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错过我的推送?
请收藏甚至丧心病狂地“添加到桌面”
时而严肃时而笑岔气的干货Bing
带你鸡娃并客观认知这个世界
Dr Bing | 素鸡
10天欧洲N国游,是中级版出国游之【初级项目】,(PS:低级版是东南亚,高级版是南极那些鸟不拉屎的高逼格地方; 中级版里的中级项目是“深度游”,高级版是“旅居”)。
这时候,咱们一般是拉猪一样给拉到一个著名景点,比如罗浮宫、天鹅堡,然后一顿猛拍--->修图--->发胖友圈---->上车走人。
然而这是不够滴。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装逼介新人,我们还想知道,背后拍的是神马玩意,并且为啥长这熊样。
三句不离本行,作为一个教育号,我Bing要说,对于养出一个真·素鸡娃,我们自己也要有一点人文基础,能跟娃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地侃侃而谈。
不然娃就算谈得了钢琴画得了油画,却没有人文理论基础,那依然是一个低素质工匠。
今天我们就聊聊欧洲建筑那些事,以供大家素鸡娃使用。
提起欧洲建筑来,高端大气上档次有木有?现在开个楼盘,宣传上不加点“欧式典雅”“贵族风范”都不好意思使劲儿涨价!先有希腊文明起其先,后有罗马文明承其后,整个欧洲都是建立在希腊、罗马文明之上延续的。
图片来源:真灼社
所以,要说欧洲建筑,那么还是要先从老祖宗——古希腊建筑说起。
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也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最鼎盛的时期是500BC到达高峰的古典时期(Classical Greece)。这个时期和我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是对应的,牛人有哲学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大大;学霸君们对上面的人物一定很熟悉了,而普通同学,一定都对这些电影印象深刻:现代教育体系大部分学科雏形,都是当时创立的就是了。有人会想,那除了“有文明”的地方,其他地方当时在干嘛呢?你们脑补下图就对了,那时大家都还是“野蛮人”:有文明,就会搞科学文学艺术,和只会茹毛饮血,吃饱了就去抢隔壁村的野蛮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古希腊建筑也是欧洲建筑的先河。换句话说,在古希腊建筑面前,其他建筑都得叫它爷爷。
古希腊建筑有什么特点呢?它的标志性的特色就是三角形的门楣、下面一根根的希腊柱。希腊柱有三种柱式:爱奥尼克柱式( Ionic order),科林斯柱式 Corinthian order),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咱们数学人敬爱的阿基米德老爷子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图片来源:真灼社
支点有了(三角门楣),棍子有了(希腊柱)。这就是希腊式建筑。
图片来源:真灼社
划重点——这个三角门楣就好像一个三明治,记住了三明治,就记住了古希腊建筑。
很可惜,古希腊“城邦运”昌盛了没几百年,运气就不好了。波希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一仗接一丈,亚历山大大帝挂了以后,古希腊文明很快就不火了。之后这国家就没再昌盛起来,所以现在就只剩下卫城的残羹断瓦。这时候隔壁的亚平名半岛迎来了文明的高峰,那就是古罗马文明。罗马这边,它直到近代都一直旺旺,所以就算这几年经济不行,子子孙孙靠收门票都可以活得很开心。古罗马文明,从历史学角度讲,历时很长,从公元前九世纪就开始了。至于覆灭嘛,闹分家分裂为东西罗马后,以罗马城为首都的西罗马是476灭的,以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为首都的东罗马是1453被土耳其人攻占才灭的。
我Bing至今认为罗马和伊斯坦布尔都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大家以后去深度深度,包每200米一个惊喜。关于罗马帝国,大家印象中肯定最深刻的就是凯撒大帝,和埃及艳后到访罗马时的空前盛况。其实,即使到了西罗马覆灭,之后罗马一直都没有好像希腊一样沦落成路人甲,原因是——梵蒂冈教廷在这!(等于直到近代教廷失去影响力,这里一直是欧洲首都。)然后,后面作为文艺复兴的摇篮,又二度复兴了一回。(所以今天意大利才可以靠着收门票继续爽赚。)
也所以,欧洲所有语言词根基本都来自古希腊文和拉丁文(等于他们的文言文),这就是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文明留下来的。
前1世纪开始,古罗马人吸收了周边(尤其是希腊)多种建筑风格,形成了古罗马风格。
简单说就是:你出了”柱“,那我再来个“拱”——Arc。
有了这玩意,那些大拱门、大圆顶、大拱顶都能独立,就不用像古希腊建筑那样,用很多柱子来死撑。摆脱承重墙的限制——这可以说是世界建筑史上最牛逼的创举。所以,各国语言中,建筑师基本都是”Architect“,词源都是拉丁语“会造Arc(拱)的人”。那么有了拱,欧洲建筑变啥样呢?简单说,希腊风加个大包子。比如罗马万神殿(Pantheon 或 il pantheon di roma):
进去发现有个大包子。而且包子还是漏的,下雨千万不能站中央。
罗马万神殿
巴黎先贤祠
“巴黎先贤祠”名字也是Panthéon,可见换汤不换药,把罗马万神殿拉长了一点,做工也细致了一些,iphone4变5那个意思。
还有把包子放盘子里的(所以说,有了拱,直接改变了建筑的形态啊):
图片来源:真灼社
所以古罗马建筑,说白了就是各种各样的大包子(拱)。
斗兽场(Colosseum,70AD)就像一个大蛋糕,里面全是拱。反正罗马人就是无拱不欢的程度。而且,自从有了混凝土,建筑寿命大大增长,所以古罗马建筑很多都保留至今。比如斗兽场(Colosseum,70AD)。
这也就方便了子子孙孙收门票,收个几百一千年是没问题的。爽!
划重点——拱卷那种半圆顶就类似大包子,记住了大包子,就记住了古罗马建筑。
上面说了古罗马,现在就说说分家后的东罗马,也就是拜占庭建筑。
这么牛掰的古罗马,最终被狄奥多西一世这个败家子一分为二,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东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罗马的文化,因为靠东嘛,所以吸收一些东方元素是必须滴。于是,吸收了中东文化,东西打通后就形成了妖娆的拜占庭风。和西罗马分家以后,我们的占拜庭人民决定,在宗教上也要走出一条有“占拜庭特色的基督教”,于是——duang,东正教(Orthodox)来了。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东欧等“东正教”国家,建筑都是拜占庭风。莫斯科红肠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大教堂(Saint Basil's Cathedral)
拜占庭建筑和古罗马建筑一样,都是一个大圆顶,但是它圆顶底部会略微的内收,就像是一顶苏丹的帽子,更像一个洋葱头。
因为往东一点的俄罗斯人喜欢吃洋葱,他们觉得一个洋葱不够,干脆放一堆洋葱:
图片来源:真灼社
我们可以精简地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后,西罗马都是大包子,东罗马都是大洋葱。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
有趣的是 ,威尼斯这个城市,从来都是做水上贸易,衔接东西的。所以虽然身处亚平宁,但与拜占庭关系不错(后来和土耳其人阿拉伯人都好得不得了,是一群有奶就是娘的家伙)。所以,威尼斯的东方文化入侵得厉害,结果它虽然身在西,却刮东风——'圣马可大教堂'没有包子,全是洋葱。。。发展时间:公元4~15世纪(兴盛于公元4~6世纪)划重点——非常高大的穹顶型建筑,半圆底部略收,也就是洋葱头!
再往后,时间就到了战争和疾病横行的,时长一千年的中世纪。社会陷入悲观厌世、绝望痛苦的境况中(穷),于是人们开始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宗教信仰上。(所以,有钱赚都会赚钱,没钱赚才会念经。)中世纪,天主教是西欧唯一宗教,神权时代来临。人们对建筑的期望也开始变化。意大利米兰大教堂(Duomo di Milano)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建筑都开始向高耸、空灵、尖峭的方向演变,仿佛可以直达天国,让人们脱离这个苦难的世界,这就是哥特式建筑。图片来源:真灼社
除了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米兰大教堂(Duomo di Milano)那种尖尖的,哥特经典还有刚烧的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正面看,的确四四方方,像海绵宝宝不像哥特,但是你翻个身看看,还是很哥特的。刚才说过,古罗马时期建筑都是混凝土材料,而这种材料的特点就是重!尤其是建筑的顶很重,就需要又厚又重的石墙去承重,但这样一来,建筑是不可能建的很高的。怎么克服呢?建筑师们就想改变一下顶的形态,比如改成尖塔,再比如发明飞扶壁等助力,这样建筑就能长高高。
但那时候欧洲也很屌丝,拉丁语又搞得跟文言一样——贼难,于是大部分人都文盲不识字,不方便洗脑传教,砸办呢?教会就想出一个办法——看图说话——把传道故事画在玻璃花窗上。
图片来源:真灼社
玻璃比混凝土轻多了,所以玻璃可以让建筑建更高,加上可以透光,于是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的宗教氛围,一石三鸟是也。
图片来源:真灼社
划重点——高耸的房顶,就好像玉米棒子,记住了玉米就记住了哥特式建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到处毛刺毛刺的,扎手!
话说,进入十五世纪后,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开始了(简直就像改革开放)。经济复苏、物质水平也提高,科学艺术文体两开化,神权没落,人文主义兴起。在建筑上,人们开始排斥象征神权的哥特建筑了,大家又开始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所以叫做“复兴”),文艺复兴建筑开始火了。
至于具体怎么复兴?说白了就是强化老祖宗的正统——古典的协调秩序。对比文艺复兴大名鼎鼎的绘画的雕塑,建筑的确不怎么起眼。文艺复兴的建筑,最讲究的就是秩序和比例,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的柱式系统。
图片来源:真灼社
土土的,不是特别美就是了。(虽然建筑不给力,但文艺复兴总体很给力)
划重点——记住像一本书、对称,就记住了文艺复兴式建筑。
时间来到了17世纪。这时欧洲经过了科技复兴,又进入大航海时代 ,疯狂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财富,(一部分人)一下子不差钱儿了。巴洛克建筑,说白了就是豪华炫富、奢侈浮夸、珠光宝气、富丽堂皇!这时候,人们已经看腻味了那种规规矩矩、秩序森然的文艺复兴式建筑,而是开始追求新奇和动态:劳资有钱,劳资爱咋整就咋整!所以,巴洛克建筑有着强烈的装逼倾向感染力和震撼力,体现了一种老子不差钱的既视感奢靡宏伟的美感。
怎么辨认巴洛克式风格呢?四个大字——无金不“巴“。如果一个古建筑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是金光闪闪,BlingBlingBling的,那么巴洛克就是他了。
划重点——记住,只要是BlingBling的范儿,就是巴洛克风。这时候,整个欧洲都沉浸在悠闲安逸的享乐氛围中,于是大家的审美又开始进一步变化:巴洛克那老些又豪又奢的劳什子,太野蛮了,没品位!同时,建筑师的研究方向也变了,他们思考的重心已经从构造空间模式,转换到了更加细节的东西,比如华丽繁复的室内装饰效果。于是,壮观瑰丽的巴洛克风格开始向细腻、柔美靠拢,演变为洛可可风。
有人说:如果巴洛克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洛可可就是女人的世界。实际上,巴洛克风格所指的对象更多的是建筑主体,而洛可可风格的对象是室内装饰。
洛可可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把洛可可看做巴洛克2.0——虽然也金碧辉煌,但却更注重细节;减少了一些宏伟,增加了一些轻巧,比方说纹理更细的装饰(上图)。洛可可的特点是,色彩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线脚大多用金色,纹样元素也从之前的神像、宗教、王权,改变成了叶形、花环、藤蔓、贝壳、山石等”自然元素“,使用大量弧线和S形线。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比如酱:
酱:
划重点——洛可可风格,要记住的就是镶着金边的繁复花纹,浓浓的贵族气质。
以后看到一座建筑,联想一下三明治、包子、洋葱、玉米棒,是不是就可以大概推算出建筑时间呢?创新→复古→创新→复古,整部欧洲建筑史,都是以古希腊和古罗马风格为基础的不断折腾。而建筑和美术、生物进化一样,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明显的特点,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简约/现代/未来主义,一脉相传而又不断自我突破。
我是彩蛋
同学们,彩蛋来啦!
最后的彩蛋,用五分钟讲完
西方艺术史
西方艺术史其实没那么难懂
就是一个0岁娃
自己摸索学画画
学会后,又重新回到起点的故事
旧石器时代壁画,(1W-8K年前)
人类刚刚降生,屁都不懂
画画只有线条轮廓,高度概括,
算它是,人类的第一幅画吧
公元前古埃及、古希腊壁画,(公元前500-300年)
这时候,练了很多年的手,
已经达到小学三年级水平。
画艺好多了,增加了很多细节
中世纪,已经达到初中生绘画水平
但还是停留在二维平面水平
人物嘛,一副关我屁事的冷淡表情,
因为面部细节这东西太玄了
老子不会画。
而且大人小孩婴儿全长一个样!
小孩就直接画成size X 0.2的大人
看着不会膈应吗?喂!
中国这边也没有好很多,
相近时期中国魏晋的敦煌绘画
二维,人物没表情,没长相
反正把整个画面铺满就对了,
more is more嘛,没毛病
跟西方发展还是同步的。
文艺复兴来了。
它就是一群高中娃娃,
决定不再听保守的家长话,
放飞自我的结果
文艺复兴第一杰,
乔托(Giotto)的哀悼耶稣(1306)
画中所有人一脸生无可恋
现在看没啥特别,当时则惊天动地:
他是中世纪后第一个画了人物表情的画家
要知道这之前都是脸瘫的呀!
马萨乔(Masaccio)的《圣三位一体》(1427)
他发明了用高光、阴影和投影展示立体,
整了差不多8千年,
人类现在才学会正经地画画!
这时候开始,
绘画才开始进入写实。
之前都是简笔画。
有个牛人布鲁乃列斯基(Brunelleschi)
和达芬奇一样,是个全才!
他不是画家,而是金匠改行的建筑师
他为弗洛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下图):
因为给一座海口夸得太大、封不了顶、
烂尾了一百年的烂尾楼封了顶
而名垂千古
但是他更牛的地方是
在做穹顶草图的时候,
不小心发明了透视画法
达芬奇,麻溜地用上了
这就是《最后的晚餐》(1498)
人类学个3D也花了那么久啊,真是笨啊!
于是大家快活地开始大搞3D
拉斐尔的《雅典学派》(1511)
有了透视法,终于能画大场面了
大金主“教会”表示很高兴,
以前一直小打小闹
终于可以高大上了!
再说说题材:
以前,只有教会有钱(抽智商税)
可以找艺术家定制艺术品
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出现了很多有钱商人
想发一些自拍到朋友圈,于是催生了肖像画
其中最伟大的金主,是弗洛伦萨的领主
此家族几代人的努力下,赞助了无数大艺术家
(包括三杰: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
留下的除了数不尽的建筑,名画,雕塑
还有佛罗伦萨这座至今金碧辉煌的城。
“不出五十年,我们就会被赶出这座城,
但是我们的东西会留下来。” ——柯西莫·美帝奇
的确验证了此言。
收着门票的佛罗伦萨市民至今怀念栽树挖井人。
回到绘画,
达芬奇《抱貂的女人》(1496)
那时画家都向摄影师的理想进发
越真实越好,还原度越高就越没错
到了巴洛克时代开始了,卡拉瓦乔的油画
《年轻的酒神》(1595)
人物绘画也开始进化
人物有点sao,有点妖娆,开始像个真实的人
委拉斯凯兹:《教皇英诺森十世》(1650)
画家=人肉照相机是不是?
这个时期的牛逼之处是
画里的人终于有自己的长相了
之前还是人人一个样
还有教皇那丝绸质地实在太好了,
哪儿买的?我也要。
布歇,《蓬皮杜夫人的肖像》(1756)
是路易15的情妇的那个蓬
巴黎蓬皮杜艺术馆是另一个蓬
这就是很油头粉面的洛可可时代
花花绿绿的,像80年代女星年历,不提也罢
再往后,画家的“照相机功能”达到了顶峰
这时画家们不满足单纯拍照了
他们决定要在“照片”里面夹私货
私货=自己的感情,例如
德拉克洛瓦 《自由引导人民》(1830)
浪漫主义的照相机。
一副政治觉悟很高的画,
充分表现了法国人民血液里流淌的搞事精神。
可以封为法国国画
米勒 《拾穗者》(1857)
拍贫苦农民,悲天悯人的
写实主义照相机
还有,加了滤镜的
印象派照相机
莫奈 《日出》(1872)
19世纪中期,发生了一件大事儿
照相机出现了!
再高清再艺术再美颜的人肉照相机,
都比不上机械照相机。
于是19世纪晚期,
画家们统一改变了作战方向
那就是
越不像照相机越好!
终于,毕加索让
”不像照相机“达到了高峰
他的牛,又让绘画
又回到了人类最开始出发的地方
这就是现代美术。
这时候艺术的演化完成了一个循环。
下一个新的循环,
将会又是一个新的故事。
素材来源:真灼社
EMS微电流黑科技技术,经银浆电路使生物电脉直达肌肉深层!带动肌肉收缩与舒缓,每天坚持使用,打造紧致腿部线条!详情请看今日末条。
【合作微信】广告:yhlberry ,开团bernib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