,会议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氛围。

        本次会议以地理科普工作为中心,为我国与地球科学有关的科研单位、高校和基础教育单位以及企业和社会学术团体、科普活动志愿者之间架起了桥梁。大家认为地理学做为长期关注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各种特征、空间结构以及人类和环境之间交互关系的科学,在今天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具备世界视野,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地理科普。呼吁全国地球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们要从学科的角度,利用多种形式和信息技术对全社会宣传、普及有关地球科学方面的知识,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地球观和科学发展观。与会者们还倡议各学科、各领域间要以这次科普工作会议为契机,注重相互交叉与融合,创立新的工作机制,立足把先进的科学理念和地理科技知识通过科普这一通道融于社会各个领域,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会议精神 ,为促进我国自然、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会议期间,代表们还考察了百年水利工程海河耳闸、五大道和意式风情区,参观了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和北疆博物院旧址,瞻仰了海河之滨的中国地学会成立百年纪念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