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身份证42开头的,速回十堰!

十堰晚报 2019-05-30

十堰阅读量最高的微信

十堰晚报原创微信 欢迎分享

微信广告合作/0719-8118988、13797867325

新闻热线/8110110、13807280110(微信同号)

山谷的黎明,在布谷鸟叫声中醒来。


它像大自然定的闹钟,在每一个春夏之交,准时响起。唤醒乡村,唤醒土地,更唤醒了一季麦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又是一年小麦成熟季,在十堰的原野上,金黄色的麦田铺展开来,像一幅浓烈的油彩画。


在外漂泊的十堰游子们,今年回家收麦子吗?



天空蔚蓝,空气中热气弥漫,

金黄的麦田随着滚滚热风

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浪,

一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丹江口市茅腊坪村,

小麦进入成熟收获期,

从高空俯瞰,

纵横交错的麦田一片金黄,

把乡村装点得格外美丽。


阵风吹过,麦浪随风起舞,

空气中都泛着淡淡的清香,

像金黄的地毯铺在土地上,

这是田园最美的时刻。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太阳火辣,炙烤大地,

庄稼人的艰辛只有脚下的土地知道。


故乡是什么气味?

在荆楚大地,是金秋九月,

田垄里玉米散发的清香,

是农历五月,

赤日下麦子新熟的味道。


对于生长在十堰农村的人来说,

记忆中的麦收是欢乐热烈的,

看着麦田灿黄,

每个人的思绪都飞回了

那些赤脚奔跑在田埂里的日子。


如今,一些农户家中已不种麦子了,

收获时也没有了往年热闹的光景。

但是,那些年割麦、挑麦、

垛麦、打麦、晒麦,

躺在麦垛上打滚、捉迷藏

数星星的日子将永存记忆中。


一位作家说过,

没有乡村生活的人生总有些遗憾。

那些珍贵的回忆,

那种记忆中的味道,

历久弥新,让人难以忘怀。


今天,跟着晚报君一起,

穿越记忆隧道,

重温往日割麦子的岁月。


不像如今自动化割小麦,

那时候割麦主要靠人力用镰刀割。

每一把镰刀都磨得锋利,

一不小心就会在腿上开一道口子。


麦熟九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

割麦必须起早,否则起晚了,

太阳出来,晒焦麦头,

麦籽就要落地,粮食就要糟蹋。


东方还没有发亮,

人们来到田地,揉揉惺忪的眼睛,

弯腰开始割麦,

刺刺啦的割麦声在田野此起彼伏。


割回来的麦子,

一捆捆放好摆成“迷宫阵”,

或者堆起来形成一个巨型麦秸垛,

这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刻,

在里面捉迷藏,玩老鹰抓小鸡,

一个一个开心极了。


等到天气晴好,

成捆的麦子要散落到道场里,

先让太阳暴晒,然后一遍一遍翻,

等到太阳把麦秆晒干了,

再让石碾一遍一遍碾,直到麦粒脱离。


碾完之后,接着翻场,

碾场时间一定要选在太阳最烈的时候,

如果时间过了,

麦粒与麦杆就不好脱离了。


飞扬的风尘,机器的轰鸣,

起伏奔走的脊梁,忙碌穿梭的人影,

汗水,吆喝,茶缸子……

这一切,就在端午前后的乡村,

在天地间小小的道场上展开。


干农活也需要团队协作,

有时候几家人一起协作,

汗水与快乐一起飞扬。

等到翻场结束,坐到荫凉处,

喝一瓶在井里泡过的凉啤酒,

那滋味甭提有多美了!


等碾场完了之后,

紧接着就要开始扬麦了,

那时只有少数有条件的用电风扇扬场,

其他人就只能等到起风的时候。


扬麦是一门技术活,

但作为庄稼汉必须掌握这个技能。

麦粒和麦穗分离要经过很多次扬场分离,

尘土和柴屑飞走了,麦粒堆积得干净,

这才是最高境界。


一次扬场下来,

几乎每一个人都灰头土脸,

汗水混杂着脸上的尘土,

大家都成了花脸猫!


趁天还没黑,大家再争分夺秒

把晒干的麦子装进口袋,搬到家中,

因为夏天的雨,说来就来,

这时候来一场雨,无疑是一场灾难。


最后,大家伙儿再一起,

将与麦粒分离的麦秸秆一层层堆起来,

这些干燥易燃的麦秸秆,

用来作为柴火做饭,再合适不过!


到了晚上,白天的热闹散去,

嫌屋里热的小孩儿,

可以爬木头梯子到平房顶上,

铺好凉席,躺下看星星。


凉风习习,星河璀璨,

那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播种到收获,从嫩绿到金黄,

庄稼人拿农具做笔,以汗水为墨,

不停改变着大地的色彩,

又藏着多少默默无闻的耕耘奉献。


无论你身在何处,

总有那么一个地方,

是我们的根所在,情所依。

那里,才是灵魂的原乡。


又到了一年麦熟时,

今年,你回十堰吗?



图/十堰晚报记者 刘成臣

特约记者 涂大明 通讯员 胡祖光

编辑/关尔 责编/晓芳 终审/施南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