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娃进了“艺术”这口坑会将来吃不上饭吗?那培养娃的艺术细菌干嘛?

2017-04-05 Bing 英华兰DrBing


“第一代辛辛苦苦在工厂干活

把娃送进大学,

然后,第二代学工科当工程师,

然后,第三代学商科经商,

然后,第四代学医法,进入上层社会,

然后,第五代学艺术,成了同性恋。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欧美中产笑话




1


哈哈哈哈哈。开篇的笑话再次提醒我们一个常识:玩艺术是富X代(不用捉急吃饭问题者)的专利,普通人还是洗洗睡吧。


我们这代人的家长,美名其曰陶冶情操,绘画练琴书法手手抓手手紧,娃一个偷懒,家长一个大嘴丫子就扇过来了;但等情操真的陶冶出来了,娃励志要学艺术的时候,家长一个大嘴丫子又扇过来了。


轮到我们当家长,虽然开明些,但是内心依然是纠结的。娃到了1,2岁,大多都开始涂涂鸦鸦,3,4岁,大概能看出身上有没艺术细菌了。没细菌,家长很纠结;有细菌,家长更纠结:万一娃以后踩进了“艺术”这口坑,那不是注定吃不上饭吗?



2


说到“以艺术为业”,的确问题多多:


问题一、教育成本高。高校为例,艺术类成本肯定比一般文理工科高。还不包括学前培训贵,学习工具,环境氛围等显隐形相关支出。


问题二、收入波动大、未来不明确。例如美术类,很多毕业生纯为了就业只能做美术设计类,兼职,教学,做一些跟自己专业不对口但相关的工作甚至彻底改行。


知乎有个问题:当年学美术的现在都在做什么?


答案千奇百怪,绝对超出你的脑洞。


@希望: 参军了!驻守边疆,去个小卖部都要三十里。


@Suede Zhu:炸鸡店老板。从小热爱绘画,但父母更希望我大学毕业就能挣钱。所以在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系读了视觉设计,用6年从设计师做到创意总监,遇到了天花板后,辞职开炸鸡店。


@渣渣炒饭:本科油画毕业,大学毕业一年多,做了一段时间墙绘,当了一段时间老师,现在在广告公司负责安装与绘图。


@匿名:大学工业设计,现在开淘宝。


@王一一:美院毕业,汽配城店主。


@毛打铁:油画专业,现在模具制造 。


@叮叮哒:动漫设计毕业,创业开甜点店,失败后做会计 。


@Wild LC 我和我闺蜜一个画室的。现在我们在卖水果。



这个回答当然你不能当统计数据太较真,但的确和大部分人对艺术从业现状看法是一致。


问题三、纯艺术(Fine Art:艺术大队伍的标杆小队)到今天已经越来越脱离普通人的审美认知范畴,一副关门自玩自嗨的模样。


直到一百年以前艺术都还是接地气的。基本没什么争议性。


罗马许愿池 Fontana di Trevi,实在美坏了

害得我老趁机夹私货放文章里


而近代艺术开始,重点不再是“美”,而是争议性。(有个定义说得好:现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 的职能是刷新人类的审美版本)


自从马赛杜尚在1917年把一个小便池搬进卢浮宫以后,艺术就给玩坏了。


杜尚的便池,划时代作品

世界影响力排名13中国艺术家艾未未的便池

乐高表示很郁闷


综合上三,很多家长对艺术有这样的看法:“花那么多钱,让娃冒着将来养不活自己的风险,去搞些不三不四的鬼东西?矮油我有病来着?”



3


针对这个纠结局面,我来谈谈看法。


其实我们对娃的艺术教育,核心不在艺术,而是美育。


美育就是“对美的感知的教育”。


美的感知

什么是对美的感知?记得小学时看过一期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在非洲草原的黄昏拍到一系列照片:一只母猩猩从丛林里出来觅食,被那天黄昏天空稀有的明亮的晚霞震撼,坐在草地上久久忘我凝视,以致天黑后才回过神来。(这意味着次日她和宝宝可能都会饿肚子)


美的感知是人甚至猩猩都有的本能,它能把心灵从生存觅食赚钱养家的操蛋日常中解放出来,得到片刻的灵魂升华


要进行最基本,最纯粹的美育嘛,你只要创造条件带娃接触美好的事物就行。各种音乐,细致的家装,饰品,服装,山水自然,春花秋月,建筑绘画等等。昨天文章已经讲了。


如果娃在接触过程中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愉悦,那美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不需要形式上有多高端!


院子的樱树每年4月开花时,娃都会手舞足蹈地大喊:大地开花啦大地开花啦!(这句是我读的佩普拉多的《当玫瑰盛开的时候》中的句子。她很喜欢这句话)然后呆呆地看着粉红的云发呆一个下午。。。很像那只被晚霞震撼到的黑猩猩。



口味

美的感知复杂一级的,是口味。例如娃要听哪首歌,要穿啥衣服,房间怎么布置,放什么饰品,头发怎么梳等等。。。多给娃选择,让他在尝试中了解自己的口味。


口味是初级的品位,和社会功能还没有关系,这时还没有所谓的高低和好坏,全是主观喜好。



品位

随着年龄增长,娃会开始在外界环境,自我定位和吸收的知识的三重作用下,在口味的基础上发展出品位。


外界环境和自我定位很好理解,以最直观的衣着审美(衣品)为例简单说说。衣服是人的第一层外皮,审美在衣品显露无遗。


外界环境

人的品位被外界环境影响,反向也反射着这个人来自什么环境(城市,家庭背景。。。)。

炫酷的杀马特发型,国际顶级大牌美斯特邦威高定的西服,一眼就能看出这就是张家庄里最有名的,挨立撕蹲学院的四大公子:铁蛋,二蛋,狗娃,全蛋!(《一起去看流星雨》剧组审美至今无人超越)


自我定位

自我定位,就是指人需要通过自己的衣着,用品,谈吐,行为,家装等等来让自己符合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物的形象。


被誉为一次也没穿对的胖轩妈,对自己的定位是青春性感身材好(也许是因为老公喜欢她这样),浑然一个三线城市夜店初中学历的站台女。


杨澜的穿衣风格一直是保守,贼贵,简单,女人味,和自己的公众形象“知性优雅”高度一致。


知识

知识,是指人在接受正式/非正式的教育的过程中了解到的知识,从而扩大了认知,知道什么是“官方”认可的“美”,什么不是。


举个例子。下面是一度很火的澳大利亚小画家Aelita Andre的4岁时画作。



肯定有人一脸懵逼,表示无力吐槽:“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一团东西?谁不会啊?”


当然这么说还真无可厚非。毕竟画一幅栩栩如生的素描需要硬本事,但找一只猴子半小时就能出一副同样的杰作。



但也有人啧啧称赞说:“哇!好像大师级作品啊!”。


这是因为现代美术史殿堂级杰逊.波洛克(下图)画风就很相似。


波洛克,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波洛克作品拍卖会成交价都是千万刀级别的,我小学美术课本就有他的画(官方认证)。


因为波洛克有官方认证,所以但凡知道波洛克的,都会觉得4岁小画家的作品像“大师级”。(即使内心无数羊驼经过)


同样,因为我们认知中,精品店或者地摊画家9.99就能买到下面这种工艺画,下意识我们会认为它“不美”还low死了。但如果某村娃第一次出村,镇上小卖部看到这副图时肯定像黑猩猩一样被美呆了。


PS:这副9.99画盯久了居然觉得挺美的。。。


对于衣品,是一样需要学习知识的。美的感受力敏锐的人,只要通过观察,无意识就能总结出规律来。


否则,可以系统学习:例如保罗福塞尔的《格调》就写到:要穿得高贵体面,就只买黑、白,灰、银灰、浅褐、深紫或普鲁士蓝的,天才材质的(亚麻,丝绸,羊绒。。。),设计简约的衣服就绝对没错了。


难怪挨立撕蹲学院的校服这样村炮十足。


同样对艺术的知识获取方法就是阅读艺术史和大量图鉴,读完后感兴趣还可以读美术理论。对于非艺术专业的人,艺术史已经绰绰有余。


品味,就是一个人认知扩大后的口味。



4


如果说“美的感知”和“口味”纯熟自娱自乐的范畴,那“品位”就有强烈的社会功能。它是“人以群分”的“软”区分方法。根据吸引力法则,自己有知识有品位,就能吸引同样的人。


朋友圈的人几乎三成是市美术馆的赞助人,二成是市交响乐团的赞助人。(当然这背后有其他社交利益,但功利性肯定不是主要动机)


这次我在意大利的各大博物馆就发现了很多自由行的国内小年轻,他们不太拍照,主要在认真地观摩艺术品,认真地倾听讲解器的英语讲解。和十年前来意大利看到的那批只会自拍+发微博的小年轻区别很大。


无论是真爱还是附庸(zhuang)风雅(bi)总之,这个群体越来越壮大是时代的趋势。产品、建筑等生活中的一切都在提高设计品次也是趋势。


如果觉得光是作为一个美的接受者还不够,还要创造,那才需要学习手艺和技巧(例如绘画,雕塑,乐器,声乐,作曲等等创作形式),来把自己表达出来。


手艺只是技法,和拉面条,开拖拉机是同等的,不是啥高端玩意儿,脑袋里的宇宙才是!


但对于自己没有艺术教育体验的家长,送娃报班学画画学乐器,当然是最直接的办法,可惜这却是在花费时间和精力做效果为负数的事——底子没有?怎么做表面呢?



5


所以建议对娃的美育分三层:


Plan1 如果家长的观念是一切从简,没有功利心,也不用攀比的,只要做好培养娃的“美的感知”就足够了,画画捏彩泥玩乐器都可以让娃自己尝试,一切以感受乐趣为主


Plan 2 如果家长要考虑娃将来的社会综合素质,那就让娃7岁后接触鉴赏艺术品,了解美术史。购买书籍是最简单的方法。北上广我已经看到光讲解鉴赏名画的儿童特色课程了,可惜对大部分家长还太超前,后来都没办成功,毕竟交了钱娃学到手艺才家长才觉得实在,所以只能依赖阅读吧。


Plan 3 如果是有很强目的性(例如说靠特长择校的),或者娃显示出很强天赋和创作欲望的,都可以在plan2到位的基础上学技法,而且尽量不要太早,8,9岁都不晚。


懂“美”的娃,可能画不出一幅像样的画,但别人经过一片落叶地匆匆赶路,Ta能饶有趣味地拾起一片叶子; 别人住校独居时脏乱成鸡窝,Ta能把不到10平的地方装点得别致有趣。 别人自暴自弃放弃希望,Ta闭上眼睛,脑袋里回想着莫扎特的旋律,无论环境多么黑暗,内心一样光明自由。


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宁可被监狱严厉惩罚,也要让《费加罗的婚礼》响遍监狱上方的天空,这个片段,只有懂“美”的人,才会被深深触动。


儿童美育的核心从来与“美术”无关。 

只与“美”有关。



五分钟讲完

西方艺术史


它其实没那么难懂

就是一个0岁娃

自己摸索学画画

学会后,又重新回到起点的故事


旧石器时代壁画,(1W-8K年前)

人类刚刚降生,屁都不懂

画画只有线条轮廓,高度概括,

算它是,人类的第一幅画吧

公元前古埃及、古希腊壁画,(公元前500-300年)

画艺好多了,增加了很多细节

中世纪,已经达到初中生绘画水平

但还是停留在二维平面水平

人物嘛,一副关我屁事的冷淡表情

而且大人小孩婴儿全长一个样!

看着不会膈应吗?喂!


相近时期中国魏晋的敦煌绘画

二维,人物没表情,没长相

反正把整个画面铺满就对了

跟西方发展还是同步的


文艺复兴来了。

它就是一群娃娃,决定不再听保守的家长话

(努力赚钱后)放飞自我的结果

文艺复兴第一杰,乔托(Giotto)的哀悼耶稣(1306)

画中所有人一脸生无可恋

现在看没啥特别,当时则惊天动地

但他却是中世纪后第一个画出人物表情的画家


马萨乔(Masaccio)的《圣三位一体》(1427)

他发明了用高光、阴影和投影展示了立体,

尼玛,整了差不多8千年,

人类现在才学会像样地画画!

于是绘画开始进入写实。


有个牛人布鲁乃列斯基(Brunelleschi)

和达芬奇一样,是个全才

他不是画家,而是金匠改行的建筑师

为弗洛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下图):

一座因为海口夸得太大,封不了顶

烂尾了一百年的烂尾楼

封了顶而名垂千古


但是他更牛的地方是

在做穹顶草图的时候,

不小心发明了透视画法


达芬奇麻溜地用上了

这就是《最后的晚餐》(1498)

人类学个3D也花了那么久啊,真是笨啊!


于是大家快活地开始搞伪3D了

拉斐尔的《雅典学派》(1511)

有了透视法,终于能画大场面了

教会表示很高兴,以前一直小打小闹

终于可以高大上了!


再说说题材

以前,只有教会有钱(抽智商税)

可以找艺术家定制艺术品

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出现了很多有钱商人

想发一些自拍到朋友圈,于是催生了肖像画

达芬奇《抱貂的女人》(1496)

那时画家都向摄影师的理想进发

越真实越好,还原度越高就越没错



到了巴洛克时代开始了,卡拉瓦乔的油画

《年轻的酒神》(1595)

人物绘画也开始进化

人物有点sao,有点妖娆,开始像个真实的人


委拉斯凯兹:《教皇英诺森十世》(1650)

画家=人肉照相机是不是?


这个时期的牛逼之处是

画里的人终于有自己的长相了

还有教皇那丝绸质地实在太好了,

哪儿买的?我也要。


布歇,《蓬皮杜夫人的肖像》(1756)


然后就是很油头粉面的洛可可时代

花花绿绿的,像80年代女星年历,不提也罢


再往后,画家的“照相机功能”达到了顶峰

这时画家们不满足单纯拍照了

他们决定要在“照片”里面夹私货

私货=自己的感情,例如

德拉克洛瓦 《自由引导人民》(1830)

浪漫主义的照相机

政治觉悟很高的画,可以封为法国国画

米勒 《拾穗者》(1857)

拍贫苦农民,悲天悯人的

写实主义照相机

还有,加了photoshop风格滤镜的

印象派照相机

莫奈 《日出》(1872)


19世纪中期,发生了一件大事儿

照相机出现了!


再高清再艺术的人肉照相机,

都比不上机械照相机

于是19世纪晚期,

画家们统一改变了作战方向

那就是

越不像照相机越好!


毕加索的牛让绘画

又回到了一开始出发的地方


这就是现代美术

目标是颠覆人类至今的审美

扩大我们对美的认知。

那是一个新的故事。


|这是DrBing公众号第420篇原创文章|


【知性逗比,欢迎关注】

献上一点旅行前的美术史功课总结

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相关荐书圣诞珍藏版闪烁美肌

学艺术,并非一定要掌握乐器,绘画。基础的素养,从来都是知识——艺术在人类文明中产生的过程和意义,当知识成为涵养后,让孩子自由选择学习自己希望掌握的技巧也不迟,甚至是到大学也不晚。


《希利尔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地理和艺术史》是一套写给7-14岁孩子的书。这套书是欧美孩子人文方面的必修书,他们一生人文素养的底蕴与基石:历史是时间的纵深所在,地理是空间的广博所在,艺术可以安放人类美好的灵魂。


本书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为节点,把人类文明发展放在一个巨大的“时间阶梯”上,为孩子建立起一个放眼全球世界的大框架。



出版社福利价:¥148(6折)

市场价:¥240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