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曝光!转发超1亿次的微博,为什么你没见过?

河南共青团

有态度 有温度 有深度

全网好青年都关注


来源: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环球时报”、“瞭望智库”、“半月谈”等。

导读

常刷社交媒体的人会发现,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名人或者明星发布一条内容普通的微博,转发却上百万、上千万甚至更多。你可能会疑惑,这些惊人的转发量是真的吗?

在最近一期新闻调查节目中,央视就揭开了通过刷虚假数据来提升流量的做法背后的产业链,甚至直接以某流量明星的微博截图开篇。


视频为节目内容


在社交媒体和一些新媒体平台上,人们常发现某些用户每次发布的普通内容,获得的浏览量或是点赞数轻易就能突破百万、千万甚至上亿。这令很多人产生怀疑,这些数字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少呢?


人为操纵流量 转发点赞均可造假

不久前,某艺人用户发布的一条宣传新歌视频的微博,获得了超过1亿次的转发。以目前中国微博总用户数3.37亿人的比例来看,相当于每3名微博用户当中,就有1人转发了这条内容。




北京某数据公司总裁 曹永寿:

它不是由真人刷出来的,而是机器利用软件刷出来的。

根据曹先生的提示,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输入新浪微博的名称,系统优先给了大量帮助用户涨粉丝或是数据增量的业务选项。



这些所谓的商家向记者推荐了不同需求的套餐,基本上是10块钱就能买到400个粉丝,或可以转发指定微博100次。还可根据需求,实现粉丝活跃程度和地域真实性的专门订制。

为了让记者相信数据修改的真实有效,卖家宣称有很多艺人和网红都来找他们购买过,且跟他们拥有长期合作关系。

记者又在搜索引擎,以“流量”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在得出的前100个结果里共有23个是与刷流量相关的第三方软件及平台,提供涵盖几乎所有时下热门平台的刷量业务。


记者尝试下载了其中一个自带“创建粉丝”和“创建转发”功能的软件,将一个近期没有任何更新的微博账号填入指定位置,通过扫码付费11.92元换取了足够积分,并分别输入涨粉500人和转发300次的目标值。

操作几分钟后,便发现该账户下不断涌入名字雷同的关注者。同样的,一条几天前发布的微博,也会立刻被来路不明的陌生用户集体转发出去。操作结果均能按照用户希望的数量,实现数据的篡改。

在微信和微博的聊天群里,记者也发现大量公开招募所谓点赞人员的信息。记者以应聘身份申请加入其中一个聊天群,名为“接待老师摇钱树”的管理员简单询问了记者的年龄和可支配时间,就向记者发来了工作要求——为指定客户的抖音账号添加关注和点赞,完成即算一单,可获得1-3元不等的报酬。单日工作量不设上限,工资也可当日结清。

粉丝非理性追星 助推假数据泛滥

当数据造假变得轻而易举,遭到滥用也就在所难免。热衷选秀节目和狂热追星的粉丝通过雇佣水军为支持的偶像刷榜刷量,艺人经纪公司和各新媒体平台也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在背后推波助澜。

为集中力量支持共同的偶像,由粉丝自发组建或经纪公司安排成立的明星微博数据站应运而生。据曾经在数据站参与过打榜的小雨同学透露,个人转发艺人微博只能算日常签到任务,想要快速增量,花钱买数据早已是粉丝间的共通手法。 

为节省人力和时间,粉丝群里还会分享提供自动刷榜功能的手机应用程序,进入其主页,选择心仪的明星,无论打榜的日期还是文案均可供挑选,粉丝们需要做的,只剩下付费而已。于是,散尽千金成为粉丝们释放追星热情和体现忠诚度的集体狂欢。


打破流量迷思 用真实作品吸引观众

对于虚高的数据,专家表示,数据造假的面子工程不仅损害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诚信的基本原则,也让演艺市场陷入了不注重品质而唯流量至上的恶性循环。

互联网专家 吴纯勇:

流量造假违背了诚信的原则。无论是收视率还是自媒体,它的本质其实都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同的方式,根据所谓的需求,来进行刷量。这样一个不健康的产业链和生态链就慢慢形成了。

而当数据造假成为一种产业,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因自身获利而或多或少助长了造假现象的持续蔓延。

数据造假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触及行业道德底线,阻碍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此专家呼吁,一方面除了市场和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粉丝群体、演艺市场和平台方都需要进行反思。

粉丝力量崛起 是福是祸

粉丝力量的崛起,是一个无论喜不喜欢都需正视的现象。团团认为,粉丝的力量是双刃剑。

粉丝难道就没有品位吗?36氪研究院的《粉丝之浪孕育偶像之花——粉丝经济下的用户观察报告》显示,使用追星平台的用户多为高学历年轻人,超七成是90后和00后,九成为大学及以上学历。

近年来部分叫好又叫座的影视剧产生,粉丝力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粉丝改变了文化产业的生态,以往由文化产业精英人员决定文化产品,现在逐步转向自带粉丝流量的IP。这个趋势本身已经泥沙俱下,危机频现。

“资本看见的不是粉丝,而是能出钱的人。说白了,不能变现是不行的。”

郑熙青说,先有了一切都进入数据化统计的机制,才有了粉丝“怎样能给偶像更多的钱”的行为。

一位影视剧制作行业的从业者告诉记者,资本的热钱几乎一边倒地指向流量IP,这其中虽也有不错的作品产生。

但更多的是“不知所云”的电视剧——选用演技不高但流量很高的“小鲜肉”,瞄准的正是他们背后狂热的粉丝。

许多网友表示,现在的新闻热搜中明星相关内容超过一半。“今天他结婚,明天她离婚,全是一地鸡毛。”市民张传玥表示,这些内容大量占用公共资源和社会注意力。

这些问题反映粉丝文化有待净化。粉丝文化如果发展得好,将会沉淀为一个时代文化经验中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情感。

如果我们真正希望今天的粉丝文化被历史看见,粉丝就该正视自己的权力,善用自己的权力,反思自己的权力。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平台,尤其是媒介平台需要反思。不管是数据造假,还是热门微博的霸占,媒体的都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

媒介平台应该有自己的态度、立场和分寸,保持自己的责任感、精英性与公共性,思考自己想给这个时代提供、留下怎样的东西。


团团想说:

追星的意义在于看到一个人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能给你带来能量,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有些人因为追星追成了十项全能,有些人却因为追星变得刻薄和偏激,关键还是在于自身的选择。而这些所谓的“流量明星”们必须知道,想真正在这个行业获得成功,需要依靠的还是优秀的作品,而不是那些虚假的数据。如果只是追求眼前利益,而放弃创作真正有价值有品质的艺术作品,则所谓的流量数据将不过都是过眼烟云。


大家都在看

卡戴珊6000万豪宅何以在加州大火中毫发无损?背后的体制问题让美国人怒了

睡觉时要关卧室门吗?有定论:它隔开的是生死

中国女子购物图鉴

 你需要一个真实的idol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