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竞争意识:你会教育孩子“追求卓越”还是“打败别人”?

Bing 英华兰DrBing 2020-02-19

不想错过我的推送?

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每天8:30准时推送

时而严肃时而笑岔气的干货Bing陪你吃早饭


Dr Bing  |  观念


期末考结束了,难免跟娃说起一些“下次争取考第X名”鞭策鼓励提要求的话吧。当网上不时传来一些“XX国初中前不排名次”的新闻时,难免会对我国这套以分数把娃分三五九等的竞争体制产生怀疑。


由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有些家长决定:竞争从娃娃抓起,两手抓两手硬,“别让娃输在起跑线”,这是热爱竞争的鸡血党之起源。


竞争白热化让很多人心累了。赢了起跑线就稳赢未来?未必吧


于是,又出现了以“小时不竞争长大才获胜”为口号的鸡汤党。


鸡血党以整体状态来说,大部队表现较佳。但主要问题是大人小孩都很累,娃被毁童年不说,家长还要下得了狠手。做这事儿还讲究环境,你看海淀拼娃那种事,在海淀很正常,放到三线城市就是虐童


鸡汤党最后表现良莠不齐,主要是因为理解上各异,执行上出入太大。。。。


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面对竞争呢?今天DrBing跟你分享下我的见解。



讨论“竞争观”,至今最好的素材,我看就是印度鸡汤电影《三个傻瓜》


故事发生在印度的清华大学——皇家工程学院。骨骼惊奇、万中无一的学神男一,开学时认识了资质普通的垫底男男二和男三成为好友。


男二来自中产家庭,家庭期望他“成为工程师” ,他却喜欢动物摄影。男三是个矮穷矬,寄托着全家翻身的希望,压力山大。两人境遇很像我国的中产和寒门学子,人口大国国情真是惊人地一致啊!


换做阿猫阿狗都能上大学的欧美,这都不是事儿。


另有竞争力Max男四一枚,是一传统精英,男一的宿敌。


传统精英和男一,人生信条有巨大冲撞:传统精英考高分主要依靠题海战术死读书,对别人各种碾压打击。他的学习目的是出任CEO赢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很功利。


他代表着世俗的现实主义,零和主义(我要赢就要战胜你),他们的口号是“打败别人”,竞争核心是人与人的较量


男一的学霸功能来自于天赋和灵活学习的技巧,对学习的动力则来自于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和纯净的专注


他代表着脱俗的理想主义,非零和主义(大家都可以赢,我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他们口号是“追求卓越”,竞争核心是自我成长,专注自己喜欢的事儿。


印度教育体系和我国一样,竞争残酷,成王败寇。垫底男二男三自然是各种郁闷各种想不开。


慢慢在男一的感化下,他们决定不再相信“打败别人”才是出路。决定做好自己,追求卓越以后,他们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吃嘛嘛香,一口气上五楼。


结局虽有点理想主义,依然不失精彩。毕业十年后,传统精英男成为了CEO,代表公司去找一位著(有)名(钱)的发明家签署专利转让协议,发现原来该专家就是男一,还在山区开了一所比蒙氏还牛掰的学校来搞教育改革


当年的垫底男二勇敢地追求梦想成了一名著名野外摄影师,虽然没啥钱也没固定家庭,但实现了人生理想。


男三也成了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过着幸福小康生活


本片imdb评分8.4,豆瓣9.2,不过盛名之下必有口水。


很多人喷本片,说故事太鸡汤太俗套啦,这么折腾会睡天桥吧。。。。哎呀,电影本来就是虚构的嘛,把生活中经典特例、巧合放在一起,来表达新思潮新观点而已,若真去纠结普适性那去看社科报告嘛。



其实我看来,故事中四个人的人生都是成功的。他们代表着四种人。


1)奇才

男一的定位是“奇才”(请自行脑补乔布斯,马斯克等大神),天生自带智商碾压技能,他们鹤立鸡群,秒杀众生,他们是“追求卓越”的典范,对普通人不具备可模仿性。


2)有追求的普通人

毅然选择了做野生动物摄影师的男二,定位是“虽无天资,但有追求”的普通人。


这种孩子出生在优渥中产家庭,家庭给予的文化土壤(素质教育)让娃得以一早找到兴趣点,甚至致力于投身一生的事业。


因为一开始就知道方向,所以这批人走的自己挑选的“小路”,而不是和“大路”上的千军万马硬干。所以看似不需要和别人直接竞争,专注地做好自己就行。(实际上各行各业都还是需要做得比别人好才能脱颖而出的,不过我们不纠结细节啦)。


但总体来说,可以归类于“追求卓越”类。


电影当然也特意安排男二家庭背景为有一定抗风险能力的中产,此路对没退路的贫困家庭风险太高。


3)普通人

男三和传统精英又代表着普通人的两个极端:一个是“寒门学子”——肩负家庭翻身责任的孩子;一个是“传统精英”——鸡血教育下竞争力Max的孩子。


他们并没有男一男二的高远理想,走的是世俗的主路:考试,进名校,找好工作。既然是走主路,那就注定了“前面的吃肉,后面的喝汤”。


电影也没有因为自己鸡汤的政治立场而扭曲现实:竞争力进攻性max的传统精英10年后定居美国,在华尔街工作,住豪宅开跑车出任高职——所以主路上硬拼,以世俗成就为硬标准的话,“打败别人”主义完胜。


对比下,男三似乎是“失败”的,但以他拖贫带老的家庭出身,懦弱的性格,并不出众的天赋,他已经取得了可能范围的最大的成功


所以主路上硬拼,以自我超越为标准,“追求卓越”完胜——如果他当年没有改信“追求卓越”教,早就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崩溃了。



总的来说,电影用了四个理想化的了典型人物来对比了“打败别人”和“追求卓越”上的优劣。


理想来看,谁都会觉得“追求卓越”听着赏心悦目,心里舒服。但回到中国的现实,健康的竞争意识,我看来,就是两者的平衡体


对于家境和娃天资都在正常范围的普通家庭,假设娃的学校升学率X,班级排名放在那里,达不到就是失学。


以毛爷爷的话,“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为了进入“安全范围”,还是必须采用“打败别人”为目的的硬拼。


就连电影中的矮穷矬男三,好歹也是把印度清华毕业证混到手,才会有后面的小幸福啊,不然绝壁是在工地搬砖呢。


进入了安全范围,就可以切换到更人性化的“追求卓越”竞争观,不需要拿别人当参照物,听从内心,发展自己就行。


“追求卓越”虽不能承诺成功、名利(“只要专注某事,成功自然会来” 这话是骗人的。。。),但这时心态、个人感受都会好很多,幸福感更高,也更容易发挥出水准。


这准则其实是挺有普适性的,所以我们看到寒门子弟农村学子唯一关注点就是分数,而家里早就存好留学费用的中产子弟就有分数之外更多的人生选择可能,这是他们“安全范围”阈值不一样导致的。


在执行上,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假设以娃学校的升学率,班级排名15以内是安全区。如果娃是15以外,那娃的奋斗重点就是进入前15。娃稳定在15以内后,就允许娃花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不再贪得无厌地要求进前10,前5了


我对“健康竞争观”理解大概就是这样。欢迎留言交换看法。



推荐阅读

《史上又一顶级渣男横空出世,你要的鉴渣指南来啦!》

《智商税|“你要是不捐,就是给中国人丢脸”,丑陋的国际逼捐产业!》


今日团品

1中国风儿童拜年衣

吉祥喜庆的中国风拜年衣来咯!改良中式设计更有美感,做工精致细腻,风格华丽而不突兀。不管是走亲访友、拍全家福都太应景啦!还不快快给娃扮上,欢欢喜喜出门拿红包去~详情请看今日次条。


|这是DrBing公众号|


【知性逗比,欢迎关注】


【合作微信】广告:yhlberry ,开团bernibong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有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