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铜仁学院:“四轮驱动”助推写作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


“四轮驱动”助推写作人才

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

——写在写作研究院成立三周年之际


地处梵净山下、武陵山深处的铜仁学院写作人才培养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其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由铜仁师范专科学校学生会主编的校园文学刊物《春花》。四十多年来,学校依托晨光文学社及《春花》《晨光》《北斗》等校园文学刊物,既造就了安元奎、赵朝龙、喻子涵、侯长林、谯达摩、芦苇岸等一大批在文坛享有声誉的作家、诗人,也培养了陈光荣、唐欢欢、杨圳、南飞鸢、王诗语、杨声广、何小蝶等为数不少的文学新秀,使铜仁学院成为贵州乃至全国的一处文学小高地,受到文学界和教育界的瞩目。


为了深化写作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写作人才培养渠道,推动写作课程改革,铜仁学院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铜仁学院写作研究院(原名田秋写作学院),旨在实现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融通,构建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性阅读、创造性写作和批判性思维为一体的写作人才培养体系,将学生的写作与沟通能力作为核心素养重点打造,彰显学校的“山”字型人才培养特色,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较强写作与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018年9月28日,铜仁学院田秋写作学院成立暨揭牌仪式在明德楼前举行。图为揭牌仪式合影。

 

三年来,写作研究院始终秉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打破学校教育边界”的原则,灵活运用新文科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培育写作人才新模式,形成了“团队+课程+活动+平台”四轮驱动的写作人才培养新格局,助力学生写作思维革新和写作能力提升,在培育文学新人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辱使命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奋力助推学校写作人才培养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团队:专职+兼职

写作研究院依托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围绕“写作与沟通”课程教学改革,采用“专职+兼职”的方式,整合校内外优质师资,倾力打造一支优良的写作教学团队。目前,写作研究院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5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1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3人,省级作协会员6人。此外,还有一支46人的兼职教师队伍。这些兼职教师中,皆有学校各专业擅长写作与沟通的教师,也有校外具有实战经验的本土作家和秘书实务专家。值得一提的是,这支教师团队中有3名在编在岗的中国作协会员,这在同类高校中是十分罕见的。


▲2019年4月2日,本土作家林盛青《阡城往事》新书分享会铜仁学院举行。

 

可以说,写作研究院已形成了一支具有文学创作经验和写作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师团队的成功打造,也积极推动了全新的授课方式。打破“一师一班”的课程教学惯例,实施“一课多师”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团队联合授课,让团队老师各自讲授自己擅长的内容。这样既能更好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又能给学生们带去不同优质课程内容,让学生拥有多样的听课体验,实现课堂教学资源“雨露均沾”。“一课多师”的授课方式,既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也获得了专家同行的高度认可。


▲2019年5月10日,第三届晨光年度文学奖颁奖典礼海报。        

 

课程:从1到2+X


三年来,写作研究院牢牢抓住“课程”这根主线,把课程的实践性摆在首位,采取一系列措施,力推写作与沟通课程转型,实现了“从1到2+X”的根本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把传统的《大学语文》改造整合为“2+X”模式。“2”即《阅读与欣赏》和《写作与沟通》两门基础课程,“X”即为若干个性化课程。目前,除了两门基础课程外,已为学生开设了线上线下共26门个性化课程,基本满足了学生“看菜吃饭”的选课需求。二是精心编撰校本教材。写作研究院团队编撰的《阅读•欣赏》和《写作•沟通》两本教材已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学生中投入使用。特别是《阅读•欣赏》一书,采用“阅读中国”“走进贵州”和“放眼世界”的编排方式,并把从古到今贵州和铜仁的优秀篇章选入课本,特色鲜明,个性突出。三是课程改革成效明显。2020年,孙向阳和庄鸿文联合申报的“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写作与沟通》”、肖跃玲申报的《写作•沟通》和何波申报《公文写作教程》的“梵净文库”校本教材建设项目分别获得学校立项。庄鸿文领衔申报的课程《阅读与欣赏》被学校评为 “银课”。孙向阳申报的《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写作与沟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教学成果奖暨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二等奖。2021年,孙向阳申报的教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卓越写作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立项。


▲2020年8月1日,在“中国创意写作教学暨青少年写作教育高端论坛”上,铜仁学院加入“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教学联盟”。图为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会长葛红兵(左)教授为我校授牌,写作研究院庄鸿文教授(右)代表学校接牌。

 

此外,写作研究院还注重课堂教学成果的及时展示。比如,《诗歌鉴赏》课程结课后,授课教师会把学生的诗歌评论习作在《铜仁日报》开设专栏予以展示。还有,每年由写作研究院教师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也将择优在《当代教育》《铜仁日报》《万山红》等刊物登载。这样的展示活动在学校师生当中引起了热烈反响,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活动:营造浓郁写作氛围


三年来,写作研究院积极打造文学活动平台,精心组织田秋讲堂、明德读书会、新书分享会、经典阅读、晨光年度文学奖评选等一系列活动,营造浓郁的写作氛围和人文生态,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020年11月19日,《山花》主编李寂荡莅临铜仁学院晨光文学社讲学。

 

迄今,田秋讲堂、新书分享会已分别举办了十余期,在校内外引起了较好的反响,受到了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多彩贵州网、华人头条、《贵州日报》《铜仁日报》等新闻媒体平台的关注。2020年4月14日,明德读书会的新书分享系列活动还被《贵州日报》“天眼新闻”专题报道。在新书分享会活动中,主动邀请本地作家带着他们的作品来到校园,与师生进行交流分享,并把每场活动作记录整理。在田秋讲堂活动中,针对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趋弱的现象,精心策划了“文学创作系列讲座”“公文写作系列讲座”“学术论文写作系列讲座”等专项活动,邀请校外的专家学者来到校园进行讲座,并对每场讲座做好录音整理。根据活动现场录音整理的《明德读书•创意写作——铜仁学院新书分享会现场实录》和《学术写作与公文写作——铜仁学院田秋讲堂系列讲座实录》,已于2020年正式出版。


▲2020年11月19日,铜仁学院第四届晨光年度文学奖颁奖典礼举行。校长侯长林,副校长罗红芳、罗静,《山花》主编李寂荡,原铜仁作协主席安元奎先生等出席了本次颁奖典礼。

 

此外,写作研究院还不定期组织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以比赛的形式激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晨光年度文学奖评选活动,备受关注。从2017年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4届。学校每年评选出10名左右文学新秀并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由校长亲自为获奖同学颁奖。


平台:两刊一馆一社团

三年来,写作研究院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平台的搭建,精心打造“育人共同体”,形成了“两刊一馆一社团”的平台发展格局,学生有了展示青春才华的舞台。


▲2020年12月10日,铜仁本土作家崔晓琳的《东一街》新书分享会在铜仁文学馆举行。

 

晨光文学社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几名文学爱好者发展到今天拥有100余名社员的社团,晨光文学社已成为铜仁学院乃至全省最为活跃的学生社团之一,是铜仁学院一张靓丽的校园文化名片。由其创办的校园文学刊物《晨光》已不间断编辑发行122期。创办于2018年的学生学术刊物《梵净学刊》每年4期,目前已编辑发行14期。如今,《晨光》和《梵净学刊》这两本学生刊物已成为学生展示写作成就的主要平台。

 

2020年11月,由写作研究院团队筹建的铜仁文学馆正式对外开馆。馆内主要陈列着铜仁从古到今的文学佳作和铜仁学院40年来的文学教育成就。铜仁文学馆不仅是铜仁文学的交流中心、发布中心和研究创作中心,还是铜仁学院的特色人才培养基地和写作与沟通人才孵化基地。文学馆的建成,不仅能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地方文化的熏陶,也给铜仁学院培养的学生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专门用一个馆舍来实物展示一个学校的文学教育成就,这在全国高校中都是十分少见的。

 

▲2021年6月26-27日,由贵州省作家协会、《山花》杂志社主办的第五届“山花写作训练营”在贵阳开营。铜仁学院晨光文学社社员何小蝶参加了此次训练营。

 

“四轮驱动”助推改革,学生创作多点开花。三年来,写作研究院已推荐200多篇(首)学生文学作品在《青春》《中国诗人》《贵州文学》《梵净山》《贵州日报》《铜仁日报》等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推荐300余篇学生新闻作品在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华人头条、当代先锋网、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铜仁日报》等省内外媒体发表。与此同时,还组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文学比赛和写作训练营等,并屡获佳绩。2020年,晨光文学社社员杨声广不仅获第十届中国校园“双十佳”诗歌奖的提名奖和全国大学生第七届“野草文学奖”,还在由中国诗歌网和分享通信集团联合主办的“分享通信•尚5G杯十大校园诗人评选”活动中名列大学组榜首。同年12月,杨声广还参加了《山花》杂志社承办的第四届山花写作训练营。2021年6月,晨光文学社另一名社员何小蝶又被入选山花写作训练营,参加了第五届山花写作训练营活动。

 

▲2021年6月5日至6日,首届“泰山·中国创意写作教育教学实践峰会”在山东泰安召开。写作研究院庄鸿文教授受邀参加并与嘉宾合影。

 

未来已来,卓越写作人才培养重任在肩。写作研究院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凝聚各方力量,主动开放融合,通过开展“名家进校园”、创建创意写作基地、组织晨光写作训练营、举办大学生文学大赛和校园文学高峰论坛等,大力实施“卓越写作人才”培养计划,为营造和培育校园人文生态环境,为擦亮铜仁学院创意写作这块金字招牌再立新功,为发掘和培养卓越写作人才作出更大的新的贡献。


● 省教育厅发布《校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十条》

● 以规划设计之美开拓贵州“美的教育”新境界 |贵州教育大讲堂④

● 铜仁学院梁正其,贵州省第七届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 助力疫情防控,铜仁学院青年突击队在行动!


作者:孙向阳


编辑:张朝飞

审核:叶  丹

整理: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