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颉丨东北民间四大俗系列之四大舒坦

2016-05-24 张颉 一瓣书香

东北民间四大俗系列之一

四大舒坦

文/张颉


  流传于东北民间的四大舒坦内容是:穿大鞋,放大屁,坐牛车,上老丈人家去。

  作为一个东北人,深知这里面的文化内涵。下面就做逐一诠释,以博众友一笑。



  先说穿大鞋。东北现居民成分,十之七八是来自关里的山东、河南、河北人。纯粹的当地本土居民少之又少,且多为游牧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之中,多为满、蒙、回等民族,而以上民族的共同特点就是粗犷、豪迈、不拘小节等特性。来自关里的汉族居民,细密传统的文化,与当地土族一结合,就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东北独有的民间文化。穿大鞋,图稀(东北土话:意思为喜欢)的就是一个松散、舒适和无拘无束。即便到了今日,无论市井乡镇,抑或村屯僻壤,都可见到不提起鞋跟,却将鞋跟踩扁的敞怀大汉,穿梭在人流之中。那景致,就一个字:爽!



  再说放大屁。吃喝拉撒睡,是人的基本常态。但是,这些毕竟是属于个人的私生活部分,于是,就有雅俗之分,粗细之歧。其实,限制也只是思想复杂之人的自我束缚,那句“越有文化越反动”真是有其独到的真理。而到了民间,特别是朴素的可爱的居民身上,这些繁文缛节都成了笑谈。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的豪爽举动,绝不是“话与屁”的本身了,它超脱了原意,铸就了一种直接了当的坦白作风与真实的自我。无拘无束,如入无人之境地放个大屁,放过后,就俩字:舒服!



  坐牛车,更是一种人间至极的享乐。试想一下画面:在林荫遮挡、凸凹不平的乡道上,或是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一辆无人驾驭的牛车,懒散自由的慢慢行进。仔细看,原来驾驭者躺在牛车之上,已然鼾声如雷,睡意正香。这个景致,该是一种怎样的闲适与放松?我的童年,曾经在吉林省西部,科尔沁草原末端的乡村生活。那时中国的交通不算发达,至于乡村的交通,更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了!市县之间,还有隔天或者隔时的火车汽车通行期间,而连接乡村之间的交通工具,除了步行,还是步行!乘坐牛或马拉的车,那是村屯级别小官的一种特权。一次,因为跟随一个远房的小舅送粮,在回归的途中,兴趣盎然,长不了我几岁的小舅说:都说老马识途。今儿,咱俩来他个老牛识途!于是,我们舅甥俩个就横陈在牛车上,一任老牛自己把我们拉着,不管东西,不忌南北。我望着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哎呀,那个感觉,就三字:贼舒坦!



  最后说说上老丈人家去。东北有几句流传很广泛的俗语:一是,一个姑爷半个儿;二是,老丈母娘疼姑爷那是心里往外的。三是,姑爷进门,小鸡丢魂……等等如是者,不一而足。可见姑爷在老丈人家受重视的程度。东北二人转里有一段最著名的,可以在眼下的中国说是妇孺皆知的著名小帽《小拜年》表现的就是一对小夫妻回娘家的喜气洋洋的情景。我也曾为人丈夫,也曾热着头,红着脸,喜在心地以姑爷的身份拜会老丈人府上。可以说,那是一种人间无以言表的幸福。现在,已过而立之年,就要奔向不惑之年的我,在为人父的同时,看着娇女不断长大,顿悟:其实,对姑爷的爱,是天下父母多么深厚博大的爱呀!小女,从呱呱坠地时起,操心熬血地抚养到二十几岁,整个一个大美人,就嫁给了一个尚不知好与坏的男人,陪你睡觉,给你生儿育女,为你生活琐事操劳,这个女儿,怎不叫天下父母惦念?姑爷子们,逢年过节的时候,不仅要回自家,更要和自己的媳妇,连同孩子,一起去上老丈人家里去!上老丈人家的感觉就是好,总结起来,就四个字:盖了帽了!





  ‌张颉,东北吉林省长春市人。曾用笔名章节、水木、完颜阿骨杰以及东方飞剑等。从12岁起至今,在全国多种报刊发表各类文字近百万字。曾获全国、省、市级奖项若干。作品散见《作家》《小说月刊》《四川文学》《少年文学》《春风》《邯郸文学》《北大荒文学》《爱人坊》《飘人》《诗人》《诗林》《青春诗人》《太阳》《嘱望》《另类女人》《剧本》《新文化报》《长春日报》《城市晚报》等报刊。

品读书香  恬淡生活

投稿邮箱:yibanshuxiang919@163.com

总编:任转玲

主编:张    颉

公众号:shuxiang616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本期责编:任转玲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喜欢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