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经济下行,各国精英日子过得多扑街?

请收藏甚至丧心病狂地“添加到桌面”

时而严肃时而笑岔气的干货Bing

带你鸡娃并客观认知这个世界


Dr Bing  |  趋势


之前俺Bing就说过(《消失的中产,和穷逼的下一代!》),全球都有“中产消失”的趋势。


不是世道变坏,而是二战过后(我国是改革初期)的黄金时代过去了,肯定就开始苦逼了。

比起一直苦的贫民,中产返贫肯定更加悲催,“由奢入俭难”嘛。那么占社会1%的精英阶层呢?

话说我家Bing公作为一名诊所所长,收入也算top1%,就算不精英,好像也离不远了吧,为毛还赶脚自己那么穷逼呢!这根本不科学。

我想了想,首先可能现在有网络,感谢伟大的ins、微博,富豪和伪富豪的生活水平刷新了我们的三观,深入了我们骨髓,几轮洗脑下来,就觉得那种才是正常的生活水平

Bing公明明应该这样才对的啊!

实际上就是个穷酸狗——昨天为了酒店订四星还是五星闹了半天——呜呜。

经过我的苦苦研究,发现全世界都有这样的现象——精英扑街

那是不是说鸡娃回报率不高了呢?今天我们就分析一下。

拿世界风向杆美国说,有一群人被称为“1%的精英”,他们一般拥有高的学历和社会地位,从事令人羡慕的职业,家庭年收入超过百万美元,在富人区拥有独立别墅。

虽然这1%的人的财富离顶级富豪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也站在了金字塔很上层了,羡慕死个人。

真实情况让人吃惊。

根据美国数据,占美国人口1%的精英群体,个人税前年收入约45万美元,婚后家庭年收入超100万美元,是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这个精英群体里,基本毕业于顶尖大学,拥有傲人学历,职业生涯从知名企业起步,一路晋升至高管,或从事医生、律师、建筑师、IT工程师等专业性较强、备受尊敬的职业,拥有自己的诊所、事务所和工作室

他们虽不像比尔蜀黍、巴菲特爷爷有钱,但属于只要人不太笨,疯狂努力,再加一点运气就够得着的高度。所以对一般人更有可模仿性。

但是,近十多年来,美国精英群体的光环逐渐消退,日子并不好过,“1%的精英群体”成了尴尬二字的象征。

案例A

A先生:高级医务人员/ A太太:律师合伙人

胖友A,夫妻都毕业于斯坦福,他也是放射科医生,花了十二年搞定博士才开始工作。

太太考入哈佛法学院,现在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夫妻两个人的年薪加起来超过100万美元,但加州缴税合起来要缴纳55%,所以税后的收入还不到50万美元!(德国缴46%居然还好点!)

他们有两娃,为了上好学区,他们贷款买了一幢200多万美元的“学区房”。

A说,他们付完房贷、学费、生活费和其他基本支出后,就月光了。

他和太太两人万一一个失业,就要入不敷出。可见抗风险能力很低,赶脚自己穷成狗。

Bing点评:

其实A家赚钱能力在工薪族里面真的算顶级了,错就错在两个都是精一代没有能补贴的爸妈),就买这种精英标配贵房子。

然后,随着房子升级,其他配套全部upupup,那么月底注定是月光的。

不要面子的话,湾区100万的房子能住人了,非要200万的咋办啊?只能扛住呗。


案例B 

B夫妻都是斯坦福硕士

B和案例一是校友,两人同班同学,都是斯坦福电机工程专业,最后都成了工程师。

丈夫毕业后加入了硅谷一创业公司,妻子进入了朗讯科技。有了两个娃后,妻子全职,丈夫一人养家。

后来他去宾大读沃商(屡次全球商学院排名第一)读了MBA,进谷歌当产品经理,年薪涨到20多万,不过税后也就剩10多万。

然后又忍不住剁了价值100万的房子(这也是没办法,湾区就是贼贵),果然又月光了。搞得妻子才出去打零工,开些seminar之类的。

他现在还开大学时期的破本田。。。在很多人眼中,他两非常优秀,照理生活很富足,但其实也很不容易,根本不敢病,更不敢想象发生裁员,经济危机。

有一个自称穷成狗的。

Bing点评:

其实B家不算是充大头买精英标配贵房子,但问题出在太传统,妻子一定要相夫教子——B妻好歹读了那么多书,当全职妈妈真心觉得浪费教育资源啊,而且一出去上班收入翻倍,问题就解决了。

不过人家就是爱家就爱全职咋啦。咋办?扛住呗。要么妻子在家车库来个兴趣创业,说不定就登上人生巅峰了呢。


案例C

C:斯坦福大学研究员

又是A、B校友,C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去创业公司,结果进去就倒闭了,于是就去斯坦福一实验室做研员到现在,年薪税后约有十几万美元

话说米国和德国高校研究员区别好大的说,这边高校/实验室研究研究虽然不算贫困人口,但税前恐怕也就只有5.6万,小康水平。我邻居做到普朗克研究院同级的一个研究院院长,算社会名流了,年薪才和Bing公差不多。

C夫妻两个人的年薪加起来税后有20多万美元。可是在硅谷稍微好一点的房子都至少要100万,所以和AB一样,C小日子月光+紧巴巴+每天怕失业。

而且美国医保你懂的,ABC三个人异口同声都是说:真是怕生病啊!又一个穷成狗的。

看完米国那边的情况,我Bing表示忽然不想哭穷了。我这边虽然不能像ins微博那些贵妇一样装逼炫富,但小日子过得真是比较舒心了。尤其是医疗上完全不用怕一病返贫

说说这边:

案例D

D:四大德国合伙人,妻子主妇

我这个胖友之前提过几次了,法学博士,作为普华永道德国15个合伙人之一,来头不小,经常上报,声势巨大,但其实年薪就100W左右,税后也就54W,折人民币400多W,三线主播都比他收入高,鄙视。

他也是精一代,穷苦出身。优势是脚踏实地不装逼,很早就省吃俭用一早把精英标配富人区别墅供了出来。

三个娃坚决不碰私立全上优质公立(让娃自鸡),私立学费也省了,幸亏现在3个娃都很争气。反正他家除了房、车高大上,其他消费都一般人水平

结果就是钱贼多,一下去格鲁吉亚开私人银行,一下开基金会,早已成功进入有产阶级。你看年龄相似,收入和A同级别吧,但完全没有A的悲催。


Bing点评:

所以你看穷娃就是有优势,享受上克制点,开源节流,早日成为有产阶级,那娃那代就可以成为不月光不苦哈哈的精二代了呗!

案例E

暴露了那么多人家,硬是充数下精英说说我家吧(勿拍哈)。我家消费观是深得前辈D真传的,那就是:在成为有产阶级前,千万别装逼,装逼招雷劈

我家比前面几家其实条件都好了,bing公虽然之前一直作为见习医生穷兮兮,这几年当了主治,升了所长才进入高收阶层的。但幸好算半个二代,爸妈赞助了首付。

然后我刚好是时代红利产业的,毕业狗屎运踩了个风口(在《如何成为一个赚钱-鸡娃两不误的斜杠妈妈小富婆?》写过这段经历),搞定了剩下的房款,于是就不存在A-D穷成狗的阶段了

可见精英主要焦虑和压力来自——供豪宅在内的逼格生活品质追求!

为嘛我BIng现在还觉得苦哈哈呢?其实还是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准资产阶级,脚没踏进门槛呢!在建立起稳定又足够的被动收入渠道前,根本不敢乱花,看人家乱花又眼红,于是就哭穷了。

总之,德国精英比美国滋润,中国精英呢,才真是最滋润的群体,中国比人家怎么都是晚40年,红利一波接一波的。还是有上升空间啊!大家千万要加油啊!

现在我们来分析问题。

首先,精英是什么?其实就是顶级的工薪阶层,哪怕有诊所、律所、事务所,但本质也是手停口停,他们的收入是劳力换来的,不是资本利滚利来的。

所以,他们不算资产阶级,而是最光鲜的打工狗,那就注定了狗就是狗!

那么,精英扑街的问题就很明显了:不知道自己是没家底的精一代,生活水准要和人家精N代看齐,能不月光么?

那人家就冤枉了,人家老一辈谁日子不是这么过的啊?咱有样学样这么过就穷成了狗,怎么会这样?

因为时代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近十多年来,全世界社会和行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精英群体的发展空间被不断挤压,工作机会和收入有减少趋势。

维持社会地位和生活品质所需成本(装逼成本)却不断上升,让精英群体的压力倍增。

还是举A作为例子,在50-70年代,像他这样的医生很多都会开私人诊所,虽然辛苦,但盈利空间还是很大的。

几年前奥巴马推广医保,医疗行业的经营成本被迫一压再压,私人诊所被合并,医生大多成了雇员,一名有经验的医生能拿到10多万年薪已经非常不错了。

A和Bing公一样放射科,他说现在医院越来越多地让印度医生网络看片,降低成本,需要的本土医生也越来越少了

律师行业也是如此,A妻律所为了节省成本也常常将简单文件外包给印度,那边把机械工作处理完了再让美国本土律师深入处理案件。结果就是,这边慢慢不再招收那么多新手律师。和医生一样,律师职位也减少了

还有我的税务顾问也告诉我,之前做税都是他们亲手做,现在也是传去印度做。税务师也在减少。

除了精英行业的人员在减少,收入也在减少

90年代,一个私人诊所每年利润都过百万。而现在,很多私人诊所被迫关闭,医生受雇于大型的医院联盟,拿着每年10多万美元的年薪。

你可以说,与社会其他人相比这已经是不菲的收入,然而上一代同样的人相比,在同样的行业和机会下,待遇其实差了很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注意,今天说到的,基本都是传统精英。医生、律师,我小时候读巴尔扎克《葛朗台》的时候就看到类似“那个青年是律师的儿子,是一名医生”然后夸此人何等高富帅blabla。

现在两百多年过去了,传统精英贬值得不行,过去十几年更是大滑坡。

同时,社会财富被其他“程咬金”瓜分了不少:

高端的有:数据分析师、AI工程师、遗传咨询师、系统分析师、数据工程师、可靠性工程师、解决方案架构师、用户体验设计师。。。

草根的有:鲜肉,网红、代购、微商、主播,电竞、博主。。。。

别说《葛朗台》的时候了,10年前都没多少人听过。

可以肯定的是:娃长大时的香饽饽职业,现在肯定还不存在

所以,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技术革命对所有行业都有巨大、深远的影响。传统精英们的确是扑街的。

尤其是想按照老一代生活品质过日子的精一代,扑街绝对是必然。

不过,中产/底层,不也一样在扑街吗?扑得还更惨。

月初亚特兰大召开的美国经济协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年会上,有一个反复出现的话题就是“留守者的不幸”

2019年美国经济协会年会现场


研究表明,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工人收入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后,50年来几乎没有增长。而高教育的人,则分享了高速度增长的红利

更加悲剧的是,研究预测,没有受过优秀教育(不止是高等教育哦,而是优良教育)的人,将来前景将会更加黯淡,在全自动化时代到来后将会再次遭受暴击

精英还不算扑最惨的(除非买豪宅然后失业断供)。

那么,这年头谁不街呢?

资产阶级啊!所以还不赶紧把自己变成资产阶级?

PS:不过打仗、动乱就轮到他们扑街勒呵呵呵呵呵呵。

所以,不管在美国、德国还是中国,都没有一成不变的社会和行业,也没有永远高枕无忧的工作,我们这个世界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速度一次又一次地被提高。

今天的父母可以为孩子的未来做哪些准备?

每个人如何适应不断在改变的工作属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唯有看清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断自我增值,升级头脑和认知,才能获得时代的最佳机遇。



上周发了《在内不当傻白甜,在外不当香蕉人!送你一份高分历史剧+纪录片清单,让娃读懂中国史当好中国人》好多家长后台留言叫我给让孩子长见识树志气阔心胸的历史类图书啊!


这就立刻给你找来啦!而且难得这个点儿了还能发货


这是一套神奇的工具书,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宏观历史思维的——《时间上的人物·谱》,它做的最牛逼的事情就是帮大家立体的感知到这些历史关键节点,从而娃更好的了解历史。


就好比给脑子里建了个3D模,将历史、数学、语文、地理、政治等各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帮助孩子创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锻炼他们融会贯通的能力


知道有了这套书,Bing团就第一时间去找出版商了,赶在年前给大家联系好,这样寒假就可以学起来啦。关于这套工具书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看今天次条哦。


1时间上的人物. 谱

把历史、语文、政治、地理各科融会贯通,让碎片化知识化零为整,形成立体构架。这本6米长的图谱上,涵盖了三千年的时间轴和跨领域知识科普,让娃拥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跨领域思维习惯!详情请看今日次条。


|这是DrBing公众号|


【知性逗比,欢迎关注】


【合作微信】广告:yhlberry ,开团bernibong

推荐阅读

《大清都亡了,中国居然还有9000万女人不能上桌吃饭!》

《送你一份高分历史剧+纪录片清单,让娃读懂中国史当好中国人》

《孙楠:小样,这样才能把国学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有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