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产值突破百亿元!海南这个“未来产业”如何加速图强?

海南日报
2024-10-23

海南日报今天推出“海南向新——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系列报道②”本期聚焦海南种业发展

关注海南充分利用气候温度优势

加快培育壮大种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农业芯片”

加速“向种图强”


2024年3月26日《海南日报》头版版面图


2024年3月26日《海南日报》A03版版面图


大企业进驻“链上”种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

南繁硅谷“链”向新未来


3月25日,迎着崖州湾畔的海风,毛瀚悦走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以下简称科技城)招商科创广场办公区。打卡、换上白大褂,严格对标60套实验室标准做足准备,她快步走向实验室,开启一天的工作。


“之前我是中国农业大学海南专项的首批毕业生,现在是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CRO平台(以下简称中种集团CRO)的首批员工。”毛瀚悦笑言,不论角色如何转变,她都是南繁种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种业专业研发外包服务公共平台(CRO)实验室里,中种集团的科技工作者利用仪器对谷物生理指标进行分析。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传统南繁育种流程一肩扛,育种家在地里一蹲就是一天,材料还要寄往北京检测,新鲜材料长途邮寄还易损坏……“大家都期待着能有专业的南繁科研外包服务,让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更好地赋能育种全流程,提高新品种选育效率。”毛瀚悦感叹道。


2021年,科技城在全国率先启动探索种业CRO模式与产业培育工作,构建以种业CRO业态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持续开展“定概念、出方案、搭体系、建平台、促分享、立联盟、编标准”等工作,打造集知识产权保护、种业对外交流合作和南繁服务保障等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圈,今年以来共有15家机构和企业被认定为首批海南省南繁种业合同研发组织(CRO),中种集团CRO名列其中。

“育种家上午取样、中午送样,下午就能完成检测,次日可取检测报告,省时省力省钱还精准。年初新开发的叶片冻干业务还能解决新鲜材料邮寄易变质的烦恼。”在中种集团CRO基因分型实验室内,毛瀚悦正和同事按照流程对一批送检的水稻材料开展基因检测。


整个基因分型实验室的7个房间之间通过传递窗衔接,样品接收、处理后就来到了第一核心环节——核酸提取室,借助国产化的高通量自动化核酸提取设备,一小时能完成4块96孔板样本的核酸提取。样本接着被送到第二核心的房间——反应运行室,将微量的遗传物质倍增数十亿次后进入扫描室,工作人员通过基因分型系统和数据软件读取并分析的基因型数据信息,将为科研人员提供育种参考。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种业专业研发外包服务公共平台(CRO)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利用自动化设备对种子进行核酸提取。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通过‘大厂带小厂’模式,中种集团CRO引进中种自身的检测体系,转化中种武汉科技中心的新技术,聚焦市场需求,差异化发展做强CRO产业中的基因分型和品质分析检测两个细分市场,并研发新装备和试剂替代,简化实验操作流程,检测效率提升40倍,成本降低至少20%。”中国种子集团南繁硅谷运营管理中心副总经理许珂说,平台部分设备也入驻了崖州湾共享仪器平台,更好地分享新模式带来的科研红利。未来更有望在种业离岸科研、育种数据应用等新业态开展探索,加速种业创新速度和质量。


与毛瀚悦同批入职中种集团CRO的杨用平,正在为一批大豆材料而忙碌,它们是承担“揭榜挂帅”课题的育种家送来的检测样品。2023年,中种集团与海南省种业实验室开展了“揭榜挂帅”合作,围绕4个核心作物启动了20项计划合作项目,吸引了67家相关科研单位参与。


经过取样、检测,获悉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等数据后,再根据不同含量放入不同标记的玻璃瓶内。重复这些流程,杨用平一天能完成500份大豆材料的检测,不仅高效,相比传统的种子破坏性检测,无损检测后的材料还可以返还给合作的育种家进入下一轮实验,让育种材料最大化地发挥价值。


“海南推出的‘揭榜挂帅’模式,企业出题、院所出智、成果共享、利益反馈等制度创新,有效盘活科企优势资源,大家围绕消费端的需求进行种子产品的科研生产,完成从‘种子到筷子’的产业链整合,催生海南种业发展新动能。”中种集团战略与政府事务总监张晓强表示。


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承上启下之年,当下“南繁硅谷”建设正向“新”发力。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院长彭军看来,大企业进驻发挥行业引领带动作用,科研院所集聚加速“卡脖子”技术攻关,有效贯通了创新链与产业链。


技术新、产品服务新、业态新、制度新,形成了促进海南“种业+”生产力提升的乘数效应乃至指数效应:


南繁种业成为首个年产值突破百亿元的“未来产业”;我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科技城新增授权专利增长49%,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 258%、300%;2322个植物新品种亮相崖州;国投种业、隆平生物等种业领先企业抢滩入驻,2800余家国内外优质种企及其关联产业企业、科研院所落户……


“向种图强,未来有望在海南建立种业航空母舰。”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表示,南繁硅谷汇聚创新资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种业创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构建。


位于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种业CRO平台的三亚中国检科院生物安全中心,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实验。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海南充分利用气候温度优势,加快培育壮大种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农业芯片” 加速“向种图强”


南繁热土,“芯”潮涌动!


3月的南繁迎来收获季,众多科研团队在基地里赶收种子材料,酝酿着更多科研成果;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里,各实验团队“揭榜挂帅”开展科研攻关,科企深度融合,加速种业成果转化……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海南光热条件适合农作物生长,全国主要农作物品种中超70%都经过南繁培育,成为名副其实的育种“加速器”,种业也是海南重点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之一。近年来,海南锚定南繁硅谷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建设目标,聚焦“种源+种业+种市”,全力推进南繁种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南繁硅谷”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正加速建设,各类科技创新要素不断集聚。


今年1月,在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右二)和科研人员进行交流。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重大科研平台加快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确权交换中心、南繁育种科技服务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已建成全国数量最多、空间最大、体系最全的生物育种创新平台,成为种业产业链科技创新标杆。


育种创新主体大量汇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内21家顶尖农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分支机构入驻崖州湾科技城,常年开展南繁科研育种工作;围绕生物育种技术搭建种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型平台36个;截至2023年底,引进南繁领域海南省高层次人才337人,认定南繁领域人才815人(全职682人、柔性引进133人),设立7个院士工作站和2个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在科研力量的加持下,南繁科研成果逐渐涌现。通过育种联合攻关,筛选出隆望两优889、吉丰优1002等6个海南好米重点推广品种,培育出屯昌猪、文昌鸡等新品种(配套系),选育出早熟荔枝、“双色1号”火龙果、“黄金1号”百香果等新品种;金鲳晨海1号、金虎斑等2个水产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


如今的南繁育种,已贯通种子鉴定、种质资源保存、基础研究等全过程。这里孕育的新种良种,从实验室走向大田大洋,从海南岛撒向全国各地。


三亚南繁基地内,育种专家查看授粉期玉米材料的生长情况。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南繁育种,同样也育企。企业是发展现代种业的骨干力量,是否拥有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业龙头企业,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种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水平。


去年12月,中国中化、国机集团、中粮集团三家央企围绕深化涉农领域产业链建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家先正达集团旗下及创新链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势主体落户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集中入驻先正达集团旗下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新总部大楼。未来,各产业主体将围绕科研创新、产业生态和行业赋能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融通带动种业产业链协同发展。


近年来,海南大力引进和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国投种业、中种集团、大北农、隆平生物、九圣禾、舜丰生物等种业龙头企业均已入驻,目前集聚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种业创新企业有2800余家,涉南繁种业经营主体收入总额突破100亿元;支持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等5家种业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此外,积极培育种业发展新业态,出台《海南省南繁种业合同研发组织(CRO)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已认定15家南繁种业CRO主体,南繁服务业主体进一步壮大。


种业“芯”动力澎湃,也离不开制度集成创新的护航。我国首部促进种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种业发展若干规定》,围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境外引种通关便利等领域加大创新实践;海南自由贸易港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的设立,将农业植物新品种受理时间由1个月压缩至3个工作日,大大提升了植物新品种权受理速度;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为植物新品种案件提供司法保护。


新征程上,海南将加快建设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大力发展种源、种业、种市等育种产业,助力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林海:

全力打造种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园区


“我们锚定打造海南自贸港科创高地目标,围绕南繁种业、深海科技,服务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以下简称科技城)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林海3月25日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城坚持“科技立城、产业兴城”并重,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扎实推进产业培优,努力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产业化发展步伐持续加快,产学研融合互促取得实效,全力夯实种业振兴的南繁根基。


2023年科技城实现新增注册企业增长48.7%,园区新增授权专利增长 49%,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00%。园区已引进中种集团、国投种业、大北农、隆平生物、九圣禾等20余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和领先种业企业,吸引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2家科研机构以及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7家农业类高校研究院入驻,设立涉农领域7个院士工作站和2个院士创新团队,累计引进南繁领域各类高层次人才894人。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详情

南繁科研基地夯实基础


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已全面完成,乐亚片区、陵水片区等田间水利灌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在三亚、陵水和乐东划定783亩南繁配套服务区建设用地,约8.8万平方米已具备“拎包入住”条件。


重大科研平台加快建设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确权交换中心、南繁育种科技服务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


育种创新主体加速聚集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内21家顶尖农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分支机构入驻崖州湾科技城,崖州湾科技城已累计注册南繁企业达2800余家;涉南繁种业经营主体收入总额突破100亿元。


截至2023年底,引进南繁领域海南省高层次人才337人,认定南繁领域人才815人(全职682人、柔性引进133人),设立7个院士工作站和2个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育种联合攻关迎新突破


筛选出隆望两优889、吉丰优1002等6个海南好米重点推广品种,培育出屯昌猪、文昌鸡等新品种(配套系),选育出早熟荔枝、“双色1号”火龙果、“黄金1号”百香果等新品种。


种业市场环境持续向好


出台《海南省促进知识产权发展的若干规定》,对获得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授权的给予资金奖励,近三年来已累计奖励1170万元。出台《海南省南繁种业合同研发组织(CRO)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认定15家南繁种业CRO主体。



>>往期阅读

 重磅推出!聚焦“海南向新——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



来源:海南日报

记者:黄媛艳 陈彬

值班主任:李国栋

值班总监:黄敏

内容审核:林叶

责任编辑:唐咪咪

觉得内容好看

点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南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