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河南携手 共建新时代的希望小学

河南青年时报 河南共青团 2020-02-09

河南共青团

有态度 有温度 有深度

全网好青年都关注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


“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识,手牵手,心连心,一起成长,共同向前。12月21日下午,上海市杨浦区国秀路700号,新江湾城文化中心影剧院,来自河南浚县屯子镇石桥希望小学的10岁男孩儿张迪第一次登上大舞台,与上海小伙伴一起,宣读这份《益起成长 书写人生》约定书,开启“助力乡村振兴——沪豫城乡青少年益起成长计划”。


 新时代沪豫青春同行交流合作计划 


2019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如何把希望工程办得更好?近三年来,河南、上海两地共青团联合,以希望小学为平台,汇聚多方爱心力量和智慧,共同探索出新时代公益助学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我的新学校丨不忘初心 携手同行 


上海义卖爱心款援建浚县希望小学


玩偶、绘本、手镯、挂件……


12月21日下午1点,“不忘初心 携手同行”2019年度公益义卖活动现场,复旦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郑然和姚姝含,早早地就把“爱心摊位”收拾整齐,待客光临。



郑然说:“江湾书院的老师给我们讲过,要在河南鹤壁援建一所小学,让那里的学生也能有大操场、大食堂,还可以上电脑信息课,鼓励我们参加义卖活动。”

一同参与义卖的,还有爱心画廊上,江湾书院师生的百余幅书画作品。8岁的姚景凡特意为这次活动画了一幅画,一只白兔和一只黑兔依偎在一起,旁边衬托些许青草点缀,特别温馨,取名为《相伴》。

这是在共青团上海市委、共青团河南省委联合指导下,以及杨浦区教育局、共青团杨浦区委等单位的支持下,江湾书院连续三年举办的公益义卖活动。


爱心人士张先枚每年都会出资购买画作支持教育公益,他说:“教育是国之大计,能够为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事业做出一点贡献,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12月21日下午3点,现场爱心义卖落下帷幕,爱心款项再创新高,70.33万元。这笔爱心款,将全部用于河南浚县石桥希望小学的建设和后期教育投入。

期待明年9月1日新校舍的开学典礼


上海、河南共建希望小学,这是两地共青团联合,在希望工程转型期探索实施的公益助学新模式。


2019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时指出,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河南希望工程实施以来,已累计捐建援建希望小学970余所,捐建希望书屋、希望体育室、希望音乐室等2万多个,资助贫困家庭大、中、小学生31万余名。



如何把希望工程办得更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在《希望工程三十年回顾》中给出了答案:“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希望工程要随之进行革命性转型,即由青基会系统执行的‘公益项目’转为青基会系统管理的‘公益平台’。” 在他看来,“希望小学平台”和“大学生平台”就是公益平台的具体实现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希望工程逐渐迈入解决贫困青少年教育的发展性需求,即“锦上添花”阶段。康晓光认为,这时候单靠一个中心来发现、了解需求,设计方案,是做不到的。客观上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多元化的力量来参与希望工程、回应希望工程的需求,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


这一点,在上海、河南共建的浚县石桥希望小学项目上得到印证。


旧的石桥学校已经拆除


张迪原先就读的石桥小学,砖瓦教室已建成28年,房顶多处露天,被列为B级危房。2016年学校曾用彩钢瓦将屋顶翻修,但依然抵挡不住成群的麻雀在教室筑窝。去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张迪和25名学生不得已前往离家3公里的浚县屯子镇周村中心校读书。

其实,就在张迪饱受麻雀困扰时,一场上海援建河南的教育专项帮扶活动已展开。

2017年12月31日,沪豫两地共青团联合,由江湾书院主办,举行首届“点燃希望 传递爱心”大型公益义卖活动,拉开两地共青团联合助力青少年成长序幕。2018年,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经过筛选,将石桥小学列为上海援建目标学校。

正在建设中的石桥希望小学 

学校的建设得到了上海爱心人士的多方支持,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前期实地调研,今年春天,校舍整体规划设计完成。副院长江浩波说:“考虑到学校所在地的淇河文化以及浚县当地传统文化,我们特意选择传统书院风格,青砖白瓦,回廊设计,极富古韵,还与江湾书院文化一脉相承。”

上下两层的标准教室、宿舍,200米标准操场,特色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让张迪和同学们无比期待。考虑到石桥希望小学将来会成为上海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设计师还借助学校周边现有农田,设计特色种植基地,为学生们的自然实践开辟第二课堂。

石桥希望小学效果图

硬件设施完善后,张迪期待的“音体美”课程资源也得到解决。今年8月25日,石桥希望小学项目动工仪式上,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以及著名钢琴家顾劼亭的艺术工作室,现场捐助了各类优势教育资源:特色网课、音乐课程、千余册图书……这让张迪也能享受到与上海小伙伴同样的教育。

明年9月1日,张迪和在外校就读的200多名石桥村学生,就将搬回新学校。彼时,在善化山和石桥蓄水大坝的环绕下,焕然一新的石桥希望小学将矗立着迎接他们的回归。

“益起成长”

助力乡村青少年摆脱“精神贫困”


校舍有了,课程有了,如何帮助乡村青少年彻底摆脱“精神贫困”?这成为两地共青团合作中又一重要议题。

12月21日,张迪作为石桥小学学生代表,在爱心展演现场与上海学生一起宣读《益起成长 书写人生》约定书,和与会领导共同启动“助力乡村振兴——沪豫城乡青少年益起成长计划”。

这是继“豫沪少年伙伴计划”、“新时代·沪豫青春同行交流合作计划”之后,共青团上海市委、共青团河南省委联合实施的第三项活动计划。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曾指出“不断拓展教育扶贫的新领域和新内涵,是希望工程的新追求。扶贫要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才是激发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

豫沪两地共青团联合,以沿海带动内陆、东部带动中部、城市带动乡村,以希望小学为平台不断精耕细作,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游学、成长结伴,正让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少年收获成长,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去年6月,16名河南修武县学生作为“豫沪少年伙伴计划”成员,来到上海,与江湾书院学生一起写毛笔字,读古籍背诗词,去新江湾城采风写生。修武县云台山镇中心学校的学生马灿灿在模仿老师完成铜钱草的勾勒后,感慨地说:“因为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虽然家乡云台山风景秀美,但从未体验过写生绘画的乐趣。”


马灿灿在上海领略大都市繁华魅力时,江湾书院组织25名学生来到河南,在淇水诗苑,沿着“诗经里的河”淇河一路品诗赏景;在中国著名泥塑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泥猴张”的指导下一起了解和学习泥塑……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他们大开眼界。




共青团河南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石桥希望小学的共建模式有望进行试点复制,不断深化两地共青团合作交流,发挥上海、河南两地比较优势,弘扬上海开放、创新、共享精神,结合河南文化、人口、区位特色,建立沪豫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长期、紧密、全面合作关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两地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事业高质量发展。


其实,爱心展演候台时,与身边热闹活泼的小演员相比,张迪显得有些安静,但在沪豫共青团联合助力下,张迪渐渐明白,他那“成为人民解放军”的梦想已不再遥远。

大家都在看
(点击下方图片获取全文)

不忘初心,携手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