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错过我的推送?
请收藏甚至丧心病狂地“添加到桌面”
时而严肃时而笑岔气的干货Bing
带你鸡娃并客观认知这个世界
Dr Bing | 闲扯
胖友们,最近微信公众号大改版,不按时间顺序而是按照阅读频来推送了。为防迷失,爱我的胖友们可以给我号加“星标”,或者时常进来给我点点“在看”,留个言。魔幻的庚子鼠年终于过去了,更加魔幻的辛丑牛年正式开始了。虽说魔幻,但随着拜老爷拜的马屁年,咱们终于舒了一口气。警报解除,马照跑舞照跳,我锅目测可能会迎来经济回暖高速发展的4年。
全球产业链转移,生育率断崖老龄化,民企困境,房地产灰犀牛。。。。一抓一大把。所以,这黄金的四年的工作重点,我想,肯定必定一定是保财!保财是我锅人民的优良传统,因为每次时代变迁,都是一次巨大的财富重新再分配。藏地下,藏墙里,藏房梁上,反正就是各种藏,藏到连自己都找不到就成功。玩笑了。其实,为了保住自己的财富,古代富人还是有很多藏钱法子的,最常用的就是“窖藏”和“壁藏”。先说“窖藏”哈,猛地一听以为是什么美酒佳酿,其实和那个还真差不多,就是挖个坑,刨点儿土,数个一二三四五把钱封在罐子里,埋地底下藏起来。
别嫌窖藏low,上面的照片是在洛阳伊川县出土的一罐钱,看看这鳞次栉比的平肩空首布,历经千年还能浑然一体,可见老百姓窖藏都藏出技术含量了!后来陈家析产分家时,明明记载他家窑藏了20缸银子,但后人只挖出了8缸。
后来有经验的人说再往下深挖试试,果真挖出了埋在下层的12缸银子!之所以考古队能发现那么多窖藏钱币,说明你辛辛苦苦藏了半天,后人找不到的情况也很普遍啊!还有个传说是苏东坡年轻时在金山寺借住读书,闲得无聊,就在床底乱挖。但他也是个讲究人,封好后又给人家埋回去了。后来他中了进士,才叫家人掘出来,当成修寺庙的经费,算是还愿了。再来看“壁藏”,这个也好理解,就是把墙壁做成夹层,把钱偷偷塞进去。传闻汉武帝时期鲁恭王扩建宫室,把孔子他老人家祖宅给拆了,居然意外发现他家墙里还藏着一批古文经传,什么《孝经》《尚书》《礼记》《春秋》,又称“孔壁中经”。这两种听起来还比较正常,也有视金钱如绳命的“极端”人士,对埋到地底下、塞进墙壁都不放心。那咋办捏?干脆藏到茅坑里,肯定不会有人想到,万无一失!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商代青铜重器“后母戊鼎”,就是从粪坑里出土的!
这玩意的优点当然就是方便,但缺点也很明显,比如目标太大容易招人注意、万一钥匙搞丢了,自己也打不开,那就很悲剧了。。。
而且这东西大部分是陶制的,可以暴力拆分,有没有钥匙都防不住小偷。家里藏钱这事儿,怎么想都不够保险,也不方便,而且一个抄家就game over了。话说除了一般人知道的钱庄、票号,还有一个非常适合土豪,而且低调又隐秘的半官方的金融机构,那就是寺庙!
寺庙是怎么衍生出金融功能的呢?这还要从佛教在中土的发展史说起。咱们都知道,佛教传入我锅后,在南北朝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峰。那时候全民信佛,上至皇帝老儿王侯将相,下至地主商人普通农民,每个人都会给寺庙捐钱、供奉香火。
寺庙长年累月只进不出,又不用纳税和服徭役,当然富得流油。
但和尚们却不能明目张胆大肆花钱,毕竟受到教规约束,还要考虑名节和舆论嘛,所以大量的财富和土地就白白闲置在寺庙里。富人借着捐钱捐地的名义,把财产存在寺庙,然后庙里再拿这些钱放贷给穷人。对穷人这边,象征性收点低利息;对富人这边,收点管理费,可比外面高利贷划算多了,而且还保险。因为即便改朝换代,只要皇帝一天还信佛,寺庙就一天不会倒!再加上寺院本身就是个有组织的宗教团体,资产雄厚,所以不管对存款者还是借贷人都是相当稳定的选择。一来二去,钱就在全国各地的寺庙流通了起来。所以那时候寺庙也是保障郭嘉金融流通的重要机构。在南北朝时期,寺院有专门的金融组织叫“质库”,经营抵押放款业务。到唐代叫“无尽藏”,宋代时又叫“长生库”,放款的本钱称为“长生钱”(因为本钱不会消灭,又能生出新钱,是不是不窖藏香多了)。
而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能以抵押的形式跟寺院借钱,从金银珠宝、棉花皮货,到家里的老黄牛、丝麻,寺庙来者不拒一律收下,可以说是非常有创意的金融进步。所谓“飞钱”,也叫“便钱”,通俗说就和今天的银行汇票差不多——只要一票在手,随时可以在指定的金融机构取钱。因为全国各地不管是城市还是村镇,到处都有寺庙啊,就和今天的银行“网点”一样。如此一来,寺庙就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网络,到哪都能存取,不要太方便!最重要的是,寺庙是独立于郭嘉的,只要你把“飞钱”藏好,你存进去多少财产郭嘉也查不到,抄家也抄不到。西方人后来知道了还有“飞钱”这种好东西,赶紧学了去。所以十字军东征时期,天主教教廷也搞了类似的汇票业务。不过,随着寺庙的经济势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连郭嘉都眼红看不下去了:特么的比老子国库还有钱?不行不能忍!历史上一共发生过四次这种运动,史称“三武一宗灭佛”。随着“灭佛”运动,寺庙被抄没财产,金融职能也随之消失。尤其宋代之后:元朝的国教是藏传佛教,明代专宠道教,后期又变成基督教,清代独尊儒家理学,佛教就这样逐渐走向没落。寺庙没有了王室捐助,也没有了免税经济特权,民间借贷业务也渐渐被钱庄、当铺抢走,所以“寺庙保财”这条路也就走不通了。如果寺庙也不能保财,聪明的古人还有一招,那就是多换几个护照跑路!“跨国公民”这种东西可不是现在才有,三国时期就有了。
《战国策》里有个段子,说一个人到周国,入关的时候周国的官吏卡住,问你是本国人(主人)还是外国人(客人)啊?那人又说,普天之下都是周朝的臣民,我当然是周朝的本国人!但比较有权势的上层人士,就能凌驾于这套制度之上,来最大化保障自己。比如最著名的诸葛亮家族,一大家子通吃魏蜀吴三国,势力遍及两岸三地。大哥诸葛瑾,东吴大将军;弟弟诸葛亮,蜀国丞相;堂弟诸葛诞,魏国权贵——仨人仨国籍,人称“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而且这家人还把这传统发展到第二代:大哥诸葛瑾的儿子是孙权临终前的首席托孤大臣,女儿嫁给了孙权的太子之后,成了吴国军政大权的实际掌控人;普通人也会玩这招,我以前写过耶鲁经济学的教授以前做过一个研究,他发现印度的父母喜欢把女儿外嫁到60公里左右以外的地方,如果女儿多,就会把每个女儿嫁到不同的方向。道理很简单,因为两个村庄的距离越远,就越能平衡风险,不同村庄的家庭、宗族之间还可以互相保障,大家活下去的概率也就高一些。但普通人也就在60公里左右做做功课,而我锅古代这些权贵们玩的是跨国游戏,越是上层,就越有办法保障自己的家族财产长久兴盛。还有个段子讲的是国父孙先生,当年被清政府照会全世界通缉。他淡定的拿出一本米国护照,上面显示他1870年11月4日在夏威夷出生,正儿八经的米国岛属土生公民。
移民局不能查证真假,小黑屋关了大半个月,之后洪门兄弟聘请了强大律师团抗诉成功,国父这才脱险。不过呢,随着司法系统的强大和完善,过去这套就渐渐玩不转了。于是新时代富人们又有了保财新发明,那就是:离岸家族信托。所谓家族信托,指的是委托人在离岸管辖区设立的家族信托公司,信托以家庭财富的保护、传承和管理为主要信托目的,提供财产规划,风险隔离,资产配置等金融服务的信托业务。说人话: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挂了,但你的钱在外面可以安全、长久地保存下来,你的子孙后代还能持续收益。因为离岸信托相当于海外法人,富豪相当于把名下的资产送给离岸信托,所以从法律上说,富豪的钱已经不属于他自己,而属于信托。所以这东西离婚分不走,抄家抄不走,小偷偷不走,强盗抢不走,钱钱和人之间就好像有一道防火墙,嗯,不比什么“捐”寺庙,买房子可靠得多!
就算富豪做生意破产,放在信托的钱也不受影响,低调潇洒又安全!诺贝尔基金从1901年开始每年给得奖的人发钱,到现在120年过去了还没把钱发完,说明信托在财富管理和财富传承领域还是有优势的。
实际上,这一套全世界的有钱人们已经玩的很溜了,说白了就是一种门槛比较高的理财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没那么神秘。媒体的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到2018年,马爸爸、大强子、雷军、吴亚军等在中国富豪榜排名前10到后几百的一大半富豪都各自创立了离岸信托。也就是说,全国最有钱的群体基本已经把钱转移到境外了。。。鸡贼哦!但值得大家研究学习!(不过首先你要研究怎么存够门槛费,以前和瑞银的专业人士聊过一次,离岸家族信托的门槛费是500W刀!)看完从古到今有钱人的保财套路,总结成一句话:赚钱辛苦,藏钱也辛苦。要我说,藏啥罐子、寺庙、离岸信托啊,都放A股里不就行了?!
人生在世,有什么比为祖国做贡献更重要的事吗?
没有!上交给郭嘉我光荣!
要么你就好好鸡娃吧。娃可能是最保值的产品了,将来不啃老,你就省了老鼻子钱了。
推荐阅读
《被骗婚后,狠心离还是相守一辈子?!》
《泰王后宫宫斗剧第三季更新》
《正邪双面人马斯克:马爸爸的邪恶一面》
胖友们,最近微信公众号大改版,不按时间顺序而是按照阅读频来推送了。为防迷失,爱我的胖友们可以给我号加“星标”,或者时常进来给我点点“在看”,留个言。
今日团品1逆商.不服输系列 全三册
东京大学教育学家编著,日式幽默诙谐,帮娃自主获得成长内驱力!轻松好操作,搞定学习+社交+自我认知!详情请看今日次条。
﹀
|这是DrBing公众号|
【知性逗比,欢迎关注】﹀
【合作微信】广告:yhlberry ,开团bernibong
↙↙↙点击阅读原文进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