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梦魇后26歲美女作家林奕含在家轻生。童年阴影会陪伴一生吗?
91年生,26岁的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因为一本取材于自己13岁时被补习老师诱奸真实经历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举成名。
然而这本小说也成为了遗作——近日,作为人气作家和新婚一年多人妻的她,居然上吊自杀了。
刚刚在饭桌上,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为是还没开学。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故事的主角房思琪出身于教育风格保守的名门,从小喜欢文学。13岁时,被崇拜的语文补习老师以一对一改作文的名义诱骗。思琪无法接受,只好说服自己也爱上老师,让一切合理化,开始和老师长期“交往”。
但是罪恶和自我怀疑折磨着她:酗咖啡,熬夜,长期严重失眠,睡到一半会尖叫哭醒,但只要老师一呼,还是会不由自己地赴约。
她曾跟家人暗示需要帮助,但妈妈说师生恋是女生自己发骚。后来,思琪开始拒绝,却被老师用绳子绑起来强行,从此思琪发疯。老师还把她的裸照寄去警告揭发他的其他被害女学生。其他几个被害女生,结果也没好到哪里去。
童年遭遇这种经历,林说:“一个人不再长大,一个人被自己的人生留在原地,一个人是自己的贗品”,“身在地狱,却仍有希望。这希望就是死。”
一直挣扎到26岁,无数的治疗和抗争无果后,出身名门,容貌姣丽,教育和才学都让无数女孩羡慕的“幸运儿”,居然轻生了。虽然在她的个人相册上,你明明看到的是一个满脸充满阳光和对生命热爱的花样女孩。
根据台湾媒体,林可能患重度抑郁症,也可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童年阴影真的会伴随终身,挥之不去吗?
研究显示,童年阴影和成年后的社会、情绪、认知问题、身心不健康、多种疾病的出现有相关关系。用个好理解的词:心灵残缺、破碎。
——有些人会有受虐倾向,故意不吃东西不睡觉,喜欢饥饿感疲劳感,下意识把自己推向健康崩溃的边缘,不时有自我毁灭的倾向。根源可能是父母只有在他们生病的时候才对他们态度好一些。
——有些人一副很不好惹的样子,因为只有用这样的自我保护机制才能感到安全。
——有些人在亲密关系中显得无比卑微,爱得特别用力,往往给对方很大的压力而导致关系破裂;有些表现出“招渣男”体质,被虐待、劈腿都纵容原谅。
——有些人八面玲珑,其实根本就不知道目的是什么,只是因为从小就只有不断迎合别人才能生存。
——有些人看起来很多朋友,根本没法自己呆上一小时,因为会立刻被孤独感淹没。
——有些人会爱上比自己大很多的人,因为没法驾驭同龄人之间的对等的亲密关系。
——有些人会恋物;有些会有异装癖;有些喜欢装扮成猫狗宠物;有些没法拿筷子;
——有些人会很怕肢体接触;有些人会十分渴望拥抱。
一位泌尿外科医生写到:
一个不到30的姑娘一紧张就尿失禁。做了尿常规、泌尿生殖系统B超、残余尿、尿动力学检查、腰骶椎磁共振等等检查,结果“未见异常”。第三次门诊她才突然开口说:“小的时候,不到10岁,有一个叔叔……接触过我下面……好像是从那以后就开始失禁了...” 她没忍住,开始泪奔...
一位中学老师写到:
很多人都怀疑我是个抠脚大汉伪装的女人,因为我整个人都像一块硬邦邦的石头。可是在我小时候我明明是会哭的。但是我哭,往往得的不到我想要的。
在我父母眼里,哭是无能懦弱,无理取闹,轻则会招来谩骂,重则会招来痛打。慢慢地,我再也不会哭了。后来我到千里之外求学生活,十几年里都是独居,有一次我妈来我家,她忽然趴在我身上,我竟然条件反射似的跳开了,我已经不习惯和任何人亲近!
一个不会哭,不会拥抱的女人她曾经是一个爱哭,想被人拥入怀里的女孩。只是那个女孩被拒绝得多了。
一个强迫性进食者写到:
只要桌上还有菜,我会全部吃干净。哪怕已经很撑了,依然会忍不住塞进嘴里。我在吃饭从来都不挑剔。烧焦的肉,我能全部吃完;烧糊的粥,我能全部喝下;白水煮面,拌点酱油就吃;剩下的青菜,一锅烩了。
初中的时候,有一天早上,妈妈端了一杯开水,拿出小孩拳头那么大小的隔夜馒头,说:家里太紧张了,凑合吃吧。而她自己什么都没吃。
真正的饥饿,是不知道明天的食物在哪里。
一个女格斗爱好者写到:
我二十多岁,女,一米七,体重70kg,非常强壮,有倒三角,热衷健身房锻炼,对搏击和格斗十分热爱。专业是医学,对解剖人体有执念。我现在精神稳定,情绪平和,但是对暴力和绝对力量十分痴迷。
我爹是个家暴狂,我妈是个虐童狂。就是说:我爸喜欢打我妈,我妈喜欢打我。现在的我,谁对我暴力我一定打回去,严重的我要杀了他。
因为基因的不同,有些人会更脆弱,造成了相似的童年处境下,心理影响却有很不同。
童年阴影的”临床用词是“童年逆境体验”(Childhood Adverse Experiences 简称ACEs)。当它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心灵创伤超过了一个可承受阈值,导致了长期心理影响的,才叫“童年逆境体验”。像上面案例中,用各种常人无法理解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影响生活,尤其是亲密关系:就是说,这些人对维持正常婚姻和亲子关系会遇到很多障碍。
最常见的“童年逆境体验”来自以下十个体验:
家庭成员的肢体暴力/虐待:持续性的家暴,或非常严重的偶然事件。
家庭成员的情感暴力/虐待:如辱骂、蔑视、威胁。
男性成员对母亲的暴力/虐待,即使孩子不是暴力的直接目标。
遭受来自成年人或年龄大于5岁的未成年人的性侵害。
家人的情感忽视,例如家人间彼此不亲密,感觉不被爱,不受重视,不被欣赏。有时候是因为父母的教育和表达风格,让孩子无法主观意识,例如很多虎爸狼妈教育(不久前爆火的董卿事件)。
家庭成员有严重精神障碍:如患有严重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等。
家庭成员入狱或监禁。
家庭成员酗酒、赌博或吸毒。
家庭极度贫困,吃不饱穿不暖、缺医少药,缺乏基本生存必须品。
父母分居或离异(但很多时候离异仍然是比勉强维持婚姻更优的选项)。
另外还有战争流亡,童年时长期不断迁居或学校霸凌等小概率事件等。
父母,无论是被客观窘况所迫,还是个人病理、心理、人格问题,又或者是育儿知识、心理知识的缺乏。。。作为未成年人的主要责任人——他们绝对是责无旁贷的。
自杀的美女作家和尿失禁的女孩,父母没给予尽早的性自我保护教育和事后的支持。之前我关于性教育的文章,看到一些这样的留言:“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我还是宁愿孩子到了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年龄,才跟她进行适当的讲解”。我国女孩性侵害概率是7%-12%,我不知道这种留言应该叫无知还是不负责,不过谁家的娃谁操心不是吗?
无法和人亲近的女老师,父母给她展示了错误的亲密关系模式;强迫进食者是家庭极度贫困的受害者;女格斗爱好者则是双重家暴的受害人。更别提那些吸毒酗酒,入狱,有精神障碍的人。。。
做父母是需要资格的,但有太多人仅仅因为有生育能力,就不小心成为了父母,但同时,他们不仅是责任人,自己又是受害者。
人无法选择父母,很多人都有一部血淋淋的成长史,很多时候我们都遗忘了曾经的很多我们不愿意面对的经历,遗忘中形成了潜意识的创伤性情结,不自觉中形成我们的人格,又作用在我们对身边一人一事一物的条件反射上。
即使如此,即使有过再惨痛的经历,只要深信不疑地去抗争,依然是可以被治愈的——人的前半生虽然不能改变,但人可以创造自己后面的人生。
林奕含以这本充满控诉的书来表达了抗争。除了那个禽兽,她还控诉了父母的缺位和台湾高压的应试教育和升学主义。本书像韩国的《熔炉》一样引起了大面积的社会讨论,教育部动荡,涉案老师有望被治罪。林用自己的行动推动了内心的愿望:“不要再出现一个房思琪”。
很可惜,对于她自己的珍贵的人生,这本书并没有起什么作用。林也表示,之所以写,不是为了升华,救赎,净化或拯救,而是因为她唯一的技能就是写。
另一个作家做到了,他就是《魔戒》《霍比特人》的作者托尔金。他童年不幸,四岁时父亲客死他乡,十二岁时母亲离世,由神父养大。一战,托尔金和牛津的三位好友组成的四人小诗社“T.C.B.S”参加了索姆河会战。唯一生还者托尔金在《魔戒》前言写下了无比凄凉的一句话:“除了我,朋友们都死了……”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以及各种各样的成瘾问题在战后一直折磨着托尔金,但他选择用写作来排解苦闷,他用文字构建出一个庞大的中土世界来让人类更好地理解战争、人性、失去与成长。
小说是托尔金自我疗伤的副产品,让他重获新生:他生前为牛津教授,受封为大英勋爵,牛津大学文学荣誉博士,位列最伟大英国作家第6,《福布斯》收入最高的已故名人第5。育有三子,家庭和睦幸福,以81岁高龄离世,和爱妻葬在一起。
人只要还在生存、就存在着无数的觉醒和成长机会,当心灵感受到痛苦,那就是成长的信号。每一个情绪都是有意义的。人生会遇到无数的转折点,这些都是成长和觉醒的契机。
这种契机来的时机会有所不同,有些人很早就遭遇到了,有些人很晚才来到,需要一些心灵的触动。它可能是父母的双亡,可能是一次濒临死亡的重病,可能是某本书,可能是某句话,可能是宗教,可能是车祸,可能是顿悟,而且不止一次,会不断的出现。
这些契机提醒人们不要再停留在肤浅的生活方式中,而是去寻找真正的人生意义。
只要有意愿深入探索、体验、升华那些曾经让自己痛苦的经验,那么他们将有机会找到深藏在人性最黑暗体验中的秘密金花。
这绝不会是一段容易的旅程,也没有人可以为旅程的终点保证,虽然林奕含失败了,但确实有人从黑暗中涅槃而出——成为浴火重生的“凤凰”。
对于孩子,我们能做的,当然就是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责任感,阻止不幸发生。
《儿童安全意识主题绘本》一套8册,是同主题绘本中最值得推荐的,利用绘本故事尽早普及儿童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是家长应尽的责任。
全套八册是
1.《我不跟你走》——防诱拐
2.《别想欺负我》——防霸凌
3.《我不会走丢》 ——防走丢
4.《绝对不能保守的秘密》 ——防侵犯
5.《我能保护自己》 ——谈话指引
6.《我想离家出走》——离家出走
7.《当心啊,小鸟……》 ——识别可疑话语
8.《不做小红帽》——防做傻白甜
长按下图买买买
﹀
|这是DrBing公众号|
【知性逗比,欢迎关注】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