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爹和他的525个娃

河南青年时报 河南共青团 2020-02-10

河南共青团

有态度 有温度 有深度

全网好青年都关注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

导读

11月21日,希望工程30周年纪念活动将在北京举行。

在“希望工程30年·公益之星”的获奖名单上,来自河南平顶山的李红晓位列其中。得知这一消息,何磊特别高兴,他觉得“李叔”实至名归。

李叔,是何磊在内的525名“虹剑学子”对李红晓共同的称呼,这是一位与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的父亲。

这种缘分,源自河南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和一个叫做“虹剑学友会”的大家庭。

 自定义捐助标准 

 解决大学生经济难题 


从2005年至今,虹剑一期学员何磊与“李叔”和希望工程产生交集的这14年,也是他人生飞速向上的14年。从河南平顶山宝丰县大营镇何庄村到高等学府,从一名贫困大学生到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高级设计师,如果没有李叔,何磊几乎难以跨越那道坎儿。


对于家境贫寒的苦楚,如今身为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河南中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李红晓最懂。


虹剑学友会创始人李红晓


当年,上不起学的他,初中读完便无奈辍学回家。他16岁涉足商海,多年后成立平顶山市虹剑煤化有限公司。


富足起来的李红晓,对未竟的读书梦念念不忘。2005年7月,偶然间在报纸上看到“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相关报道,他动心了。“不能让这些孩子跟我一样,因家境贫寒读不成书!”


第二天,他专程赶到郑州,辗转来到河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简称“省希望办”),打算联合希望工程设立“虹剑大学生助学基金”。这笔助学金从诞生之初就显得“与众不同”。


2018年希望工程虹剑学友会助学金发放仪式


“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原定每名学子一次性资助4000元,但李红晓盘算着“怕孩子们不够”,就问工作人员“我能不能多捐”,得到肯定答复后,他重新给自己定了个标准:每名学生第一年8000元,随后大学三年每年4000元,大学四年每人一共2万元。“第一年开销大,随后三年,孩子们可以凭本事挣奖学金。” 


在翻看资料时,身处困境的一个个准大学生,让李红晓难以割舍。原本想着资助10名,后来一下子选了20名,再加上在平顶山已确定的5名学生,一共25名受助学生组成了当年虹剑一期学员。


2015年希望工程虹剑学友会助学金发放仪式


2005年8月,虹剑大学生助学基金发放仪式在郑州举行,李红晓对当年的情景记忆尤深:“虽然领了助学金,但他们并不高兴,都低着头,自卑感很重。”


“对这些孩子绝不能给了钱就完事,一定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解决思想包袱。”他说,“现在你们需要帮助,就坦然接受,将来自己有能力了,再尽最大努力回报社会!”


仪式结束后,李红晓决定与省希望办联合成立虹剑学友会,专门负责受资助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春节聚会 

 李叔给每个学生准备了压岁钱 


走进高校大门的虹剑学员,纷纷开启新生活,还不忘给李叔写信汇报近况。


何磊在第一封信中写道:“我拿到了奖学金,评上了优秀学生;在省级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找了份兼职家教,足以补贴生活费……我要好好读书,继续往上考。”


“这些孩子勤奋刻苦,只要引导好了,进步特别快。”看到学生的一个个喜讯,李红晓特别开心,但他也在考虑,“怎么让他们熟识起来,增进感情,互相鼓励?”


那年春节过后,李红晓挨个打电话通知,把25名学生接到平顶山,进行为期三天的联谊活动。这也成为虹剑学友会的传统,延续至今。


尽管已经过去了14年,但对于第一次春节聚会的场景,何磊记忆犹新。


2012年希望工程虹剑学友会春节联谊活动


“那是大年初六下午,我们到了李叔公司,门口挂着大红横幅,上面写着‘欢迎同学们回家’。”何磊说,“回家”二字,让他鼻头一酸,泪水湿了眼眶。


随后两天,趣味运动会上,篮球、辩论赛、拔河比赛热火朝天;自编自演的春晚上,舞蹈、歌唱、小品文艺演出极为欢乐。更为暖心的是,李叔给每个学生都准备了压岁钱。


晚会最后,李红晓上台致辞,几度哽咽,孩子们的变化,让他坚定了把这份公益事业“做大、做规范”的信念。


2007年,第三期受助学生拿到第一笔助学金时,虹剑学友会成员已经突破100名。为便于身在不同省份的学生有照应,李红晓按大学所属区域,将受助学生划分为北京片、西安片、郑州片、东北片等11个片区,每片区有一个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当片长,他提供经费,定期举办各类活动,“他们家庭情况差不多,能在相互交流中提升信心,去掉自卑”。


每次出差时,李红晓总要去看看所在片区的学生。“感觉是自己的孩子,不去看心里放不下。”到长沙,带长沙片的学生游览张家界,开阔视野;到郑州,他带郑州片的学生到黄河游览区游玩,感受黄河母亲宽阔的胸怀和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到西安,他带西安片的学生转了两天,领略古城魅力。


当时在吉林大学读书的何磊说:“他每次来看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唠家常、讲道理,也会带我们改善伙食,补充营养。”李红晓的付出,让这些出身贫寒的学生感受到了暖暖的亲情,对李叔产生由衷的信任和感恩。


李红晓还记得,2007年6月17日,一大早手机短信响个不停,打开来看,落款都是以“儿子”“女儿”的名义发来的祝福。原来,那天是父亲节,受他资助的学生以这种方式表达感恩,从来没有过过父亲节的李红晓一头雾水,得知缘由后,满满的幸福涌上心头。



那一年的春节聚会上,第三期受助学员张禄森专门准备了一首歌《父亲》,“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让李红晓和在场学生潸然泪下。


 学员带女朋友见李叔 

 让他“把把关” 


从2007年开始,李红晓在学员中间组建编辑部,首期主编由当时人大新闻系在读学生黄丽丽担任,编发电子会刊,取名《启程》。每个季度一期,围绕学习、生活等,学员们分享各自大学感悟,爱好读书的李叔给大家推荐好书,定期在QQ群里传阅,以刊会友,相互勉励。


同样作为精神纽带的还有虹剑学友会会歌。


有一次出差回到平顶山,李红晓办公桌上堆了十几封受助学生的来信。一封一封读完到了凌晨,孩子们的进步让李红晓一夜无眠。


李红晓在读孩子们的来信


“走了十余年,咫尺梦难圆……

勤学立大志,达济天下间,
百名亲兄妹,咱们心相连……
咱把那爱心代代传”

他一口气写出了在脑海中萦绕许久的歌词。


2009年5月11日,第一期虹剑学员毕业座谈会上,何磊听到这首歌时,热泪盈眶。“我们能感受到,歌词里更多的是李叔对我们的期许。”


对于受助学生而言,李红晓不仅是爱心捐助人士,更是人生导师。


2009年,何磊吉林大学本科毕业,面临选择:保送本校读研,学费全免,还可获取高额奖学金;参加同济大学考试,但不确定是否能考上,即便考上学费、生活费压力也不小。


难以抉择时,何磊根据李叔的指导,选择了后者,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取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2012年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


同样是虹剑一期学员的郭松峰,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后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博连读,2014年3月,加拿大Laurentian University博士联合培养回国后,也面临去向选择问题。


在李叔的建议下,他留在中科院从事科研,目前已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当年,郭松峰还专门带女朋友去见李叔,让他“把把关”。2013年国庆节,李红晓还专程到平顶山叶县,参加他们的婚礼,并当证婚人。


15年来,李红晓已向希望工程捐赠1000多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大学新生,累计资助大学生525名,其中前11期资助的395名优秀大学生已顺利毕业,分别实现就业或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实现就业和考取研究生的比率为100%。


 “几经争取” 

 虹剑学友会开启爱心反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过李红晓资助的何磊,一心想要回报,甚至有些迫不及待。“本科毕业时提过,硕士毕业又提了一次,但都被李叔回绝了。”


李红晓有他自己的理由,每个学生都不容易,大学毕业后先养活自己,其次是父母亲朋,最后是回报社会。“我不想因为这件事拖累谁,也不想成为一种道德绑架。如果真想回报,那就参加工作10年后,真正有能力了再资助别人。”


2018年,虹剑学友会规模越来越大,李红晓根据地域重新划片,在全国成立五大分会,分别是:虹剑学友会华北分会、虹剑学友会中原分会、虹剑学友会中南分会、虹剑学友会华东分会、虹剑学友会华南分会,持续跟踪,以老带新,让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虹剑学员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虹剑第一期学员里还有北京邮电大学刘冠甲、武汉大学郭松峰、南开大学杨永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吕金岭……如今,他们或创业或深造,在各自领域内小有成就,承担起了五大分会负责人的职责。


在与李红晓多次商讨后,五大分会负责人在第一期学员中发出“反哺”倡议,全票通过。


今年7月20日,《虹剑学友会宜昌宣言》发布,以“感恩·承诺·传承”为主题的“反哺计划”,正式开启,“集中关怀、分区资助、一对一帮扶”的理念和原则被一一梳理。


一个月后,虹剑学友会第15期学员助学金发放仪式上,30名新生的近20万元资助金,全部来自第一期学员。当天,虹剑学友会的会标正式确立,象征传承和希望的手,共同托起一颗爱心。



李红晓对慈善的最早记忆源自奶奶。儿时,在平顶山石龙区南顾庄村的老家,奶奶会在十字路口的井台上,放个水桶、一根绳、一个瓢,为过路人打井水解渴,“三大件”丢失了,奶奶会换上新的。如今,他又把爱的种子,埋在了虹剑学员心间。


 “不忘初心 薪火相传”,看到新一期学员,何磊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有点自卑,但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未来依旧充满希望。

【延伸阅读】

 团企合作 

 托起31万贫困学生的未来 


推动希望工程这项慈善事业轰轰烈烈前行的,远不止李红晓一个人。


2007年,巩义市蓝天冶金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二周也为希望工程助力,发起成立了“蓝天学友会”,至今已帮助600多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2.62亿元,81481名贫困学生,这是省希望办自2004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圆梦行动”以来,募集的善款与资助完成学业的学生人数,这背后,有来自肯德基曙光基金、真维斯基金、新世纪女大学生项目的力量。


希望工程在河南实施30年来,围绕青少年教育扶贫不断发力,将相关项目统一纳入“八方援”河南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在河南中烟、河南省永和铂爵国际酒店、民安集团、碧桂园、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河南省副食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爱心企业的帮助下,完成一个个项目落地,共同托起31万贫困学子的未来。

大家都在看
(点击下方图片获取全文)


圆梦行动,感谢有你!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