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说2021年,海南的这群奋斗者,很牛!

海南日报 2022-04-26

过去的一年海南自贸港建设蓬勃展开海南干部群众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使出了牛劲展现了“三牛”精神本期海南周刊推出年终特别报道“数”说各行各业平凡人这一年不平凡的奋斗故事
点击图片查看H5
《2021,数你牛》


以下为详细报道↓↓

2021年12月27日出版的海南日报B02版版面图↑



“疫”线“种苗人”


洪素华

三亚中心医院门诊部 护士长

单日接种新冠疫苗最大量:500剂次


洪素华在为群众接种新冠疫苗。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摄


“来,手臂放松,露出右上臂。”12月20日下午4点,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护士长洪素华一手举着装满药剂的针管,一手麻利地拿着沾有酒精的医用棉签擦拭接种部位,随后是迅速而又精准的一针。


完成一次接种不难,难的是面对大量的接种者,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精准的专业能力,手脑并用才能确保步步不错。“请在观察区休息半小时,如果有不舒服,及时告诉我们的工作人员。”“一周内不要饮酒,这两天饮食要清淡,忌辛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看一下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接种完后,洪素华耐心地叮嘱道。


1973年出生的洪素华,属牛,对她而言,2021年也是如黄牛般勤勤恳恳耕作的一年。这套接种流程,洪素华每天要重复几百次。而2021年最繁忙的一天,她接种超过500剂次。


“声音是由大变小,到最后嘶哑得都说不出话来。”说着,洪素华拧开早上分发给她的矿泉水,猛灌一口,清了清早已沙哑的嗓子。穿着防护服,手戴乳胶手套,为了节约时间,洪素华一天要徒手掰断几百个安瓿瓶,团队中很多人都是打针打到肌肉劳损,需要拿经络贴缓解疼痛。由于长时间戴着乳胶手套,他们的双手经常被汗水浸得浮肿。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洪素华:“疫”线“种苗人”



实验室“病毒捕手”


李丹丹

海南省疾控中心

检验检测所微检室主任

全年复核核酸检测报告数:5656份


李丹丹(左一)在准备核酸样本。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摄


12月23日凌晨2点,海口市区的万家灯火早已慢慢熄灭,而海南省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里依然灯火通明,一位穿着厚重防护服的核酸检测人员,正在实验台前一丝不苟地进行核酸样本的检测,汗水打湿了他的衣衫和防护服,嘴里呼出的热气早已模糊了他的护目镜。


他就是该中心检验检测所微检室主任李丹丹,他的工作就是精准“捕捉”病毒,为疫情防控提供准确信息。


在微生物检验的岗位上工作14年来,李丹丹与甲流、登革热、诺如病毒等“战斗”过,如今又干起“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担当着“病毒捕手”的角色,凭借一双“火眼金睛”,让病毒无处遁形。


自疫情发生以来,李丹丹就坚守在省疾控中心实验室,与团队成员一起承担起高风险、高强度的病毒检测工作。他数不清楚这是第几个奋战在实验室的夜晚,今年他参与的复核核酸检测报告数共有5656份。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李丹丹:实验室“病毒捕手”


2021年12月27日出版的海南日报B03版版面图↑



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


陈杰

海南省史志馆讲解员

为听众讲解党史场次:200多场


陈杰在讲解。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摄


12月22日上午12时,海南省史志馆讲解员陈杰摘掉耳麦,结束了2021年的第201场讲解。


送走听众,陈杰返回场馆前台,拿起保温杯喝了一大口水。此时,整个场馆正沐浴在明媚的正午阳光中,波浪形屋顶折射出柔和的金光,远看似海浪翻涌又似旗帜飘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界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最高峰的时候,他一个上午要连讲3场,讲到最后发声都很困难。


陈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省史志馆2018年10月开始布展,2020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2019年,他和其他9名同事从近千名求职者中“过五关斩六将”,成为该馆的第一批员工。


成为党史讲解员,陈杰以前从没想过——大学学的是法学专业,毕业后曾在一家企业做行政工作,他的专业和工作履历与党史讲解都“不沾边”。入职后,眼看着2020年海南解放70周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节点接踵而至,他和同事们开始追着时间“补课”。


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自己达到上岗的要求?起初,陈杰靠死记硬背,硬是把近3万字的讲稿背了下来。但效果并不理想,刚开始的几场讲解,他因为紧张出现了卡顿、忘词等不少小状况,加之基础讲稿缺乏细节和互动内容,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高。


为了迅速提升党史知识储备水平、提高讲解能力,陈杰和同事们积极参与省史志馆举办的主题读书会、讲解“大练兵大比武”等活动,还利用闭馆时间开展党日活动,走进省内外相关场馆参观学习,向前辈们“取经”。


陈杰记得,讲解“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期间,他和同事们10余次修改完善基础讲稿,力争把“有意义”的东西讲解得“有意思”。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陈杰: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



让思政课“有知有味”


蒋玉

海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上思政课数量:500多节


蒋玉在备课。海南日报记者 计思佳 摄


“我们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你生病坐公交车时,被身旁的一位老人要求让座。你拒绝并解释后,老人却大声说你没有公德。我们上节课说道德可以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那我们如何解释经常出现在身边的道德绑架现象?”12月23日下午,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专业大一学生在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上课伊始,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蒋玉就抛出了一个颇具争议性和思辨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像一枚发射出去的鱼雷,沉寂了几秒钟后,在水下掀起轩然大波。学生们产生了共鸣,很快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我堂弟经常弄坏我的东西,我叔叔却让我不要和小孩子计较,我觉得这就是一种道德绑架。”“道德最可贵的是自律,只有自律道德而不是他律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道德首先是责己,其次才是责人。”……学生们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谈观点认识,进而在小范围内初步总结出道德的特点、道德的功能等。


蒋玉的思政课堂经常出现这种“炸开了锅”的情况,学生深度参与课堂讨论,而不是被动等待“知识喂养”。“与其‘满堂灌’,不如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认知。”她说,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很广,每次课堂讨论,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拓宽了她的思路,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2015年,蒋玉博士毕业后来到海南大学工作,一直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先后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程,每年上课500多节。虽然课时量很大,但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让每堂思政课都成为“精彩一课”。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蒋玉:让思政课“有知有味”


2021年12月27日出版的海南日报B04版版面图↑



脚上的泥土最芬芳


殷秋碧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迈湾

水利枢纽工程工程管理部部长

施工队月开挖土石最大产能:83万立方米


殷秋碧在工地上检查。通讯员 王建平 摄


寒潮来临这几天,屯昌县迈湾水利枢纽工程的工地上飘起小雨。


“以前下雨会觉得是浪漫,现在下雨会感到紧张,担心工程的施工进度,担心工地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是否到位。”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迈湾水利枢纽工程工程管理部部长殷秋碧说。


迈湾水利枢纽工程是当前海南水网最大的在建水利工程,自2020年4月13日施工以来,殷秋碧就跟其他的建设者一样,驻扎在工程建设的山谷里,远离城市的霓虹闪烁,远离家人的温暖陪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今年以来,迈湾水利枢纽工程面临着繁重的任务,要在11月底前完成左右坝肩开挖,实现大江截流,为后续的大坝混凝土施工奠定基础。左右坝肩,开挖口线高程分别为264米、248米,技术要求高、规模大、工期紧、安全风险高。


“任务很重,很具有挑战性。”作为工程管理部部长,殷秋碧上要对接管理者安排的施工进度计划,下要对接施工作业队伍,把进度计划和目标层层分解到工地上。


每天,殷秋碧都是身着红色工装,戴着黄色安全帽,脚上球鞋沾满泥土,风风火火穿梭在工地和办公楼之间,他要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对比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偏差,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忙起来也好,不然停下来也会想家。”从事工程建设行业,那就意味着要长期出门在外,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殷秋碧也是如此,今年,他历经妻子怀孕生产、父亲病重住院,无法在家陪伴亲人,这让他内心感到十分愧疚和无奈。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殷秋碧:脚上的泥土最芬芳



未来,从这里起飞


胡东伟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

指挥部航站区工程部经理

日均巡视工地步数:3万步


胡东伟在工作中。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摄


滑行、加速、起飞、冲上云霄,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一架又一架飞机从这里出发,飞往全国各地。这是海南第一个4F等级飞行区,从建设到投运,历时上千个日夜,凝聚上万名建设者的付出与努力。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指挥部航站区工程部经理胡东伟便是这众多建设者中的一员。自2015年参与美兰机场建设,她在这片土地上挥洒了6年汗水,见证了这里一点一滴的变化。


工地上的“铁娘子”,同事们喜欢这样称呼她。她健步如飞,每日工地上巡视,步数超3万步不足为奇;她吃苦耐劳,风吹日晒从没有喊过辛苦;她勤奋努力,带领团队啃下一个个“硬骨头”。


在胡东伟看来,今年是她参与美兰机场二期扩建项目以来,“最轻松”的一年。可她还是协助完成了项目内12个单体和1个主体的联合验收工作,依旧是父母眼中那个“忙得没时间回家”的女儿。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胡东伟:未来,从这里起飞


2021年12月27日出版的海南日报B05版版面图↑



微笑在脸 真诚在心


郑子音

三亚海旅免税城

海蓝之谜门店销售专员

单日接待最多人数:200多人


郑子音(右)在向顾客介绍产品。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摄


12月25日,周六,三亚海旅免税城人流如织,位于三楼的美妆区人气最旺。免税品销售专员郑子音站在海蓝之谜门店门口,笑迎每一位顾客。


“有海蓝之谜精粹水吗?”“我想了解面霜。”进店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郑子音详细介绍产品功效,热情邀请顾客试用,还当起“模特”现场教学。她倒取适量的精粹水在手掌心,然后用手轻轻拍打脸颊,作出示范。顾客参照她,认真地学起来。“在护肤过程中,精粹水是在哪一步使用呢?”“我是油性皮肤,能用吗?”问题一个接一个抛来,郑子音点头回应,然后一一进行解答。


“谢谢您的光临,欢迎下次再来。”不一会,顾客买完单满意地离开,郑子音微笑鞠躬道别。随后,她再次回到门店入口,准备迎接下一位顾客。这样的场景,每天反复上演,而郑子音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回顾即将过去的2021年,郑子音形容“忙碌而充实”。7月,她从三亚学院毕业后,应聘成为三亚海旅免税城的一名销售专员。从学校到职场,她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郑子音:微笑在脸 真诚在心



“虽然累点,但有奔头!”


吴开强

中通快递三亚落笔洞营业部

负责人

单日派送快递包裹最高纪录:500多个


吴开强(右)在送快递。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摄


12月20日7时许,天刚蒙蒙亮,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吴开强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大多数时候,他如当天一样,第一个到达中通快递三亚落笔洞营业部。


面对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裹,吴开强淡定自如,一件一件按地址分拣,装进不同的袋子,然后搬到三轮电动车上,将它们送往客户手中。“今天是工作日,上班时间送收件地址为公司的快递,中午和傍晚送收件地址为住宅的快递。”当天的送件线路,他已在心中提前规划好。


“请注意!倒车。”8时许,吴开强开着电动车载着满满一车快递包裹出发。“您好,我是中通快递员,有您的快递,我现在送过去。”每送完一件快递,吴开强会提前联系下一位客户,以确定他们是否在家或公司,并告知自己抵达的大致时间。


除了电话联系,他还以小区为单位建立了多个微信群,每次抵达各小区的快递收发点后,他就在微信群里发信息,通知有快递的住户去取快递。有些老客户希望自己的快递被放在一个指定的位置,吴开强用心记住,尽量满足。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吴开强:“虽然累点,但有奔头!”


2021年12月27日出版的海南日报B06版版面图↑



这片红树林长得多壮!


周建明

万宁小海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

施工方技术负责人

组织工人在小海边种植红树数量:80万株


周建明在小海边。海南日报记者 张惠宁 摄


“从去年12月底到现在,我们在小海边种下了约80万株红树,你看,放眼望去都是新绿!”近日,海南日报记者在万宁小海周家庄段附近的一间板房里,见到了周建明。冬日的小海碧波荡漾,种在水中的红树成排成行“站立”着,岸边不时有候鸟停留。


眼前的生态美景,让人很难想象,就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养殖塘遍布、水污染严重。2019年10月,万宁市委市政府决定清退小海周边的水产养殖池塘和港北通道上的渔排网箱,并进行生态修复。2020年9月,小海周家庄段完成退塘。两个月后,周建明所在的海南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小海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施工团队进驻周家庄。


在小海边的板房里“安家”后,周建明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试种300亩红树。2020年12月31日,周建明和同事精心挑选了八九种红树苗后,开始组织种植工人在小海周家庄段进行试种。在水中种红树,要求种植工人技术过硬,周建明每周给种植工人授课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种植技巧。此外,他和同事每天到各种植小班查看进展情况,进行现场指导。每天观察红树的生长情况,记录叶片、枝条、根系生长情况。


试种成功后,周建明所在团队按照万宁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组织工人扩大种植面积。截至目前,已种下1000多亩约80万株红树。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周建明:这片红树林长得多壮!



走不完的巡山路


韦宝权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

黎母山分局鹦哥傲管护站

护林员

巡山护林天数:264天


韦宝权在查看树木病虫害情况。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摄


“刚刚一定有几只白鹇来过!”12月23日8时许,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母山片区的一片原始雨林里,54岁的护林员韦宝权刚走没几步,便兴奋地蹲在了一堆松软的泥土旁,“快看,这些都是它们刨食时留下的爪痕。”


不止于白鹇的爪痕,这片偌大雨林里发生的一切,似乎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这不,猫着腰在灌木丛中穿行,明明连前进都费劲,他还是一眼发现了头顶树冠间几只正在觅食的珠颈斑鸠。


“它们栖息的这棵树是陆均松,罗汉松目植物,别看树干不粗,估计已有几百年树龄。”扬起手臂环指一周,韦宝权顺道将这棵陆均松的“邻居”们也统统介绍了一遍,不仅树种名,就连科属、形态特征、分布生境也交代得清清楚楚。


从天上飞的、地上长的,到林子里四处跑的,韦宝权为何能将这片雨林里的一草一木、蛇虫鸟兽统统装进脑子里?答案藏在一组数据里——过去这一年,他至少在山上待了264天,按照平均每天巡山15公里算,全年巡护路程累计近4000公里,相当于环海南岛6圈。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韦宝权:走不完的巡山路


2021年12月27日出版的海南日报B07版版面图↑



“富口袋”与“富脑袋”


邓伦民

定安美南村驻村第一书记、

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

定安县定城镇美南村人均年收入增收数:1900元


邓伦民在认真工作。海南日报记者 叶媛媛 通讯员 张博 摄


“靠谱!”谈起国家税务总局定安县税务局派出的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邓伦民,定安县定城镇美南村的村民们会竖起大拇指。


“小邓不光带着我们发展产业富‘口袋’,还常常邀请老师、专家给我们培训、上课富‘脑袋’。”60多岁的美南村村民吴鸿基乐滋滋地与海南日报记者分享,在邓伦民的带领下,今年不少美南村村民身上的“腰包”变得更鼓了,生活的幸福感也更强了。


“腰包”究竟鼓了多少?“是1900元!”一旁的邓伦民一边翻看记录,一边兴奋地说,从2020年的1.2万元,到2021年的预计1.39万元,今年美南村人均年收入提高了整整1900元。邓伦民说,这份成绩单不仅意味着美南村在一天天变好,更鼓舞着众多正在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美南人,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位于定城镇南部的美南村,下辖美玉、文公、南卜、杨迈等7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785户3009人。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邓伦民:“富口袋”与“富脑袋”



高博士送来“黑科技”


高建明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一年送科技下乡次数:118次


高建明博士在查看育苗基地土壤情况。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12月22日,在海口市城西镇苍东村,戴着一副眼镜、裤腿高高挽起的高建明,像往常一样来到这里“逛菜地”。他几乎每周都会来这里,有时甚至一天多次,就是为了在苍东村多示范推广几项绿色种植蔬菜技术。


“防虫网的门可要关紧,不然虫子进来了。”他一边用手整理菜地上的“蚊帐式”简易防虫网,一边叮嘱菜农蒋兆仁。


蒋兆仁种的菜长势不错,绿油油的菜叶光滑饱满,一旁的黄色粘虫板也没有粘到“漏网之虫”。


“多亏这个‘经济适用房’!”蒋兆仁说,尤其是在夏季的海南,由于高温多雨,虫害多发,这种简易防虫网,解决了他多年来高成本、难种菜的烦恼。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高建明:高博士送来“黑科技”


2021年12月27日出版的海南日报B08版版面图↑



我带农民种“金豆”


朱勇仕

乐东抱由镇毛豆种植大户

种毛豆带动农民增收金额:600万元


朱勇仕将豆种运到田头。海南日报记者 周月光 摄


“受疫情和气候影响,今年种毛豆虽然没赚到钱,但我带动农民增收600多万元,这是我2021年最欣慰的事。”12月22日,在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田头,来自湖南的毛豆种植大户朱勇仕带领农民开始种植新一季的毛豆。


朱勇仕在抱由镇德霞村和坡拉村租地2600亩,种植毛豆销往内地。去年受台风及多雨天气影响,毛豆种植比往年晚15天,毛豆上市时间相应推迟,毛豆刚上市时行情比较好,田头收购价达每斤5元,没过多久毛豆集中上市,加之受疫情影响,价格急转直下。


“刚上市时,种植户为了赶行情,都急着采收,采收一斤毛豆的人工费从0.6元涨到0.9元,农民采收一晚收入300元至600元不等。”朱勇仕说,他种的2600亩毛豆产量达400多万斤,共支付当地农民采收费用约300万元。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朱勇仕:我带农民种“金豆”



有一种幸福:种菜种花


黄凌燕

陵水新村镇桐海村

蔬菜种植大户

承包204亩农田种菜产量:20万斤


黄凌燕查看作物生长情况。海南日报记者 王迎春 摄


尽管时值冬日,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桐海村菜篮子基地的蔬菜大棚内,却是一片温暖如春、绿意盎然的景象。爬满藤蔓的蔬菜支架上,挂着各种或青涩或成熟的蔬果。“来看看我的菜长得如何了?”看菜,是黄凌燕每次到基地要做的第一件事。


作为海南滴滴沃家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自2016年起,黄凌燕通过消费扶贫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当地许多瓜菜种植户遇到销售难题,会找她帮忙。通过产业带动助力乡村振兴,也是她一直以来想做的事。


近两年,我省增加投入推动菜篮子基地建设,这让黄凌燕看到了机遇。今年7月,她承包了桐海村菜篮子基地204亩农田,用于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业。不过这位销售带货的行家里手,在种菜领域却是个实打实的“新人”。


摆在黄凌燕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基地的沙土地,这种土地比较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如果用不好可能种不出菜。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黄凌燕:有一种幸福:种菜种花


2021年12月27日出版的海南日报B09版版面图↑



奖牌刻满你的风采


毕焜

黄莹莹

邱灼

袁也淳

全运会海南摘金选手

全运会海南体育代表团摘金数:4金


毕焜。资料图


黄莹莹。资料图


邱灼。资料图


袁也淳。资料图


2021年,对海南竞技体育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举行的陕西全运会上,海南体育代表团获得了4枚金牌,这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参加全运会取得的最好成绩。


海南女子冲浪队21岁的黄莹莹获得了全运会史上第一枚冲浪金牌,她决赛的对手是河南队的王雪银。决赛当天台风来临,万宁日月湾的海浪达到1.5米以上,这给了黄莹莹充分的发挥空间。最终,她以高难度和稳定的发挥夺冠。黄莹莹的这枚金牌来之不易,四分之一决赛时,她曾一度落后对手5分,好在当时她及时“抓住”了一道大浪,完美完成了“浪顶回切”等技术动作,惊险逆转对手进入4强。


在全运会冲浪男子短板决赛中,海南冲浪队的黄一格和邱灼成功会师男子短板决赛。这场决赛成了海南队的“内战”。最终,18岁的邱灼力克“大哥”黄一格,获得冠军。别看邱灼年龄不大,但却是一名冲浪老将。5岁第一次接触冲浪,14岁入选海南省冲浪队,经过4年的专业训练就夺得了全运会冠军,并入选国家男子冲浪队。


全运会夺冠后,邱灼说:“拿到冠军非常开心,决赛的浪况很适合自己。海南队包揽冠亚军,要感谢教练,他们辛苦了。”


海南帆板队毕焜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全运会男子帆板RS:X级冠军。这是海南体育代表团在第14届全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金牌,是海南帆板选手时隔20年后在全运会上再度夺金,也是海南帆板男子选手在全运会上首次摘金。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全运会海南体育代表团:奖牌刻满你的风采



这张入场券是拼来的


王慧敏

海南琼中女足前锋

王慧敏在中国足球协会女子乙级联赛中的进球数:6球


海南琼中女足前锋王慧敏(右二)。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这场比赛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大家一开始都以为2022年女甲‘没戏了’,结果,我们还是拿到了入场券,这是全队顽强拼搏的结果。”12月17日下午, 2021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大学生女足联赛暨中国足球协会女子乙级联赛在福建漳州结束,海南琼中队以6战5胜1负的战绩,获得了亚军,同时也赢得了参加2022年女甲联赛的“入场券”。司职前锋的王慧敏在中乙联赛中踢进了6个球,是队中的主要得分手。


回顾6场比赛,最让这名琼中姑娘难忘的是,半决赛时对阵武汉体院队的那一场,“这场比赛非常关键,获胜的球队才能赢得下赛季女甲入场券。对手的实力的确比较强,比此前和我们交锋的4支球队实力高出很多,对手阵中也有多名职业球员。”王慧敏说。


在这场半决赛中,王慧敏拼尽了全力,武汉体院队的后卫在90分钟的比赛中几次将王慧敏铲得“人仰马翻”。


“好在我没有受伤,不过比赛还剩最后几分钟时,我已经有了抽筋的感觉。”她说,这场比赛踢得非常激烈,武汉体院队一直到补时还剩1分半钟时,还是以2:0领先,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海南琼中女足的2022年女甲“没戏了”。


“我们没有放弃,一直在拼搏,教练员陈婉婷在场边大声鼓励我们,还有机会,抢起来。”王慧敏说,最终,在最后1分半的时间里,海南琼中队依靠两个点球将比分扳平。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王慧敏:这张入场券是拼来的



2021年12月27日出版的海南日报B10版版面图↑



穿越艰难,也要一笑而过


沈一笑

海南优星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直播间月销售额:100万元


沈一笑。海南日报记者 赵优 摄


“总算过10万了!突然觉得没那么累了……”12月20日凌晨1点,4个小时的直播结束,补光灯一关,沈一笑更新了一条朋友圈信息,配图是抖音电商数据主屏,显示她负责运营的“品惠旅行海南GOGOGO”账号在本场直播中成交金额达10.5万元。而该账号的直播间,月销售额已突破100万元。


对于她来说,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生活,包括旅游从业者的工作方式。去年,“云旅游”悄然兴起,她所在的天恒旅业成立了“超燃荷尔蒙”直播小分队,沈一笑从导游变成了主播。小分队的主要任务是做旅游直播,以海南环岛自驾游的方式,呈现海南之美。团队成员有市场部骨干、摄影师、文案推广人员。作为一名资深导游,沈一笑是出镜较多的主播之一。


“刚开始不懂直播,只是模仿别人去做,摸着石头过河。”沈一笑说。今年9月5日,海南优星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开设账号,她也由此转型为旅游带货主播。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沈一笑:穿越艰难,也要一笑而过



“云”游,让学生梦圆博物馆


孙梦圆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公共服务部宣教讲解组组长

乡村学校学生借助5G技术同上一堂课:35所


孙梦圆在讲解。受访者供图


2022年元旦即将来临,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公共服务部宣教讲解组组长孙梦圆又迎来了忙碌时刻。元旦假期,该博物馆将迎来更多市民游客,“我们将推出元旦主题社会教育活动,春节、元宵节的社会教育活动也在筹备中。”


孙梦圆所在的公共服务部,是一支地地道道的“娘子军”,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多才多艺,正是这群人包揽了博物馆讲解接待、研学社教、票务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等多项工作。疫情之下,孙梦圆的工作方式也有了变化。


“互联网时代,人人可以借助手机在云端联络互动,我们文博单位也要乘互联网发展的东风,创新宣教讲解方式,拓展南海文化传播范围。”孙梦圆说。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孙梦圆:“云”游,让学生梦圆博物馆


2021年12月27日出版的海南日报B11版版面图↑



拍琼味 很海南


刘俊

网络社交平台账号

“这很海南”主创

7月5日至8月1日抖音视频播放量:2102万次


刘俊(前排右一)在视频拍摄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海口,4元一碗的腌粉,5元一碗的粉汤,6元一盘的炒粉……这家开在城中村的没有招牌的小店,面积仅25平方米,但每天早上都坐满了食客。”今年6月15日,一条名为“无名之辈”的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上发布后,迅速收获了3.2万个点赞。这家“无名”的餐店也很快成为网红店。


该短视频的创作者“90后”刘俊是个江西人,却偏偏十分喜欢品尝各类海南美食。仅今年就发布了200多条关于海南美食的短视频,吸引了一大批饕客和普通市民关注。


在这条55秒的短视频里,刘俊讲述了餐店经营者曾师傅与姐姐“搭班”开店,一个炒粉,一个煮粉,坚持多年不涨价,货真价实地经营,让附近务工者吃饱的故事。网友们看后踊跃留言点赞,“为老板不抬物价让消费者吃饱的行为点赞”“吃了好几年了,真是又便宜又好吃”“改天去吃,谢谢作者”……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刘俊:拍琼味 很海南



说海南 不觉晓


高晓晓

网络社交平台账号

“不觉晓说海南”主创

全网视频播放总量:5000万次


高晓晓在海口火山熔岩洞“七十二洞”拍视频。受访者供图


走进文昌符家宅讲述华侨往事,探访昌江石碌铁矿介绍不能忘却的历史,漫步乐东莺歌海盐场带着网友看小众景点……今年,一个名为“不觉晓说海南”的账号在抖音、B站、微信视频号等互联网社交平台上走红。


视频的主角“不觉晓”名为高晓晓。她身着锦衣华服,行走于古宅巷弄、阡陌村庄,琼岛的山光水色、风土人情、历史传说经她讲述介绍,显得更加隽永动人。


“讲好海南故事,是我们打造‘不觉晓说海南’的初心和核心。”高晓晓表示,今年5月注册账号时,她的团队便确立了运营宗旨——立足海南本土,讲好海南故事,向世界“说”出海南之美。


自今年8月21日发布首条视频以来,短短4个多月,高晓晓已在网上更新了126件作品。“不觉晓说海南”以自成一派的诗意风格和引人深思的人文视角,受到广大网友的青睐。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海南周刊丨高晓晓:说海南 不觉晓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艳玫 陈蔚林 计思佳 孙慧 张惠宁 李梦瑶 叶媛媛 傅人意 周月光 王迎春 王黎刚 赵优 邓钰 通讯员:徐敬 王建平 张博

值班主任:楚煜

值班总监:史雅洁

内容审核:樊学玲

责任编辑:李美琴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海南自贸港这100亿元投资基金打算这样用→


多市县发布寒冷黄色预警!未来几天,海南开启降温+降雨模式


觉得内容好看

点个“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