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说 | A股“病重”怎么治?除非用上这四招!
在过去的三周时间里,A股上演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前所未见的多空绞杀。一面是融资盘、获利盘的疯狂出 逃与踩踏,另一面则是“国家队”、机构投资者的挺身护盘和高调唱多。可救市政策连环出招之“热”,却与市场 跌跌不休之“冷”,形成冰火两重天一般的强烈反差。
以为是这样
市场从来就是如此风云变幻和波谲云诡,违背市场规律的妄言、偏信、博傻之举,终会得到市场所给予的教训 。影响A股涨跌的因素千千万万,凭一己之“有限理性”试图预测指数涨落,乃至驾驭市场起伏,终究是一件被“打 脸”风险极大的事。因此必须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敬畏之心,无论对于监管者、投资机构还是小散,此理皆然。
过去三周A股所经历的泰极否来和惊天反转,已昭然解释了这样一个事实:A股距离能实现准确定价和高效资源 配置的“有效资本市场”,依然道阻且长,其路迢迢。其最终的完善成熟,并非高喊几句“改革牛”所能实现。
实际上是这样!
那么A股距离“有效资本市场”到底有多远?笔者将其概括为四个“不平衡”,而只有针对这些不平衡对症下药 ,方能根治A股挥之不去的“幼稚病”。
首先是市场供需不平衡。监管层上周末已宣布将暂停A股IPO。虽是应急托市之举,但公允而言,此举与A股注册 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背道而驰。A股每逢牛市必然暴涨的最重要肇因之一,即过度管制的新股发行制度。它导致A股 难以通过增加供给有效平抑股价,过多资本追逐存量个股,形成脱离基本面的高价股泡沫。在此背景下,与其说股 票是股权凭证,毋宁说是击鼓传花的博弈筹码。
其次是主体结构不平衡。国外成熟市场来看,证券市场的潮流应该是机构占主导。而A股虽有机构投资者,但占 比偏低和投资行为的“散户化”倾向,使其难以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散户在拥有杠杆工具后的破坏力,已在 此轮暴跌中露出其狰狞一面。正如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之中所言,“理性对群体毫无影响力,人们只受无 意识情感的影响”。一个人的理性,很容易演化为一群人的非理性,然后在故事和共识中成为“一致行动人”,疯 狂追涨或恐慌杀跌。
再次是多空手段不平衡。多空之间的对冲,能有效缓释股市单边上涨或下跌的风险。近几个月来,中国两融业 务急剧上升,余额一度高达2.27万亿元,但其中超过99%是融资,融资业务一头独大。而对于融券,政策规定每家券 商额度只有100亿元,同时由于缺乏政策细则,融券卖空的券源也高度匮乏。多空力量对比如此悬殊,暴涨之后暴跌 势所难免。
最后是监管有效性的不平衡。持续三个星期的A股下跌,场外配资的恐慌性抛盘是一个重要的触发因素。相比券 商两融这样正规的加杠杆工具,场外配资始终处在一个晦暗不明的混沌地带,在监管视野的盲区之中野蛮生长、急 速膨胀。正因如此,针对场外配资的政策打压才会引致超预期的市场暴跌。如何对各种资金入市渠道进行充分而有 效的监管,也成为必解命题。
暂时是这样
市场自有其运行逻辑,风雨之后是否会有彩虹,关键不在货币放水、政策托市、国家队护盘是否得力,而在于 市场机制能否真正发挥效用。扭转A股市场供需、主体结构、多空手段、监管有效性的不平衡局面,方能奠定A股长 牛之基。
希望以后是这样!
图文编辑 | 余加新 敖煜华
杭州日报财经新闻诚意出品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