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2013届毕业生肖坤: 扶贫要扶到群众心坎上
“我们要加紧赶工,只有把排水沟修建好,下雨时广场上才不至于积水。”5月12日,在从江县下江镇宰俄村村委会门前广场的排水沟旁,驻村“第一书记”肖坤正与几名当地村民加紧修砌排水沟,保证即将到来的汛期排水通畅。
2018年3月,在贵州省南北盘江红水河航道管理局工作的肖坤接到通知,到宰俄村开展脱贫攻坚驻村工作。
“宰俄村是贫困村,当初接到驻村工作消息时,我既忐忑,又期待。忐忑的是担心工作干不好,期待的是希望自己能学以致用。”肖坤如此形容他刚接到驻村工作时的心情。
2013年毕业于铜仁学院的肖坤,所学专业正是农村区域发展,一直希望自己学到的知识能派上用场。在考进贵州省南北盘江红水河航道管理局之前,他曾到水城县农场乡当过同步小康驻村大学生志愿者。
“2018年3月15日到从江县下江镇,16日进村工作。”对于到宰俄村驻村的起始时间,肖坤一直记得清楚。
驻村后,为尽快熟悉村里情况,便于精准开展帮扶工作,肖坤每天早上从村委会出发,到每个自然寨和村民小组查看情况,了解民情民意,虚心向当地村干部请教工作经验。
“刚来时,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摆在我眼前的第一道难题。其中,以串户路、村文化广场硬化最为典型。”肖坤说,宰俄村属于少数民族村,大部分村民为侗族,地处平均海拔870米的大山深处,产业结构单一、村容村貌较差、基础设施落后,内生动力不足。
为改善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保障村民日常生活条件,肖坤积极带领其他驻村干部争取资金,协调建设单位,最终完成了近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硬化。
“以前村文化广场这个地方全是一片毛地,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现在好多了,水泥地面,干净又清爽,开车来村里卖水果方便得很,这种地面我以后还会常来。”开着小货车来宰俄村卖水果的老板石拥喜说。
据了解,宰俄村辖2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70户870人,居住范围较为分散。虽然此前已完成了全村“组组通”道路硬化建设,但村寨串户路未通却成了村民出行难的最大障碍。
为有效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提升全村人居环境,肖坤带领宰俄村脱贫攻坚指挥所成员积极申请“一事一议”项目,对串户路进行硬化,目前硬化串户路6600多平方米。
“我们村的串户路是按照大于等于标准的原则修建的,也就是说路基不够宽的地方要挖够标准,大于标准路宽的,路基有多宽就修多宽。”肖坤说。
基础设施建设好了,产业发展又成为摆在肖坤眼前的第二道难题。
为有效带动村民脱贫增收,肖坤经过考察后,带领驻村指挥所成员积极协调,以下江镇项目规划建设为支撑,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同时,协调引进贵州以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每亩1100元的价格租用32亩土地修建食用菌大棚,并走访发动35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到基地参与种植的贫困户每天将获得130元报酬。
“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里的孩子,又有收入,一举两得。”在食用菌大棚里给菌棒注水的宰俄村村民石婢们说,“食用菌收成时,我们采菇8元1小时,平时给菌棒注水10元1小时,一个月平均差不多有2000多元的收入,好得很。” 提起在食用菌大棚的这份工作,她满脸笑容,说话夹着侗族口音,真诚地表达对肖坤的感激之情。
“驻村工作中,肖书记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付真情、出实招、干实事,全心全意投入到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为驻村工作组成员的肖旭辉说。
“扶贫要扶在群众心坎上才行,解决群众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才能更好做到精准扶贫。” 肖坤说出了自己的实践经验。
来源:天眼新闻
编辑:张朝飞
审核:叶丹
整理:明德网络文化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