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堰人不会忘记:唯一的女军医,生命定格在40岁...

十堰晚报 2019-04-12


十堰阅读量最高的微信

十堰晚报原创微信 欢迎分享 禁止转载

微信广告合作/0719-8118988、13797867325

新闻热线/8110110、13807280110(微信同号)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他们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他们前无困难!他们为祖国的强大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幸福献出生命…

清明节将至,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铁道老兵和全市各界人士,来到位于武当山的老营革命烈士陵园,祭奠长眠在这里的铁道兵。


为了修筑襄渝铁路,196位铁道兵献出了宝贵生命。陵园里,长眠着唯一的女军医何爱华,她的生命定格在40岁,但她的事迹却从未远去...


女军医何爱华生前照


114岁,她响应号召应征入伍


3月27日上午,在位于武当山的老营革命烈士陵园里,来自茅箭区茅箭小学的200多名学生,每人手里拿着一朵小白花,祭奠英烈,聆听铁道兵的故事。


为修建襄渝铁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先后投入23.6万兵力,于1969年初先后挺进沿线各地。铁一师担负着襄渝铁路十堰境内文胡段施工任务。襄渝铁路建成后,196名牺牲战士的遗体迁到老营革命烈士陵园安葬。


在何爱华烈士墓前,4名女生表情肃穆地敬礼、默哀。“这是陵园里安葬的唯一的一名女铁道兵,是位军医。”老营革命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向学生们介绍道。


茅箭小学的学生来到何爱华同志墓前祭扫


何爱华的墓碑上刻着:何爱华同志之墓。中国人民解放军89201部队14中队医生。在这个陵园里,何爱华是唯一的女铁道兵,她的事迹引起铁道老兵林建军的注意。


林建军1970年应征入伍,成为铁道兵第十一师医院卫生员。2010年开始,她数次重走襄渝线,沿途寻找、拍摄烈士陵园和铁道兵烈士墓。2011年和2013年,林建军参与了和铁道兵有关的两本书的编著。


女军医何爱华逝世后安葬在老营烈士陵园内


2010年10月,林建军来到老营革命烈士陵园拍摄,第一次见到了何爱华的墓。“她的墓在烈士陵园左区第二排。她14岁当兵,这个入伍年龄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记忆里。”林建军在文章里这样写道。


当天,林建军用一下午时间,拍下陵园里所有墓碑。太阳落山后,她站在高处拍摄烈士陵园全景。因为取景时镜头里装不下所有烈士墓,就舍去了部分墓碑,但何爱华军医的墓出现在所有全景照片中。“她要向我诉说什么?”林建军对这个唯一的女军医特别好奇。


老营烈士陵园


此后,林建军到处收集何爱华的资料。在铁道兵成立70周年纪念日到来前,林建军想到牺牲的铁道女兵,于是想写一组文章留给历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何爱华军医。


2018年6月,林建军终于知道了何爱华的相关信息:何爱华,1937年1月17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父亲何颂熙,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何爱华自幼聪明,颇有灵气。1951年1月,何爱华就读于江西省大余县中学时,国家大力号召知识青年应征入伍,她报了名。母亲极力反对,因为她只有14岁。父亲瞒着母亲,悄悄从家中拿出所需证件和物品,送到征兵车旁交给她……何爱华就这样踏上了军旅之路。


2生命定格在40岁


何爱华入伍时正在读中学,那时候,部队战士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中学生在部队已是高学历。经过考核,何爱华被部队集体送入原南昌医学院学习,1954年取得专科医师资格,进入在南昌坛子口的解放军175医院内科工作。


1956年,何爱华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结婚后的何爱华调入当时在昆明的铁一师医院内科任军医。1969年冬,成昆线建成通车后,何爱华全家乘坐闷罐列车,随铁一师参加襄渝铁路建设,从云南昆明搬到湖北丹江口浪河镇。她担任铁一师3团卫生队军医。



1971年,何爱华带着孩子来到驻扎在老河口的铁一师修理营,主管卫生所工作。她带领两名男卫生员,负责修理营官兵及一个女兵排的医疗保健。作为特别配备的女军医,她在兼顾女兵排医疗保健的同时,还负责修理营所属官兵的卫生知识普及工作、转诊伤病员至师医院、调配医疗用药等。 


何爱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根据林建军收集的资料显示,她为人谦和,性格沉稳,爱学习,喜欢唱歌。她热爱生活,喜欢拍照,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她毛衣织得漂亮,式样新颖别致。她的缝纫活也极好,常有老乡和女兵上门求教。


襄渝铁路建设时期的老照片


1977年5月31日,一名驾驶员开着吉普车带着何爱华和修理营的3名战士来到老河口至谷城县的汉江边,准备坐轮渡过江。谁知,轮渡甲板上沾满黄泥,十分湿滑,吉普车在湿滑的轮船甲板左右摇摆,之后猛然扎进40多米深的汉江,何爱华被卡在副驾驶座椅上沉入江底,生命定格在40岁。


何爱华牺牲后,营部搭建了临时灵堂,灵堂正面是一张她20多岁时的大照片,扎着两条短短的俏皮的辫子,朝气蓬勃。一位战友画了一幅遗像,挂在灵堂一进门的侧面。


襄渝铁路建设时期的老照片


何爱华牺牲后,其子女一直记得母亲对他们的要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3每年数千铁道老兵来祭奠战友


其实,除了何爱华,那些长眠在老营革命烈士陵园里的铁道兵,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故事。在修建襄渝铁路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隧道塌方。


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抢险塌方的隧道


由于鄂西北地势险峻,地质复杂,岩层风化严重,有时隧道刚挖好就发生塌方,很多战士牺牲在塌方事故中。长眠在烈士陵园的铁道兵中,最小的年仅18岁。“他们大多数牺牲时只有20多岁,有的入伍才几个月。”陵园工作人员说。


为了十堰的建设,铁道兵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长眠在老营革命烈士陵园里,始终牵动着无数铁道老兵的心。“每年都有几千名铁道老兵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看望祭奠他们的战友。”陵园工作人员介绍。


2018年10月,来自全国120多名铁道老兵到十堰祭奠战友


去年10月,原铁一师建筑给水发电营三连的120多名老兵,专程从全国各地来到老营革命烈士陵园祭奠战友。本月,又将有几百名铁道老兵来陵园祭奠战友。


2018年10月,来自全国120多名铁道老兵到十堰祭奠战友


翻看陵园留言簿上的留言,满是对烈士的怀念之情,都是从全国各地来这里祭奠战友的铁道老兵留下的。烈士李安普的女儿祭奠父亲后留下一首诗,或许更能表达出对铁道兵的哀思:“何处青山埋忠骨,蓦然回首,武当山脉,绵绵延延,延延绵绵。”


1969年2月,襄渝铁路十堰段工程全线开通。(资料图)



澄澈的汉江水,在十堰境内伴行着襄渝线,一路奔流永不停歇。


浴血奋战的铁道兵,长眠在十堰这片土地上,永远守望着这一方的文明和幸福。


又是一年春草绿,一年一度清明来。十堰人不会忘记你们,这片土地不会忘记你们,向铁道兵致敬!



晚报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夏龙湾,这个名字一夜之间在十堰火了!

深夜,十堰19岁小伙求爱遭拒跳桥轻生!警察、消防全部出动.....

昨晚,十堰小伙中502万大奖!彩票店老板:他总这样买...

十堰北京路一住宅楼被强制征收!网友:早就该拆了



文、图/十堰晚报记者 罗毅 吕世银 刘成臣 特约记者 郭军

编辑/一娜 责编/晓芳 终审/郭应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