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东风新闻 河南共青团 2020-02-10

河南共青团

有态度 有温度 有深度

全网好青年都关注


来源:综合自新华社、东风新闻


习近平寄语希望工程强调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让广大青少年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今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寄语希望工程。他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希望工程实施30年来,聚焦助学育人目标,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创新社会动员机制,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强调,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注和支持希望工程,让广大青少年都能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希望工程是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实施的,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的社会公益事业。截至2019年9月,全国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捐款152.29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9.42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95所。




希望工程河南30年


1995年,河南洛阳栾川深山,8岁女孩陈贝在希望工程资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如今,陈贝也进入当地银行系统,在工作中不断向希望工程“输血”。陈贝成为河南版的“大眼睛”。


截至2019年9月,河南希望工程累计捐建援建希望小学970余所,资助贫困家庭大、中、小学生31万余名。


希望工程河南30年,都带来了哪些变化?新的历史时期,又将承担什么样的历史使命?


“如果不是当初北京栗叔叔寄来的两封信,我可能现在还守在石门村。”


11月8日,伏牛山脚下,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石门村村委大院,32岁的陈贝将记忆拉回到24年前。同样的地点,那时是石门村完全小学所在地,陈贝在这里度过了小学时光。


如今,石门村完小已合到潭头镇交通希望小学,院中环抱粗的牛心柿子树还在,枝上当年挂着的铜铃却不知所终。


“丁零零……”记忆中的小学铃声再次响起,陈贝从记忆最清晰的两封来信讲起。


希望工程

点燃爱心捐助燎原之火




“千年古镇”潭头镇位处洛阳市栾川县东北部。“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天然的地理地貌,给陈贝的童年带来的多是苦涩记忆。


7岁那年,陈贝背起妈妈缝的拼布书包,成为石门村完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彼时,距离希望工程开始实施已经5年。


1989年10月30日,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基会宣布,建立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1990年12月底,河南省第一所希望小学“新县希望小学”建成。陈贝成为希望工程的资助对象之一。



潭头镇耕地稀少,陈贝一家六口才分得一亩二分地,粮食收成有限,大人就到周边矿山打零工。陈贝父亲陈丛如曾在邻村小学做过代课教师,月薪32块钱,养一大家子人,生活捉襟见肘。


陈贝小学一年学杂费80元,相隔一岁的弟弟前后脚也要进入校园。每次要交学费时,陈丛如总要提前打算,实在紧张就只能向别处借钱。


困难的不止陈贝一家。


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施行,但当时,我国每年依然有100多万小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四五十元的书杂费而失学。


儿时的陈贝并不知晓父母的难处,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别人家的孩子”,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


即便如此,这个山村女孩儿,对于“未来”并不明晰,“我甚至不知道小学读完还有初中、高中,后面还有大学” 。陈贝一度以为,上完小学,会像其他女孩那样,辍学回家或是外出打工。


1994年,我国即确立到2000年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国家级目标,明确要建立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倡导社会捐资助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希望工程捐助活动中。

两封北京来信

坚定深山女孩儿的读书信念



时至今日,陈贝依然保存着一张写有通信地址的字条和两封信。寄信人叫栗志海,地址是“北京市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道桥设计室”。


这两封信像是一束光,照亮了一个山村女孩儿未来的路。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陈贝通过希望工程牵线,成为栗志海一对一的资助对象,一年80元的爱心资助款,资助陈贝顺利读完小学。


比起物质的捐助,精神上的鼓励,让陈贝觉得更加珍贵。


从农村读书出来的栗志海,深知当时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的现实状况,他在信中鼓励陈贝:“目前农村教育状况很落后,能够考学出来,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还是少数。但我多希望贝贝能成为其中之一呀!”“好好读书”“考大学”这些叮嘱,像是一粒种子,在陈贝心里生根发芽。


小学五年,陈贝每个学期都是班级第一,期末时还会得到6元、8元不等的奖学金。一张张“三好学生”奖状拿回家,贴满了老屋的土墙。




陈贝成绩出色让栗志海特别高兴,他知道农村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现象,于是专门写信给陈丛如:“希望丛如同志千万不要有重男轻女思想,女孩也一样出息,也一样报效国家……酒可以不喝,礼可以不随,孩子的学不能不上。”


“栗叔叔的这些话,不仅改变了我一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命运走向。”陈贝说,小学毕业后,陈贝顺利考入河南大学潭头附属中学初中部,三年后,她又考入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当年与她一起考上的仅有10名学生。

“希望”精神支撑

助陈贝一家渡过难关

高中时,陈贝一家的经济压力并没有得到缓解。一学期680元的学费,再加上陈贝一个月至少100元的生活费,让陈丛如压力倍增。第一学期的学费,是母亲带着陈贝去亲戚家借的。


“我一直记得父亲那件洗得发浅红色的蓝布褂。”陈贝说,她记得当时父亲在栾川郊区一家楼板厂打零工,风吹日晒,浑身都是石灰。她有次给父亲洗工装,表层泥灰洗掉后她才看清楚,衣服背后已被晒褪色。


“是灰蓝色里泛着红”,这种颜色像刀刻般深深烙在了陈贝记忆中,如今忆起,陈贝讲着讲着突然失控泪流不止。


支撑着陈贝有勇气继续读书的,依然是栗志海的那些话语:“虽然说生活的路有千万条,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农村孩子的命运,只有上学一条路。”


陈贝没有辜负栗叔叔的期待,也没有辜负父母的艰辛。


2006年,陈贝顺利考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财会专业,大四上学期,陈贝顺利通过农业银行校招考试,提前签约中国农业银行栾川县支行。走上工作岗位的陈贝表现愈加出色。9年时间,从一名柜员,再到部门主管、网点负责人,做到如今的中国农业银行栾川县支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



希望工程30年

河南为31万余名学子送去关爱


陈贝,只是共青团河南省委落地实施希望工程众多受助孩子中的一员。


2001年,“两免一补”教育政策开始在农村地区普及,河南希望工程也开启了第二阶段的工作转型。救助对象逐渐从资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到资助农村贫困家庭的高中生、大学生,在全国率先启动“圆梦大学行动”,率先实施“贫困高中生助学项目”,健全了希望工程小、初、高、大学生全方位的助学体系。


“圆梦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助学活动”“贫困高中生助学项目”“乡村教师援助计划”“温暖冬天”,这是“希望工程”在河南实施以来,创造的全国五个“率先”。


近30年来,河南“希望工程”项目已累计筹资3.45亿元,河南希望工程已累计捐建援建希望小学970余所,捐建希望书屋、希望体育室、希望音乐室等2万多个,资助贫困家庭大、中、小学生31万余名。


商丘市虞城县孩子们收到助学金 河南省希望办供图


“现在国家已基本解决了‘有书读’的问题,接下来希望工程将朝着‘读好书’的方向发力。” 中国青基会党委书记、理事长郭美荐表示,“希望工程所取得的成绩属于所有参与希望工程的人,更属于全社会。”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曾对希望工程进行过效益评估,并得出结论:希望工程已经成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民间社会事业。


希望工程受助者

成为“希望”的传递者


回首1989年,已是30年前。


1989年,家住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大山深处的小学生张胜利一封求助信,让他成为希望工程受助第一人;30年后,张胜利已在家乡山区执教20余年,爱的火种在大山里传递。


1991年,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三合中心小学苏明娟的“大眼睛”照片,成为希望工程标志。如今,身为银行白领的苏明娟,开始源源不断地为希望工程反哺“输血”。


接受希望工程资助成才的河南女孩陈贝,也在反哺这项跨世纪公益慈善事业。


2019年初,共青团河南省委和河南省银监局开展“选派金融机构优秀青年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陈贝果断报名,顺利通过考试,4月份到团县委开始挂职工作。作为共青团栾川县委副书记(挂职),“希望工程”相关活动也是陈贝的工作内容之一。


“希望工程从来都不是某个人的事,它从很多人中来,又传递到更多人中去。”身为团组织一员,同时是当年希望工程的受助者,陈贝对希望工程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她说,从当年共青团中央与中国青基会向全国发出号召,到如今希望工程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它唤起了全体国民对公益事业的参与度,每一位参与者身上也都映照着一个国家的力量。


“如今,我是怀着一份‘感恩’的心来做这件事,好让希望工程精神传递下去。”


6月11日,陈贝与团省委希望办工作人员一起来到栾川县庙子镇高崖头小学和北凹小学进行调研,为下一步音乐课堂的实施选择试点学校。


希望音乐课堂是今年4月份河南希望工程开始推行的新项目,目前已在全省22个乡村小学开展试点工作。这是新的历史时期河南希望工程的又一次转型探索。


11月7日上午,距离栾川县东北300多公里,新乡市获嘉县太山乡希望小学,每周四上午10点,音乐志愿者、退休教师马少琴都会准时带着女儿来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这一天,四(2)班的学生们在马老师带领下,正在学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并通过音调节奏变化,体会每一句歌词背后的感情含义。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大家都在看
(点击下方图片获取全文)

希望工程30年,感谢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