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花生米发飙记看“正面管教”法
前言
当孩子不再是襁褓中那个任人摆布的奶娃娃,长成一个又独立思想意识的个体,家庭中就出现了一个新生代“政治斗争”小成员,战斗力极强:一来他们拥有“孩子”这个身份的先天优势,无论是非都容易得到爷爷奶奶等第三方的支持;二来他们的情绪强烈加上天生的演技派,大人远远无法媲美,一旦家长被情绪影响,就会立刻导致场面失控。尤其是当孩子到了叛逆期,家庭每天上演斗智斗勇的连场好戏。
尼尔森的《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一书把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分为三种,分别是:
A严厉型(有规矩无自由)
B娇纵型(有自由无规矩)
C正面管教型(有规矩也有自由,温柔的坚定)
在德国生活多年,虽然“正面管教”这个概念不会经常被拿出来讨论,但中产阶级家庭都基本贯彻“正相管教”的原则:其实说白了就是:1.充满爱的家庭环境,2。不容僭越的底线,3.底线之外最大限度的自由。这种原则下的家庭,氛围是民主的,孩子和父母之间是平等但又相互尊重的,家长也是不怒自威的。(家庭制度往往是国家制度的投射,专治国家也多出暴力家庭)
而我接触到的中国的家庭,很多属于AB夹杂的乱来型,具体是怎样的呢?例子:孩子在玩具店看中一个玩具,家长坚决不答应,把哭闹的孩子揪着耳朵拖回家。回家后孩子继续集结爷爷奶奶等“联合势力”反扑,最后无奈中回到店里买来玩具。此役家长KO,孩子更加有恃无恐。比起A严厉型,孩子更不懂规矩;比起B骄纵型,孩子更缺爱。
刚接触国内孩子的时候,很多家长请求我出面对孩子提某些学习要求。问:“为什么要我来提呢?”答:“我说孩子根本不听,你一句顶我十句”(同时DrBing本来就是孩子王体质,孩子都把我当老大,自然听我的)。当时很吃惊为什么国内家长会如此没威信,后来才发现就是这种“乱来型”管教的结果:孩子心中,家长就是只没立场,无主见的纸老虎而已。
所以说,当孩子2,3岁产生主观意识后,和孩子的相处是需要“政治智慧”的。今天分享一个“正面管教”的例子。
小花生米发飙事件
两周前还在国内的时候,到好友——育儿漫画家粥悦悦家小住了几天。小花生米5岁,是一个情绪和想象力都非常充沛的孩子(让我回想起自己4岁每天一哭的鸡犬不宁时代)。
此米和漫画一模一样
晚饭后,小花生米想吃一岁妹妹小米的一粒糖(早教课奖励),被爸爸花生米制止,就昏天黑地地大哭起来。于是,爸爸提议去小卖部为两个孩子各买一粒糖。但小花生米誓死不依,骨头一软,躺倒在大厅,非要已经站在门口等他的爸爸过来跟自己道歉才肯出门。
爸爸用稍微有点懊恼的语气,温和地说:“不可以道歉哦,因为爸爸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为什么要道歉呢?”(保持立场),等了好几分钟,小花生米哭得更厉害了,爸爸就稍微掩上门,做好像要走的样子。这时候小花生米又把音量提高了10个分贝,爬到门口一把推开门,瞬间哭声震动了整栋大楼。这时我都捏了一把汗。
这时我必须要大力夸奖粥花生米的淡定,因为自尊心作祟,很多家长都及其害怕邻里的闲言碎语,觉得自己颜面丧尽:这个情况下,一类家长会立刻连哄带骗满足孩子一切无理由要求,息事宁人;或者一下情绪失控进入暴走模式,一把关上门,皮带炒肉把孩子修理个老老实实。
已经走到楼道口,手里抱着沉甸甸小米的花生米退了几步回来,(表示察觉到孩子的退让,表示自己也愿意让步)但没有走到门口(表示自己不是无条件无原则的退让),而是站在离小花生米两米左右的地方。温和地问:“你到底要不要和我们一起来啊?”小花生米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说:“要,但是你要过来拉我的手。”(不再要求道歉,表示退步)
顿了一两秒,花生米才走过来,(让小花生米感受到爸爸的退让也是基于底线的)拉上啜泣中小花生米的手,一起下楼去。
我一看手表,这场发生在楼道中的“政治斡旋”僵持了将近二十分钟。
半小时后三人回家时,小花生米已经一副喜笑颜开,三人亲昵无间,和和睦睦,好像十分钟前的惨案没发生过一样。
事件剖析
这场风波中,爸爸花生米的一言一行都让我深感佩服,尤其是在每一个行为停顿的时间空白的拿捏这些细节,简直把握得太到位啦。一来他始终保持了冷静的情绪,丝毫不被孩子的“恐怖主义”行为影响自己的理性。(由于女性多受情绪主导,这一点母亲比父亲操作起来会更困难)二来反射出“正面管教”最核心的态度:温柔的坚定,对有违底线的要求不支持,但对孩子保持温和语气,而且在孩子退让时自己也表示出退让。第三,也是大人很容易忽略的一点,对孩子感情的尊重。
第一个层面的尊重,是对孩子发飙原因的理解和尊重:从大人的眼光看来我们会想,为了一粒糖嚎啕大哭——孩子你太不懂事了,但是,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和我们就是不一样,家长也许永远理解不了一粒糖,一个橡皮擦对孩子的意义。在《感情原型》一文中,我说过孩子的每一种看起来“偏执”的行为,都是在建立对某一个概念的早期体验。就像在三四岁时,你如果给他一个咬掉一口的大饼干,他可能会跟你急,但给他一个体积小很多但完整的小饼,他却会很满足。这是因为他正在建立对“完整”的概念。这一次的风波中,小花生米看到的是妹妹有一粒糖,而自己没有,虽然说那里糖是妹妹早教机构送的,但他还没有到建立“个人所得”概念的阶段(要到6/7岁才建立),关心的是“公平”这个概念。所以他的哭闹是出于发自内心的难过,这一点,作为爸爸的花生米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他愿意在7月广州闷热的夜晚带两个孩子花半小时去买两粒5毛钱的糖——这种才算是真正用心的家长。
第二个层面的尊重,是对孩子情绪的察觉,准确判断和安抚,这一点很明显地表现在花生米的语气和让步上。孩子的发飙我们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纯粹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政治手段”(作秀)。第二种是真的情绪失去了控制(同样在《感情原型》中我说过,孩子不具备大人拥有的“情绪调节机制” Emotion regulator,所以情绪容易失控),我有个女朋友,声音很粗很沙哑,和她亭亭玉立的形象完全不符,后来得知原来是幼年时发飙,家长以为她又是“作秀”坚决不理,后来撕破了声带(这就是传说中的喊破喉咙吗?),造成了今天的样子。
综上所述,要好好解决和孩子之间的各种冲突,理论基础,观察力,判断力,情绪控制能力和智商,少一个都不行。
你们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经历中有什么值得分享的小故事吗?右下角点击写评论8出来吧。
关注我:英华兰的DrBing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DrBing其他文章/公开课/分享
英语启蒙系列 / 插上语感的翅膀飞翔
回复 线路图 《英语启蒙线路图》
回复 磨耳朵 《0-6岁 磨耳朵》
回复 嚼舌头 《6-9岁 嚼舌头》
回复 基本交流 《9-12岁基本交流》
回复 自由交流 《12岁后 自由交流》
回复 自然拼读 《自然拼读》
回复 必修课 《英华兰家长必修课》
回复 活动 《DrBing和英华兰小朋友活动视频》
英语启蒙杂谈
回复 英法德 《分享我无痛掌握英法德三语的经历》
回复 kissy 《3岁宝宝Kissy妈妈的无痛英语启蒙心得》
回复 启蒙阶段 《英语启蒙磨耳朵阶段的特点》
回复 磨耳朵套装 《磨耳朵的正确打开方式》
回复 英语意义《孩子学英语的根本意义到底是什么》
回复 玩转粉猪《玩转Peppa实现语义输出》
回复 家庭英语《DrBing咋咋呼呼塑造家庭英语氛围》
幼英启蒙福利
回复 福利1 《亲选磨耳朵分级神曲》
回复 福利2 《119部迪斯尼全套动画片》
回复 福利3 《50首精选睡前美乐》
回复 福利4 《史上最全粉红猪小妹》
家族遗产系列
回复 爸爸 《我的二货爸爸留给我的教育点滴》
回复 妈妈 《成为母亲是人生的重新起航》
回复 命运 《四个德国孩子的命运差异》
回复 遗产 《什么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大遗产》
生命动机系列
回复 生命动机 《什么让孩子将来乘风波浪》
回复 感情原型 《感情原型和早期体验主导孩子的一生》
回复 焦虑症 《中国家长集体焦虑症》
回复 五步法 《五步法让你放下焦虑》
回复 开心 《贫民窟的千万富翁》
杂文
回复 锤子 《我家锤子比你钉子多:德国工程师素养》
回复 跨文化 《英语背后的跨文化能力》
回复 欧洲 《欧洲:深沉典雅的童话之诗》
回复 顿悟 《见证孩子破茧成蝶的伟大时刻》
家长智商系列
回复 智商 《家长的低智商总有一天坑到娃》
回复 穷养 《浅八我身边穷养富养女生的区别》
回复 丛林法则 《幼儿园开始的丛林法则》
回复 匮乏感 《匮乏后遗症、穷人病和贱人病》
回复 奇葩 《物质富养家庭超奇葩案例》
回复 非理性 《从人贩子死刑看:群体非理性》
孩子与书系列
回复 博士与书 《两个德国博士与书的亲密故事》
人与命格系列
回复 名字 《你有没有给孩子乱起中英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