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甲壳素、壳聚糖、壳寡糖的区别

2016-08-08 高分子科技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随着近年糖生物学的不断深入发展,甲壳素、壳聚糖以及壳寡糖已相继被发现,并投入研究与开发,特别是在保健品领域,这些产品更是销售的热火朝天。那么这三者之间有什么相关性,又有什么区别呢?
甲壳素
Chitin.甲壳质是1811年由法国学者布拉克诺发现,1823年由欧吉尔从甲壳动物外壳中提取,并命名为CHITIN,译名为几丁质。外观及性质:淡米黄色至白色。

甲壳素是第一个实际应用的产品,也是在日本第一个被批准的“功能性食品”。但是甲壳素不溶于水、碱、一般的酸和有机溶剂,只溶于部分浓酸,是依靠人体胃肠道中的甲壳素酶、溶菌酶等的作用少部分分解,因此其吸收率极低,服用量较大,产生的服用反应也高达70%以上。对甲壳素进行化学处理,脱掉其中的乙酰基,就变成了壳聚糖。
壳聚糖
壳聚糖(chitosan),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是由甲壳素(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一般而言,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

壳聚糖已经可以溶于稀酸,比甲壳素进了一步。但是甲壳素和壳聚糖都是大分子,分子量在几十万到几百万,都不溶于水。

甲壳素经脱乙酰基处理得到壳聚糖,再经过进一步降解,就成为壳寡糖。
壳寡糖
利用壳聚糖为原料,把壳聚糖降解为小分子,就是壳寡糖。其分子量在3000Da左右,聚合度为2-20。因此壳寡糖本身是一种混合物,里面有单糖一直到壳十糖,每一种糖类都有其一定的功能性。

壳寡糖可以直接溶于水,水溶性大于99%,人体吸收率99.88%,服用量和服用后反应大为减少,直接参与人体的生理调节效果比壳聚糖更为显著,具有许多优于高分子量壳聚糖的功能。而壳聚糖则要通过人体的生物酶降解先得到部分小分子量的壳寡糖,一般情况下,降解比例为1-5%,其余95%的聚糖则通过人的肠道系统而排除,所以壳寡糖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比壳聚糖更强。
壳寡糖与壳聚糖的具体区别
1.分子量区别:壳寡糖是壳聚糖经特殊的生物酶技术处理得到的一种全新产品,分子量在3000Da以下;壳聚糖是甲壳素部分脱乙酰基的产物,分子量在50-100万。

2.溶解性区别:壳寡糖分子量较低,能完全溶于水;壳聚糖只能溶解于稀酸溶液中。水溶性的增强是影响壳寡糖一些生理活性的重要因素,只有溶于水,才有可能被生物体吸收和利用,表现出生物活性,所以壳寡糖更容易被人体、动物和植物体吸收。

3.功能性区别:分子量在2000以下的壳寡糖展现出独特的生理活性和功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抗菌、抑菌和显著的保湿吸湿能力等。
分子量低于5000的壳寡糖具有阻碍病原菌生长繁殖,促进蛋白质合成,活化植物细胞,从而促进植物快速生长。

壳寡糖的众多功能表明了它是寡糖家族中的另类,壳寡糖是已发现寡糖中唯一呈碱性、带正电荷的寡糖,这个特点也决定了它是唯一可以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寡糖,而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部位正是其发挥其它众多生物功能的基础。

壳寡糖被肠道吸收的前提是不被消化酶消化,壳寡糖是由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体,而人类胃肠道中的消化酶主要作用于α-1,4-糖苷键,所以壳寡糖在胃肠道中可以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相关链接

新型壳聚糖纤维技术获金奖

壳聚糖酶酶解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诚邀投稿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chemshow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