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100W的富妈妈才知道的简单粗暴经济学规则!
DrBing | 视角
短期看利好,长期看趋势
文:DrBing
理论不赚钱,应用才变现
学问之道,分为“体、用、术”。
体,就是道理。例如经济学的逻辑。张五常讲《经济解释》,关于成本,关于利率,就可以写几万字。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每一篇都是经典。
可是“体”这玩意,他有一个缺点:他不赚钱,他接触不到钱。
哪怕一些皓首穷经的老教授,天天坐在书房里。冥思苦想一辈子,可是他们穷一辈子。天天被师娘骂,天天没米下锅,领一份死工资。
另一个圈子,则比较侧重于“用”。牛顿三力学确立了,真正赚钱的是通用汽车——造汽车发动机的人。香农信息论确立了,真正赚钱的是中国移动。
“应用”端的职业,才能将知识转化为金钱。
人民币依旧在快速贬(变)值(纸)中
80年代,万元户是一个很牛逼的概念,多牛逼呢?1090年当时的人均年工资收入是894元,要靠存储成为“万元户”,要不吃不喝12年。
现在随便谁都是万元户。
北京师大学钟伟教授的报告显示,1980年的一万元,购买力(不算商品房)等于现在的255万(如果从个人幸福感讲:一千万都不够):
1)现在的钱不经花
2)现在世道没安全感,手拿一千万心里也不踏实。
钱在贬值,经济发展永远伴随着通胀。
马克思说:“通货膨胀是对国民的掠夺”;每一轮货币增发,都是一次财富大蒸发。
咱央妈的印钞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1984年起人民币印钞速度开始驶入快车道,每年的M2(货币总量)增速都在20%以上,1984年M2甚至一年增长近40%。加入世贸后,M2常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从06年创纪录的30万亿到达16年的141万亿,10年时间增长了5倍;
1979年至今的37年时间,M2增长了约1500倍,每年增长22%。
GDP国力的实际增长为每年9%。两者的差额就是通胀,也就是被央妈稀释的民间财富。
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通胀的世界:每六年物价翻翻。 每年物价涨12%。
近年经济增速却不断下降,为了应对经济下滑,除了印钞几乎没有别的办法,结果又导致房地产价格暴涨,农副产品价格暴涨,买房闹心,买菜闹心。
经济减缓了,但增发并没有收敛,我们一直在高速通胀中。
1980年的一万元至少相当于今天的255万。以此推算,我们必须投资年化收益16%,才能保住你手上的钱不贬值。
整整37年每年16%收益,巴菲特那样的牛人才能做到咯(或者是在北上广莫名其妙就有了几套房的土著,不过那种是给馅饼砸到的)。
就是说,我们基本只能眼睁睁看着钱贬(变)值(纸)。
有钱就要用掉
1980年的一个体户赚到了一万元后金盆洗手,本着勤俭节约,存钱养老的美德,一分不花存进银行,按2%的年息,2017成功取出了连本带复利2万元。
他损失了至少253万元。
于是,他痛心疾首顿胸捶足:当年的省吃俭用,无数次克制,辛辛苦苦,等来的却是一堆纸?当年为啥不把这一万块花掉呢?
我们的父母辈,多么像这个存了纸的万元户?!他们一生非常勤劳节俭,一辈子省吃俭用,连给自己添件新衣服都不肯。 可是几十年辛劳下来,仔细看看,他们也没多少钱嘛。?积蓄或许也就几十万,老破房一套。
那么,我要问,毕生的积蓄,毕生的辛劳,毕生的节俭,值得么? 你的青春,你的苦难,你的无数忍受,无数次克制欲望,值得么?
从财富的角度,我们的父母辈是非常失败的。
按照人民币的贬值速度,同样的情况可能在10-20年后发生在我们身上。
所以不要存纸。
1)如果家庭的收入规模大,省一省就能买房的,那就省钱投房(其实还有VC,PE,外汇期货,古董,艺术品,红木,珠宝,汽车车牌,摊位,特许经营权,学区,高速公路。。。那些技术货资金门栏太高了,房是Mass Market中门栏最低的),在保证有还款能力的前提下,借贷越多越赚到(通胀12%,基础利率4.3%,赚7.7%)。
2)如果家庭收入规模较小,再省也省不出房子来,那就投人:娃、自己、配偶,这是以小博大的:娃就投教育,成人可以回炉重造;可以考个有含金量的证(例如CFA资格什么的);可以报班学个牛逼技能;可以创业或者搞个副业。。。小钱反正别捋羊毛,5万快你就算100%回报也就是10W,够干嘛?
3)生活质量很重要,该买的买,该剁的剁,该去哪儿浪就该去哪儿浪,(是指不存纸的前提,而不是月光甚至负债的情况),不要学我们父母辈:
少壮:悭到死,老大一堆纸
高薪(新)职位的诞生
在1979年,还没有高薪职、没有高科技,高技能的职位。大家都是技工,都是中专文凭,连大学老师,厂长工资也是几十几百——工资差距不过倍。
在90年代中期出现了外企,薪资上万,是当年最风光的职场从业人员。
而到了2010+年,有投行,有外企,有码农,有高管,有国际贸易,有律师。这些都是以前不存在的“高新”职位。
上个月深圳当局发布的《2017年深圳市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显示,证券发行专业人员的月薪平均过6万元,高位值前三名是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房地产业。月薪最低的是住宿、餐饮、制造及居民服务、修理。
月薪最高和最低,差距有24倍。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的收入架构,高度向年轻人倾斜!因为这些“高薪职位”,大多是这几年、十几年才诞生的“高新职位”。
一个人应届毕业拿8000元的工资。但薪水已经比做了一辈子“高级工程师”的父母还要高。(我爸妈作为正教授,工资都不过万,唉~)
年轻人如果进对了产业,折腾几年就有了一二三五百万积蓄。几年时间就超过了父母一辈子的收入。
老年人只懂存储,储蓄收益只有1.5-3%,存某宝也最多4-5%,每年钱都在蒸发,唉~
你比你娃成为土豪的机会大
大量财富的产生,一般在经济繁荣周期、信用扩张周期才会较容易实现。欧美是战后,日本、韩国是60、70年代,我们则是改革开放。
大量的富豪都是那个时期出现的。原因很简单——1)百废待兴,市场空白,什么都需要,什么都卖得掉,遍地机会,满地黄金,税负少,市场没监管。
这个时候冒险,成功的概率非常大。
现在,我们处在“做什么都能成”的繁荣黄金期过后的那个点儿上,信用周期接近顶点,进入收缩(你看银行开始不放贷了),去杠杆,红利褪去,产能过剩,市场需求饱和,经济开始进入萧条周期,做什么都比以前困难了,粗暴的说——生意难做。
伴随红利期消退而来的,还有市场成熟,法治健全,十到二十年后,可能就像今天的欧美一样。
德国一朋友自己开公司,产品都没上市,因为要解雇一流氓雇员(欧洲劳保体系要开个人比上天还难)被告上仲裁,官司折腾了一年多,罚了十几万,心力交瘁就申请破产了。白白投了两三年时间和半生积蓄,一场空。
相比起欧美成熟的经济体,国内的机会和环境实在还算非常好,起码我没见过开个人把公司弄破产的嘛。15年我离开中国回德国养病时,和我同期的两个做在线教育的小伙伴,现在都已经完成C轮准备上市了。(两个我都发文推荐过哈哈!)
所以不能指望娃去逆袭当土豪了,还是现实一点好——周期实在太长了,至少三十年。那时候市场成熟和法制完善肯定已经能赶上今天的欧美了。
觉得自己行的,自己抓住最后的机会I Can I Up,没准还成土豪了。
方向比努力重要
有一个学土木工程的学生不想干土木工程了,发现要么工资特别低,要么工作环境差,他很迷茫。
我反问他,是不是你大学报考专业的时候,你爹妈叫你报考土木工程专业?他说是的,因为爸妈说房地产火。
父母的见识,眼界高度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中国改革开放黄金30年经济腾飞,民营企业发展了这么多年,传统的各个行业都出现了各自行业的巨头企业,这些巨头们形成了行业壁垒,占领了市场,建立了城堡,成为城堡的主人。
潘石屹的儿子潘瑞也学的是土木工程,微博上天天晒自己跑工地的照片,人家学土木工程是为了解家族的业务,方便日后子承父业
别家孩子学这个,能一样吗?
想在房地产行业想获得潘石屹万分之一成就都已没可能了。因为风口过了,行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了,壁垒已经树立,别人的爸爸们已经为美国留学回来的孩子们建好了城堡,你就是拿云梯都翻不过去的。
相当于于玩帝国时代,人家都升级到帝国时代了,你还在原始社会。
这些已经尘埃落定的产业,大多已经进入稳定期甚至衰落期,进入这些行业不但没有逆袭机会,甚至是在倒退:在里面当个工薪阶层工资,干死干活但工资都一样涨幅慢,甚至没有涨幅。
不过随时产业迭代,总有新的产业诞生。
为啥风投资本都喜欢投互联网和新的科技?因为相比巨头林立的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还是存在很多可能会出现巨头的空白领域。
资本集中的产业就是风口产业,也就是上升期的产业。在一个稳定期甚至夕阳期的产业,再努力,也没什么涨幅。在一个上升期的产业,能力和努力能跟上大队,就可以收益丰厚。
所以,选对方向,比个人努力更重要。
总结
上面的6个点用简单的话归纳就是:
对于我们自己:别存纸,要么投房,要么投人(段位高的可以投别哒),都比存纸强。
想当土豪的,趁现在机会还多,年富力强,卷起袖子自己来!比指望娃娃靠谱。
对于娃,引导他们进入1)上升期的产业, 2)高新职业,3)应用型的专业,是不坑娃的重点。这比你在娃身上投一大堆花拳绣腿丁玲当啷的,或者把娃折腾得苦不啦叽的要管用。娃将来会感谢你的。
欢迎读者中百万收入的妈妈也和我分享一下你的简单粗暴经济学原理~
素材来源:《从80年代万元户的没落说起:保值比增值更难》《中产阶级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1986年的万元户等于现在1000万?》文:DrBing。对了我硕士毕业第二年就年薪百万了,RMB当然。
﹀
|这是DrBing公众号|
【知性逗比,欢迎关注】
﹀
合作微信2509258539或 yhlberry
三款韩国Let's Diet 秋冬爆品即将截团啦!要剁的赶紧啦!点击图片可以看介绍哦!
1Lets Diet 瘦腿提臀连裤打底袜
2Lets Diet 蕾丝恒温保暖上衣
3Lets Diet 魔术裤【加绒版】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