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噼啪推荐 | 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

P8星球 P8星球
2024-08-29




大人是什么味道?拟泥nini在《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中写道,“医院里装满了大人的味道,以前在妈妈身上闻到,后来我在自己的身上也闻到。厚厚的、时间的灰尘和储存太久的眼泪,是大人的味道。”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尽管只有少数人记得。拟泥nini的漫画,就像一台小小时光机,用儿童般稚嫩的讲述,呈现那些简单却为人们所忽视的大大道理。生命,百味纷呈,不得意占大多数。但只要活下去,就能发现有趣的事物。提供一些勇气、温暖和希望,这是拟泥nini想要做的。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能力,阅读拟泥nini的作品,你能体会到久违的纯粹。《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的故事不乏悲伤的内核,但她表达刺痛的方式,永远那么柔软,就像小孩子肉肉的小手握成拳。这是另一种视野,当世界回归小小,所有的痛苦、悲伤、感动、喜悦,在漫长人生中凝聚成雨滴。穿透时间的细丝,交织成网,盖上它,我们就能进入儿时的梦乡。


拟泥nini和她的作品一样,是一个非常感性又真诚的人。真希望她能永远保持发觉并珍视那些渺小的幸福的能力,然后以她的方式,继续在这个冰冷的世界上,撒下一些纯良的种子。





“我们或多或少都有和阿猪类似的遭遇,容貌、成绩、工作、恋爱......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成长的不同阶段,我们学着不断地面对外界的声音,相信自己,接纳自己,爱自己。6月17日下午,漫画作者nini和编辑猫弟,与朋友蒸鱼一起来到镜中书店,聊聊爱自己这件不小的事。”
——镜中InTheMirror




Q:

你的作品总是能通过小故事,体现深刻的内涵,这种效果是如何达到的?


也没有刻意去做,就是一种自己的风格。我在生活中喜欢一些可爱的小东西,但又很想表达一些社会性议题,或者相对沉重的现实故事,所以就把二者结合了一下。比如用一只可爱的小狗讲一个悲伤的故事,就会呈现这种效果。我也会把这种效果保留下来,继续延续这种风格。




摄影师📷:笙笙



 Q:

目前这种独特的画风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有没有受到哪些作品或艺术家的影响?


我从大二开始画漫画,那个时候画的还比较野,比如腿毛女孩的故事。后来我发现这种表达还是太自我了,大家好像更喜欢接受一些纯粹、简单的形象,所以修改了一些。我自己到后期也是特别喜欢可爱、简约的卡通风格,所以大概从读研的时候开始,把这种简约可爱的形象做得更加成熟了。


很多人会说我的漫画有麦兜的感觉,我自己确实很喜欢看麦兜,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从视觉上来看,之前我的导师会给学生作品进行分类,我画的东西可能有米菲的感觉,其他同学的画作都很复杂,只有我画的比较简约。我也会担心是不是太简单了,但导师安慰我说不会,因为米菲的角色简单却很经典。




 Q:

你说:“小孩子可以成为想成为的人,但大人只能成为大人。”

“希望能卸下面具与重担,把脆弱的权力还给大人。”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大人吗?


我现在应该算是了。目前来讲,属于在小孩和大人之间收放自如的状态。毕竟随着年龄增长,需要承担一些家庭责任,也要一个人面对生活,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就是非常“大人”的状态。


但我也会保证自己随时能从“大人”的状态里抽离出来,不要只做大人,要有时间或精力做一下小孩,回归一下最原本的状态。


 


 

 Q:

如何在成长与社会化的同时,保留一部分纯真和感受力?


我觉得就是要以自己的感受为第一。


现在很多人会专门锻炼一种“钝感力”,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要在“成年人”的场合里受伤害。但是我的读者群体中,有很多高敏感人群。所以我会告诉他们:敏感不是错误。个人的想法也好,感受也好,不一定要把它当成一种困扰。做大人的时候可以做大人,但你内心深处最原始的东西或者当下最真实的感受,还是需要有所保留的。


我作为一个创作者,非常需要敏感,不然没有办法创作。所以我会把敏感带来的辛苦当成工作的一部分,没有人工作不辛苦的嘛。生活中我是一个相当随意的人,吃什么、喝什么、谁在公共场合骂了我什么的,我都不会介意的。因为我没有精力在生活中敏感,我的敏感只留给工作了。





 Q:

你的灵感一般来自于什么?

会有灵感枯竭的时候吗?


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感受,大部分是不好的感受,是非常感性的一种创作。


有枯竭的时候,而且非常痛苦。因为灵感需要生活的触发,就像流星降临,然后你把它抓住,再加上思考,它才能变成一个作品。有时候你需要等,也需要出门找,你可能需要和很多人聊天,跟很多人碰撞,这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完成的东西。


但也得看情况吧,社交对我来说还是挺辛苦的,因为我是一个 I 人。我不是特别热衷于社交,但它对我的创作确实是有帮助的,所以还是要看当下的状态。如果灵感枯竭,又不想社交,我可能会去看电影,因为电影里也有很多人和事儿嘛。如果当下状态还不错,那可能就会和朋友聊聊天,他们生活中出现的困扰或者经历的故事,可能就会给我灵感。




可以带来灵感的生活时刻


Q:

你刚刚提到,你的灵感也源自于生活中很多不好的事情。事实上,你的作品里不乏悲伤的内核,但你表达的悲伤总是淡淡的,感觉像一层薄薄的纱。为什么选择用这样一种柔软的方式去表现原本很刺痛、很悲伤的主题?


因为我对人生的理解和生活态度是这样的:生活中不好的事情太多了,但人好像是为了某个瞬间活着的,总会有一些好的瞬间发生,支撑我们度过漫长的不好。


我觉得从整体上看,人生的主色调还是悲观的,但因为那些美好的瞬间,它就没有那么糟糕了。包括我觉得真正的悲伤,不是歇斯底里,不是大哭大叫,它就是一种失望的灰色调。生活中不顺利的事情有很多很多,但只要你活着,就总有好事发生。所以就带着这样的目标和信念,想告诉我的读者,还是要把生活进行下去。


上次签售会,我真的遇到一个男生,他跟我讲自己原本打算放弃生活,但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感受到了温暖,就觉得说好像还可以再坚持一下。我的读者群体都是一些比较敏感的人,他们的日常生活可能会很辛苦,我希望我的作品哪怕给他们一点点安稳或希望,就很好了。



 Q:

你的作品总是能够治愈到读者,对你来说也是如此吗?


创作是一个非常漫长和辛苦的过程,不是几天、一周就能完成的。如果是短篇还好,长篇的话,可能要连续修改一个月。如果一个月都无法达到理想的创作状态,就会很低迷,而这是我创作生活的常态


当我着手创作漫画的时候,一般已经是被治愈的状态。生活中发生了令人伤心的事情,我就想办法先把心情平复下来,当度过了悲伤,发现那个办法是可以记录下来的,就会把它画成漫画,再传播给其他人。可能对读者来说,需要一个更具象的表达,像一个故事一样,教他怎么走出这段悲伤。



也祝你快乐!



 Q:

《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的故事取自于你的真实经历吗?自我剖析的过程,会不会伤害到你自己?


是的。当你复盘不好的经历时,这有点像案件重现。比如前十次复盘,都还是会被当时的生存状态吓到,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你要去画这个作品。


所以有时候,我们作为创作者是经常要受到伤害的。这就和前线记者是一样的,要亲眼看见现实的悲惨,才会有所触动。包括我的朋友,他们也在画漫画、出书,他们可能画的是别人的故事。但即便是别人的故事,也会存在一个群体的感伤,比如说女性群体的痛苦、劳动人民的凄惨,这些情绪都是非常庞大的。




《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



 Q:

你之前在采访中提到,每次分享会前,都会把书重新看一遍,也能得到一些新的触动。这些触动与大家都不一样,因为从作者的视角出发,你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这么画。可以详细说说吗?


当时在分享会上有讲,我还挺喜欢在漫画里埋一些小彩蛋。比如《向日葵花园》里的鳄鱼师傅,他说自己1996年获得了煎蛋大赛冠军。为什么是1996年?因为这是我的出生年份。包括一些故事里,小猫有一只小熊猫玩具,那是在我童年中真实存在的。《与花相遇》那一期,也是我真实的经历,完全1 : 1的还原。


其实每期分享会都有主题,关于工作、成长等,但基本上最后都会跑题。因为每位读者在读过很多遍之后,也会挖掘很多他们感兴趣的细节。所以我们经常会跑题到有意思的小细节上面去


过去我是跟编辑在一起讨论,但在分享会,你会发现读者对作品的感受非常不一样。有些人会看到悲观的一面,有些人会看到乐观的一面,所以我的触动不是对作品的触动,而是对读者的理解或感触的触动。比如在广州,我们设置了一个信箱,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放进去,我就会看到很多读者的思考。


作品创作出来,其实就已经不属于作者了,属于所有的读者。读者对于作品的感受,汇聚在一起,反而形成一个更大的力量,这是我在签售会中得到的最大的触动。





分享与签售会的筹备现场



Q:

对你来说,一个故事从灵感到成型,最后表达出来,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首先是等待灵感降临,这是一个非常玄妙的事情。可能你走在路上,或者散着步,它就出现了。但前提是,你要把创作一直放在心上。就好像编织一张网,等星星从天上降临,你就随时可以接着住它。


接住灵感以后,就把它记录在本子或备忘录里,这个就等于是原始素材。可以把它想象成食材,然后构思怎么把它做成一道菜。会做成一道什么样的菜?就要想这些灵感怎么去外化。虽然只是一个点子,比如说人要好好活着,但当你把它呈现给读者时,你要把它变成一个故事。故事需要有细节,你就要开始思考:首先这个故事怎么编排,它可能是虚构的,但虚构的东西又打动不了人,你要从身边人或者自己的经历中去寻找真实的事件代替,把这些事情也记录下来后,再进行重组和打磨,向主题靠拢。


最后还要检查一下故事的启承转合,是否符合人的阅读习惯。一些故事的叙述可能会很平淡,但把它打碎重组后可能就会很精彩,所以故事需要磨合,最后呈现出来文字稿。在表达上面,我觉得它作为文字足够精彩,这一部分就过关了。等于说,我的漫画都有一个剧本。


剧本又要搭配画面,用图像把文字呈现出来。既要符合我的风格,因为一本书里的风格调性至少要是一致的,所以要找到一个相对模板化的视觉,然后用这种视觉图像匹配文字。同时又要做到每个故事呈现出来的点不一样,所以图像也会修改很多次。包括我现在筹备的新书,大概修改了一两百页。最后,图像的线稿打磨得差不多了,故事也顺了,就可以上色了。


上色又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你要观察不同的颜色撞在一起后,形成的色调跟故事搭不搭。颜色也是一种情感表达,你要看这个颜色能否准确传达出你想要的情感。比如说小猫跟妈妈在医院里,使用的都是冷色调、灰色调,因为要表现现实世界的无奈。小猫小时候,在家里吃饭时呈现的是粉色调,因为他还是小朋友,是一个被保护的对象,所以是一个相对安全空间。


经过这样一层层工作后,才能产出一个成型的作品。我会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读者对于作品的反馈,所以我会发布到网络上面。如果还不错,那这个作品基本上就是OK的。




 Q:

可不可以预告一下,最近在筹备的新作品大概什么时候会和读者见面?


还在紧锣密鼓地创作中,因为创作不是特别理想化的,所以大致的区间我们也不确定。编辑也没有给我限制,但我自己是一个非常着急的状态,不想拖太久。因为已经很久没有新的漫画给读者了,所以最近也在写剧本,但写得还算比较多,我觉得会有一定量的产出。








采访撰文 | 晴子

设计 | 霸王图片来自于受访者和镜中书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P8星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