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利式教育很恐怖?我咋觉得妥妥滴没毛病?
DrBing | 教育
书中自有黄金屋
上周发过一篇很正能量的《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在哪里》,其实这个帖子还有姐妹篇,《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在哪里》。
讨论中,矛头集中指向:教育功利化。
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从小到大,我们的师长都在不厌其烦的告诉我们,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就能挣大钱,却从没人告诉我们,知识是有趣的,是迷人的。
读书是为了赚钱,这个理论直接催生了反智主义和读书无用论。从小到大,我们认为的“有用”就是赚大钱,而很遗憾的是,很多人读到了学士硕士博士,依然没赚大钱,有人就说你读书有个屁用?
是啊,读书有个屁用呢?我们的社会就是这样,唯一衡量是否“有用”的标准就是是否能赚钱,没有人告诉我们读书关乎灵魂,关乎自我修养,没有人告诉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人都像疯了一样的赚钱,疯了一样的告诉自己的孩子,赚钱赚钱赚钱!
我觉得上面的表述相当中肯。
不过,说这话的,只有一种人:受过教育,对商业一无所知,或者因为专业问题和财富无缘的,清(qiong)贫(bi)的读书人。
简化了就是:有文化+没钱。
或者是:觉得自己有文化+没钱。
所以我简化为:读过点书的穷逼。
现在换一百年前,这个人很可能叫做孔乙己,然后给鲁大人损了一轮,挂了。
其实我对他们是深有体会的,例如我爸妈。
那是80年代初,改革大潮还没涌进高校,作为制图老师的我爸妈过着清贫的生活。大学里无所事事,我妈没事学英语,给我们缝衣服,爸爸则沉醉在毛选和诗词里,虽然他俩画风不合,但还算一家和睦。我们经常一家四口到附近的芦苇地里野餐,那是我幼年最幸福的时光。
一夜之间,世界变了。粮票取消了,布票取消了,幼儿园的时候,有的孩子就有进口的衣服穿了,大学里有的教授也先富起来了。只有我爸妈还是那么穷。
大家都穷的日子真好,起码没人自卑。
到了90年代,已升为教授的爸妈,眼看着隔壁系土木化工的教授,拿着国家千万的资金,和企业合作N个亿的项目,不眼红不吐血不羡慕妒忌恨——是绝对是不可能的。
眼看着生活中哪儿都需要钱,他两选择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我爸选择节流,什么都买最便宜的。“原价”这个词他不懂的,只知道2折还是3折,连每次买菜都是合着菜市场关门的时候捡半买半送的,还欢天喜地地叫“捡到死鸡仔啦!”。。。
这个消费文化对我的前半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至今我还下意识认为我配不上好的,只配次品。(又名“打折触发式剁手强迫症”)
我妈的选择是开源。因为制图专业和大钱是搭不上边的,所以只能想各种办法,一是开发多媒体教材,二是炒更上课。一连好几年,都经常晚上11点才回家。白天8节课,晚上还要讲3、4节课。不止一次,我看到她咳红了手帕。
一开始我不知道一天讲十多节课意味着什么,后来自己讲课、做演讲,才一小时就虚脱了——才明白我妈简直是拿绳命换钱。
后来上了轨,教材获奖无数,覆盖率也到达省75%以,她才慢慢有了一点钱,后来我和我姐才有幸留学。
我回国的时候,已离婚的爸爸和妈妈虽然名名义上都是教授,但经济上已经有天壤之别了,爸爸和以前一样穷,而且无时不刻抱怨着如何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歌颂自己对钱的不屑。。。而我妈已经住在最好的小区,开着中端车,过着说出来不会失礼的体面生活,虽然依旧和那些土木化工教授没得比,但至少不用眼红任何人。
PS:有人一定会说我妈一定顾着捞钱不顾学生啦,我爸两袖清风一心为民啦,事实刚好相反,我妈多次评为省级名师和全国名师,在全校最受学生爱戴。我爸上课照本宣科,不点名三次上课都没人来。
的确这个时代,和80年代很相似,知识分子都在下海。
目前最举世瞩目的学科——信息学,顶尖的学术大咖们,都在离开象牙塔出来创业。
几年前,青涩的吴恩达还在斯坦福讲着公开课,然后,他进了谷歌,然后他成了百度首席科学家,然后,他辞职办了公司,开发的无人汽车已经第一个投入了商用。
这种年轻大咖可能没什么说服力,但现在,连老院士也不甘心了——图灵奖(信息学的诺奖)唯一华人得主,姚期智院士在南京开始创业了。
相信很多人又要说“”人心不古啦,清华又要失去一个牺牲自己普渡众生的大咖啦,为天下学子悲哀啦“”blabla。
但其实,这背后的推手,正是国家。
姚院士的下海,与南京今年年初出台的“一号文件”密不可分,其中有十项举措,核心就是把更多优惠和激励政策偏向科研工作者,吸引更多国家级平台的高端科研项目在南京落地、发展。
就是引诱大家下海。
PS:其实不是“引诱”而是“坑”,因为创业不是搞科研,有很高风险的,好怕老院士晚节不保。
其实十年前,全国各地就有大量创新高科产业园成立,推出各种优惠政策(例如两年免租)推动知识分子创业,各地都退出了吸引留学、高级知识分子前来创业的抢人政策。
我国(不,其实是全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什么?——转型啊!重工、制造、低端产业饱和,必须向高科,轻工,服务,高端产业转型,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发现新的技术,推动新的市场需要,创造新的就业工种。
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力鼓励知识拥有者参与,创业,建立产业链,才能推动整个国家的转型。
所以说人家是“赚钱赚钱赚钱”好像多不堪似的。。。不要好像孔乙己一样嘛,出发点站高一点,去国家战略层面嘛,那时叫什么啊?叫“创造社会财富,推动国家转型,利国利民”啊!
不过很可惜的是,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能转化成社会财富。一些职业和学术岗位,其实本来就应该由国家用重金供养的。国家供养的不足,造成了学术腐败,教育腐败,医疗腐败。
结果,一部分“清贫”的,认为自己是“读书人”的人,面对“不学无术”“不择手段”的商人的财富碾压时,就不高兴了。
这有趣的一幕,浓缩在神剧《欢乐颂》里面赵医生和曲妖精分手的情节:
医疗系统里最肥的骨科的赵医生,外表学识修养家世都无可挑剔,当土豪女友小曲给他的车装了套41万的,比车还贵的音响时,脆弱的尊严终于崩溃,立刻一哭二闹三闹分手。
“装修音响的钱,我会分期打到你的账户。”为了脆弱的自尊,分手可以潇洒,经济却不堪一击,想用41万买回自己的尊严,却连一次性还款都做不到。
骨子里还是一个屌丝啊!两颗心碎了,一颗是“男人要比女人强(富)”的自尊心,一颗是“读书穷逼vs富商”的自尊心。清高是假,自卑是真,不然怎么会被刺激到如此崩溃?换个心智皮实的人,偷笑还来不及呢——你收过这么贵的礼物吗?我反正没有啊!(老公,麻烦你过来一下。。。)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是《低端屌丝逆袭指南之——心智篇》,高端的读书人,信仰士大夫精神:自古学问不能换钱,更不是挣钱用的。学问就是学问!
《白鹿原》里的朱先生,卖了家里桌椅板凳也要修县志,甚至给钱他都不要,这才是中国最为推崇的圣人——以学问为绳命。
电视剧中的朱先生
小说原形,清末关中大儒牛兆濂
商贾小贩,地主土豪,虽有钱,但不受待见,老在各路故事里当反派,可见多招讨厌。
红色时代一来,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天下。。。这里智(min)商(gan)税(ci)有点多,略。。。
改革开放,亚当斯密和他看不见的手扑面而来。士大夫精神收到了巨大冲击,集体主义直接彻底挂了。一听到现在还有人说集体主义时期的话术,我就一脸坏笑。
现在西方价值观主导世界:学问只有转化为社会价值(钱),才叫“学以致用”。中士大夫说“我穷我高级”,西方价值则是“你的收入体现了你的能力!你穷你屌丝”。
没变现渠道的读书人,管你满腹经纶上知天问下知地理悠悠五千年顺口拈来,依旧是屌丝。顶多在国家有“难”时上“强国”“铁血”,旁征博引舌战八国联军。结果贸易战一过,居然握手言和——遂继续吃那半凉的康师傅,长唏短嘘,颇有一种被利用的失落感。。。
于是,这个风潮下,凡是不能快速产生经济价值的学科,都迅速沦为“冷门学科”。千百万的家庭疯狂的把孩子送去学金融、计算机、信息等离钱近的专业,而历史、考古、文学,哲学、艺术史却无人问津。
这就是中国功利化教育的真相。于是也出现了开头的一段并没有不对,但又不对的吐槽。
对在哪儿呢?
从宏观,群体的层面,当我们领导人一样用国家角度俯瞰众生时,我们会说:可惜啊,那么多学问无人问津,手艺失传,悲哀啊。
不对在哪儿呢?
但从微观、个体的角度,作为一个对娃的前途没有兜底能力的普通家庭父母,你敢建议他选个毕业即失业,或者一生清贫的专业吗?
从微观角度,我Bing作为多事之人,曾问过每一个学冷门专业的德国朋友,除了少量极其优秀的后来杀出了血路,其他人职场人生都非常不顺,并且非常愤怒——当年专业选择咨询时,老师会故意隐瞒专业有冷门热门之分,故意把学生引向冷门专业,以达到分流平衡的作用。
PS:我并不是说所有娃都该一窝蜂涌向热门,因为竞争过大边际收益就会降低,最后赢家只有实力最强者(金融和计算机都最是数学天才最吃香),跟风容易吃力不讨好。最好是结合“娃自身优势爱好+家庭条件+社会回报”三者的最优选。
这是一个价值多远的时代,我也崇拜所有顽固不化,坚守信仰的人,例如开篇那个吐槽功利教育的清贫的不知名的读书人。因为,如果一个人需要坚守一样东西,说明这个东西已经被时代抛弃。
毕竟顺应时代的东西自然会被时代给予各种回报,爽都来不及呢,哪用得着“坚守”?
我崇拜所有坚守信仰的人,那是我在缅怀一份已在脑海中逝去已久的东西,就好像追忆幼年时那片曾经野餐的芦苇地。现在,这片地芦苇地上屹立着中国其中一座最辉煌的新城——我知道那里再也回不去了。
而我今天生活中的每一寸美好,都不是来自那片芦苇地,而是母亲当年咳红的那条手帕。
所以,作为功利式教育的受益人,我不但不憎恨它,反而觉得妥妥哒。觉得不妥的,你家闹的估计是技术性问题吧。。。。
每当有人和我讨论时拉出梵高和高更,我都会淡淡地回答:“祝你的娃潦倒而伟大,我的娃要富裕幸福”。
对方立刻就蔫了,从未失手。
是啊,有些话,打个嘴炮自嗨一下好了,真的用来坑自家娃,普通人还是没这个胆儿的。
教娃拥抱时代
真真正正地爱知识,爱科学
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地赚钱吧!
推荐阅读
1DK酷物
史上最酷的一本前沿科技书,带娃接触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发明和原理:特斯拉电动车,spaceX火箭,悬浮滑板,放生手臂,强子对撞机,自学习机器人,爸妈也该来共读update下自己啦!详情请看次条
2《百科信息图》4册
走在科技界和设计界前沿的大咖写给娃的超前科普书,科普与大数据相结合,为孩子们提供新鲜前沿的科普体验,信息量非常大,四本书和娃共读完之后,爸妈自己的知识库也得到了扩展呢。 详情请看次条
PS:这周上架的科技类有两套,都很前沿,内容都很赞,搞得我都困难症了!如果只剁一本的话,区别如下:DK侧重科技,是实拍图;《信息图》内容还涉及太空、身体、动物,是绘图,按娃口味选吧!科技迷的两套都剁不会错。
﹀
|这是DrBing公众号|
【知性逗比,欢迎关注】
合作微信yhlberry
1《童画大师》3套装
超级口碑爆品,最简单的美育,0基础的孩子也能画出大师作品。乱涂,都能让孩子尖叫连连,成就感爆棚。 详情请看这里
2DK思维训练/数学思维
适龄:5-15岁
4月卖断货的鼎鼎大名DK出版的牛书补货啦!它帮你和孩子科学地了解大脑的偏好和习惯,同时为娃提供针对性专业的思维练习,可以说是智力类最权威又实用的一套书了,优惠也非常狠,详情请看这里
3BD平衡车
欧美家庭中,滑行车几乎是每个宝宝的标配:它结构简单、不需要太强的腿部力量,可是锻炼宝宝平衡感和协调能力的利器啊。六一带来一款超高性价比的BD安全滑行车,5款可择。 详情请看这里
4莫代尔四季被
穿过高品质的莫代尔之后,才知道那种轻薄又贴身,舒服又透气的感觉,是纯棉衣物根本做不到的,就像羽毛划过皮肤一样!有了这床四季被,娃连睡觉都会觉得幸福。详情请看这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