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视频|第十二届中美华人纳米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7-06-22 高分子科技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2017年5月25-28日,第十二届中美华人纳米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北京科技大学共同主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纳米大咖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纳米盛宴。


主题一:纳米能源与催化主题

赵东元院士介绍了自己团队在合成介孔材料方面的工作——多刺海胆形纳米颗粒。它是由多孔材料内的晶体外延生长制备,这种纳米颗粒由于多刺,易于被细胞吞噬,在载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刘杰老师进行报告讲座,他从催化问题的基础和本质出发,讲述了他们课题组在Rh纳米颗粒等离子激元作用下高效的光催化二氧化碳加氢还原。

能源催化报告内容


在随后的圆桌会议中包信和, 杨培东 ,马丁, 郑南峰 ,袁洪涛 ,王敦伟, 金松 ,吴建新等人讨论了能源催化面临的问题。


包信和院士就“纳米领域中,我国催化类文章发表的最多,而美国,韩国等electronics类文章发表最多”的现象征询各位老师观点。各位老师讲到,催化在各化工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吸引大量的研究人员。包老师提到这种现象与我国的评价体系密切相关,催化类的文章无标准、门槛较低,造成大家蜂拥而上。


江雷老师坦言很多做催化的人,虽然是纳米催化的范畴,但对比各国纳米催化类文章意义不大。对于纳米与催化的具体关系,大家谈到对于纳米与催化的研究应是相辅相成,催化是纳米材料的重要应用,而纳米给催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是研究催化的一种工具。


李亚栋院士提到,在后纳米时代,我们甚至可以将均相反应异相化,而不损失选择性与反应活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516j9a37v&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主题二:纳米功能与应用主题

江雷院士以Smart Interface Material from Super-Wettability to BinaryCooperative Complementary Systems为题,回顾了近年来聚焦于界面的研究工作。通过调控界面材料的微纳米结构及取向,改变材料的亲疏水性以及亲疏油性,再将这四种性质进行组合,实现了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针对杨氏方程,他发现虽然其公式简洁,但在实验中材料的亲疏水性与接触角并无必然联系。他指出杨氏方程中仅仅考虑到热力学问题,忽略其它因素,并不精确。


随后,宋延林老师介绍了纳米颗粒在绿色印刷中的应用;陈晓东老师提出了柔性器件中电极与基质牢固结合的模型;李彦老师介绍了单壁碳纳米管的光谱表征。

纳米功能与应用报告


在随后的圆桌会议上江雷, 崔屹, 余睽, 吴军桥, 王训, 张浩力, 曹林友, 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相关领导 等人讨论回答了产业化,价值观、纳米结构性价比等一些问题。


大多数老师认为纳米技术还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应用目标与基础研究常常不对接的问题应该受到重视。纳米材料的工业化需要学术界与工业界密切合作,才会有机会很好地发展。


张华与余睽两位老师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必急功近利,不同科学家对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不同侧重。”


江雷老师总结到:纳米科技发展,前三十年已经完成了创新引导发展,而现在应该是重大目标引导创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167dcgrv&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来源:革鑫纳米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chemshow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